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李斯的政治手腕极高,为何会输给赵高?-趣历史网

李斯的政治手腕极高,为何会输给赵高?-趣历史网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379 更新时间:2023/12/10 7:53:56

李斯,战国末楚国上蔡人,秦朝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李斯之所以会输给赵高,原因其实是多方面的。总结起来的话,一是因为秦法不允许他有太大的权力,二是因为赵高代表的其实是胡亥,真正要杀李斯的也是胡亥。

第三,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李斯失去了人心,失去了他身后整个秦朝官员系统的支持。这一点,其实才是最致命的。

想要说清楚李斯败给赵高这件事,我们还得从秦始皇没死那会儿说起。

话说秦始皇在世的时候,李斯作为秦朝第一号重臣,绝对是堪称权势滔天。如果只看权力大小,在整个秦朝,除了秦始皇之外,基本上就数李斯权力最大了。

哪怕是公子扶苏,单论权力的话,也不可能比李斯更大。

因为按照秦朝的官员体制,秦国高层施行三公九卿制。在这个系统当中,三公分别是丞相、御史大夫以及太尉,权力最大。丞相负责直接管理百官,这里所说的百官,还不单纯只限于文官,武将也是包括的。

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虽然有监察权,但却没有实际事务的管理权。而且,在秦朝短暂的历史上,御史大夫并不是只有一位,而是经常换人。

至于说太尉。理论上来说,太尉其实是要负责全国的军队。但在秦朝的历史上,太尉这个官职一直是空着的。秦朝有资格坐这个位置的武将,无外乎也就是王翦王贲李信蒙恬等少数几个人而已。但因为种种原因,他们都没有做过太尉。

所以,秦朝虽然名义上是三公,但其实是‘两公’。

而在两公的体系之下,御史大夫经常换人,丞相却不是。自从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一直到秦始皇去世,这期间绝大部分的时间,秦朝都是由李斯来担任丞相的。

所以,当时李斯的权力,到底有多大,自然也就可想而知了。称呼他一声‘站皇帝’,那是一点都不过分的。整个秦朝的文武百官,理论上来说,都是李斯的支持者。而李斯在管理百官的过程当中,会任由多少‘自己人’,那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除此之外,李斯的长子李由,还是三川郡的郡守!很多人都知道,秦朝一共有三十多个郡。而在这三十多个郡当中,三川郡是一个很特殊的郡。三川郡的位置,大概就在今天的郑州到洛阳这一带。

从秦朝一直到隋唐时期,整个中原大地的统治核心,其实就只有两个。一个是咸阳或者说长安地区,另一个就是洛阳地区。当时咸阳这边,李斯作为丞相,一言九鼎。而洛阳这边,则是他的长子做郡守,军政大权一把抓。

另外,李斯的其他子女,基本上也都位置不低。史书上没有记载,李斯其他的子女,到底都是做什么的。但是《史记》当中明确记载,李斯的几个儿子,都娶了秦朝的公主。李斯的几个儿子,都嫁了秦朝的公子。

所以,也有人猜测,秦始皇长子扶苏的正牌夫人,可能就是李斯的女儿。

这就是秦始皇去世之前,李斯以及他的整个家族的情况。

相比之下,赵高虽然也有点权力,但是赵高的那点权力,真的是完全不够看。以当时李斯的身份来说,甚至都不需要正眼看他!

在秦始皇去世之前,赵高的官职,是中车府令。很多人读秦末历史的时候,总会有一种错觉,认为赵高和后世明朝的刘瑾、魏忠贤差不多,都是权势滔天的大宦官。

这其实是错的。

赵高真正拥有较大的权力,其实已经是秦始皇去世之后的事情了。在秦始皇去世之前,他其实就是一个给秦始皇管车马的官员。因为犯了罪,受了宫刑,然后本人对秦国的律法比较熟悉,所以后来又被秦始皇给了一些其他的工作,包括给秦始皇看管玉玺,同时负责教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学法律。

如果放到后世的明朝,负责掌管玉玺的太监,确实称得上是权势滔天!但是放到秦朝,确实算不上,因为这两个朝代制度不一样。

所以,在秦始皇去世之前,赵高确实权力很大,也确实是秦始皇身边的‘红人’。但要和李斯比起来,他真的不算什么。

但是,随着那场‘沙丘之变’的发生,一切都变了。

所谓‘沙丘之变’,简单来说,就是秦始皇外出巡游的时候,身体忽然不行了,最后在返回途中去世了。因为在秦始皇生前,并没有明确立太子。秦始皇的长子扶苏,虽然是众望所归,所有人都知道他就是秦始皇培养的接班人。但既然没有明确立太子,自然也就算不得数。

而且,当时扶苏恰好还不在咸阳,而是在北方边境。而当时在秦始皇身边,只有他的幼子胡亥。

所以,秦始皇去世之后,赵高就联合了李斯,秘不发丧,并且禁止外人探查秦始皇的动静。以当时两人在巡游队伍中的身份,再加上李斯的权力,自然可以做到密不透风。

与此同时,他们又秘密修改了秦始皇的遗诏。一边让胡亥登基,一边以秦始皇的名义下旨,赐死扶苏。

就这样,在李斯和赵高的扶持之下,原本毫无希望登上皇位的胡亥,就这么登基了。

赵高扶持胡亥上位的原因,非常简单,因为他是胡亥的老师,同时也是胡亥最信任的人。一旦胡亥成功上位,那赵高自然就瞬间翻身了。但是李斯选择帮助胡亥的原因,后世其实一直有争议。

最被大家接受的一种说法是:李斯和公子扶苏政见不同,一旦扶苏上位,李斯极有可能瞬间失去所有的官职和权力,甚至有可能被扶苏清算。所以,李斯才会铤而走险,帮胡亥篡改遗诏。

不管真相是不是这样,总之,最后李斯还是选择了帮助胡亥。而他的这个选择,其实就做出的那一刻开始,其实就已经注定他不会有好结果了。

因为他和胡亥关系一般。

别看李斯对胡亥有拥立之功,但是在胡亥心里,真正拥立他上位的,还是赵高这个老师。这也就意味着,一旦胡亥上位,李斯不会再像秦始皇在位时那样,成为皇帝在朝堂上的代言人。

李斯可以代表秦始皇,在朝堂上管理百官。但是到了胡亥时代,这个位置,注定只能是赵高的,而不是他的。

如果当时李斯能认清这个现状,选择急流勇退,把自己的位置老老实实让给赵高,他或许还有平安落地的机会。但问题是,以李斯的性格,好像也确实不会这么选。

李斯很骄傲,从始至终,都是如此。

在他眼里,赵高始终都是那个只会管车马的宦官,要让他向赵高低头,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况且,至少在胡亥刚刚登基的时候,李斯其实还不用太过在意这些。

因为下面所有官员,都是他的支持者。有这些秦朝官员的支持,李斯身后其实等于是有一个庞大的国家机器在支撑他。就算是胡亥本人,其实也不能轻易杀他。否则的话,胡亥前脚刚下完杀李斯的命令,后脚就等着被整个咸阳城的官员跪在门口,亲身体验一下大臣逼宫的感觉了。

但是自从胡亥登基开始,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李斯亲手毁掉了他的权力基础。

为了帮胡亥坐稳皇位,同时也是为了掩盖自己篡改遗诏的罪行,李斯不得不听从赵高的建议,帮助胡亥清理他的兄弟姐妹,清理那些反对胡亥的官员。

后世很多人在读李斯的故事时,很容易会忽略掉这一点。首先,《史记》当中明确记载,李斯的儿子娶了秦始皇的女儿,李斯的女儿嫁给了秦始皇的儿子。到底是全都如此,还是只有某一个人是这样,我们不得而知。但显然,李斯和秦始皇肯定是亲家,这是确定无疑的。

然后,《史记》又明确记载,胡亥登基之后,杀光了他所有的兄弟姐妹。

这两条加在一起,就证明了一个隐含事件:当时的李斯,亲手把自己的女婿或者儿媳妇,甚至有可能是他自己的儿女,送到了胡亥的屠刀之下。

这样的李斯,太可怕了。

再加上清理这些公子公主的同时,胡亥和赵高也没少清理那些朝中大臣。而这些大臣当中,很多恐怕都是李斯的门生故旧。

这样一来,这个时候所有人看李斯,都会觉得心寒:一个连自己亲人都能屠戮的丞相,值得他们追随吗?这样的李斯,值得他们集体去逼宫吗?

李斯作为丞相,权力很大,能够得到朝中官员的支持,这确实不假。但这种支持,却是建立在两个基础之上的。一是皇帝本人信任并且重用他,或者说整个秦国的国家机器信任他,愿意给他这么大的权力。二是下面的大臣们觉得,跟着李斯混,对自己有好处。

而胡亥上台之后,李斯的这两个权力基础,显然都崩溃了。胡亥本人并不信任他,下面的大臣们也开始不信任他。

到了这个时候,李斯的权力,其实已经是空中楼阁了。

偏偏李斯自己,当时未必意识到这一点。

所以接下来,赵高很容易就给了他致命一击。

之前李斯和赵高合伙清理那些官员,帮胡亥坐稳皇位的时候,两人没有利益冲突,赵高自然不会对李斯做什么。但是等到胡亥坐稳皇位之后,接下来,赵高再想摄取更多的权力,他很快就发现,此时挡在自己面前的,就只剩下李斯一个人了。

到了这个时候,李斯就不再是赵高的盟友,而是敌人。

所以接下来,赵高耍了一个小花招:他利用自己宫中近侍的身份,每次胡亥有时间处理政务的时候,他都挡着不让李斯过来。等到胡亥享乐的时候,他再放李斯过来。

这样一来,时间长了之后,胡亥自然对李斯越来越厌烦,并且开始讨厌他。再加上赵高从旁诋毁,胡亥很快就下令,把李斯抓了起来。

如果放在一年多以前,胡亥刚登基的时候。当时胡亥如果把李斯抓了起来,恐怕第二天所有的咸阳官员,都会跪到胡亥面前,求胡亥放人。只要胡亥不放人,整个咸阳乃至整个秦国,就有可能瞬间停摆。

但经过这一年多的屠杀之后,很多人都对李斯寒心了,自然没几个人会再站出来给李斯求情。

所以,李斯被抓之后,赵高几乎没怎么费力气,就给他扣上了一顶谋反的帽子。然后,以谋反的罪名,处死了李斯。

李斯被杀的时候,当时大泽乡起义已经爆发了,并且开始逐渐席卷天下。他的长子李由,正率领秦军主力,在前线对抗农民军。当时的李由,可以说是秦朝最重要的人,因为他正好在荥阳地区率领主力,阻挡起义军主力的进攻,双方正在展开对峙。

大概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让李斯误以为,胡亥不敢杀他。毕竟,在这种危急存亡的时候,只要是一个稍微有点政治头脑的皇帝,都不可能擅自杀了前面领兵大将的父亲,而且这个人还是当朝丞相。

可是胡亥偏偏就这么做了。

说到底,李斯其实是高估了胡亥的政治智慧。在他漫长的人生当中,和他打交道的,一直是秦始皇这种千古一帝,或者可以阻挡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六国君主。而对于胡亥这种政治智慧明显不足的皇帝,李斯可能一时间还没转过弯来,没想过到底应该怎么和这种皇帝相处。

所以,真正干掉李斯的,与其说是赵高,倒不如说是李斯本人了。

标签: 历史百科

更多文章

  • 项羽在鸿门宴中占据优势,为何没有杀了刘邦?-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百科

    项羽,秦朝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楚国名将项燕的孙子,自立为西楚霸王。作为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的代表人物,项羽是一位以武力出众而闻名的武将。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那场著名的鸿门宴上,项羽之所以不杀刘邦,主要是因为他实在

  • 魏国在战国初期时称霸天下,为何后来迅速衰落?-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百科

    魏国(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5年),周朝的周王族诸侯国之一,也是战国七雄之一,姬姓,魏氏,始祖为毕万(毕公高之裔孙)。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战国历史上,魏国应该是最可惜的一个国家。因为在战国初期的时候,魏国曾经一度率先进行变法,然后国力大幅领先其他国家。甚至有人说

  • 三川口之战宋朝占据优势 宋朝为什么还是输了-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百科

    对三川口战役,占据优势的宋朝,为何最终输掉战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川口之战是北宋和西夏爆发的一次边境战争,这场战役在历史上的知名度并不高,但是这场战争对于北宋和西夏后来的历史走向,影响非常的大。这场战争的结果非常出乎意料,实力更强的北宋被弱小的游牧民族党项人打

  • 红楼梦中宝玉总是砸通灵宝玉,是因为什么?-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百科

    贾宝玉为什么总要砸命根子通灵宝玉?今天趣历史小编给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红楼梦》里,贾宝玉几次三番要砸掉自己出生时衔的通灵宝玉。别人都把这块玉当成宝玉的命根子,偏偏宝玉不稀罕,他总要砸掉这块玉。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一、姐妹们和林妹妹都没有玉。宝玉喜欢在內帷厮混,喜欢钟

  • 红楼梦中妙玉生病后是如何治好的?-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百科

    红楼梦中妙玉生病后是如何治好的?接下来趣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妙玉是金陵十二钗最神秘的一位。她与贾家毫无关系,机缘巧合来到贾家,出场不多却位列金陵十二钗,不能不让人好奇。(第十八回)又有林之孝家的来回:“采访聘买的十个小尼姑、小道姑都有了,连新作的二十分道袍也有了。外有一个带发修行的,本是苏州

  • 红楼梦中王夫人不信任王熙凤?为何这么说-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百科

    红楼梦中王夫人不信任王熙凤?今天趣历史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王夫人身为王熙凤的亲姑妈,按理说和王熙凤是利益共同体的存在,一直以来表面上是很关心王熙凤的。王熙凤生病的时候,王夫人到处找人参配药;甚至巧姐出天花的时候,王夫人和王熙凤是一样很着急的……可细心的读者早已觉察到,到了最后,王夫人却和邢夫人

  • 薛刚反唐第07回:程咬金朝房辩论,张天左忍气吃亏-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百科

    《薛刚反唐》是中国传统故事,作者是如莲居士,主要讲述了唐时薛仁贵之子薛丁山为奸臣所害,全家抄斩。而薛丁山的三子薛刚不肯屈服,终于起兵反唐,报了血海深仇使正义得以伸张的故事。小说从讲史演进而来,故事情节多半出于民间传说,然而书中人物如薛丁山、樊梨花、陈金定、薛刚、薛金莲等等男女英雄都已成为民间脍炙人口

  • 薛刚反唐第08回:张天右教场受辱,樊梨花堂上生嗔-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百科

    《薛刚反唐》是中国传统故事,作者是如莲居士,主要讲述了唐时薛仁贵之子薛丁山为奸臣所害,全家抄斩。而薛丁山的三子薛刚不肯屈服,终于起兵反唐,报了血海深仇使正义得以伸张的故事。小说从讲史演进而来,故事情节多半出于民间传说,然而书中人物如薛丁山、樊梨花、陈金定、薛刚、薛金莲等等男女英雄都已成为民间脍炙人口

  •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中最后流落烟花地的人是谁?-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百科

    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中最后流落烟花地的人是谁?你们知道吗,接下来趣历史小编为您讲解训有方,保不定日后做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后人解读“强盗”和“流落烟花巷”就是从甄士隐注解《好了歌》开始。现行说法流落烟花巷的有两个人。第一是妙玉,说她“欲洁何曾洁,终陷泥淖中”,是落入了最脏的风流烟花之地。这

  • 薛刚反唐第06回:江夏王救护真龙,通城虎打奸闯祸-趣历史网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百科

    《薛刚反唐》是中国传统故事,作者是如莲居士,主要讲述了唐时薛仁贵之子薛丁山为奸臣所害,全家抄斩。而薛丁山的三子薛刚不肯屈服,终于起兵反唐,报了血海深仇使正义得以伸张的故事。小说从讲史演进而来,故事情节多半出于民间传说,然而书中人物如薛丁山、樊梨花、陈金定、薛刚、薛金莲等等男女英雄都已成为民间脍炙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