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国古代以茶代酒的历史由来

中国古代以茶代酒的历史由来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680 更新时间:2023/12/15 3:45:15

中国以茶代酒的由来,中华民族是礼义之邦,素有“以茶代酒”的习俗,每逢宴饮,不善饮酒或不胜酒力者,往往会端起茶,道一句“以茶代酒”,以尽礼数,既推辞摆脱了饮酒,又不失礼节,而且极富雅意。这一轶事广为应用,可知此典故是从何而来呢?

话得从头说起,公元252年,吴太祖孙权病死,其子孙亮继位,由干后宫政变,孙亮之兄孙休上台,到孙休临终时,遗诏儿子继位,任丞相濮阳兴和左将军张布为“顾命大臣”,辅佐幼主。岂知孙休尸骨未寒,两位“顾命大臣”嫌孙休儿子太小,改立23岁的“长君”孙皓为帝。

孙皓初登王位,抚恤民情、开仓赈贫,深受黎群爱戴。后来过惯了帝王之奢侈生活,变得专横拔扈,残暴施虐、沉迷酒色,荒淫无度,不理朝政,尽失民心。孙皓好酒,经常摆酒设宴,强要群臣作陪,每设酒宴,有个不成文的规矩,每人以7升为限,(按现在度量衡一升酒有二斤),不管会饮酒与否?必要碰杯大饮,每杯定要见底,孙皓是个暴君,说一不二,动辄杀人,谁个不畏惧于他?所以每次席间,一片狼藉,群臣七倒八歪,醉卧地上,丑态百出。其中有个人叫韦曜,酒量只有二升,韦曜原是孙皓的父亲南阳王孙和的老师,任为太傅,谓之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其因地位相当特殊.故此,孙皓对韦曜也格外照顾,早知韦曜不胜酒力,就在杯里暗中换上清茶,韦曜也心领神会,故意高举酒杯,“以茶代酒”干杯,就这样不至于醉酒而失态。

孙皓窃知二位“顾命大臣”嫌他性情粗暴,且酗酒如命,已流露出后悔立他为君之意。

孙皓不知感恩戴德,反而收押他们,并且放逐到广州,途中派人追杀,诛灭三族。

韦曜是个耿直之臣,常谏劝孙皓,说他在酒席上令侍臣嘲谑公卿,以取笑为乐,长久以往,外相毁伤,内长尤恨。韦曜奉命谱录孙皓之父南阳王孙和的事迹时,因秉笔直书写了一些他见不得人的丑事,触怒了孙皓,公元273年竟被投入大狱,最后杀头送了命。

公元280年,吴国为西晋所灭,孙皓做了俘虏,被遣送到洛阳,受封的爵位只是“归命侯”,这个无能暴君苟延残喘了四年,病故洛阳,时年42岁。说孙皓因酒误国,遗臭万年,恐怕也不为过,事实众所周知。

标签: 以茶代酒

更多文章

  • 夫妻为什么叫两口子?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两口子

    夫妻常被人叫做两口子,带有些许亲昵的色彩。不少人认为所谓“两口子”,就是说夫妻一家是两张嘴在一起吃饭,这样理解未免显得简单了些。其实,这“两口子”之说,还有段小故事,而且不止一个版本。传说故事一:在明朝洪武年间,南方某地书生高文敬,一日外出,在河中救出

  • “酷吏”一词的历史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酷吏

    东汉初年,有一位不畏权势、执法严明的官员,名叫董宣,因为在任表现良好,被任命为北海相(北海为东汉诸侯国,在今山东昌乐一带,北海相就是辅佐北海国君的相国)。 董宣上任后,请当地的豪强大族公孙丹来做掌管春秋祭祀的官。公孙丹要修建一座豪华的宅第,请来算卦的人卜算吉凶。算卦的人占卜之后,说:“

  • 终南山为何成为隐士修行的最佳选择?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终南山

    终南山在哪里,终南山为何成为隐士修行的最佳选择。终南山著名的隐士有很多,我们经常看到有人去终南山上做隐士,那么终南山在哪里,终南山为何成为隐士修行的最佳选择。1、终南山在哪里西安市长安县城南:西安市长安县城南2、终南山简介终南山为道教发祥地之一,又名太乙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简称南山,是秦岭山

  • 西出阳关无故人的“阳关”是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阳关

    渭城曲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阳关:古关名,在甘肃省敦煌西南,由于在玉门关以南,故称阳关,是出塞必经之地。阳关简介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70公里外的南湖乡境内,为汉武帝开辟河西,“列四郡,据两关”的两关之一,自古为丝绸之路西出敦煌,通

  • 为什么古人要把头发叫作青丝?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青丝

    1、自古女子的长发也常用于做定情信物。青情,2、女人身上最让人感到有“缠绵”之状的东西就是这头发了,其状即“丝”,“丝”“思”同音,“青丝”即为“情思”之音

  • 潘安的妻子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潘安

    潘安到底有多帅呢?关于他外貌的典故中,尤其以掷果盈车最为著名。因为潘安容貌英俊而且气质非凡,在开放的魏晋时期,每当潘安驾车上街的时候,就会引起无数女子的围观。心仪潘安的女子,都会将新鲜的水果投到潘安的车子上,以至于每次潘安回到家都是满载而归。如果仅仅是容貌帅气,那肯定不足以成为四大美男的代表。潘安

  • 古代的人为何把居丧守制称为丁忧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丁忧

    很多人都知道,“丁忧”是古代官员为父母居丧守制的代名词,是古代官场、公文上出现频率较高的字眼。 “丁忧”一词由谁首创,史书上没有记载。但作为一个词汇,“丁忧”最早见于《宋史·礼志》:“咸平元年,诏任三

  • 公主与驸马称呼的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公主

    我们将皇帝的女儿成为“公主”,将皇帝的女婿称为“驸马”,这在现代的戏曲、影视作品中司空见惯。但这种称呼是怎么来的呢,始于哪个朝代呢?1、“公主”称呼的溯源与由来“公主”,是帝王之女的称号。关于它的起源,可

  • 中国古代酷刑之腰斩的历史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腰斩

    什么是腰斩?腰斩是用重斧从腰部将犯人砍作两截。这种刑罚周代已经出现,直到雍正年间方被废除。股票下跌至一半的价格时,也被称作腰斩。殷商时代的死刑,保留了不少原始部落享受人肉大餐的习俗,烧、烤、蒸、煮,无不围着口腹之欲打转。如“醢”是把人剁成肉酱,“脯”是

  • 中国古代“烹杀”刑法的历史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烹杀

    什么是烹杀?宰杀烹煮。汉桓宽《盐铁论·通有》:“庖宰烹杀胎卵,煎炙齐和,穷极五味,则鱼肉不足食也。”烹杀,是一种酷刑。施刑者先将犯人的衣服脱光,并将犯人推入一个如成人般高的大锅,放在柴火上烹煮。犯人大多数都因灼伤而死,有些甚至全身烧焦。著名神魔小说《封神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