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国历史上被称为“商圣”的都有谁?

中国历史上被称为“商圣”的都有谁?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3577 更新时间:2023/12/12 20:37:32

从商朝至晚清,古代曾涌现出不少大商人来。但被公认为“商圣”的只有三位:陶朱公、白圭和胡光墉。

1、陶朱公

陶朱公就是范蠡,春秋末期越国的大政治家。在越国被吴国灭亡时,是他提出降吴复国韬光养晦之计策,并随同越王勾践一同到吴国为奴,千方百计谋取勾践回国,成为辅助勾践灭吴复国的第一谋臣,官拜上将军。

但当勾践复国之后,范蠡萌生退意。他了解勾践是一个可以共患难但不能同安乐的人,于是他急流勇退,毅然弃官而去。首先他到了齐国,改名为鸱夷子皮。但是齐国人知道他有很好的品德和很高的才能,就请他当宰相。由于他退归林下的决心已下,不久又辞官而去。他到了当时的商业中心陶(即今山东的定陶县)定居,自称”朱公”,人们称他陶朱公。他在这里既经营商业,又从事农业和牧业。很快就表现了非凡的经商才能。在19年内有三次赚了千金之多。但他仗义疏财,他赚了钱,就从事各种公益事业。他的行为使他获得”富而行其德”的美名,成为几千年来我国商界的楷模。

陶朱公很有经商的头脑。他根据市场的供求关系,判断价格的涨落,即“论其(商品)有余和不足,则知(价格)贵贱。”他发现价格涨落有个极限,即贵到极点后就会下落;贱到极点后就会上涨,出现”一贵一贱,极而复反”的规律。这就很符合现代市场规律的。因为一种商品价格上涨,人们就会更多地生产,供应市场,这就为价格下跌创造了条件。相反,如果价格太低,就打击了积极性,人们就不愿生产,市场的货物也就少了,又为价格上涨创造了条件。故他提出一套”积贮之理”。这就是在物价便宜时,要大量收进。他说“贱取如珠玉”,即像重视珠玉那样重视降价的物品,尽量卖进存贮起来。等到涨价之后,就尽量卖出。“贵出如粪土”,即像抛弃粪土那样毫不可惜地抛出。

就这样,陶朱公不但自己致富,也为平抑物价、避免丰年谷贱伤农与荒年民不聊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陶朱公范蠡堪称历史上弃政从商的鼻祖和开创个人致富记录的典范。《史记》中载其“累十九年三致金,财聚巨万”。就是说在从商的十九年中,他曾经“三致千金”三次散尽家财,又三次重新发家。在秦汉时代,人们就把那些巨富们称为“陶朱公”,其名字成为了财富的代名词。

2、白圭

接下来说说白圭。他是东周洛阳人,因擅长经商致富而名誉满天下。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对其事迹有详细记载,并称白圭为“治生祖”。

颇富商业天赋的白圭从长期的经营管理实践中,总结出一套经商理论,为后世经商者所师法。他主张经商必须“乐观时变”,即经常注意农业生产变化动向和市场行情,及时掌握时机经谋取厚利。采取“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经营原则,每年粮食丰收后,买进五谷,售出丝、漆,在蚕茧上市时,便购进丝棉等织物,而出售粮食。他主张经营广大民众生活必需品,市场既广,销路也好,不用与人争买卖之价,就可以得到较多的利润,这种利润来自时令差价和丰歉差价。

薄利多销的经营原则,也是白圭所奉行的经营圭臬。他说:“欲长钱,取下谷”。下等谷物虽然价低利薄,但为广大庶民所必需,销量极大,故可取得巨额利润。同时他也很重视商品质量,认为质量最高的商品才能赢得信誉,货硬才会有市场。

更难能可贵的是,白圭在经营实践中,还明确主张要节约开支,勤苦耐劳,并能与他的雇工同甘共苦,“能薄饮食,忍嗜欲,节衣服,与用事僮仆共苦乐。趋时若猛兽挚鸟之发。”白圭认为,一个商人要具备“智、勇、仁、强”四个条件,这也可以说是他所以能经商致富的要诀,“智”即要有权变;“勇”即要决断;“仁”即人弃我取,人取我与;“强”即坚守时机。他曾这样说过:“吾治生产,犹伊尹、吕尚之谋,孙吴用兵,商鞅行法是也。是故其智不足与权变,勇不足以决断,仁不能取予,疆(强)不能有所守,虽免费公文网版权所有欲学吾术,终不告之矣!”

白圭是一代商业大师,后世商人把他尊为本行业的祖师爷。宋景德四年,真宗皇帝封白圭为“商圣”;民间称白圭为“人间财神”,并设神牌供奉。

3、胡雪岩

最后说说胡光墉。他是清徽州绩溪人,幼名顺官,字雪岩,著名徽商。初在杭州设银号,后入浙江巡抚幕,为清军筹运饷械,1866年协助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局,在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后,主持上海采运局局务,为左大借外债,筹供军饷和订购军火,又依仗湘军权势,在各省设立阜康银号20余处,并经营中药、丝茶业务,操纵江浙商业,资金最高达二千万两以上。

胡光墉是中国近代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红顶商人”,其经商才能、处世韬略,一直为世人所称道。他精心创下的胡庆馀堂,至今仍以其“戒欺”和“真不二价”的优良传统矗立在杭州河坊街上。胡光墉的一生,极具戏剧性。在短短的几十年里,他由一个钱庄的伙计摇身一变,成为闻名于清朝朝野的红顶商人。他以“仁”、“义”二宇作为经商的核心,善于随机应变,而决不投机取巧,使其生意蒸蒸日上。他富而不忘本,深谙钱财的真正价值,大行义举,赢得了商圣的美名。他经商不忘忧国,协助左宗棠西征,维护了祖国领土的完整;在救亡图强的洋务运动中,他也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建立了卓越的功勋。

当然,胡光墉也未能摆脱商人以利益为第一位的俗套,且在生活方面极尽奢靡,妻妾成群。但毕竟人无完人、瑕不掩瑜,胡光墉无愧于“中国近代第一商人”、“商圣”的美誉。

标签: 商圣

更多文章

  • 中国古代“六圣”分别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古代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圣人”指知行完备、至善之人,是有限世界中的无限存在。总的来说,“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我国历史上,从西汉到盛唐出现过“史圣”“草圣”“医圣”“书圣&rd

  •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十大丑女后妃盘点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古代

    在古装影视剧中,后宫嫔妃们都是姿色一个赛过一个,各个都是国色天香,美丽动人,但是历史上的后妃其实并不都这么美的,甚至可以说是很丑。所以查了一下史书,总结出如下几位“丑女”后妃。1、晋惠帝皇后:贾南风 晋武帝之子司马衷是个白痴,但是由于是杨皇后嫡子,所以被立为太子。在选择太子

  • 戴名世的作品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戴名世

    戴名世生活在顺治与康熙年间,是当时的文学大家,著有《南山集》等,戴名世的散文成就非常的高,戴名世是安徽桐城人,所以后来与同是安徽桐城人的方苞、刘大櫆、姚鼐三人一起被称为桐城派“四祖”,桐城派在清朝时期的文学成就是非常高的,对后世的影响也非常的巨大,桐城派可以说领导了清朝期间二

  • 中国古代十大春宫图介绍及创作朝代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春宫图

    春宫图是指以(xingjiao)为主题的绘画,又名春宫画、秘戏图,日本称为“春画”,最有名的日本春宫图莫过于浮世绘,那中国最有名的古代春宫画又有哪些?本文就为大家带来了中国十大古代春宫图,如风流绝畅图、胜蓬莱、江南销夏、退食闲宴等等,他们描绘男女性生活的方方面面,内容十分丰富

  • 什么是周公之礼 为什么会产生周公之礼?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周公之礼

    1、周公之礼“周公之礼”通俗指夫妻同房,生性关系。“周公之礼”是汉语中关于性关系的一种委婉说法,有点戏谑的意味。周公之礼根据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是有关人身行为、生活方式和政体、组织机构及其附属的实体规范,是治标而非治本的“法人则圣&rdqu

  • 战国时期魏国历代国君简介 战国魏国国君列表及年表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魏国

    魏国历代国君列表1魏文侯魏斯 前445年前396年50前403年被周威烈王册封为诸侯,称魏侯2魏武侯魏击前395年前370年263魏惠王魏罃 前369年前319年51前334年,正式称王,并于当年更元年44魏襄王魏嗣前318年前296年235魏昭王魏遫 前295年前277年196魏安釐王魏圉 前27

  • 李自成的三任妻子分别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自成

    提到明末历史,李自成可以说是个绕不开的人物,然而一直以来更多集中于李自成和他的大顺政权,而对于其妻妾的讨论却相对较少。之所以如此,主要源于官方史料对于这些女子的记载较少,她们的事迹大多出现在《绥寇纪略》《明季北略》等非官方史料和地方志之中。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李自成的三任妻子韩氏、邢氏和高氏。韩金儿

  • 宋朝有哪些会写诗填词也能斩将杀敌的文臣?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宋朝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通行本共120回。宋朝是个重文轻武的朝代,但其实宋朝的文官并不弱,武将也不蠢。宋朝有会写诗填词,也能斩将杀敌、戍边御敌的文臣;也有上马能杀敌破阵,下马会写诗填词的儒将。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宋朝被称为&ldq

  • “相公”称呼的历史由来及含义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相公

    我们经常在各种古代影视剧里看到妻子称呼丈夫为相公,听得多了,就以为在古代,丈夫就应该被称呼为相公,相公也逐渐成为了丈夫的代名词之一,可实际上,相公这个称谓最早出现的时候,可不是给丈夫准备的,普通人可没资格被称呼为相公。那么相公这个称呼是如何出现的?他到底有什么含义?为什么古代女子要称呼丈夫为相公?

  • 北魏16帝中只有4位是善终的,分别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北魏

    众所周知皇帝是高危职业,但是做北魏的皇帝是高危中的高危,这是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朝代也是北朝第一个王朝。16位皇帝里面只有4位善终了,他们分别是谁?今天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一、明元帝拓跋嗣拓跋嗣是南北朝时期北魏第二任皇帝,道武帝拓跋珪长子,母为宣穆皇后刘氏。 公元4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