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扁鼓又被称作战鼓,早在清代时期就用于什么事件中?

扁鼓又被称作战鼓,早在清代时期就用于什么事件中?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387 更新时间:2024/1/18 21:50:40

扁鼓又被称作战鼓,旧时用于宗教音民间婚礼一时,现用于民间乐器合奏、舞蹈、灯会、杂技团、和群众性锣鼓队中。扁鼓圆形,鼓框木制,两面蒙羊皮或牛皮,用绳索绷紧。鼓面直径37~45厘米。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演奏扁鼓时,将鼓置于地上或斜挂于胸前,右手执木制鼓棰敲击,左手直接拍击鼓面,也可置于鼓架架上演奏。演奏风格与长鼓近似,节奏变化较多。

大体而言,扁鼓声音较堂鼓低,但很响亮,扁鼓用于歌舞伴奏或器乐合奏,有时在乐队中还居于主导地位。

清代时用于宫廷卤薄大乐中,多至二十四面。鼓身木制,两面蒙牛、羊或马皮,皮边四周用两排鼓钉固定。规格大小不一,鼓面直径40厘米~80厘米、鼓高15厘米~20厘米,鼓身两侧各置一鼓环,外表涂红、蓝或绿色漆,绘金色双龙或花纹图案。演奏时,双手执棰敲击,用于喇嘛教活动中。本世纪80年代,赤峰市民族歌舞团制成高音、中音和低音恒格勒格,已用于器乐合奏、歌舞伴奏或民间喜庆节日中。

演奏时,右手执单棰敲击。中型扁鼓,多用于寺院或康方言区藏戏乐队。鼓面直径50厘米左右,鼓高20厘米左右,鼓皮多使用野山羊皮,皮边四周用铁钉、木钉或胶粘固定,鼓皮涂绿漆、鼓心绘佛教图案,鼓身做工精细,外表彩绘图案纹饰。悬挂于木架中或寺院梁柱之间,奏者执单棰或双棰敲击。在藏戏乐队中,由鼓师一人兼奏鼓与钹,右手执单棰击鼓并持一单钹,左手持另一单钹,双手协调配合演奏,有时也两棰击奏,右手击鼓心,左手击鼓边,节奏多变。

蒙古族的扁鼓,又称恒格里,意为鼓,汉称蒙古鼓。流行于内蒙古、东北三省、甘肃和青海等省区。历史较悠久,元代已盛行于宫廷和民间。内蒙古赤峰市元宝山出土元代壁画《宴乐图》中有演奏此鼓的图像。《元史·礼乐志》:“鼓,以木为框,冒以革,朱漆雕花,面绘复身龙,长竿二。廷中设,则有大木架,又有击挝高座。”

藏族的扁鼓,体积较大的称额,体积较小的称额穷、当木穷。流行于西藏、青海等藏族地区。鼓框木制,两端蒙以牦牛皮为面,皮边四周用铁钉固定,皮面原色或漆为绿色。大型扁鼓,多用于佛教寺院。鼓面直径通常在100厘米以上,鼓高40厘米左右。

青海玉树当卡寺的额阿较大,鼓面直径153厘米、鼓高45厘米,鼓面涂绿色漆、鼓身涂棕黄色漆。多悬于巨大的方柜形木架中,鼓架雕饰精美、色彩艳丽。鼓棰木制直棒形,棰头多包以红布或羊皮,也有用藤条或细竹制成钩状鼓棰。

朝鲜族、满族的架鼓,汉族称大鼓。流行于辽宁、吉林省,尤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最为盛行。鼓框木制,两面蒙以牛皮或马皮,鼓皮四周由鼓钉固定或用细皮绳交叉勒紧,鼓面直径100厘米~120厘米、鼓框高20厘米~40厘米,鼓面四周彩绘民族图案纹饰,鼓框四周各设一鼓环。

演奏时,将鼓悬于特制的框式鼓架上。架高200厘米、宽160厘米,上梁雕饰双龙,下梁彩绘云纹,奏者站立鼓前,两手各执一棰击奏,多用于道教寺院和尼姑庵中。20世纪80年代,架鼓已用于新编的满族舞蹈《盛京建鼓》和朝鲜族舞蹈《僧舞》等民族歌舞伴奏。

纳西族的扁鼓,又称大鼓。彝族的大扁鼓,又称羊皮鼓。流行于云南省路南彝族自治县、弥勒、泸西等地。鼓框用核桃木制成,两面蒙以羊皮,皮边四周用鼓钉固定,鼓面直径70厘米、鼓高20厘米,鼓框两侧各置一鼓环,系以红布鼓带,通体涂饰棕色。鼓棰木制,一端缠以布条为棰头。

演奏时,将鼓挎于肩头或置于鼓架上,以棰击奏,发音洪大深厚。用于火把节等民族节日庆祝,是民间吹打乐队中的节奏乐器,常和额格子嫫、唢呐、锣、钹等乐器一起合奏。流行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鼓框楸木制,两端蒙牛皮为面,鼓皮四周边缘用双排鼓钉固定,鼓面直径65厘米、鼓高35厘米,鼓身绘有双龙和彩色纹饰,四周各置一鼓环。演奏时,将鼓置于木制鼓架上,两手各执一棰击奏,发音洪亮雄浑,用于纳西族道教音乐,当地称洞经音乐,是乐队中的节奏乐器。

苗族的嗯铎,是大鼓的统称,既有长腔筒形的,也有短腔扁圆形的。扁圆形嗯铎,流行于桂北融水苗族自治县和桂西隆林各族自治县。鼓框用原木掏空或木板拼合而成,两端蒙以牛皮为面,皮边四周用竹钉固定。鼓的规格因地而异,融水的鼓面直径80厘米、鼓高50厘米。

隆林的鼓面直径42厘米,鼓高20厘米。鼓两侧各设一鼓环,系以鼓绳。演奏时,将鼓横悬于梁下,双手执棰边击边舞。常与铜鼓、锣、钹等乐器合奏,奏嗯铎者为合奏指挥,并可随意发挥,待奏出长段引子后,方可击奏铜鼓等乐器。多用于苗族婚丧喜事场合中。

小型扁鼓,多用于佛教和民间舞蹈中,鼓面直径30厘米左右、鼓高12厘米左右,凡僧侣独往居民家中诵经布道,左手以皮带悬鼓,右手执钩形鼓棰敲击。在西藏山南地区桑耶寺附近的民间舞蹈《山南卓》中,舞者以皮带将鼓竖缚于左胯部,右手执长鼓棰、左手执短鼓棰边击边舞,常集体表演,情绪热烈、舞姿奔放。小型扁鼓既是舞蹈的伴奏乐器,又是舞蹈的道具。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武则天手握兵权,那么神龙政变为何还这么容易成功?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文史百科

    690年,武则天正式继承皇位,成为了我过历史上唯一一个高高在上,实至名归的女皇帝。705年,张柬等人发起了神龙政变,武则天将皇位让给了李显,结束了她的皇帝生涯。期间武则天皇帝生涯15年,按道理说经历了15年之久,皇帝的位置应该是已经坐的很是稳妥了,而且又手握重权,那么这神龙政变为何就这么容易的成功了

  • 清朝的立储遗诏会被偷换吗?是放在正大光明匾后面吗?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文史百科

    想知道清朝的立储遗诏会被偷换吗?是放在正大光明匾后面吗?首先要知道换了又如何,除非是把皇帝贴身保管的那一份也换了,否则换了也没用,下面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当时雍正在创立“秘密立储制度”时就已经想到了藏在“正大光明”匾后面的立储诏书会有可能被偷换,所以自雍正开始,秘密立储诏书一共有两份,一份

  • 严嵩权倾一时,但死时家产为何却还没有所谓的清官多?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文史百科

    严嵩深谙官场哲学,他依附首辅夏言一步步亲近嘉靖帝,投其所好。嘉靖信奉道教,他曾把沉香水叶冠赐给大臣,严嵩天天戴着招摇过市,夏言早就对嘉靖沉迷炼丹荒废朝政不满,便将其扔在一边。两人情商相比,高下立判,夏言很快失宠,严嵩上位。后来严嵩在“大礼议”中支持嘉靖把生父排位列入太庙,因功入阁称首辅。下面小编就为

  • 砚匣为安置砚台之用,古代木质砚匣大多为什么木材制作?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文史百科

    砚匣又称砚盒,安置砚台之用。以紫擅、乌木、豆瓣摘及漆制者为佳。考究的砚匣颇受文人的重视。砚匣是什么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古人云:“砚无床,不称王。”其意是说一方佳砚必须配制好匣,砚放于文房书斋,久远流传,砚匣具有美的观赏价值和坚固的实用性,起到砚的保护映衬作用,使匣“与砚

  • 对于春季花粉过敏人群而言,需尽量避免接触哪类植物?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植物,花粉,文史百科

    春天来了,天气慢慢转暖,是外出赏花、踏青游玩的好时节,但对花粉过敏人群来说却是比较大的困扰,今天蚂蚁庄园就是问大家春季花粉过敏人群,需尽量避免接触哪类植物?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春季花粉过敏人群,需尽量避免接触哪类植物?法国梧桐等树木法国梧桐等树木是通过风媒授粉的。它们的花粉

  • 提起古代的客栈,它真的向影视剧中那样豪华吗?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

    最近几年武侠片盛行,大家都在羡慕那些坐在客栈喝酒的侠客,一把大刀拍在桌上,单脚踩着板凳,大碗喝酒的场面别提多羡慕了,可是古代的客栈真的是这样的吗?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大家可不要被这些影视剧骗了,历史上的真实的客栈,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好。古代的客栈一般都是一些矮小潮湿的的小

  • 古代称有缺口的玉器为“玦”,商代玉玦如何演变成片状?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

    古代称圆环形有缺口的玉器为“玦”。《白虎通》说:“玦,环之不周也。”《广雅》说:“玦如环,缺而不连。”这是古人对玉玦的形象描述。玉玦是出现比较早的玉器品种。在内蒙、辽宁一代的新石器查海文化和兴隆洼文化的出土文物中都有发现,长江下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如马家滨文化、良渚文化、崧泽文化及河姆渡文化也发

  • 扁鹊是怎么死的?他这位“草莽游医”被哪位战国御医所妒?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

    我们所熟知的“扁鹊”,本命“秦越人”,为春秋战国时名医(前407-前310年),今河北沧州人。为什么又叫扁鹊?一个说法是,当时的赵人视他为吉祥喜鹊一般,而尊称其为“扁鹊”。还有一种说法,扁鹊本为传说中黄帝时的名医,时人因爱戴秦越人,而敬称其为“扁鹊”。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扁

  • 周国如何三分天下有其二,让姬昌成为所谓的受命之主?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

    周人主要活动于中原西部的黄土高原,其始祖为帝喾与元妃姜嫄的儿子弃。弃在帝舜时其就担任着农师,被后世称为后稷,因教民耕稼有功,分封于邰。商朝建立后,弃的后代公刘率领族人迁至磁。而到了古公亶父时,最终迁到岐山南边的周原(今陕西岐山县)定居下来,逐渐发展成一个新兴的西部势力,自称为大周。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

  • 王振为什么要明英宗亲征?怕自己在朝中的威望有人质疑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王振,明英宗,文史百科

    为了防御北元(以下含瓦剌等各种名称),明朝在与北元交界处设置了九边。其中九边之首就是拱卫京师的宣府镇。在宣府镇东南方向,就是现在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东郊,有一个小小的城堡,570年前,也就是公元1449年,在这里发生了差点动摇明朝国本的大事变,这就是著名的土木堡之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