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古代将军都是怎么称呼的

古代将军都是怎么称呼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2747 更新时间:2024/1/24 0:54:35

将军是古代军官的称呼,但并不是历朝历代都如此称呼,那么古代将军称谓知多少?请看我给你细分晓:

1、 东周

大将军官名。起于战国,历代多沿用,而以汉代地位最尊。汉初以韩信为大将军,其后又称为大司马大将军,位最尊贵,霍光王凤等皆曾任之。大将军:先秦、西汉时是将军的最高称号。如汉高祖以韩信为大将军,汉武帝以卫青为大将军。大将军汉时军职最高勋衔。东汉时最高的官职,在朝廷掌有实权。魏晋以后渐成虚衔而无实职。明清两代于战争时才设大将军官职,战后即废除。《张衡传》“大将军邓骘奇其才”,邓骘当时为汉和帝的大将军。三国时魏、吴并增置上大将军,位在大将军之上;唐宋于十六卫皆置大将军;明初徐达为将军;清初年羮及诸王也曾授予大将军等号,督师出征,礼遇殊异,然并非常设,事毕则废。参阅《通典.职官十一》。大将军:位在三公上,掌征伐。属有主簿(记室)、列曹掾(都督)。

将军指将军。将军官名。春秋时诸侯国以卿为将军,始有将军之称。战国时用为武官名。汉代有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将军等。临出征之统帅亦有别加称号者,如楼船将军、度辽将军等。魏晋南北朝时,将军名号极繁,除沿用汉代旧称外,又有龙骧、骁骑等名号,其常置而有专职者仅为少数。唐代,十六卫、羽林、龙武、神武、神策等军,均于大将军下设将军之官。自唐至元也以将军为武散官。明代总兵官有挂印并带将军号者。此外,宋、元、明亦称殿廷武士为将军。清代的将军有四种:一为宗室爵号之一。如镇国将军、辅国将军等。二为驻防各地的八旗最高长官,专由满人充任。内地各省将军掌驻防军事及旗籍民事,在黑龙江、吉林、伊黎等边疆地区,将军即为全区的最高军事和行政长官。三为临时出征统帅的称号,如扬威将军,靖逆将军等。四为正一品到从二品武官封赠之阶。

2、西汉

车骑将军汉制,仅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金印紫绶,其位相当于上卿,或比三公。

列将一般将军的总称,苏武的父亲苏建伐匈奴有功,封为“游击将军”、“右将军”。

平东、西、南、北将军汉置。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三品。

右将军官名。右将军:汉有此职,金印紫绶,地位如上卿,但不常置。如加诸吏、给事中等号,则可宿卫皇帝。参与中朝议、决定军国大事。三品。

护军将军保护诸将。汉武帝时属大司马。建安十二年改护军为中护军。魏亦置护军,主武官选,隶领军。资重者为护军将军,资轻者为中护军。

前将军常设高级将军位。负责京师兵卫和边防屯警。位次于九卿,而高于设其他临时设置的杂号将军。三国时品级下降。开府治事,属官有长史、司马、从事中郎等。三品。

轻车将军杂号将军之一。

上将军主将,统帅。

后将军将军有前、后、左、右的名号,位上卿。

中将军将军的一种号。

左将军不常置,位如上卿,金印紫绶,掌京师兵卫及戍守边隘,讨伐四夷。

镇军大将军位在大将军之下,不常置,位比三公。二品。

镇东、西、南、北将军位次四征将军。资深者为大将军。二品。

3、东汉

荡寇将军东汉末始有此名。三国均置。五品。

奋武将军汉末曹操、吕布曾任是官。魏吴有置,蜀未见。

奋威将军西汉始置。三国均置。四品。

辅国将军汉献帝时伏完任此官。三国时均置此号。

扬武将军东汉有此职,三国均置。五品。

4、三国魏

折冲将军三国魏吴所设杂号将军五品。

将军魏晋以后,中央军官逐渐形成两类。一类是实职,掌军队。在西晋即领军与护军将军(资格浅的叫中领军、中护军)、左卫、右卫、骁骑、游击各将军,总称“六军”。此外还有“四军”、“五校”。南朝领军将军下属有外监、制局监,掌兵器、兵役,多以寒门充任,一度得皇帝信任,权力膨胀,“领军拱手而已”。一类是虚的荣誉衔,并不领兵。地位最高的为骠骑、车骑、卫诸将军,还有四征(征东、征南……)、四镇(镇东、镇南……)等将军。他们虽不领兵,却“开府”,即建立将军府,设属官(长史、司马及诸参军),以为荣宠。如系实职都督(见下)带将军号,这些属官就要在都督指挥下承担军务。

次将职位次于主将的将军,即副帅。

安东、西、南、北将军四安将军之一,掌武事,魏吴有置,蜀无。三品。

安东大将军四安将军之一,掌武事,魏吴有置,蜀无。三品。

安远将军杂号将军。

虎威将军杂号将军。魏吴有置。

建武将军三国曹魏置。五品。

建威将军三国魏置,吴蜀亦置。四品。

昭武将军三国魏置杂号将军。

昭德将军三国魏置杂号将军。

讨逆将军东汉杂号将军。曹魏沿置。五品。

讨寇将军魏、蜀置杂号将军。五品。

卫将军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二品。

武卫将军曹操置武卫中郎将。曹丕改为武卫将军,许褚任之,都督中军宿卫禁兵。四品。

牙门将军三国魏黄初年间始置,无定员。蜀、吴亦置。五品。

5、蜀

讨虏将军东汉杂号。蜀亦置,吴因孙坚曾任此职,后不复置。

右大将军蜀汉建兴十三年初置大将军。景耀初分置右大将军。

6、吴

横江将军仅三国吴置。以鲁肃任之,镇守沿江辖地,用以横扫来犯之敌,故名之。

平戎将军三国吴置,步骘任是职。

上大将军吴孙权黄龙元年置。位在三公之上。陆逊任是职。

7、五代

辅国大将军后汉时设立的高级将军职位,在“四镇”大将军之上。

8、清

按清制,将军有四类一是宗室的封号如辅国将军之类;二为各地驻防旗兵长官;三则为临时出征的统帅;四是正一品到从二品武职封赠的官阶。

标签: 古代

更多文章

  • 女大十八变是什么意思 “十八变”指哪十八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女大十八变

    我们常常称一个女孩子从小到大变化很大,而且是往好的方向发展的话,就会用“女大十八变”来形容她,那么“十八”是指“女孩子长到十八岁时会有变化”还是指“女孩子长大后会有十八个变化”呢? 显然,这两种解释都不

  • 为何道士都要携带桃木剑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桃木剑

    我们在影视剧中能看见道士用桃木剑辟邪驱鬼,民间有鬼怪惧怕桃木的传说桃木取自桃树,又被称为“降龙木”、“鬼怖木”,在《山海经》中记载了神荼、郁垒二门神摘桃树树枝鞭打百鬼的故事,常见的桃木风水物品是桃木剑,它的地位非常独特,是道教的主要法器,修道之人必持桃

  • 上厕所为何又叫“解手”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上厕所

    解手是上厕所的另一种通俗说法,虽然现在的使用率不高,但还是要普及下这个词的由来,大小便叫“解手”,据说是来自于古代强制性押解迁移人群的途中。 那时迁民是强制性的,移民官员和押解的差人怕迁民半路逃跑,在编队定员之后,便把他们捆绑起来,才肯上路。先是大绑,即绑住两条胳膊,行动起

  • “五福临门”是哪五福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五福临门

    “五福临门”是我们逢年过节常用来祝福他人的祝福语,然而如果要细问到,到底是哪“五福”,想必不是人人都知道的,那么“五福”到底是哪五福呢? “五福”这个名词,原出于《书经》和《洪范》。现在已成为家喻户晓的

  • 夫妻为何又叫“两口子”,“两口子”称呼的历史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两口子

    用于称呼夫妻两的方式有很多,比较书面化的就是比翼鸟,连理枝,并蒂莲等用这些意象代指夫妻,雅致归雅致,意趣归意趣,但终不如素常的口语“两口子”,说来顺溜,出口自然,贴近生活。那么,“两口子”这一说法是什么时候开始,怎么出现的呢? 男女婚配,古称为&ld

  • 夜晚娶亲的习俗的历史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夜晚娶亲

    嫁娶是一件热闹的大好事,婚嫁看中日子和时间,各地不同风俗也有所不同,但是在夜晚娶亲的习俗被不少人疑惑,为何大好事却在晚上进行,有点偷偷摸摸的意思,原来这是源于民间故事。 相传从前有一户姓王的人家,男人在朝里做官,家中有妻子李氏和两个儿子,不幸大儿子婚后不久因疾去世。一家人悲痛之余,不免对小儿子更多

  • 北宋“六贼当政”指的是哪六人?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北宋

    北宋六贼,北宋年间六个奸臣的统称,这六个人分别是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朱勔、李彦,基本都是宋徽宗时期重要的大臣,这六人朝庙之上结党营私、贪赃枉法、荒淫无度、排除异己,私下滥使职权以鱼肉百姓为乐,将民间弄得乌烟瘴气,满目涂炭,是导致当时江南方腊起义和金国入侵中原的罪魁祸首。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

  • 佛教中大雄宝殿中“大雄”具体怎么解释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大雄

    大雄宝殿 常去佛教寺院的人,对寺院的大雄宝殿都不会陌生。那里是上香礼拜的必到所在。即便很少去寺院的人,也都听过大雄宝殿这四个字。不过,除了出家众以外,知道“大雄”是什么意思的人,可能就寥寥无几了。在佛教寺院中,大雄宝殿就是正殿,也有称为大殿的。大雄宝殿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

  • 皇太后自称哀家的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皇太后

    所谓太后,就是皇上的母亲。中国古代的帝位,一般都是等先皇死后才传给后代(儿子)的。那就是说既然是皇上,那就是没有父亲的,那她的母亲就是寡妇了,也就是说,皇后一定要等死了丈夫以后才能成为太后。所以,太后自称是哀家。哀隐含先帝去世之意,称哀家的只能是太后、太妃。

  • “太太”称呼的历史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太太

    历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女性,周朝“三母”:太姜、太妊、太姒合称“三太”,是周朝三位开国先君的夫人,母仪天下的典范,辅佐和教化了开万世太平的几位君王。成就了周公的圣德。周公被尊为儒学奠基人,孔子一生最崇敬的古代圣人之一。后世“太太”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