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宋朝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地位,建立起怎样的政治制度?

宋朝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地位,建立起怎样的政治制度?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2375 更新时间:2023/12/6 15:21:33

朝统治者为防止藩镇割据的重现和大臣、外戚、女后、宗室、宦官的擅权,镇压劳动人民的反抗,以及防御辽、夏等侵扰,把政治、军事、财政大权最大限度地集中到朝廷,建立起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包括职官、军事、科举、法律等制度。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宋朝的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的政治制度。但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担任,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又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通称执政,与宰相合称“宰执”。宋朝的相权大幅萎缩,仅负责行政职能。

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合称二府,掌武大权。又设盐铁、户部、度支三司,主管财政大权,号称计省。这样三司、宰执、枢密使三权互相制衡,因此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宋朝还在御史台之外增设谏院和置谏官,这些都是监察机构,负责弹劾等事宜。经过这番改革,而皇帝便可以总揽大权。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将领夺权。建隆二年三月,宋太祖削去了都点检这个重要的禁军职位。

同年七月,宋太祖通过杯酒释兵权解除了武官的军权,禁军的领导机构改为殿前司和侍卫司,分别由殿前都指挥使、步军都指挥使和马军都指挥使统领。但是,三帅无发兵之权。

宋朝在中央设立枢密院来负责军务。枢密院直接对皇帝负责,其他任官员都不得过问。而枢密院虽能发兵,却不能直接统军,这样就导致了统兵权与调兵权的分离。

同时,宋朝经更换统兵将领,以防止军队中出现个人势力。宋朝的兵力部署可谓“强干弱枝”“守内虚外”。

宋朝的军队分为四种,即禁军、厢军、乡兵、藩兵。禁军是中央军,也是宋朝军队的主力。厢军是各州的镇兵,由地方长官控制。乡兵则是按机关抽调的壮丁。藩兵是防守在边境的非汉民族军队。

规定州郡长官不能兼任一个州郡以上的职务,并且州郡的兵权、财权和司法权也归朝廷。又规定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

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划分为十五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安抚使、提举常平等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只是安抚使有时用武人。路、州、县的官员都由中央官兼摄,属于临时指派的性质,所谓“以京、朝官权知,三年一替”。

这样,地方长官的权力分散,任期又短,武力削弱,无法与朝廷对抗。

北宋统治者按照“守内虚外”的政策进行军事部署。禁军有一半驻防在京师及其附近,其分戍全国各要冲地区,主要是为了镇压人民。边境上只屯驻较少量的禁军,对辽、西夏逐渐采取被动防守的方针。

宋太宗曾这样说:“国家若无外忧,必有内患。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惟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帝用心,常须谨此。”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对解决中唐、五代以来藩镇跋扈的局面,对维护国家统一,起了重要的作用,在客观上也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但是,这些措施虽然解决了中央与地方藩镇的矛盾,却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陈友谅死于鄱阳湖大战中后,朱元璋如何对待他儿子陈理?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在元末,由于朝廷横征暴敛,农民负担沉重,加之黄河泛滥,天灾人祸搞得百姓流离失所,无以为生,各地起义风起云涌,割据势力遍布全国。当时,雄踞江西、湖广的陈友谅是朱元璋在长江以南的最强劲对手。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但陈友谅在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在与朱元璋的鄱阳湖大战中,中流矢

  • 如果这场彭城之战,失败者换成是项羽会有怎么的改变?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公元前205年爆发的彭城之战在刘邦被项羽打败之后,刘邦就逃跑了,于是在刘邦逃跑路上遇到了自己的儿子刘盈和女儿,就让他们坐上来自己的车一起逃命,由于项羽的军队穷追不舍,刘邦害怕自己会被抓或是被杀,觉得车上多了两个孩子会影响车速。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本着死道友不死贫道的原则,不

  • 在乞巧节的发展过程中,它究竟是如何演变成情人节的?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乞巧节又名七夕节,是古代专门为了女性而建立起来的节日。而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说到七夕节,第一反应便是情人节。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在乞巧节的发展过程中,它究竟是如何演变成情人节的?说到七夕节,在汉代文学家刘歆所著的《西京杂记》中便有记载:“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其目的就是为

  • 许攸也曾是曹操看重的谋士,为何结局却是很悲惨?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在自己所写的《短歌行》中表示,自己愿意像周公一样礼贤下士,希望天下的英才都能归附于他。曹操在礼贤下士这一点上做得确实不错,帐下云集了许多英才,这也为他在三国这场波谲云诡的大戏中占得上风,奠定了先决条件。许攸也曾是曹操看重的谋士,立下过不小功劳,按照曹操

  • 魏忠贤在历史上有不好的评价,为何说他是明末关键人物?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说起魏忠贤,他在历史上的评价一直都是恶贯满盈,草菅人命的阉宦,我们所看的影视剧中所呈现的人物形象也莫不如是。而在近些年来,不断有人提出新的观点,认为魏忠贤才是明王朝的关键性人物,只要魏忠贤不死,明朝就不会灭亡,事实真的这样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很多人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在他

  • 在正史的记载中,关羽是否在华容道放走了兵败的曹操?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三国演义》中孙刘联军在赤壁用苦肉计,火烧曹军,曹操败走华容道,关羽也就是在此时为了昔日的旧情放走了曹操。那么正史中,曹操赤壁兵败之后究竟走的是不是华容道,又是不是关羽放走的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曹操平定北方之后,确实有点飘了,于是率领十几万大军浩浩汤汤的奔江南而来,准备

  • 即使蒙古军队在人数上不占优势,但为何还能战无不胜?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实际上,在几次西征中,蒙古军队的数量通常很少,加上其他民族的仆从军,总数最多不超过20万人左右,往往比对方的军队要少得多。但是,人数少的蒙古军队却往往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这其中有什么奥秘吗?难道真是“上帝”的旨意吗?当然,我们不排除蒙古人一直有好运气陪着他们,但是,除了好运气之外,他们百战百胜还是有

  • 二胡最早始于唐朝,那么现代的低胡有着怎样的历史?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低胡,是“低音二胡”的简称,民族乐队中拉弦乐器组的低音乐器。在我国民族管弦乐合奏中,一直缺少优良的低音乐器,以前民族乐队多用广东音乐中的秦胡(与今日秦琴相似)来拉奏低音,但仍不够完善,还在继续改进中。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低胡构造与二胡相同,但比中胡要大,发音要低,是民乐队中

  • 李斯对秦朝有着哪些贡献?为何说他的功劳还是大于错误?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文史百科

    李斯是战国末年秦国著名的政治家,荀子是楚国人,拜荀子为师学习政治谋略,学成后他来到秦国从政,官拜丞相之位。李斯得到了嬴政的重用,辅佐嬴政完成统一六国的大业。另外,李斯在郡县制,统一文字、货币等方面做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主要贡献:在政治方面,辅佐秦王灭六国

  • 同样也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为什么董卓却没有成功?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

    在三国演义中,还有一个人物曾经也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是却没有成功,这个人就是董卓。那么,为什么董卓却没有成功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总结起来有以下原因。第一点原因:董卓这个人太过于残暴,太过于荒淫。残暴与荒淫是做君王最为禁忌的两样。可惜,董卓的身上都有。一旦残暴与荒淫起来,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