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成语对牛弹琴的主人公是谁?对牛弹琴有何典故

成语对牛弹琴的主人公是谁?对牛弹琴有何典故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088 更新时间:2024/1/24 7:38:30

成语对牛弹琴的意思是比喻对不懂事理的人讲道理或言事,含有徒劳无功或讽刺对方愚蠢之意。那么,你知道成语对牛弹琴的是谁吗?成语对牛弹琴出自处?对牛弹琴有何典故?

成语对牛弹琴的主人公是公明仪。

公明仪,战国时代人物。自幼有音乐天赋,平日拿筷敲碗,音调铿殊妙。然而家境贪寒,买乐器不起,只跳踢踏舞。后有宫庭乐师弥留之际,以为孺子可教,将毕生钟爱之琴馈赠于他。从此,公明仪见人就笑,人以为他疯了。

成语对牛弹琴的出处

昔公明仪为牛弹《清》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即掉尾奋耳,蹀躞而听。

成语对牛弹琴的典故

战国时代,有一个叫公明仪的音乐家,他能作曲也能演奏,七弦琴弹得非常好,弹的曲子优美动听,很多人都喜欢听他弹琴,人们很敬重他。

公明仪不但在室内弹琴,遇好天气,还喜欢带琴到郊外弹奏。

有一年的春天,他带琴来到城郊的田野散步,煦(xù)的春将青草的芳香吹到他的面前,让他心情非常舒畅。他环顾四周,发现不远处有一头大公牛正在吃草。他兴致勃发,突发奇想要为这头公牛演奏一曲,于是他拨动琴弦,对着这头公牛弹奏了一首高雅的《清角之操曲》。

虽然公明仪弹奏的曲子非常悦耳动听,但是那头吃草的牛儿却根本不理会那高雅的曲调,仍然低着头继续吃草。因为公牛虽然能听到琴弦发出的声音,但是并不能理解曲子中的美妙意境。

公明仪见美妙的琴声并不能打动这头不懂音乐的牛,非常无奈。过了一会儿,他又想出了一个办法。公明仪抚动琴弦,弹出一段段奇怪杂乱的声音,有的像嗡嗡的蚊蝇声,有的像迷路的牛犊(dú)发出的叫声。这时候这头大公牛才像突然明白了什么似的,摇摇尾巴,竖起耳朵,听了起来。

后来,人们就用“对牛弹琴”来比喻对愚蠢的人讲深刻的道理,或对外行人说内行话,白白费时间;现在也用来讥笑人说话不看对象。

更多文章

  • 惊!清朝皇帝康熙驾崩陪葬妃嫔竟有四十八个之多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清朝,皇帝,康熙,驾崩,陪葬,妃嫔,竟有,十八个,之多,陪葬

    陪葬,是指以器物、牲畜或人与佣同死者葬入墓穴,以保证死者亡魂的冥福。以人陪葬是古代丧葬常有的习俗,尤其是中国的皇帝死后。在这里小编有一则关于古代皇帝陪葬的消息,那就是和清朝皇帝康熙死后陪葬的妃嫔竟有四十八个之多,记住,小编这里说的是妃嫔还不包括皇后等。现在小编就带大家揭秘康熙的陵墓里为何葬了四十

  •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个成语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个,成语,故事,主人公,成语,兼听则明

    成语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意思是指意谓多方面听取意见,才能明辨是非;单听信某方面的话,就愚昧不明。那么,你知道成语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主人公是谁吗?这则成语故事出自何处?其又有何典故?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主人公是魏征。 魏征,,字玄成,钜鹿郡(一说在今河北省巨鹿县,一说在今河北省馆陶县 )人,唐朝政治家

  • 东下冯文化是什么文化?揭秘东下冯文化的类型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东下,冯文化,文化,是什么,揭秘,类型,东下,冯文化,文化

    东下冯文化是什么文化?其时间是什么时候?东下冯,位于山西省夏县东北。其年代大约为公元前19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1959年在考古调查中发现。面积为25万平米。青龙河以东北向西南方向穿过遗址。遗址东南方为中条山,西北方是鸣条岗。1974年开始发掘,因发现夏商时期遗存而为学术界所重视。 关于东下冯文

  • 成语雪中送炭的主人公是谁?雪中送炭有何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成语,雪中送炭,主人公,有何,故事,成语,雪中送炭,意思,是

    成语雪中送炭的意思是指在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那么,你知道成语雪中送炭的主人公是谁吗?成语雪中送炭出自何处?雪中送炭又有何故事? 成语雪中送炭的主人公是指宋太宗赵光义。 赵光义,字廷宜,宋朝的第二位皇帝。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宋太祖名讳改名赵光义,即位后

  • “破天荒”是怎么来的?破天荒破的究竟是什么荒?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破天荒,怎么,究竟,是什么,破天荒,指的,从来没有,出现,发

    破天荒指的是从来没有出现或发生过的事。旧时文人常用“破天荒”来表示突然得志扬名。那么,你知道人们为何要用“破天荒”来形容从未出现或发生的事物呢?破天荒是怎么来的吗?破天荒中的天荒指的又是什么? “破天荒”是怎么来的? 天荒

  • 成语哭竹生笋的主人公是谁?哭竹生笋有何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成语,哭竹生,主人公,有何,故事,成语,哭竹生,主人公,孟宗

    成语哭竹生笋的主人公是谁?成语哭竹生笋的主人公是孟宗。成语哭竹生笋的出处《哭竹生笋》讲述了三国时孝子孟宗的孝行。此为《二十四孝》中的第十七则故事。 成语哭竹生笋的故事 三国时期,在吴国有一个叫孟宗的人。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死了,家里失去了男丁,所以生活比较困苦。即使如此,他的母亲仍然想方设法让他念

  • 揭秘:“一炷香”的时间到底有多长?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揭秘,一炷香,时间,到底,多长,看过,武侠,说的,一定,炷香

    看过武侠小说的人一定对“一炷香”这个词不陌生,在武侠小说里,一炷香这个词出现的频率可以说是主角级的。武侠小说中高手比武时也常以“一炷香”为限,这是为什么呢?那么,你知道“一炷香”是怎么来的吗?而“一炷香&rdquo

  • 历史文化:男子二十岁称"弱冠"周朝时需行成人礼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文化,男子,十岁,弱冠,周朝时,需行,成人,阅读,我国

    阅读我国古典诗文时,经常接触到“弱冠”一类的词,例如唐朝王勃《滕王阁序》里的“等终军之弱冠”。“弱冠”是何意呢?《礼记·曲礼上》曰:“(男子)二十曰弱冠。”就是说男子到了二十岁即称&ldqu

  • 千古谏臣关龙逄是怎么死的?关龙逄死后葬于何处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千古,谏臣,关龙,怎么,死的,死后,葬于,何处,关龙,千古

    关龙逄,千古谏臣第一人,是开创文死谏先河的人。那么,你知道关龙逄是怎么死的吗?关龙逄死后又葬于何处呢?现在,请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关龙逄是怎么死的以及关龙逄死后葬于何处吧。 关龙逄姒怎么死的? 夏王朝从公元前21世纪建国,直至公元前16世纪,到了最后一个君王夏桀。 夏朝末年,夏桀暴政,夏桀的所作所

  • 历史文化:中国古时说发型多半是在谈年龄 ?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文化,中国,时说,发型,多半,在谈,年龄,小孩子,头发

    小孩子头发下垂的样子,后引申为儿童或者童年的意思。“髫”容易和“髻”弄混。前者专门用于孩童,而且是用来形容头发下垂的样子;而后者主要用于“发髻”,指盘在头顶或脑后的发结。清代袁枚《祭妹文》中“汝梳双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