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国酒文化之酒,是政治的液体统治的道具

中国酒文化之酒,是政治的液体统治的道具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559 更新时间:2024/1/24 6:41:20

在中国,酒的历史几乎与人的历史一样久远。而酒的出现伴随着的是酒化。既有酒自身的物质特征,也有品酒所形成的精神内涵,是制酒饮酒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特定文化形态。酒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不少文人学士写下了品评鉴赏美酒佳酿的著述,酒文化深入中国人的血脉深处,影响深远。《诗经》中有20多处提到酒,酒被赋了礼仪、社交、休闲等含义,体现了特定的宗法秩序以及人伦关系。那么,你知道酒文化是如形成的吗?酒为什么会是政治的液体统治的道具呢?一起来看一下。

酒文化的形成是政治的液体统治的道具

酒,从被发明那一刻起,酒就成了名副其实的“政治液体”。

酒具有让人亢奋的性质,在远古时代属于奢侈品,用于祭祀、庆典、战争等隆重场合。古时候,酒被誉为通神之物,属于“圣液”,与国家大事紧密相连。作为超自然的之物,酒一开始是给祖先、神仙享用的。周公颁布的《酒诰》明确指出,造酒的目的并非供人们饮用,而是为了祭祀天地神灵列祖列宗,严厉禁止酒会、宴饮,违令者处死。

中国的礼仪很多源于祭祀,而酒一直是祭祀中最为重要的道具之一。

甚至有学者认为,中国的很多礼仪就是来自酒文化。《周礼》中,对祭祀用酒有严格规定,用“五齐”、“三酒”共八种酒。在原始社会,主持祭祀活动的人多为巫师,权力很大。后来演化出了“祭酒”等官职。最早有关饮酒的礼仪与规定是出自帝家,有着极强的政治含义。

酒,是政治的液体统治的道具

酒一开始就被统治阶层把控,慢慢演化出一系列的礼仪,以便让统治更为庄严和牢固。所以,酒的生产也是受官方把控的。

在中国,历朝历代的惯例是,高度垄断酒类的生产、销售、拥有、使用等。每个朝代都有管理酒类的机构,被称为“酒政”。周有酒正、汉有酒丞、齐有酒吏、梁有酒库丞、隋唐有良酿署。未经官方允许,私自酿造、贩卖酒类会受到严厉处罚。

直到现在,中国还有一个叫做“酒类专卖局”的行政管理机构。这就是为什么当代中国会有“国酒”、“国宴用酒”等专称。茅台之所以被赋予了如此高的政治含义,与中国历代政府对酒类的管理与控制传统有关。

酒文化源于政治文化,是传统社会政治统治的道具,后来下移到社会普通大众生活中。这个过程极为漫长,但也影响深刻,最终高度异化了中国人的人际情感。在中国,除了皇家法律系统外,社会与家庭的伦理和礼仪也具有高度的强制性。

标签: 中国酒文化之酒政治液体统治道具中国历史几乎

更多文章

  • 成语对牛弹琴的主人公是谁?对牛弹琴有何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成语,对牛弹琴,主人公,有何,典故,成语,对牛弹琴,意思是

    成语对牛弹琴的意思是比喻对不懂事理的人讲道理或言事,常含有徒劳无功或讽刺对方愚蠢之意。那么,你知道成语对牛弹琴的主人公是谁吗?成语对牛弹琴出自何处?对牛弹琴有何典故? 成语对牛弹琴的主人公是公明仪。 公明仪,战国时代人物。自幼有音乐天赋,平日拿筷子敲碗,音调铿锵殊妙。然而家境贪寒,买乐器不起,只

  • 惊!清朝皇帝康熙驾崩陪葬妃嫔竟有四十八个之多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清朝,皇帝,康熙,驾崩,陪葬,妃嫔,竟有,十八个,之多,陪葬

    陪葬,是指以器物、牲畜或人与佣同死者葬入墓穴,以保证死者亡魂的冥福。以人陪葬是古代丧葬常有的习俗,尤其是中国的皇帝死后。在这里小编有一则关于古代皇帝陪葬的消息,那就是和清朝皇帝康熙死后陪葬的妃嫔竟有四十八个之多,记住,小编这里说的是妃嫔还不包括皇后等。现在小编就带大家揭秘康熙的陵墓里为何葬了四十

  •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个成语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个,成语,故事,主人公,成语,兼听则明

    成语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意思是指意谓多方面听取意见,才能明辨是非;单听信某方面的话,就愚昧不明。那么,你知道成语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主人公是谁吗?这则成语故事出自何处?其又有何典故?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主人公是魏征。 魏征,,字玄成,钜鹿郡(一说在今河北省巨鹿县,一说在今河北省馆陶县 )人,唐朝政治家

  • 东下冯文化是什么文化?揭秘东下冯文化的类型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东下,冯文化,文化,是什么,揭秘,类型,东下,冯文化,文化

    东下冯文化是什么文化?其时间是什么时候?东下冯,位于山西省夏县东北。其年代大约为公元前19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1959年在考古调查中发现。面积为25万平米。青龙河以东北向西南方向穿过遗址。遗址东南方为中条山,西北方是鸣条岗。1974年开始发掘,因发现夏商时期遗存而为学术界所重视。 关于东下冯文

  • 成语雪中送炭的主人公是谁?雪中送炭有何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成语,雪中送炭,主人公,有何,故事,成语,雪中送炭,意思,是

    成语雪中送炭的意思是指在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那么,你知道成语雪中送炭的主人公是谁吗?成语雪中送炭出自何处?雪中送炭又有何故事? 成语雪中送炭的主人公是指宋太宗赵光义。 赵光义,字廷宜,宋朝的第二位皇帝。本名赵匡义,后因避其兄宋太祖名讳改名赵光义,即位后

  • “破天荒”是怎么来的?破天荒破的究竟是什么荒?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破天荒,怎么,究竟,是什么,破天荒,指的,从来没有,出现,发

    破天荒指的是从来没有出现或发生过的事。旧时文人常用“破天荒”来表示突然得志扬名。那么,你知道人们为何要用“破天荒”来形容从未出现或发生的事物呢?破天荒是怎么来的吗?破天荒中的天荒指的又是什么? “破天荒”是怎么来的? 天荒

  • 成语哭竹生笋的主人公是谁?哭竹生笋有何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成语,哭竹生,主人公,有何,故事,成语,哭竹生,主人公,孟宗

    成语哭竹生笋的主人公是谁?成语哭竹生笋的主人公是孟宗。成语哭竹生笋的出处《哭竹生笋》讲述了三国时孝子孟宗的孝行。此为《二十四孝》中的第十七则故事。 成语哭竹生笋的故事 三国时期,在吴国有一个叫孟宗的人。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死了,家里失去了男丁,所以生活比较困苦。即使如此,他的母亲仍然想方设法让他念

  • 揭秘:“一炷香”的时间到底有多长?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揭秘,一炷香,时间,到底,多长,看过,武侠,说的,一定,炷香

    看过武侠小说的人一定对“一炷香”这个词不陌生,在武侠小说里,一炷香这个词出现的频率可以说是主角级的。武侠小说中高手比武时也常以“一炷香”为限,这是为什么呢?那么,你知道“一炷香”是怎么来的吗?而“一炷香&rdquo

  • 历史文化:男子二十岁称"弱冠"周朝时需行成人礼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文化,男子,十岁,弱冠,周朝时,需行,成人,阅读,我国

    阅读我国古典诗文时,经常接触到“弱冠”一类的词,例如唐朝王勃《滕王阁序》里的“等终军之弱冠”。“弱冠”是何意呢?《礼记·曲礼上》曰:“(男子)二十曰弱冠。”就是说男子到了二十岁即称&ldqu

  • 千古谏臣关龙逄是怎么死的?关龙逄死后葬于何处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千古,谏臣,关龙,怎么,死的,死后,葬于,何处,关龙,千古

    关龙逄,千古谏臣第一人,是开创文死谏先河的人。那么,你知道关龙逄是怎么死的吗?关龙逄死后又葬于何处呢?现在,请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关龙逄是怎么死的以及关龙逄死后葬于何处吧。 关龙逄姒怎么死的? 夏王朝从公元前21世纪建国,直至公元前16世纪,到了最后一个君王夏桀。 夏朝末年,夏桀暴政,夏桀的所作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