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千虑一得的主人公是谁?千虑一得有什么历史典故

千虑一得的主人公是谁?千虑一得有什么历史典故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164 更新时间:2024/1/24 22:01:56

成语千虑一得的意思是什么?成语千虑一得的意思是指即使愚笨的人,在很多次考虑中也总会有些可取的地方。多用来表示自谦。那么,成语千虑一得的主人公是谁?成语千虑一得出自何处?千虑一得有什么历史典故?

成语千虑一得的主人公是晏婴

晏婴,名婴,字仲,谥平,习惯上多称平仲,又称晏子。夷维(今山东高密)人,春秋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晏婴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齐灵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婴继任为上大夫。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辅政长达40余年。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

晏婴聪颖机智,能言善辩。内辅国政,屡谏齐王。对外他既富有灵活性,又坚持原则性,出使不受辱,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司马迁非常推崇晏婴,将其比为管仲。孔丘曾赞曰:“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补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

成语千虑一得出自何处

《晏子春秋·杂下十八》:“婴闻之:圣人千虑,必有一失; 愚人千虑,必有一得。”

清·俞樾《茶香室三钞·人通物语》:“《千一疏》其所着书名,取千虑一得之义。”

千虑一得有什么历史典故

晏婴是齐国的大夫。他父亲死后,由他继任齐国的卿,历任灵公、庄公、景公王朝的相国。晏婴为人正直,当官清廉,生活非常俭朴,上至君主、下至百姓,对他都很尊敬。

一天,晏婴正要吃午饭,刘景公派了一个人来见他。晏婴因为对方是君王派来的而特殊款待,当场把自己的饭菜分成两份,请来人共进午餐。当然,他这顿饭没有吃饱。景公知道这件事后,感叹他说:“相国家里竟然如此贫困,我一直不知道。这是我的过错!”

说罢,景公命人给晏婴送去千金,以供他接待宾客之用。不料。晏婴不愿接受,叫来人带回。景公命人再送,他仍然不肯收下。当景公命人第三次送来时,晏婴对来人说:

“请禀报大王,我并不贫困。大王给我的俸禄,不仅足够我供养家人、接待宾客之用,还可以用来接济穷苦百姓。所以,我不能接受大王额外的赏赐了!”

送金的人也感到非常为难,对晏婴说:“相国,我是奉命办这件事的。您这次又不愿接受,叫我如何去回报大王呢?”晏婴想了想,说:“既然如此,我和你一起进宫,让我当面向大王辞谢。”

晏婴见了景公,感谢他对自己的厚爱,并表达作为一个臣子,能吃饱穿暖就可以了,不能有过多的财富,请求他不要勉强让自己接受。额外的赏赐。

景公听了这番话,对晏婴更敬重了,但还是要把千金赐给他。景公还举了一个例子:齐国以前的贤相管仲;为齐桓公成为当时各诸侯国第一个盟主立了大功。桓公赏给他许多封地,管仲没有推辞就接受了。你晏婴为什么要推辞?晏婴说:“我听到过这样的说法:圣人千百次考虑,总有一次失误;笨人千百次考虑,总有一次正确。也许管仲考虑这件事有失误;而我虽然笨,这件事处理得可能正确。”景公听他说到如此地步,只好作罢。

kk历史网相关推荐:

五十步笑百步的主人公是谁?其成语有什么历史典故

更多文章

  • 磨杵成针的主人公是谁?磨杵成针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磨杵成针,主人公,什么,历史,典故,成语,磨杵成针,意思,是

    成语磨杵成针的意思是什么?成语磨杵成针的意思是指把铁棒磨成了针。比喻做任何艰难的工作,只要有毅力,下苦功,就能够克服困难,做出成绩。那么,成语磨杵成针的主人公是谁?成语磨杵成针出自何处?磨杵成针有什么历史典故? 成语磨杵成针的主人公是老媪。老媪,在《潜确类书》卷六十中记载:“李白少读

  • 路不拾遗的主人公是谁?路不拾遗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路不拾遗,主人公,什么,历史,典故,成语,路不拾遗,意思,是

    成语路不拾遗的意思是什么?成语路不拾遗的意思是指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捡走。形容社会风气好那么,成语路不拾遗的主人公是谁?成语路不拾遗出自何处?成语路不拾遗有什么历史典故? 成语路不拾遗的主人公是指的是一个国家的社会风气。正如《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所记载的,“国无盗

  • 北魏孝文帝改革:孝文帝改革的意义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北魏,孝文帝,改革,意义,哪些,北魏,南北朝,时期,鲜卑,建

    北魏,是南北朝时期鲜卑族,建立的北方政权,同时,北魏也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而北魏孝文帝改革是指北魏的第六位皇帝拓跋宏为了缓和阶级矛盾,限制地方豪强势力,在冯太后的辅佐下进行了大范围的改革。那么,孝文帝改革有何意义呢?孝文帝改革的意义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 孝文帝改革有何意义呢? 孝文帝改

  • 北魏孝文帝改革:揭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及作用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作用,北魏,孝文帝,改革,是指,拓

    北魏孝文帝改革是指孝文帝拓跋宏在继位之后针对国家政局所制定的一系列的改革,是在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相互影响,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下的改革。那么,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以及作用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可分为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

  • 北魏孝文帝为何要迁都洛阳?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北魏,孝文帝,为何,迁都,洛阳,原因,北魏,孝文帝,原名,拓

    北魏孝文帝,原名拓跋宏,后改名元宏。是献文帝拓跋弘长子,南北朝时期北魏第六位皇帝。北魏孝文帝是北魏少有作为的皇帝,公元490年孝文帝亲政。亲政后,进一步推行改革,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其后又迁都洛阳。那么,孝文帝为何要迁都洛阳呢?是为了加强对北方的统治吗?以上问题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解答。 孝文帝

  • 南北朝历史:南北朝期间有多少个国家?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南北朝,历史,间有,多少,国家,南北朝,历史上,春秋战国,三

    南北朝是继历史上春秋战国及三国时期的又一分裂的时期,是一个上承东晋十六国下接隋朝的历史时期,由公元420年刘裕代东晋建立刘宋开始,至公元589年隋灭陈为止。那么,南北朝有几个国家呢?以上问题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 南北朝有几个国家呢? 继东晋十六国之后,中国历史进入南北分裂、南北对峙的阶

  • 北魏孝文帝改革之: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北魏,孝文帝,改革,历史背景,是什么,北魏,孝文帝,南北朝

    北魏孝文帝,是南北朝时期北朝北魏的第六位皇帝,同时也是位改革家、政治家,北魏孝文帝在位期间最为主要的成就就是孝文帝改革了,那么,孝文帝改革是怎么一回事呢?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一起来看看吧。 孝文帝改革是怎么一回事 北魏孝文帝改革,俗称孝文汉化,是指在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孝文帝在位时所推行政治

  • 隋朝疆域面积有多大?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隋朝,疆域,面积,多大,隋朝,初建,突厥,侵扰,东北,西北

    隋朝初建,突厥就侵扰东北、北、西北三边。583年东西突厥分裂为2个汗国后,东突厥居阿尔泰山以东的蒙古高原,西突厥居阿尔泰山以西至雷翥海(里海,一说咸海),包括准噶尔盆地、伊犁河流域和楚河流域。隋朝即乘机取得河套地。西北方面,608年隋进军伊吾(今新疆哈密),610年置伊吾郡。609年隋朝大破据有今青

  • 南北朝为何分裂?简述南北朝分裂的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南北朝,为何,分裂,简述,原因,南北朝,一个,魏晋,夏启,十

    南北朝是一个上承魏晋夏启十六国的时代,自东汉末年战乱之后分三国,到了西晋时期中国又实现了全国统一,可惜,西晋的统一只有短短的二三十年,此后,中国有一次进入了分裂时期。公元304年之后,中国历史进入南北分裂、南北对峙的阶段。那么,南北朝为何又会分裂呢?南北朝分裂的原因是什么?一起来看看吧。 南北朝

  • 隋朝文字:隋朝时代用繁体楷书为主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隋朝,文字,代用,繁体,楷书,为主,尽管,隋朝,是个,短命

    尽管隋朝是个短命的王朝,但在文字上隋朝时期的文字对后世还是有一定的影响。隋朝时期的文字当是以楷书为主,行书和草书为辅。隋朝的书法,上乘南北朝,下启唐代,书风巧整兼力,不离规矩,兼有东晋南朝书法的疏放妍妙,北朝书法的方整遒劲。初唐大家的风范规模,在此已经初步形成,二王的书风开始盛行。著名的书法家有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