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磨杵成针的主人公是谁?磨杵成针有什么历史典故

磨杵成针的主人公是谁?磨杵成针有什么历史典故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256 更新时间:2024/1/24 22:01:20

成语磨杵成针的意思是什么?成语磨杵成针的意思是指把铁棒磨成了针。比喻做任艰难的工作,只要有毅力,下苦功,就能够克服困难,做出成绩。那么,成语磨杵成针的主人公是谁?成语磨杵成针出自何处?磨杵成针有什么历史典故?

成语磨杵成针的主人公是老媪。老媪,在《潜确类书》卷六十中记载:“白少读书,未成,弃去。道逢老妪磨杵,白问其故。曰:‘欲作针。白感其言,遂卒业。”

成语磨杵成针出自何处

·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世传李白读书象耳山中,学业未成,即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潜确类书》卷六十:“李白少读书,未成,弃去。道逢老妪磨杵,白问其故。曰:‘欲作针。白感其言,遂卒业。”

磨杵成针有什么历史典故

李白,唐朝时期的诗人,传说李白小时不爱学习,很贪玩。一天,他逃学到小溪边,看见一位老婆婆手里拿着根铁杵(铁棍),在一块大石头上磨。李白问:“你磨铁作干什么?老婆婆回答:我给女儿磨一根绣花针。”李白又问:“这么粗的铁杵,什么时候才能磨成绣花针呢?”老婆婆说:“只要功夫深,铁杆磨成针”。李白听后很有感触,回家刻苦用功,终于成为唐代大诗人。

磨杵成针比喻只要有恒心,再难的事也能做成。

kk历史网相关推荐:

羽扇纶巾的主人公是谁?羽扇纶巾有什么历史典故

杯弓蛇影的主人公是谁?杯弓蛇影有什么历史典故

拔苗助长的主人公是谁?拔苗助长有什么历史典故

更多文章

  • 路不拾遗的主人公是谁?路不拾遗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路不拾遗,主人公,什么,历史,典故,成语,路不拾遗,意思,是

    成语路不拾遗的意思是什么?成语路不拾遗的意思是指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捡走。形容社会风气好那么,成语路不拾遗的主人公是谁?成语路不拾遗出自何处?成语路不拾遗有什么历史典故? 成语路不拾遗的主人公是指的是一个国家的社会风气。正如《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所记载的,“国无盗

  • 北魏孝文帝改革:孝文帝改革的意义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北魏,孝文帝,改革,意义,哪些,北魏,南北朝,时期,鲜卑,建

    北魏,是南北朝时期鲜卑族,建立的北方政权,同时,北魏也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而北魏孝文帝改革是指北魏的第六位皇帝拓跋宏为了缓和阶级矛盾,限制地方豪强势力,在冯太后的辅佐下进行了大范围的改革。那么,孝文帝改革有何意义呢?孝文帝改革的意义有哪些?一起来看看吧。 孝文帝改革有何意义呢? 孝文帝改

  • 北魏孝文帝改革:揭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及作用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作用,北魏,孝文帝,改革,是指,拓

    北魏孝文帝改革是指孝文帝拓跋宏在继位之后针对国家政局所制定的一系列的改革,是在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相互影响,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下的改革。那么,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以及作用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可分为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

  • 北魏孝文帝为何要迁都洛阳?孝文帝迁都洛阳的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北魏,孝文帝,为何,迁都,洛阳,原因,北魏,孝文帝,原名,拓

    北魏孝文帝,原名拓跋宏,后改名元宏。是献文帝拓跋弘长子,南北朝时期北魏第六位皇帝。北魏孝文帝是北魏少有作为的皇帝,公元490年孝文帝亲政。亲政后,进一步推行改革,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其后又迁都洛阳。那么,孝文帝为何要迁都洛阳呢?是为了加强对北方的统治吗?以上问题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解答。 孝文帝

  • 南北朝历史:南北朝期间有多少个国家?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南北朝,历史,间有,多少,国家,南北朝,历史上,春秋战国,三

    南北朝是继历史上春秋战国及三国时期的又一分裂的时期,是一个上承东晋十六国下接隋朝的历史时期,由公元420年刘裕代东晋建立刘宋开始,至公元589年隋灭陈为止。那么,南北朝有几个国家呢?以上问题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 南北朝有几个国家呢? 继东晋十六国之后,中国历史进入南北分裂、南北对峙的阶

  • 北魏孝文帝改革之: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北魏,孝文帝,改革,历史背景,是什么,北魏,孝文帝,南北朝

    北魏孝文帝,是南北朝时期北朝北魏的第六位皇帝,同时也是位改革家、政治家,北魏孝文帝在位期间最为主要的成就就是孝文帝改革了,那么,孝文帝改革是怎么一回事呢?孝文帝改革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一起来看看吧。 孝文帝改革是怎么一回事 北魏孝文帝改革,俗称孝文汉化,是指在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孝文帝在位时所推行政治

  • 隋朝疆域面积有多大?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隋朝,疆域,面积,多大,隋朝,初建,突厥,侵扰,东北,西北

    隋朝初建,突厥就侵扰东北、北、西北三边。583年东西突厥分裂为2个汗国后,东突厥居阿尔泰山以东的蒙古高原,西突厥居阿尔泰山以西至雷翥海(里海,一说咸海),包括准噶尔盆地、伊犁河流域和楚河流域。隋朝即乘机取得河套地。西北方面,608年隋进军伊吾(今新疆哈密),610年置伊吾郡。609年隋朝大破据有今青

  • 南北朝为何分裂?简述南北朝分裂的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南北朝,为何,分裂,简述,原因,南北朝,一个,魏晋,夏启,十

    南北朝是一个上承魏晋夏启十六国的时代,自东汉末年战乱之后分三国,到了西晋时期中国又实现了全国统一,可惜,西晋的统一只有短短的二三十年,此后,中国有一次进入了分裂时期。公元304年之后,中国历史进入南北分裂、南北对峙的阶段。那么,南北朝为何又会分裂呢?南北朝分裂的原因是什么?一起来看看吧。 南北朝

  • 隋朝文字:隋朝时代用繁体楷书为主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隋朝,文字,代用,繁体,楷书,为主,尽管,隋朝,是个,短命

    尽管隋朝是个短命的王朝,但在文字上隋朝时期的文字对后世还是有一定的影响。隋朝时期的文字当是以楷书为主,行书和草书为辅。隋朝的书法,上乘南北朝,下启唐代,书风巧整兼力,不离规矩,兼有东晋南朝书法的疏放妍妙,北朝书法的方整遒劲。初唐大家的风范规模,在此已经初步形成,二王的书风开始盛行。著名的书法家有丁道

  • 商鞅的老师是谁?历史上商鞅的老师是尸子吗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商鞅,老师,历史上,商鞅,卫国,国君,后裔,姬姓,公孙氏,又

    商鞅,卫国国君的后裔,姬姓公孙氏,故又称卫鞅、公孙鞅,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变法家,可以说,秦国之所以会在战国时期诸侯林立之中变为强国,全赖商鞅,史记:“七国之雄,秦为首强,皆赖商鞅”就可以看出商鞅对于秦国的作用了,但是,商鞅为何会这么强呢?商鞅的老师是谁呢?商鞅是法家思想的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