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张献忠迫害妇女堪比侵华日军:曾一日屠杀40万妇女

张献忠迫害妇女堪比侵华日军:曾一日屠杀40万妇女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413 更新时间:2024/1/24 7:58:46

对于中国人来说,1937年12月13日是中国人最不能忘怀的一天,为何呢?原因出在于这一天是日军侵华在中国的南京展开长达四十多天的大屠杀,史称为“南京大屠杀”。这是中国人的悲剧,是所有的中国人都不能忘记的史实,但是,亲们不要以为这已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悲惨的事情了,据记载,大西的开国皇帝张献忠在入川曾一日屠杀四十万妇女,其手段堪比日军侵华,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也因此,张献忠落下了个杀人狂魔的名号。但是,张献忠为何要入川屠杀这么多人,事情的真相到底如何?一起来看看吧。

据书中记载说,张献忠性情暴虐,每日均杀人一二百,为时一年又五个月,累计杀人十万。又,张献忠不喜僧人,屠杀僧人两千多,成都城内僧人无一漏网。书中还说,“计其即位之初,在朝之官总计千人,离川时亦有七百,临死时仅得二十五人。皆因张献忠残暴,杀人众多,或令死于刀下,或令鞭死,或令将头皮揭去,或令凌迟碎剐,种种非刑,一言难尽”。

张献忠屠川从此,在无四川人

张献忠出身贫苦家庭。从小聪明倔强,跟着父亲做小生意,贩卖红枣。他当过捕快,后又来到延绥镇当一名边兵。生性刚烈,爱打抱不平,为此几乎丢了性命。崇祯三年也就是1630年,张献忠组织了一支起义队伍响应王嘉胤等暴动,自号“八大王”。(张献忠是谁?大西开国皇帝张献忠简介)

一直到1640年率部进兵四川。张献忠的入川对于四川人来说是个巨大的灾难。屠川事件几乎从根本上彻底摧毁了四川的文化与生产力。尤其是对四万贡生中国文明与文化传承者的屠杀,给后人留下了可以从多种角度理解的空白从此再无四川人。

据清国人编纂的《明史》记载,张献忠杀人如草,还特别立碑明志,上书:“天生万物与人,人无一物与天,杀杀杀杀杀杀杀”,这就是有名的"七杀碑"。由此可见张献忠杀人如麻的手段。

张献忠的屠杀手段

1628年,张献忠同李自成延安起事,到张攻陷四川建立大西国政权,再到顺治三年(1646年)兵败亡于西充,以及后来其残部在川东、贵州一带盘桓,寇掠祸害。他们的军队到底杀了多少人?历史上恐怕永远无法准确统计,明史上称有六十多万。只看他们的铁蹄横扫四川前后四五十年,祸遍巴蜀。“举兵不当,被患无穷”(董仲舒《春秋繁露》),使物力丰饶的天府之国,变为百里人烟俱灭,莽林丛生、狼奔豕突之地。战乱使百姓弃田舍逃亡,在战祸最烈的十来年间,稼穑不生,颗粒无收,造成人相食。因此川人死于饥馑、瘟疫者又倍于刀兵。这对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带来了毁灭性的破坏,造成历史的大倒退。据有关专家考证,平定乱局后,直至顺治十八年(1661年),清代第一次户籍清理,四川省仅有八万人左右。而明末崇祯以前,蜀中人口是三百万以上。以后一百来年中,康乾时从湖广移民填四川,正缘此而来。

关于张献忠屠戮川人的具体行径,史书所载已是挂一漏万,即便如此,翻书读来,仍使人有惊心动魄、肝胆摧裂之痛。让我只捡几处其怪异杀人行为说说,看看这位“农民革命领袖”的杀人心理与方式,或可以此而一窥全豹,让我们更了解其人其队伍的性质。

张献忠在四川的屠杀,除了手起刀落大砍大劈一般杀法外,还自创了好几种杀人法,加之于不同对象身上。历来兵燹匪乱,百姓老幼妇孺,最是遭祸酷烈。张献忠的军队每陷一方,对妇女除掳去少数年轻女子充当营妓外,其余的怕累及军心,全部杀掉。后期兵败溃退,粮草匮乏,更是杀妇女腌渍后充军粮。如遇上有孕者,剖腹验其男女。对怀抱中婴幼儿则将其抛掷空中,下以刀尖接之,观其手足飞舞而取乐。此命名为“雪鳅”。稍大一些的儿童或少年,则数百人一群,用柴薪点火围成圈,士兵圈外用矛戟刺杀,看其呼号乱走以助兴致。此命名为“贯戏”。

标签: 张献忠迫害妇女堪比侵华日军曾一日一日屠杀4

更多文章

  • 燕国是谁建立的 战国时期的燕国是现在的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国是,建立,战国,时期,在的,哪里,国是,战国,时期,七雄

    燕国是战国时期的七雄之一,是11世纪的时候,由周天子分封的诸侯国。燕国的国君为姬姓燕氏,第一位君主是周文王的儿子召公奭。从召公奭到末代君主燕王喜,公元前222年被秦国灭亡。燕国是现在的哪里?公元前11世纪由周武王封召公奭于燕,召公奭长子燕侯克代封。公元前7世纪燕国吞并蓟国,建都蓟(位于今北京市)。疆

  • 成语一日三秋的主人公是谁?一日三秋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成语,一日三秋,主人公,什么,历史,典故,成语,一日三秋,意

    成语一日三秋的意思是什?成语一日三秋的意思是指一天不见面,就象过了三个季度。比喻分别时间虽短,却觉得很长。形容思念殷切。那么,成语一日三秋的主人公是谁?成语一日三秋出自何处?一日三秋有什么历史典故? 成语一日三秋的主人公是周桓王周桓王,姬姓,名林,周平王姬宜臼之孙,太子姬泄父之子,东周第二任君主,

  • 宗教信仰:论天主教与基督教的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宗教信仰,天主教,基督教,区别,宗教,人类社会,文明,发展

    宗教,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一种文化信仰,是于社会特殊意识形态。都说人之所以能成为世界的主宰是因为人们有敬畏之心,敬畏着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如若人们无所畏惧,那么世界的一切都将会处于一种混乱的状态,因为没有畏惧的人是不知道什么是害怕,正是因为这种畏惧的心理,导致人们在外寻求寄

  • 成语一木难支的主人公是谁?一木难支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成语,一木难支,主人公,什么,历史,典故,成语,一木难支,意

    成语一木难支的意思是什么?成语一木难支的意思是指大楼将要倒塌,不是一根木头能够支撑得住的。比喻一个人的力量单薄,维持不住全局,那么,成语一木难支的主人公是谁?成语一木难支出自何处?一木难支有什么历史典故? 成语一木难支的主人公是袁粲 袁粲,字景倩,淑兄子,慕荀奉倩之为人,改名粲。元嘉中为扬州从事,

  • 成语言过其实的主人公是谁?言过其实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成语,言过其实,主人公,言过,实有,什么,历史,典故,成语

    成语言过其实的意思是什么?成语言过其实的意思原指言语不实;超过自己的实际能力。现多指说话说得过分夸张、不符合实际。那么,成语言过其实的主人公是谁?成语言过其实出自何处?言过其实有什么历史典故? 成语言过其实的主人公是马谡 马谡,字幼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侍中马良之弟,三国时期蜀汉官员、

  • 中国历史上谁的力气最大?是嬴荡?孟贲?还是项羽?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上,谁的,力气,最大,嬴荡,孟贲,还是,项羽,说道

    说道力气大,小编想到最近新播出的电视剧《芈月传》,从《芈月传》小编我有又了赢荡,在剧中,赢荡的死因是与孟贲比赛与举鼎而死,这不管是电视剧还是历史,对赢荡的描述都是赢荡举鼎而死,那能把鼎举起来力气想必不是一般的大吧,而能与赢荡比赛举鼎的孟贲力气想必也不小,那么,赢荡与孟贲是中国史上力气最大的人吗?

  • 成语偃旗息鼓的主人公是谁?偃旗息鼓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成语,偃旗息鼓,主人公,什么,历史,典故,成语,偃旗息鼓,意

    成语偃旗息鼓的意思是什么?成语偃旗息鼓的意思是指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那么,成语偃旗息鼓的主人公是谁?成语偃旗息鼓出自何处?偃旗息鼓有什么历史典故? 成语偃旗息鼓的主人公是赵云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今河北省正定)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三国时期蜀汉名将。

  • 成语兴高采烈的主人公是谁?兴高采烈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成语,兴高采烈,主人公,什么,历史,典故,成语,兴高采烈,意

    成语兴高采烈的意思是什么?成语兴高采烈的意思是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词犀利。后多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成语兴高采烈的主人公是谁?成语兴高采烈出自何处?兴高采烈有什么历史典故? 成语兴高采烈的主人公是稽康 稽康,字叔夜。汉族,谯国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人。三国曹魏时著名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正始末

  • 解放军四总部是什么 解放军四总部更名隶属关系巨变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解放军,总部,是什么,更名,隶属,关系,巨变,解放军,四部

    解放军四部是什么意思?在中国是由那几个部门组成的?中央军委的总部机关又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四总部,包括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它们既是中央军委的工作机关,又是掌管全军军事、政治、后勤、装备工作的领导机关。其基本任务是:保障中央军委关于作战和建军的战略决策和各项方针、政策的实现。国防和军

  • 成语五日京兆的主人公是谁?五日京兆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成语,五日京兆,主人公,什么,历史,典故,成语,五日京兆,意

    成语五日京兆的意思是什么?成语五日京兆的意思是比喻任职时间短或即将去职。那么,成语五日京兆的主人公是谁?成语五日京兆出自何处?五日京兆有什么历史典故?以上问下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 成语五日京兆的主人公是张敞 张敞,字子高,西汉大臣,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祖父张孺为上谷太守,徙居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