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人物专题>董仲舒

董仲舒——西汉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

董仲舒

董仲舒的介绍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广川(河北省景县西南部,景县、故城、枣强三县交界处)人,西汉哲学家。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汉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并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理论,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深得汉武帝的赞赏,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汉武帝所采纳,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二千多年。其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穿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学体系。

他提出了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等重要儒家理论。其后,董仲舒任江都易王刘非国相10年;元朔四年(前125),任胶西王刘端国相,4年后辞职回家,著书写作。这以后,朝廷每有大事商议,皇帝即会下令使者和廷尉前去董家问他的建议,表明董仲舒仍受汉武帝尊重。

董仲舒一生历经四朝,度过了西汉王朝的极盛时期,公元前104年病故,享年约75岁。死后得武帝眷顾,被赐葬于长安下马陵。

有关“董仲舒”的历史故事

  • 汉武帝接受独尊儒术为什么不重用董仲舒(为什么汉武帝会接受董仲舒的新儒学)

    独尊儒术是汉武帝在西汉推行的一项思想政策,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儒术才真正成为影响汉民族两千多年的主要思想。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后来只有儒家脱颖而出,延续了几千年。不得不说,提出这一思想的董仲舒影响相当大。然而,汉武帝虽然接受了他的提议,却没有重视董仲舒本人。为什么?董仲舒,儒学大老板,在儒学发展中绝

  • 为何说董仲舒之后就再没儒家思想了?(董仲舒为什么要推崇儒家思想)

    说到儒家,其实争议很大,到今天还是争议很大,但是有人说儒家早就消失了,就在董仲舒之后,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呢?这种说法对吗?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问题吧!董仲舒之后没有儒家。这句话想表达的是:先秦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到了汉代转型,失去了本来的面目,不复存在。这样对吗?对与错。为什么?把孔孟之道视

  • 董仲舒从《春秋》中体会出了什么,仁义之法是什么?

    董仲舒,西汉哲学家,他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汉武帝所采纳,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对后世的影响长达两千多年。下面历史资料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儒家思想,以孔子、孟子为代表,故称“孔孟之道,以仁、义为其中心内容,又称仁义之道”。仁义是儒家最重要的思想。仁,从人从二

  • 汉武帝为什么选择了董仲舒的儒术,董仲舒是如何调整儒家学说的?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儒术,为什么却不重用董仲舒?

    董仲舒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深得汉武帝的赞赏,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汉武帝所采纳,使儒学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影响长达二千多年。汉武帝上台后,他急需要解决一个问题,就是解决诸侯封国的

  • 董仲舒是一个如何的人,三年不窥园是怎么回事?

    西汉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做法,虽然限制了其他思想的发展,但却给使得国家思想高度集中,有利于统治和发展,因此西汉是一个十分发达的朝代,而这发达,与董仲舒有着很大的关系。董仲舒是当时有名的思想家、大学者。董仲舒从小就好学,所以有着丰富的学识,后来开课教学之后,很多人都慕名来学习,因此他的学生遍布天下,

  • 董仲舒的故事:一篇文章让你全面了解董仲舒

    董仲舒的故事:一篇文章让你全面了解董仲舒,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第一节治春秋公羊学,教书育人董仲舒(前179年~前104年),西汉时期著名思想家,是继、之后的一位儒学大师。少治春秋公羊学,以天人三策得赏识。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在黄老清静无为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时代,犹如一声春雷,惊醒汉朝

  • 董仲舒的历史影响与评价――创立三纲五常的伦理学家

    董仲舒的历史影响与评价――创立三纲五常的伦理学家,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传略】董仲舒(前179~前104),广川(今河北景县)人,西汉时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儒学大师。传见《史记・儒林列传》《汉书・董仲舒传》《新论・本造》。董仲舒出生于“田连阡陌”“牛羊成群”的大地主家庭,从小刻苦好学,“三年不窥

  • 董仲舒简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简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董仲舒名人语录君臣、父子、夫妇她经常被召入皇宫之义,皆取阴阳之道。君为阳,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春秋繁露·基义》董仲舒是西汉时期的哲学家、今文经学大师。他所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推崇。【

  • 汉朝为什么罢黜百家而独尊儒术:董仲舒走到了历史的前沿

    汉朝为什么罢黜百家而独尊儒术:董仲舒走到了历史的前沿,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汉初时,学说没有受到重视。汉初统治者信仰的是道家思想,当时被称为“黄老之学”。因为汉初统治者认为,用黄老道家的“无为而治”,可以缓解社会矛盾。结果,汉初时一直延用道家黄老思想,社会矛盾确实得到了缓解,生产力也得到了一定的

  • 汉代的儒学简介:董仲舒的新儒学

    汉代的儒学简介:董仲舒的新儒学,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统一中国后,确立了法家思想的统治地位,思想在被扫除之列。“焚书坑儒”政策,使儒学深受其害,西汉刘歆在其《让太常博士书》中描述:“陵夷至于暴秦,燔经书,杀儒士,设挟书之律,行是古之罪,道术由是遂灭”。虽然这有点夸大其词,但儒学受到冲击是显而易见

  •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董仲舒的思想主张,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董仲舒的思想主张董仲舒的思想主张:1、针对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作《春秋繁露》一书,其“大一统”理论来源于《春秋》。(董仲舒属于公羊学派,重

  • 董仲舒献天人三策(前140年)

    董仲舒献天人三策(前140年),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十月,为更好的治理国家,求贤若喝的汉武帝诏令各地推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人.董仲舒便是其中之一.刘彻初次召见董仲舒时就对他说,自从受命登上帝位以来,自己日日夜夜睡不好觉。“今朕获承宗庙,夙兴以求,夜寐以思,若涉渊水,未

  • 秦汉时期的婚礼习俗:董仲舒提出纲常理论

    秦汉时期的婚礼习俗:董仲舒提出纲常理论,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秦汉时期,是中国大一统帝国的初始阶段,这一阶段,由于社会统治的需要,道德、伦理要进行整合、统一,因此在政治经济上实行“车同轨,书同文”之外,对于婚姻家庭制度也进行了严格的整顿。秦统一之前,各地的婚俗相对自由开放,如陈国的男女“迎会于道

  • 董仲舒的思想

    董仲舒的思想,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董仲舒的思想董仲舒,西汉广川(今河北景县)人,他是中国历史上把儒家学说推上正宗并取得官方哲学地位的关键人物。自董仲舒以后,儒家学说便逐渐从一个思想流派而跃升为官方意识形态,董仲舒的著作至今尚流传于世的主要有《春秋繁露》、《对贤良策》。他的谋略思想形成了一个从&

  • 董仲舒简介:董仲舒的思想主张介绍

    董仲舒简介:董仲舒的思想主张介绍,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董仲舒董仲舒恰逢其时地给缔造的大汉帝国的盛世,注入了精神文化的脊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力,似乎超越时空,超越阶级局限和阶级意识,形成了中华民族穿透历史的巨大凝聚力和永不枯竭的精神财富。汉承秦制,自汉高祖,经惠、文、景三帝到汉武帝,

  • 董仲舒献天人三策

    董仲舒献天人三策,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十月,为更好的治理国家,求贤若喝的汉武帝诏令各地推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人.董仲舒便是其中之一.刘彻初次召见董仲舒时就对他说,自从受命登上帝位以来,自己日日夜夜睡不好觉。“今朕获承宗庙,夙兴以求,夜寐以思,若涉渊水,未知所济”。“任

  • 董仲舒简介

    董仲舒简介,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董仲舒简介董仲舒公羊大师一、下帷讲诵称儒首官至博士为士师1、亲见四世董仲舒,广川人。今河北省景县有大董故庄,世传即仲舒故里。生卒年不详,根据《汉书·匈奴传》《赞》“仲舒亲见四世(即孝惠、文帝、景帝、武帝)之事”一语推之,董仲

  • 董仲舒三年不窥园

    董仲舒三年不窥园,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董仲舒三年不窥园董仲舒三年不窥园①【原文】(董仲舒)少治《春秋》②,孝景时为博士,下帏讲诵③,弟子传以久次相授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不窥园④,其精如此。”(选自《汉书·董仲舒传》)【注释】①董仲舒(前179前104),《史记》未记

  • 董仲舒的君主立宪制

    董仲舒的君主立宪制,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东周数百年,天子式微,礼崩乐坏。统治者的”合法性”出现危机。诸侯便逐鹿中原,僭位而上,在一场接力赛中夺取合法性的火炬。这时的诸侯接力赛,还都是贵族与使君的游戏。选手的起码参赛资格就是公、侯、伯。也就是必须拥有那种源自血统、&rdq

  • 董仲舒

    董仲舒(公元前179年-前104年),西汉广川(河北景县广川镇)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唯心主义哲学家和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任博士,讲授《公羊春秋》。汉武帝元光元年(前134),武帝下诏征求治国方略,董仲舒在著名的《举贤良对策》中系统地提出了“天人感应”、“大一统”学说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