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不胫而走的主人公是谁?不胫而走有什么历史典故

不胫而走的主人公是谁?不胫而走有什么历史典故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01 更新时间:2024/1/2 1:01:24

成语不胫而走的意思什么?成语不胫而走的意思是比喻消息无需推行宣传,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那么,你知道成语不胫而走的主人公是谁吗?成语不胫而走出自何处?不胫而走又有什么历史典故。

成语不胫而走的主人公是孔融

孔融,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学渊源,是孔子的第19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并称俊秀。汉献帝即位后任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时称孔北海。在任六年,修城邑,立学校,举贤才,表儒术,经刘备表荐兼领青州刺史。建安元年(196年),袁谭攻北海,孔融与其激战数月,最终败逃山东。不久,被朝廷征为将作大匠,迁少府,又任太中大夫。性好宾客,喜抨议时政,言辞激烈,后因触怒曹操而为其所杀。

孔融能诗善文,曹丕称其文“扬(扬雄)、班(班固)俦也。”散文锋利简洁,代表作是《荐祢衡表》,其六言诗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现实。原有文集已散佚,明人张溥辑有《孔北海集》。

成语不胫而走出自何处

孔融《论盛孝章书》: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公为始满,融又过二。海内知识,零落殆尽,惟会稽盛孝章尚存。其人困于孙氏,妻孥湮没,单孑独立,孤危愁苦。若使忧能伤人,此子不得复永年矣!

成语不胫而走的典故

成语不胫而走有两个典故

典故一,三国时,吴国的孙策对有才之士十分妒忌,常常借故将一些有才能者杀掉。

有一个名叫盛孝章的有才者住在东吴,是孔融的好友。他为人耿直、孤傲,一向为孙策嫉恨。孔融时时为他担心,生怕他被孙策杀掉。一天,孔融给曹操写了一封信,介绍了盛孝章的情况,劝曹操招纳盛孝章。孔融在信中写道:“如果要光复汉室,就先得着实求贤;而要得到贤人,就要尊重贤人。”他打了个比方道:“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足乎?”(以:因,意指:珠玉本来是没有脚的,它之所以会落到人们的手中,就是因为有人喜欢它,何况贤人是有脚可以行走的呢?)孔融还在信中强调:“只要尊重贤才,贤才就会跑来。”

典故二,如果光阴不能停留,像流水一样消逝,很快就到了五十岁的年龄。您是刚满,而我却已经超过两岁了。国内的相识知交,差不多都要死光了,只有会稽的盛孝章还活着。他受到东吴孙氏政权的困辱,妻子儿女都已死去,只留下他孤单无助的一个人,处境非常危险,心情十分痛苦。假使忧愁可以损害人的健康,孝章恐怕不能长寿了。

《春秋传》里说:“诸侯之间有相互并吞的,齐桓公没有加以救援,自己感到是一种羞耻。”盛孝章确实是当今男子中的豪杰,天下一些善于言谈议论的人,常要依靠他来宣扬自己的名声,而他本人却不能避免被囚禁,生命朝不保夕,那么孔子就不应该谈论朋友好坏的问题,也无怪朱穆所以要写他的《绝交论》了。您如果能赶快派遣一个使者,再带上一封短信,就可以把孝章招来,而交友之道也可以发扬光大了。

年轻人喜欢说前辈的坏话,或许有人会对孝章加以讥讽评论。总的说来孝章是一个盛名天下、为天下人所称赏赞美的人。燕君购买骏马的尸骨,不是要它在道路上奔驰,而是通过它来招致千里马。我想您正在拯救和恢复汉朝王室,使将要覆灭的政权重新安定下来。天下要安定,关键在于得到贤才。珠玉不生脚,却能够到人的身边来,就是因为有人喜欢它们,贤士们生了脚却不来,是君王不求贤的缘故。燕昭王筑了黄金台来尊崇郭隗,郭隗虽然是一个才能不高的人,但却得到厚待,终竟能传播明主的诚心,所以乐毅从魏国前去,剧辛从赵国前去,邹衍从齐国前去。假如当初郭隗处于困苦危急之中,昭王不去帮助他,正像落水将要淹死的时候不去援救他,那么其他贤士也都将远走高飞,没有肯到北方燕国来的人了。

更多文章

  • 孔甲好龙:揭夏朝皇帝孔甲好龙是怎样的历史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孔甲好,揭夏,皇帝,怎样,历史故事,孔甲,夏朝,皇帝,第十四

    孔甲,是夏朝的皇帝,是夏朝第十四任君主,但也有说法是第十六任。孔甲在位期间,肆意淫乱,沉湎于歌舞美酒之中,而且喜好信奉鬼神,是一位胡作非为的残暴昏君。使得各部落首领纷纷叛离,夏朝国势更加衰落,逐渐走向崩溃。不仅如此,孔甲还非常喜欢养龙,史称孔甲好龙。那么,孔甲好龙的故事是怎么来的吗?孔甲好龙又是

  • 不可救药的主人公是谁?成语不可救药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不可救药,主人公,成语,什么,历史,典故,成语,不可救药,意

    成语不可救药的意思是什么?成语不可救药的意思是比喻到了无法拯救的地步,谓病重到已无法用药医治,比喻人或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那么,成语不可救药的主人公是谁呢?成语不可救药出自何处?不可救药又有何典故呢?请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成语不可救药的主人公是周厉王 周厉王,姬姓,名胡,周夷王姬燮之子,西

  • 启是怎么建立夏朝的?揭启建立夏朝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怎么,立夏,揭启,故事,学过,历史,人都,知道,夏朝,之前

    学过历史的人都知道,夏朝之前是实行禅让制的,也就是所谓的“公天下”。相传,禹治理黄河有功,受舜禅让而继承帝位。在诸侯的拥戴下,禹王正式即位,以阳城为都城,一说以平阳为都城(或在安邑或在晋阳),国号夏。并分封丹朱于唐,分封商均于虞。那么,“家天下”是

  • 商朝文化:在商朝历史上神职官吏有什么样的力量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商朝,文化,历史上,神职,官吏,什么样,力量,神职,官吏,商

    神职官吏:在商代,有一批神职官吏,如巫在政治上还是一种重要的力量。巫总管一切“神事”,所有的“民事”又都要涂上“神事”的色彩,所以巫对一切军国政事都能起着直接或间接的支配作用。以巫为首,有祝、宗、卜、史等专职人员,组成相当庞大的

  • 夏禹分九州:夏禹分九州是哪九州?其现在在哪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夏禹,九州,现在,在哪,夏禹,夏朝,开国,君主,姒姓,名文

    夏禹,夏朝的开国君主,姒姓,名文命,相传,禹治理黄河有功,受舜禅让而继承帝位。在诸侯的拥戴下,禹王正式即位,以阳城为都城,一说以平阳为都城(或在安邑或在晋阳),国号夏。并分封丹朱于唐,分封商均于虞。夏朝建立之后,夏禹铸九鼎分九州,乃至九州稳定,四海升平。那么,你知道夏禹分九州是哪九州吗?其九州现

  • 不知所云的主人公是谁?成语不知所云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不知,云的,主人公,成语,不知所云,什么,历史,典故,成语

    成语不知所云的意思是什么?成语不知所云的意思是本为谦词,谓自己思绪紊乱,不知道说了些什么。今天泛指言语混乱或空洞。那么,你知道成语不知所云的主人公是谁吗?成语不知所云出自何处?不知所云有何典故。 成语不知所云的主人公是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

  •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中的主人公是谁?其有何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中的,主人公,有何,典故,覆巢,之下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意思是什么?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意思是指翻倒的鸟窝里不会有完好的卵。比喻灭门大祸,无一幸免,又比喻整体毁灭,个体也不能存活。覆:翻倒。那么,你知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主人公是谁?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出自何处?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有何典故。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主人公是孔融 孔融,字

  • 论“猗顿故城”可能是夏朝遗址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猗顿故城,可能,夏朝,遗址,夏朝,中国,传统,史书中,书中

    夏朝,是中国传统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在中原地区实行世袭制的朝代。一般认为夏朝是一个部落联盟形式的国家。夏朝由于都成书较晚,已知的又没有发现公认的夏朝存在的直接证据,如夏朝同时期的文字作为自证物,因此近现代史学界一直有人质疑夏朝存在的真实性。但,有人提出“猗顿故城”可能是夏朝

  • 卜昼卜夜的主人公是谁?成语卜昼卜夜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卜昼,夜的,主人公,成语,卜昼卜夜,什么,历史,典故,成语

    成语卜昼卜夜的意思是指形容不分昼夜地饮酒作乐,没有节制的状态或行为。那么,你知道成语卜昼卜夜的主人公是谁吗?成语卜昼卜夜出自何处?卜昼卜夜又有何典故。 成语卜昼卜夜的主人公是敬仲 敬仲,也作陈完,原名妫完,也称公子完。他是中国春秋时期陈国公族,陈厉公妫跃的儿子。春秋时陈国公族。陈厉公妫跃之子。字敬

  • 考古专家宣称发现夏朝国都遗址 面积达100万㎡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考古,专家,宣称,发现,夏朝,国都,遗址,面积,100万,夏

    夏朝,是中国传统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在中原地区实行世袭制的朝代。中国传统文献中关于夏朝的记载较多,但由于都成书较晚,已知的又没有发现公认的夏朝存在的直接证据,如夏朝同时期的文字作为自证物,因此近现代史学界一直有人质疑夏朝存在的真实性。那么,夏朝是否真实存在?夏朝的国都又在哪里,一起来看下。 夏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