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拔帜易帜的主人公是谁?拔帜易帜有什么历史典故

拔帜易帜的主人公是谁?拔帜易帜有什么历史典故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970 更新时间:2024/1/4 19:13:28

成语拔帜易帜的意思是什么?成语拔帜易帜的意思是比喻推翻别人,自己占有。那么,成语拔帜易帜的主人公是谁?成语拔帜易帜出自何处?拔帜易帜有什么历史典故。

成语拔帜易帜的主人公是韩信

韩信,汉族,淮阴(原江苏省淮阴县,今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与彭越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

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萧何誉为“国士无双”,刘邦评价曰:“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后人奉为“兵仙”、“战神”。“王侯将相”韩信一人全任。“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他率军出陈仓、定三秦、擒魏、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天下莫敢与之相争;作为军事理论家,他与张良整兵书,并著有兵法三篇 。

成语拔帜易帜出自何处

《史记·淮阴候列传》:“赵见我走,必空壁逐我,若疾入赵壁,拔赵帜,立汉赤帜。”

拔帜易帜的历史典故

韩信被刘邦拜为大将后,率领汉军攻占了魏国和代国,接着又在张耳的协助下,带了几万兵东下井陉,攻击赵国。赵王和主将陈馀在井陉口聚集了二十万大军阻挡。

谋士李左军建议陈馀拔给他三万军队,从小路出发,出奇不意地截取汉军的后勤装备及粮食;而它的前军抵达井陉时不与交战。这样的话,不到十天就可以取下韩信和张耳的头颅。陈馀是个读书人,不爱使用诈谋奇计,认为韩信的兵不过数千,经过千里行军,巳非常疲惫,可以直接予以攻击,因此没有采纳李左军的计谋。

韩信手下的人探听到这个消息后,十分高兴,放心东下井陉,进军到离井陉口三十里之处,韩信下令休息。半夜里,他选出两千名轻骑兵,让他们每人拿着一面红色旗帜,从小道来到井陉口山后隐蔽起来,同时对他们说:“我将另派一支军队与赵军对垒,并假装败退。这样,赵军必定倾巢而出,前来追击。你们乘此机会快速进入赵营,拔掉赵军的旗帜,换上我们汉军红色的旗帜。”

接着,韩信又派出一支一万人的军队,叫他们背水摆开阵势。赵军见汉军排出兵法上最讳忌的背水之阵,都哈哈大笑,以为汉军自己断了后路。

天刚亮,韩信指挥这一万人的军队向井陉口进发,赵军立即打开营门迎击。战了一段时间后,韩信、张耳命汉兵丢掉旗鼓,向水边退去。汉兵退到水边阵地,再也无法后退,只得拼死作战。

这时,隐蔽在山后的两千汉兵,趁赵营无人守卫,快速冲进赵营,飞快地拔掉赵军旗帜,换上汉军红色的旗帜。而在水边作战的赵兵,因遇到背水一战的汉兵的顽强抵抗,无法取胜,想返回营地,却见那里全是汉军的红旗,以为赵王已被汉兵抓住,顿时军心大乱,各自逃命。接着,汉军两面夹击赵军,结果主将陈馀被杀,赵王被活捉。

成语拔帜易帜的例句:在这场战役中,唐军大进,拔帜易帜,突厥则丢盔弃甲,一败涂地。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曹魏的军事制度:军队为最高权力者控制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三国,时期,曹魏,军事,制度,军队,最高,权力者,控制,三国

    三国时期的曹魏指的是曹操一脉所统领的国家,是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同时也是三国之中最强大的国家。后世史家多称曹魏,由于之后的北魏被称作“后魏”,故曹魏也称为“前魏”或者“先魏”。曹魏是三国时期最先建立的国家,其军事实力也是最

  • 东汉的国都在哪?洛阳是东汉的国都吗?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东汉,国都,在哪,洛阳,东汉,又叫,后汉,中国,历史上,西汉

    东汉,又叫后汉,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国力强盛、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的一个王朝。而是刘姓建立的又一个政权,因国都洛阳在西汉国都长安的东面,史称东汉。那么,东汉的国都在哪?洛阳是不是东汉的都城呢?请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东汉的国都在哪? 公元25年六月,同时也是更始三年六月,赤眉军拥立汉朝皇裔刘盆

  • 三国和东汉末年有何区别?两朝代是属于同一时期?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三国,东汉,末年,有何,区别,朝代,属于,一时期,东汉,末年

    东汉末年自公元190年董卓之乱后,朝天大全旁落,拉开了军阀割据的序幕,历史进入三国时期,而三国时期是一个群雄割据的时期,自公元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那么,三国和东汉末年有何区别?三国时期和东汉末年是同一个时期吗?一起来看

  • 简述:东汉六大家族分别是哪六大家族?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简述,东汉,大家族,别是,自古以来,一个,王朝,建立,离不开

    自古以来,一个王朝的建立离不开贤才的辅佐,自然,王朝建立之后就要论功行赏,分封有功之人,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个世家或者氏族,而在东汉时期恰恰就有所谓的六大家族。那么,这六大家族是哪六大家族呢?请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东汉六大家族是哪六大家族? 东汉六大家族是指东汉早年帮助刘秀复兴东汉王朝的邓禹

  • 三国时期的文字是什么字体?三国文字字体楷书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三国,时期,文字,是什么,字体,楷书,介绍,文字,人们,记录

    文字是人们记录信息的符号,自从仓颉造字之后,经过朝代的变迁历史的发展,文字也随之而变化,如:从商代的甲骨文到周代的金文、小篆、大篆再到六国文字之后是汉代的隶书,一直到三国时期,文字在书写表达上又有所变化。那么,三国时期的文字是什么字体?三国的文字主要是楷书?一起来看看吧。 三国时期的文字是什么字

  • 东汉末年为何发生群雄割据?揭群雄割据的历史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东汉,末年,为何,发生,群雄,割据,历史,原因,东汉,更始

    东汉自更始三年八月刘秀在鄗南千秋亭五成陌即位称帝,东汉建立,东汉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新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与西汉合称汉朝,传八世十四帝,历经195年。一直到公元190年,董卓之乱又起,自此汉廷大权旁落,揭开了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序幕,东汉政府名存实亡。那么,问题来了,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是怎么一回事

  • 东汉疆域图:东汉时期中国疆域图是怎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东汉,疆域,时期,中国,怎样,西汉,末年,社会,矛盾,空前

    西汉末年,社会矛盾空前激化。王莽代汉建新朝之后,先后颁布“王田令”、“私属令”等一系列新政,力图缓解日益激化的社会矛盾。一直到新莽末年,疆域萎缩。东北撤销真番、临屯二郡。西南地区由七郡变成五郡,并且放弃海南岛上的珠崖、儋耳二郡。 东汉建立后这种局面

  • 八面威风的主人公是谁?八面威风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八面威风,主人公,什么,历史,典故,成语,八面威风,意思,是

    成语八面威风的意思是什么?成语八面威风的意思是指各个方面都很威风。形容神气足,声势盛。那么,成语八面威风的主人公是谁?成语八面威风出自何处?八面威风有什么历史典故。 成语八面威风的主人公是朱元璋 朱元璋,字国瑞。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汉族,濠州钟离人,明朝开国皇帝。 朱元璋幼时贫穷,曾为地主放牛

  • 按兵不动的主人公是谁?按兵不动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按兵不动,主人公,什么,历史,典故,成语,按兵不动,意思,是

    成语按兵不动的意思是什么?成语按兵不动的意思是指使军队暂不行动。现也比喻暂不开展工作。那么,成语按兵不动的主人公是谁?成语按兵不动出自何处?按兵不动有什么历史典故。 成语按兵不动的主人公是赵鞅 赵鞅,春秋时期晋国赵氏的领袖,原名赵鞅,又名志父,亦称赵孟。《赵氏孤儿》中的孤儿赵武之孙。晋昭公时,公

  • 草木皆兵的主人公是谁?草木皆兵有什么历史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草木皆兵,主人公,什么,历史,典故,成语,草木皆兵,描写,西

    成语草木皆兵是描写西晋末年时期关于淝水之战的的成语故事,其意思是指把山上的草木都当做敌兵。形容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那么,成语草木皆兵的主人公是谁?成语草木皆兵出自何处?草木皆兵有什么历史典故。 成语草木皆兵的主人公是指苻坚 苻坚,前秦世祖宣昭皇帝,十六国时期前秦的君主,公元357-385年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