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清朝地方官员有养廉银,那么京城官员也有类似补贴吗?

清朝地方官员有养廉银,那么京城官员也有类似补贴吗?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316 更新时间:2024/2/13 19:21:41

1644年清朝入关后,沿用明朝的俸禄制度,官员们的俸禄普遍很低,日子过得非常窘迫,只能通过歪门邪道来“赚外快”,以至于到了康熙末年,文武百官几乎无官不贪。

雍正皇帝即位后,着力于扭转这种现象,于1723年设立了养廉银制度。养廉银的来源,是地方上的钱粮火耗。养廉银发放的对象,也主要是地方官员。上至总督、巡抚,下至知县,按照品级的高低和当地经济条件的优劣,领取不同数额的养廉银。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对于地方官员来说,养廉银是一笔巨额收入,往往是俸禄的十多倍甚至几十倍。以曾国藩为例。他担任两江总督时,品级为从一品(授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衔),岁俸为180两银子,而养廉银每年能拿到18000两银子。养廉银是年俸的100倍。有了养廉银,地方官员们的日子滋润多了。

现在问题来了,既然地方官员有养廉银,那么京城官员有没有类似的补贴呢?答案是,有的。这种补贴被叫作“饭银”。

雍正皇帝设立养廉银后,地方官员倒是欢呼雀跃,高呼万岁,争相庆贺这一政策的出台。京城官员不高兴了。凭什么大家都是干工作,你们地方官员却多了一份额外的收入?雍正皇帝察觉到这一现象后,为京城官员设立了一份饭银。

叶名沣《桥西杂记·内阁饭银》记载:“雍正六年(1728年),令各省督抚藩司,每岁各出银百两,为内阁侍读学士等官饭银,而不及学士。十年(1732年)山海关进羡余三干两给内阁官员,学士与焉,而不及大学士。乾隆十四年(1749年)拨户部银库平余银及监管各差二十五处,每年计一万两有奇,而大学士、学士一体受赐,其余各官,以数递减。阁中本匣纸墨之处,仰给于此,下至皂役纸匠,亦得沾溉焉。”

雍正皇帝最初为了安抚京城官员,下令让各省的总督、巡抚和布政使,每年拿100两银子出来,送给内阁侍读学士等官员,作为饭银,让他们买点肉、打点酒,改善一下生活。由于这笔钱数量太少了,内阁学士以上的高官,就没能享受到这一政策。

几年后,山海关的税关,送了3000两银子给内阁官员,于是内阁学士也分到了饭银,只有内阁大学士没有拿到饭银。

乾隆皇帝继位后,国力逐渐强盛,财力得到极大提高。1749年,乾隆皇帝下令,每年从户部拨了一笔银子,约10000多两银子,分给内阁大小官员作为饭银。这笔钱数量不低,因而连最下层的皂役纸匠都能分到一点饭银,堪称“雨露均沾”。

到这时候,京城官员的饭银有了来源保障,但还不够。毕竟,京城部院、衙门众多,户部那10000多两银子平均下来,真的只能让官员们吃上一顿热乎乎的饭,这与地方官员动不动就成千上万的养廉银相比,实属小巫见大巫。

怎么办呢?还得继续从地方上想办法。

于是,从乾隆时期开始,朝廷从各税关、盐务、织造以及各省缴京钱粮内按照额度,专门摊派一部分作为饭银。比如,位于河北沧州的长芦盐场,每年除了缴纳正课(正式税赋)外,还需要缴纳各种杂课(杂税),其中的一种杂课就是饭银,每年需缴纳133两银子。

各地缴纳的饭银,统一送到户部。为此,户部设立了饭银处,负责饭银的收支事宜。饭银处有4名官员,从部院郎中、员外郎、主事,以及七品小京官中选取,两年更换一次。饭银处收到各地送上的饭银后,按照比例拨付给内阁、军机处、部院等机构,由他们自行分发。剩余的银两,作为户部官员的办公费用。

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户部作为收支饭银的机构,自然能够在分配饭银时享受一定好处。户部官员分得的饭银,远远高于其他5部。以侍郎而言,在清朝晚期,户部侍郎每年的饭银有1000多两银子,兵部侍郎则只有四五百两银子,礼部侍郎最低只有区区六七十两银子。

如果遇到朝廷开捐纳(买官卖官)时,户部官员的饭银收入会更高。因为捐纳的人,会在“正项”之外,再交一些“饭银”和“照费”。“正项”进入国库,“饭银”和“照费”则流向了户部官员的口袋。1879年,左侍郎文韶光是饭银就领了2.4万两银子,比总督、巡抚的养廉银还高。

难怪何刚德会在《春明梦录》中感慨地说:“各部之中,以户部为较优。”

除了饭银,京城官员还会利用手里的权力,获得额外的灰色收入,如六部收取的部费、地方官员送来的陋规等。严格地说,这些灰色收入是不合法的。不过,在皇帝的默许下,这些非法收入一直保持到了清朝灭亡。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细胞是人体生长、发育的基础,其现代化学元素共有多少种?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文史百科

    人体细胞是人体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生长、发育的基础。人体细胞形态多样,有球形、方形、柱状形等。其大小差异很大,大多数细胞直径仅有几个微米,有的可达到100微米以上。尽管细胞的形态、大小各异,但其结构基本相同。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人体细胞约有40万亿—60万亿个,细

  • 对于西汉的冯唐与李广,后世为何总是为他们感到惋惜?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文史百科

    唐·王勃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中有这样一句话:“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所以,说起冯唐、李广,大家应该都不陌生,他们的人生经历非常坎坷。冯唐和李广,性格的显著特点,便是他们诚实,不奉承,司马迁在史料中说得非常透彻。也是因为这个,汉文帝、汉景帝和汉武帝逐渐改变了对冯唐和李

  • 如果哪四个人有被刺杀成功,三国历史将会被彻底改写?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文史百科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刺客”仅会出现在武侠小说,或者相关的影视作品中,与现实的距离非常遥远,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答案是否定的,史料中记载,当初曹操忌惮一个,叫做周不疑的少年天才,于是派刺客终结了周不疑的生命——“太祖心忌不疑,欲除之。……乃遣刺客杀之。”另外,还有一部分人,虽然不是专职的刺客,却也会行

  • 柳如是一生年幼不幸,是如何过得让人觉得无比的精彩?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柳如是,年幼不幸,文史百科

    柳如是这位才女是明末时期秦淮八艳之一,出生于1618年,是明末清出时候的女诗人。柳如是本名不叫这个,本名是柳爱,字如是,是因为辛弃疾的词才给自己取名字叫做柳如是。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她是浙江嘉兴人,小时候的柳如是比较聪明,非常好学,但是家里面非常的穷,就被卖给了名妓家中作为

  • 忽必烈得到蒙古大汗的位置后,为何要将国号改为“大元”?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文史百科

    中国历代的国号,曾经都是一些地名,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周天子崛起在“周”这个地方,得天下以后定国号为“周”,秦人崛起在“秦”这个地方,得天下以后定国号为“秦”,刘邦得天下定国号为“汉”,到不是因为他是“汉”这个地方的人,而是因为他曾经被天下盟主项羽封为“汉王”,他以汉王的身

  • 壁画的发展可追溯到石器时代,古代有哪些杰出的壁画?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文史百科

    壁画的发展可以追溯到石器时代,石器时代是中国绘画的萌芽时期,伴随着石器制作方法的改进,原始的工艺美术有了发展。但在若干年以前,我们所掌握的中国绘画的实例还只是那些描画在陶瓷器皿上的新石器时代的纹饰。在中国的许多省份发现了岩画,使得史学家们将中国绘画艺术的起源推前至旧石器时代。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

  • 古代殉葬妃子有多可怜?她们在死之前都经历了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文史百科

    古代殉葬妃子有多可怜?她们在死之前都经历了什么?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在古代,帝王逝去之后,宫内会特别注重操办丧事。选择合适的地方将其安葬,还有不少嫔妃进行陪葬。这种方式让人觉得难以接受。殉葬制度原本起源在商代,当时的奴隶主在自己死去之后,就

  • 都说“秦晋之好”,晋国为何却成为了秦国最大的阻碍?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文史百科

    许多人都听说“秦晋之好”这个成语,说的是春秋时期,秦国与晋国的关系非常亲密,两国之间多次联姻,建立起了盟友的关系。可是许多人并不了解,在秦国发展的过程中,晋国成为秦国最大的阻碍,双方多次交战,而秦国败多胜少,其东进中原战略遭到遏制。那么,晋国和秦国之间有哪些恩怨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

  • 刘邦想招商山四皓入朝为官,那么为何这四人却是很不愿?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文史百科

    刘邦当年还在乡下的时候,因被吕太公看上而娶了吕雉,并为他生儿育女。后来刘邦登上皇位,昔日的长子自然成了太子。立长子刘盈为太子,封次子如意为赵王。后来,戚夫人仗着刘邦的宠信,开始想入非非,她经常给刘邦吹枕边风,说刘如意比太子刘盈好很多,应该改立太子,刘邦便有意废刘盈而立如意。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

  • 古时行军打仗拼的是国家实力,诸葛亮为何还要屡次用兵?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文史百科

    刘备死后将匡复汉室重任托付与诸葛亮,诸葛亮稳定蜀汉政局后,开始组织北伐,屡次用兵与曹魏政权,时间阶段为公元228年至234年,共计7年。虽然诸葛亮用兵如神,死而后已,但因为蜀汉在三国后期本就属于力量最弱一方,又劳师远征,后勤供给乏力,所以北伐都以失败而告终,最后病死五丈原。古时行军打仗拼的是国家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