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金朝的勃极烈是什么官职 勃极烈权责介绍

金朝的勃极烈是什么官职 勃极烈权责介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172 更新时间:2024/1/14 19:33:29

勃极烈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建立的倚重国相级别的高级官员统治国家的制度。1115年1月,完颜阿骨打建国称帝。1115年7月,完颜阿骨打将女真族当时由都勃极烈、国相、各勃极烈参与的相对较庞大的议事会,改组为皇帝朝政和少数国相级别的高级核心官员共议国事的勃极烈制度。

勃极烈是官号。凡是官长都称勃极烈。

勃极烈是女真语的音译,义为“管理众人”。金乌古迺开始设官,最高的总治官称都勃极烈,“都”是“高”的意思。都勃极烈类似汉族官制中的“冢宰”,金太祖即位前任此官。其次是“谙版勃极烈”,“谙版”是“尊贵”的意思。再其次是“国论勃极烈”,“国论”是“贵”的意思;有时设左右国论勃极烈;国论勃极烈相当汉族官制中的“国相”。

还有胡鲁勃极烈(统领官),移赉勃极烈(第三位官),阿买勃极烈(治理城邑的官),乙室勃极烈(迎迓官),扎失哈勃极烈(守官署的官),昃勃极烈(阴阳官),叠勃极烈(副贰官)等;金熙宗完颜亶时废。清朝改译“勃极烈”为“贝勒”,成为爵位名。

初始概况

勃极烈制度以少数高级核心官员合议制的形式决定国家的大政方针,是一种辅佐皇帝的政治制度。但皇帝的权力受到各个高级核心官员的牵制,类似集体领导。第一个勃极烈成员有5人,按地位高低顺序排列为:

完颜阿骨打(金世祖完颜劾里钵次子)为都勃极烈,即皇帝;

其弟完颜吴乞买(世祖劾里钵第四子)为谙班勃极烈(谙版勃极烈),此为皇储,即皇帝死后的继承人;

其堂兄完颜撒改(金景祖完颜乌骨乃之孙,世祖劾里钵之侄)为国论勃极烈,此位相当于国相;

其堂叔完颜辞不失(金昭祖完颜石鲁之孙,景祖乌骨乃之侄)为阿买勃极烈(阿舍勃极烈,札失哈勃极烈),此位相当于国相的第一助手(有人认为阿买就是“厄木”,女真语意为第一);

其弟完颜斜也(世祖劾里钵第五子)为昊勃极烈,此位相当于国相的第二助手(女真语“厄木”意为第一,“昊”是“昃”字笔误,又经常在献中误作“吴”,意为第二)。

名称辨析

金的皇帝就是原女真政权中的都勃极烈,而谙班勃极烈是皇储,此二勃极烈的名称一般没有前缀。

自谙班勃极烈以下(不包括谙班勃极烈),移赉勃极烈以上(包括移赉勃极烈),各勃极烈均有“国论”一前缀表示国相级别的尊贵。这包括相当于国相的原国论勃极烈(后被太祖阿骨打改为忽鲁勃极烈,后又被太宗吴乞买加入两个副手左勃极烈和右勃极烈)和相当于国相助手的阿舍勃极烈、昊勃极烈以及移赉勃极烈。是以其全名实为国论忽鲁勃极烈,国论左勃极烈,国论右勃极烈,国论阿舍勃极烈,国论昊勃极烈以及国论移赉勃极烈。

移赉勃极烈以下(不包括移赉勃极烈)的各迭勃极烈,就没有“国论”之前缀。他们并非勃极烈制度的核心成员。到太宗吴乞买加入左勃极烈和右勃极烈成为国相忽鲁勃极烈的助手后,就连原来有“国论”前缀的阿舍勃极烈、昊勃极烈以及移赉勃极烈都失去了国相助手的作用而不再是勃极烈制度的核心成员。

制度废除

1135年,金太宗完颜吴乞买死。皇储谙班勃极烈完颜合剌继位成为金熙宗。他不仅未补上谙班勃极烈这个空缺,反而迁国论忽鲁勃极烈完颜宗磐为尚书令、太师,迁国论左勃极烈完颜宗干为太傅,以及迁国论右勃极烈完颜宗翰为太保,总管政府机构,“领三省事”。

1136年,完颜宗磐、完颜宗干和完颜宗翰三人共同总管政府机构,“并领三省事”。这标志著勃极烈制度已被废除。

金朝官制此时基本汉化,建立了以尚书省为中心的三省制,以三师(太师、太傅、太保)以及三公(太尉、司徒、司空)领三省事。太祖阿骨打庶长子完颜宗干(熙宗合剌的养父)和太祖阿骨打四子完颜宗弼(宋人称之为“金兀术”)是推动金国汉化的重臣,在废除勃极烈制度上有重要的作用。

废除制度的后果

勃极烈制度废除前,女真的传统一般是同代相传,汉化的结果就是废除了谙班勃极烈这种旧的皇储制度,皇帝立自己的儿子作太子。这引起了本来能在太宗朝成为太子的太宗嫡长子完颜宗磐的不满。熙宗因此对太宗子孙比较忍让。但后来宗磐还是发动了叛乱,被平息。

标签: 勃极烈

更多文章

  • 辽朝的首都是哪里?是现在的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辽朝

    辽国实行五京制:上京临潢府(今赤峰市林东镇)、东京辽阳府(辽宁省辽阳市)、南京析津府(北京市)、中京大定府(内蒙古宁城县大明镇)、西京大同府(山西省大同市)。上京是早期辽太宗的皇都。五京中上京临潢府为正式首都,其余四京为陪都。南京是辽朝在华北的政治军事和经济中心,为汉人聚居区。南京在五京中规模最大,

  • 辽朝五京之南京是现在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南京

    辽南京,即南京析津府,是辽国陪都,人称燕京(今北京西南)。938年辽太宗将(今北京西南的广安门一带)定为“南京幽都府”,1012年改号“析津府”。名称来自于“以燕分野旅寅为析木之津”。后来在金代经过修缮扩建成为金中都。其名称来自

  • 诸葛亮北伐六出祁山的具体位置在哪?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祁山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一表真绝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地朝历代都有无数文人对诸葛亮表达自己的哀思,可见诸葛亮在世人心中地位之高。乱世出英雄,混乱的三国时期,涌现了无数的豪杰,但像诸葛亮一样,过了千百年仍为后人所追忆的,可以说是少之

  • 东汉末飞熊军的统领是谁?飞熊军战斗力如何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飞熊军

    飞熊军是《三国演义》中董卓的私人精锐部队,旗帜上绣有肋生双翅的飞熊图案,由董卓的心腹大将李傕等人统领。飞熊军全部是由西凉军中的精英和能人异士组成,如董卓军中的胡车儿,据说其“力能负五百斤,日行七百里”;飞熊军装备十分精良,拥有西凉铁骑和经常与外族作战的西凉将士,战斗力十分强

  • “醋坛子”典故的历史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醋坛子

    古代有名的人有许多,那些名人都在各自的地方有所成就,有些人文学才干高,所创作出的诗篇直到今天还在被人吟诵,而有些人则在朝廷有所成就,为百姓和国家做出许多功绩,比如说房玄龄就是其中一个,据说他和妻子之间也有轶事,那么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房玄龄与妻子的轶事房玄龄其实叫房乔,字玄龄,是齐州临淄县人,也就是

  • 吴中四士是指哪四位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吴中四士

    唐朝时有许多名人,例如初唐四杰,还有吴中四士。吴中四士指的是张若虚、贺知章、张旭和包融四人。因为四人都是江浙一带的人,这一带在古代又叫做吴中,再加上在初、盛唐之交,四人齐名,因此人们将四人并称为“吴中四士”。吴中四士是指哪四位张若虚张若虚是扬州人,曾经做过兖州兵曹。在唐中宗时

  • 三气周瑜是哪三气 三气周瑜真的存在吗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周瑜

    相信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赤壁之战是怎么发生的吧,这一战之后其实就发生了三气周瑜中的其中一气,诸葛亮当时和周瑜进行了约定,但后来却提前夺取了荆州,直接让周瑜气的不行,三气周瑜是哪三气呢?下面就跟着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三气周瑜是哪三气三气周瑜中的一气是诈取南郡,周瑜在南郡一战中中了箭,诸葛亮当时就

  • 周天子是谁?周天子是怎样从天下共主走向凄惨灭亡的?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周天子

    周天子是谁?周天子一般指周朝君主。周朝君主是周朝时期的最高统治者,姬姓,黄帝后裔,又称周天子。周天子为天下共主,共传30代37王,周朝后期周天子虽然大权旁落,但在当时周天子仍然是天下共主,仍然是名义上华夏的最高统治者。周天子分封诸侯大约在周武王元年(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领诸侯联军推翻了残暴

  • 古代大臣上朝手里举着的板子有什么用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上朝

    30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朝中就有了笏,它是大臣觐见皇帝时必带之物,一直沿用至明末清初时,才逐渐废除。笏上窄下宽,有一定的弯曲度。它具体的尺寸,在《礼记》中有这样的记载:“笏长两尺六寸,中宽三寸。”按照一尺大约相当于20厘米来计算,笏大约长50厘米,宽5厘米。那么,笏板有什么

  • 徐晃投降曹操的过程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徐晃

    徐晃,字公明,三国时期曹魏名将。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徐晃是曹操五子良将之一,在投奔曹操之前,徐晃曾为杨奉部将,曹操将汉朝皇帝掌握在手中,挟天子以令诸侯,徐晃曾跟随杨奉讨伐曹操,曹操看到徐晃,很喜欢他,于是,让许褚出战,两个人最终大战五十合战平,后来,满宠偷偷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