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在古代有“一字并肩王”爵位么?

在古代有“一字并肩王”爵位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820 更新时间:2024/1/17 16:47:14

在影视剧《薛仁贵》中,薛仁贵因平定边疆高句丽,而被封为了“一字并肩王”,享尽富贵荣华,甚至可与皇帝比肩。

我们都知道有,一字封号的王爷,也有两个字封号的,那这“一字并肩王”,到底是多大的官,才能够跟帝王相匹敌?

历朝历代爵位的演变

历史记载资料当中,都未曾记录有关“一字并肩王”的相关资料,在影视剧《薛仁贵》中含有杜撰的成分,因此并不能作为依据,证明“一字并肩王”的权利,堪比皇帝。

但我们能从中获取到的重点,就在“王”字与“并肩”上,我们知道“王”代表的是爵位,而“并肩”则是能与之相抗衡的意思。

首先,可从爵位的象征来分析。众所周知,古代的统治阶级制度,是自上而下,由一人领导下面的人,管理治理一个国家,而最高掌权者便是皇帝,紧随其后的便是,各诸侯王爵。

从时间上来看,远在周朝时期,就推行分封制,将诸侯分为公、侯、伯、子、男这五等爵位,根据功绩、地位的不同,来进行细微的划分,分给他们相应的土地,以及奖赏。

但在当时“王”指的是最高统治者,就如同后来的皇帝。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战火连绵,发生了数以万计的战争,而诸侯的强大,造成的后果就是王权的衰败,因此诸侯便纷纷称王,直到秦朝时期有了改变。

到了秦朝,秦始皇一统六国后,将自己称为“始皇帝”。至此,“皇帝”便成为了中国数千年来,封建王朝最高统治者的称号,而之前的“王”就被替换下来。

秦始皇,将从前在诸侯手里的权力,都拿回到自己手中,在秦朝实行中央集权制制度,而且秦朝的爵位制度,也与西周时期不一样。

秦朝爵位分为二十等爵,根据军功的大小,进行册封划分,最高的便是二十彻侯,而不是封为“王”。

秦朝灭亡后,汉高祖刘邦建立起汉朝,在意识到被封为“齐王”的韩信,有功高盖主之嫌后,便将其消灭。

刘邦自韩信后,便开始铲除大部分的异姓王,从此“王”便成为了皇室成员,才能拥有的称号。

并且“一字王”和“二字王”封号有着明显的区别,“一字”要比“二字”地位更为尊贵,比如“秦、楚、晋、齐”这四个单字,一般只有皇帝嫡出重视的儿子,才能被赐予这几个称号。

而稍微比“一字王”低一些的“二字王”,就有以地名为称号的“长沙王”、“中山王”等。

其实简单来讲就是“一字王”类似于亲王,而“二字王”如同郡王,身份地位与等级不同。

到了由少数民族满族统治的清朝,王爵的称呼上,便有了明显的变化。在清朝,就会直接用封号加上亲王,或者郡王构成,比如“一字王”和亲王、睿亲王等 ,“二字王”多罗郡王、克勤郡王等。

清朝还有摄政王职位,只专门为辅佐年幼皇帝应运而生的爵位,能代表皇帝形式一些职权,但也不能够算作“一字并肩王”。

皇帝会封“一字并肩王”给臣子吗

“一字并肩王”,虽然在史料中未曾有过记载,但不难推测出,其含义其实就是“一字王”,类比亲王是除皇帝以外,最尊贵的爵位。

而“并肩”,其实就是说“一字并肩王”,拥有与皇帝比肩的地位。

但现实之中,会有皇帝让臣子与自己的地位并肩吗?答案肯定是没有,毕竟一山不容二虎,皇帝自然不会将手中的皇权分割给其他人,万一此人谋反,掌握了过多的权利,皇帝反而不好办了。

比如清朝时期,太平天国的东王杨秀清,其权力甚至凌驾在领导者洪秀全之上,颇有“一字并肩王”的作风。

洪秀全实在难以忍受,便召集北王韦昌辉和翼王石达开,将杨秀清给诛杀。但这次诛杀引起了众怒,洪秀全为平息怒火,便将韦昌辉给处死了。

后来,洪秀全又怕因杨秀清、韦昌辉已死,而石达开独大。洪秀全便将其亲兄弟们封为王,来稀释石达开的权利。

显然,作为一国之主的最高统治者,他们都不会轻易封臣子为“一字并肩王”,臣子若是功高盖主,必然会引起君主的忌惮,而不知收敛愈发嚣张之人,便会遭到帝王的忌惮,最终落得悲惨的结局。

标签: 一字并肩王

更多文章

  • 秦末十八路诸侯分别说的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诸侯

    前206年,项羽自行分封天下,他自立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章邯为雍王,司马欣为塞王,董翳[yì]为翟王,魏王豹为西魏王,申阳为河南王,司马卬殷王,赵王歇为代王,张耳为常山王,当阳君英布为九江王,吴芮为衡山王,共敖为临江王,燕王韩广为辽东王,臧荼为燕王,齐王田巿为胶东王,田都为齐王

  • 古代成亲为什么大多选择在傍晚举办仪式?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成亲

    古人成亲为什么大多选择在傍晚举办仪式?这是因为根据《白虎通》记载:“婚者,谓黄昏时行礼,故曰婚。”意思就是说在黄昏时昼夜交替,阴阳相合之刻,男子属阳,女子属阴。男女结合正暗合了阴阳交替之义,如此则无违于天时,是结婚的最佳时间。从结婚的“婚”字我们也可

  • 古代婚服是如何演变的?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婚服

    周制婚服爵弁玄端纯衣纁袡婚礼古称“昏礼”,由举行于黄昏而来,“婚”字乃后所造。透过《仪礼》士昏礼篇等文献的记载,一个属于士阶层的昏礼可见一斑,基调庄严肃穆而全无今日的喜庆、热烈和喧闹。新妇戴着与真发混同梳编的装饰假发。婚服形制与男子同,惟服色有别,上

  • “结发”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结发”有哪些美好的寓意?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结发

    古时候,不论男女都要蓄留长发的,等他们长到一定的年龄,要为他们举行一次“成人礼”的仪式。男行冠礼,就是把头发盘成发髻,谓之“结发”,然后再戴上帽子,在《说文》里:冠,弁冕之总名也。谓之成人。在《礼记·曲礼上》记有: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是

  • 古代结婚的“三书六礼”分别指的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三书六礼

    相传中国最早的婚姻关系和婚礼仪式从伏羲氏制嫁娶、女娲立媒约开始。《通鉴外纪》载:“上古男女无别,太昊始设嫁娶,以俪皮为礼。”从此,俪皮(成双的鹿皮)就成了经典的婚礼聘礼之一。之后,除了“俪皮之礼”之外,还得“必告父母”;到了夏

  • 古代为什么出现一妻多夫制?一妻多夫制又是怎么消亡的?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一妻多夫制

    不论是赋税繁重,难以生活;还是受人欺压,走投无路,但拿着自己的妻子抵押给别人换钱糊口,终归是令人不耻的行为,但在古代,尽管朝廷也曾颁布法律禁止,但典妻依然蔓延开来,竟然成风。然而,这种买来卖去的典妻现象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古代一夫多妻制又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在电影《茶马古道》中有这样的情节:一个赶马

  • 从哪个朝代开始女子的婚姻开始变得不自由了?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婚姻

    很多人印象里,古代女子出嫁要听从父母的安排,结婚之前甚至连丈夫都没见过,结婚之后又必须一切听从丈夫的,但其实并非如此,那么从哪个朝代开始,女子的婚姻开始变得不自由了?汉朝大将军卫青娶的平阳公主嫁了两次人不说,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私奔的故事也广为流传和被称赞,汉武帝的生母王娡先是嫁于金王孙,生有一女之后

  • 和珅一共有多少妻妾?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和珅

    和珅,清朝中期权臣、商人。还不知道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乾隆年间,大贪官和珅以其贪得无厌的本性,在短短的20年间,通过贪污受贿,巧取豪夺,敲诈勒索等手段,聚敛了惊人的财富,号称中国历史“第一贪”。嘉庆四年,和珅被定20条大罪,收监下狱,同时籍没

  • 独孤信一共有几个女儿?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独孤信

    独孤信被称为“天下第一岳父”,是因为他的3个女儿都贵为皇后,分别是北周明敬皇后、隋朝文献皇后和唐朝元贞皇后。可是奇怪的是,这三个皇后都是在他被逼自杀后,才当上的。这是怎么回事呢?独孤信本名独孤如愿,出身于鲜卑贵族,生于公元502年,云中郡人。独孤信年少时,受军中尚武的影响,

  • 成亲要喝交杯酒的习俗是怎么来的?交杯酒的意义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交杯酒

    成亲要喝交杯酒的习俗是怎么来的?交杯酒的意义是什么?交杯酒在古代又称为“合卺”(卺的意思本来是一个瓠分成两个瓢),古语有“合卺而醑”,孔颖达解释道:“以一瓠分为二瓢谓之卺,婿之与妇各执一片以醑。”(即以酒漱口)合卺又引申为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