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清朝“八爷党”结局盘点

清朝“八爷党”结局盘点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43 更新时间:2024/1/24 4:14:52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逝,胤禛继承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接下来听听历史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

因康熙晚年“九龙夺嫡”的原因,长期的夺嫡风波几乎耗尽了本就不深的兄弟情义,雍正继位之后,对曾经参与夺嫡的兄弟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打击。其中大阿哥胤褆、废太子胤礽因较早败下阵来,加上早在康熙年间便已经被囚禁,因而并未受到追究。三阿哥胤祉则因为退出夺嫡,事实上受到的波及也同样较小,只是后来因连续犯错而被惩处。因而遭受打击最严重的,就是雍正的直接竞争对手八爷党,也就是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和十四阿哥胤禵。

参与夺嫡的皇子中八爷党下场最惨

八阿哥胤禩:连续打压后囚禁而死

胤禩早年颇受康熙喜爱,同样也是“九龙夺嫡”中实力最为庞大的一支,先是自己参与夺嫡,后又扶持胤禵与雍正正面交锋。雍正继位之初,为了稳定人心,先是进封其为和硕廉亲王,并命其主持工部事务,兼理藩院尚书。但当雍正坐稳皇位之后,打击便接憧而来。

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将与胤禩亲密 之人全部遣散,使其孤立,此后便开始因各种小事而遭受处罚。例如同年九月初四,在奉康熙帝及其四位皇后神牌升附太庙时,因新建的更衣帐房油漆味太大,雍正便下令胤禩和工部侍郎、郎中等人在太庙前跪了一昼夜。

可以说,胤禩简直隔几天就要遭受一次训斥,与官员较好被骂结党营私,生活节俭被骂诡诈,提个建议又被骂播弄是非、阻挠新政。总之,在雍正看胤禩不顺眼的情况下,胤禩怎么做都不对。

雍正三年(1725年)十一月初五,胤禩被革去王爵,撤出佐,虽仍然允许其四处行走,但却派人予以严密监视。

雍正四年(1726年)正月初五,胤禩被革去黄带子,并被宗人府除名。正月二十八,胤禩的妻子被革去“福晋”,并被休回娘家。二月初七,胤禩开始被囚禁于宗人府,身边仅留下两名太监。之后,又迫其改名为“阿其那”(满语狗的意思),其子弘旺则被改名为“菩萨保”(这个没搞清楚是什么意思)。

同年五月十七,雍正又发布长篇谕旨,历数胤禩罪状四十款,并于六月初一将其罪状颁示全国。九月初八,胤禩因呕病卒于监所。

九阿哥胤禟:连遭厄运后囚禁至死

胤禟乃是坚定的八爷党,善于结交朋友、重情重义的他,就此被雍正所忌恨。在雍正继位之后,胤禟开始连遭厄运。

雍正元年(1723年)初,雍正以派王公往赴军前为名,将胤禟发配西宁。雍正三年(1725年)初,雍正又以胤禟“纵容下人、骚扰民间”为由,命都统楚宗前往约束。好意气用事的胤禟虽然明知楚宗到来,不仅对其不以礼相待,丝毫不减凌傲之气,甚至还在背地里抱怨,“与其这样揉搓我,比拿刀子杀了我还利(厉)害。”

数月后,胤禟被革去贝子。其嫡福晋董鄂氏与长子弘晸也就此被禁锢,尤其是他的儿子弘晸,竟然就此被囚禁长达50余年,直到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二月才被释放。

雍正四年(1726年)正月,胤禟被革去皇帝爱,削除宗籍。三月,其名被改为塞思黑(讨厌的人),而他的儿子们也分别被改为了带有贬义的名字。同年四月,胤禟被楚宗押解回京,而抱有侥幸念头的他,竟然仍“无改悔戒谨之意,谈笑如常”。

雍正四年(1726年)五月十五日,胤禟被押入四面加砌高墙,重兵把守的囚室,就此囚禁。雍正甚至特别下旨,要求李绂“除下贱饮食”之外,“一切笔、墨、床、帐、书、字、便冰一块,汤一盏”全都不许给。

后来,一起被囚禁的家人也被隔离,胤禟生活更加不堪。六月,诸王大臣奏其“行止恶乱,希图储位”等罪状二十八条,颁示全国。三个半月后,胤禟在煎熬和绝望之中,最终死于囚禁之所。

十阿哥胤:因背景较深处罚较轻

八爷党中,胤的出身应该算是最高的,其生母乃是温僖贵妃钮钴禄氏,也就是遏必隆的外孙。因此,虽然胤也遭到打击,但相较于其他几人来说,处罚已经算是很轻了。

雍正元年(1723年),泽卜尊丹巴胡土克图来到京师,谒圣祖梓宫,竟然就此在京师圆寂,于是雍正便命胤护送其龛座返回喀尔喀,胤先是说自己有病不能去,之后走到半道又说皇帝下旨让自己回去,就此住在了张家口。

雍正元年(1723年)四月,胤被削爵,并押回京师,并就此被圈禁长达十余年。直到乾隆二年(1737年)才被释放,并被加封为辅国公。最终于乾隆六年(1741年)病逝。

十四阿哥胤禵:被囚禁、乾隆继位后获释

胤禵乃是雍正的同母弟,但由于雍正出生时其母乌雅氏尚无抚养孩子的身份,故而雍正满月之后,便被交给了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抚养,所以兄弟两人可以说感情很淡。加上胤禵不仅是八爷党的重要成员,且后期直接参与了夺嫡,故而同样受到了雍正的打击。

康熙驾崩之时,胤禵从西北前线返回京师,但在见到雍正之后,却不肯下跪,甚至怒骂拉其向前的侍卫拉锡,直到胤禩从帐房中走出,对胤禵说“汝应下跪”,胤禵这才“寂然无声而跪”。结果,此时后来也成为了他的一项罪状。

此后,胤禵被软禁于景陵。雍正元年(1723年)四月,康熙梓宫入葬景陵之后,雍正命胤禵继续留住在景陵附近的汤泉,不许反悔京师,并命令马兰峪总兵范时绎监视他的行动。后来,虽然因皇太后去世,胤禵被加封为郡王,但未赐封号和给予俸银,注名黄册仍称固山贝子,且处境没有丝毫好转。

雍正三年(1725年)十二月,在对储君之争的兄弟进行彻底打击之时,胤禵被革去王爵,降为固山贝子。次年初,胤禵的固山贝子也被革除,并被押回北京,囚禁于景山寿皇殿内。直到乾隆继位之后才被放出,并被先后加封为奉恩辅国公、多罗贝勒和多罗恂郡王,先后升任正黄旗汉军都统、总管正黄旗觉罗学。最终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去世。

在备受打击的四位皇子之中,下场较好的应该算是十阿哥胤和十四阿哥胤禵了,八阿哥胤禩和九阿哥胤禟下场较惨,尤其是胤禟,几乎是在炎炎夏日之中被生生折磨死的。

标签: 清朝

更多文章

  • 春秋战国四刺客分别是哪些人?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刺客

    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日益衰微,诸侯国之间包括诸侯国内部各势力之间往往上演着很多快意恩仇。历史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春秋有大义,也有小义,战国多游侠,其中有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也有不辨是非的职业杀手,那就是在《史记》中被司马迁满口称赞的刺客。看了《史记》中的春秋战国四大刺客

  • 蜀汉时期担任益州牧(益州刺史)的都有谁?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益州牧

    州牧、刺史这些官职在汉末三国时期是比较常见的。接下来历史小编为您讲解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孙权表刘备为荆州刺史(作为交换,刘备表孙权为徐州刺史)。比如刘璋(?-220年),字季玉,江夏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东汉末年继父亲刘焉担任益州牧。再比如曹操曾担任兖州牧,袁绍曾担任冀州牧,刘表曾担任荆州

  • 水镜先生的八个学生都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水镜先生

    水镜先生其实叫司马徽,字德操,是颍川阳翟人。他出生于东汉末年,精通奇门、兵法、经学。他为人不仅典雅大方,而且学问见识都很广大,所以有“水镜先生”之称。他是一名隐士,世人大多都只知道他的三位名徒(“卧龙”孔明、“凤雏”庞统、&ld

  • 水镜先生的三个徒弟分别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水镜先生

    水镜先生是从前小编看小人书的时候经常看见的,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和弟子们打赌,谁能在午时三刻之前得到他的允许离开书院了。水镜先生其实叫司马徽,字德操,是颍川阳翟人。他出生于东汉末年,精通奇门、兵法、经学。他为人不仅典雅大方,而且学问见识都很广大,所以有“水镜先生”之称。他是一名隐

  • 春凳古代有什么作用 春凳有哪些特殊含义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春凳

    可能很多朋友都是在《红楼梦》中,第一次听说春凳。春凳并不是什么很神秘的东西,就是一种可以让两个人坐的凳子。春凳的用法很多,除了常规用途,在古代还会被拿来当做婴儿睡觉用的床。至于为什么要叫春凳,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有人说春天的时候会搬凳子到室外坐着,于是就把这种凳子叫春凳。下面就跟大家简单聊聊春凳,看看

  • 水钟是谁发明的 水钟的工作原理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水钟

    说起水钟,可能很多朋友从来就没有听说过这种东西,对其不了解。其实水钟简单的来说就是古代的一种钟表,它是由古埃及的朝官阿门内姆哈特所发明的,最早起源于公元前1500年的古埃及时期。水钟又可以称之为“刻漏”漏壶,通过等时性的原理滴水记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利用特殊的容器来记录把

  • 武汉在古代叫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武汉

    说到武汉咱不得不说武汉是一个英雄城市,当新冠疫情第一个在武汉爆发的时候,武汉当即就做出了防疫行动,当与新冠疫情做了几个月的斗争后武汉浴火重生成为了全中国乃至全世界防疫的标杆城市,这期间也是无数中国同胞努力而得来的结果。回归话题经历了三千多年的文化变迁中国很多城市都透露着典雅古朴的体系,最典型的有西安

  • 历史上能扛鼎的四个人分别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扛鼎

    我们都知道在古时候力大无穷者都一般比较受人尊重,由于力气比较大所以他们的社会地位也比较高,比例小胖子就是力大无穷,单手能举鼎的人物在古代有多大声望就承担多大责任,甚至因为这个责任有时候还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在古时比较出名的大力士他们的结局都不怎么好,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古代能扛鼎的四

  • 三国历史上被称为常败将军的都有哪些人?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三国历史

    东汉的大将军原位在三公下,到汉和帝时窦宪出任大将军,由于权势太大,朝廷震动,联合奏请以大将军位列三公之上。在此基础上,进入到三国时期,大将军实际上不仅主管兵马作战事宜,也对朝廷事务具有极高的话语权。基于此,在魏蜀吴三国中,大将军都是位高权重的官职,可以和丞相相提并论。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大将军即便不

  • 东汉末“河北四庭柱”分别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河北四庭柱

    河北四庭柱,是张国良的评话三国中的概念。为东汉末年时期割据河北的大军阀冀州牧袁绍帐下的四员大将。在三国历史中,最勇猛的袁绍部将本为鞠义。但在后世诸多的艺术作品中,最勇猛的四位袁绍部将分别为颜良,文丑,张郃,高览。近代民国时期土匪则以此为历史背景基础,发展出四梁八柱的内部组织体系。在三国时期就可以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