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春秋战国四刺客分别是哪些人?

春秋战国四刺客分别是哪些人?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269 更新时间:2024/1/24 4:15:04

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日益衰微,诸侯国之间包括诸侯国内部各势力之间往往上演着很多快意恩仇。历史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

春秋有大义,也有小义,战国多游侠,其中有为国为民的侠之大者,也有不辨是非的职业杀手,那就是在《史记》中被司马迁满口称赞的刺客。

看了《史记》中的春秋战国四大刺客,我们就会发现其中有一位名不副实。但是事情就是这么奇怪,这位武功不高胆子不大反应迟钝的刺客,却被后世列为春秋战国四大刺客之首。

在《史记》中。朱家郭解都是大侠,在朱家郭解之后,还有关中长安樊仲子、槐里赵王孙、长陵高公子、西河郭公仲、太原卤公孺、东阳田君孺等人都可以称为大侠,司马迁说他们“虽为侠而逡逡有退让君子之风。”

跟有君子之风的大侠不同,刺客则是不辨是非不择手段的。《史记》中记载的春秋战国四大刺客,分别是晋国豫让、吴国专诸、魏国聂政、齐国荆轲。

这时候可能有读者要提出质疑了:荆轲怎么成了齐国人了?他不是来自卫国,受雇于燕国太子丹的职业杀手吗?

荆轲的籍贯问题一会儿再说,咱们还是先简单看一下排名前三的刺客的武功和战绩。

细看之下,我们就会发现豫让并不是很值得尊敬,因为他的雇主是智瑶,也就是荀瑶,又称智伯、智伯瑶。

这位智瑶好像还算不上好人,豫让为智瑶报仇,纯属为小义而忘大节。他行刺的对象,就是赵国的开国之君赵襄子

赵襄子曾经饶过豫让性命,所以豫让不欠智瑶的性命,但却欠了赵襄子不杀之恩。

如果豫让有大侠风范,就应该隐居深山或者自杀成仁,因为这时候他是否刺杀赵襄子,都要受到良心的谴责。

但是豫让既没有隐居也没有自杀,反而继续谋划刺杀,结果再次被生擒,他临死前也承认赵襄子是个好人:“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

豫让虽然有点不辨是非,但是他的执着,还是值得敬佩的,而且豫让也绝非贪生怕死之辈。连斩赵襄子衣服三剑之后从容自尽,说明豫让还能保持一个刺客的尊严和操守。

如果豫让刺杀赵襄子成功,那么可能就没有赵魏韩三家分晋了,所以无论从哪方面看,无论成功与否,豫让都不能算是历史的罪人,他只是一个值得尊敬的失败刺客而已。

专诸刺王僚,彗星袭月;聂政刺韩傀,白虹贯日。这二人的事迹,咱们课本上都有,就不必细说了。总而言之一句话,专诸和聂政,都是成功的刺客,虽然他们的出发点都是为了报恩,但是他们舍生忘死也要完成任务,还真没辱没了春秋战国四大刺客的名头。

豫让专诸聂政都值得尊敬,而最有名的“四大刺客之首”荆轲,则有些名不副实,要是真按能力评选,曹沫都比他有资格入选。

曹沫是不是“论战”的那个曹刿,在史学界还有争议。咱们今天的话题,是以名不副实的四大刺客之首荆轲为主。

很多人都以为荆轲是卫国人,其实是不对的,他的祖籍在齐国,而且也是名家之后:“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

《史记索隐》也证实了这一点:“轲先齐人,齐有庆氏,则或本姓庆。春秋庆封,其后改姓贺。此下亦至卫而改姓荆。荆庆声相近,故随在国而异其号耳。”

荆轲原本姓庆,这让我们想起了一句话:“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荆轲也可以叫庆轲,这个庆轲跟庆父应该没啥关系,但是做的事情,好像也差不多。

熟读春秋战国史料的读者都知道,荆轲是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他并不具备刺客必备的三个要素:武功、胆气、智谋。

不但剑术糟糕,荆轲还既没有胆子也没有智谋,更缺乏刺客随机应变的冷静。

我们只要看看赞美荆轲的《史记》,就会知道荆轲是一个废柴:已经抓住了秦王嬴政的袖子,居然还被挣脱了(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

手提着淬毒的匕首,面对拔不出长剑的秦王嬴政,追赶了半天,居然连人家头发丝都没碰到。秦王拔出剑来,荆轲就没有一点还手之力了:“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擿(掷)秦王,不中,中桐柱。”

这时候我们就能看得出来荆轲有多惜命,他在突袭失败的情况下,居然还想着生擒嬴政而保全自己的性命:“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谁都知道春秋战国时期的契约就是一张废纸,尤其是秦国的契约,更是说撕毁就撕毁。从商鞅开始,秦国就没遵守过诺言:商鞅未被封为商君之前还叫卫鞅的时候,就曾背信弃义在酒宴后袭虏魏公子卬。

明知道秦国的契约一文不值,还要生擒嬴政,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荆轲是想学曹沫劫持齐桓公

曹沫遇到的是齐桓公,再加上一个不肯食言的管仲,所以曹刿才能收回自己在战争中丢掉的地盘。

在战场上打不过,就使阴招,难怪后世评选春秋战国四大刺客,把《史记·刺客列传》中最先出现的曹沫剔除了。

但是细细想来,曹沫怎么也比荆轲强,曹沫成功了,而荆轲失败得很丢人很搞笑:他在身负重伤的时候才想起拿匕首当飞刀,早干什么去了?如果你在秦王挣脱的那一瞬间就飞出匕首,两人近在咫尺,即使嬴政有盖世轻功,也必然难逃一死。

荆轲放弃了刺杀嬴政的最佳时机,归根结底是他缺乏刺客视死如归的胆气,也没有刺客应有的冷静与狠辣,其反应之迟钝,也真愧对刺客之名。

荆轲失败了,这对他个人来说,是不幸的,但对历史的发展来说,却是有益无害:如果荆轲刺杀成功,诸侯之间的战乱将永无休止,荆轲也就成了千古罪人。

如果不是荆轲而是专著聂政出手,那么历史必将改写,这场近乎滑稽搞笑的荆轲刺秦王,也留给了我们无尽的遐想:燕太子丹的脑袋是不是进水了?花了那么多金钱美女,怎么找了这么一个不靠谱的刺客?如果荆轲一开始就抱着与秦王同归于尽的信念,他的刺杀行动会成功吗?

标签: 刺客

更多文章

  • 蜀汉时期担任益州牧(益州刺史)的都有谁?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益州牧

    州牧、刺史这些官职在汉末三国时期是比较常见的。接下来历史小编为您讲解建安十四年(公元209年),孙权表刘备为荆州刺史(作为交换,刘备表孙权为徐州刺史)。比如刘璋(?-220年),字季玉,江夏竟陵(今湖北天门)人。东汉末年继父亲刘焉担任益州牧。再比如曹操曾担任兖州牧,袁绍曾担任冀州牧,刘表曾担任荆州

  • 水镜先生的八个学生都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水镜先生

    水镜先生其实叫司马徽,字德操,是颍川阳翟人。他出生于东汉末年,精通奇门、兵法、经学。他为人不仅典雅大方,而且学问见识都很广大,所以有“水镜先生”之称。他是一名隐士,世人大多都只知道他的三位名徒(“卧龙”孔明、“凤雏”庞统、&ld

  • 水镜先生的三个徒弟分别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水镜先生

    水镜先生是从前小编看小人书的时候经常看见的,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和弟子们打赌,谁能在午时三刻之前得到他的允许离开书院了。水镜先生其实叫司马徽,字德操,是颍川阳翟人。他出生于东汉末年,精通奇门、兵法、经学。他为人不仅典雅大方,而且学问见识都很广大,所以有“水镜先生”之称。他是一名隐

  • 春凳古代有什么作用 春凳有哪些特殊含义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春凳

    可能很多朋友都是在《红楼梦》中,第一次听说春凳。春凳并不是什么很神秘的东西,就是一种可以让两个人坐的凳子。春凳的用法很多,除了常规用途,在古代还会被拿来当做婴儿睡觉用的床。至于为什么要叫春凳,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有人说春天的时候会搬凳子到室外坐着,于是就把这种凳子叫春凳。下面就跟大家简单聊聊春凳,看看

  • 水钟是谁发明的 水钟的工作原理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水钟

    说起水钟,可能很多朋友从来就没有听说过这种东西,对其不了解。其实水钟简单的来说就是古代的一种钟表,它是由古埃及的朝官阿门内姆哈特所发明的,最早起源于公元前1500年的古埃及时期。水钟又可以称之为“刻漏”漏壶,通过等时性的原理滴水记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利用特殊的容器来记录把

  • 武汉在古代叫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武汉

    说到武汉咱不得不说武汉是一个英雄城市,当新冠疫情第一个在武汉爆发的时候,武汉当即就做出了防疫行动,当与新冠疫情做了几个月的斗争后武汉浴火重生成为了全中国乃至全世界防疫的标杆城市,这期间也是无数中国同胞努力而得来的结果。回归话题经历了三千多年的文化变迁中国很多城市都透露着典雅古朴的体系,最典型的有西安

  • 历史上能扛鼎的四个人分别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扛鼎

    我们都知道在古时候力大无穷者都一般比较受人尊重,由于力气比较大所以他们的社会地位也比较高,比例小胖子就是力大无穷,单手能举鼎的人物在古代有多大声望就承担多大责任,甚至因为这个责任有时候还要付出生命的代价。在古时比较出名的大力士他们的结局都不怎么好,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古代能扛鼎的四

  • 三国历史上被称为常败将军的都有哪些人?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三国历史

    东汉的大将军原位在三公下,到汉和帝时窦宪出任大将军,由于权势太大,朝廷震动,联合奏请以大将军位列三公之上。在此基础上,进入到三国时期,大将军实际上不仅主管兵马作战事宜,也对朝廷事务具有极高的话语权。基于此,在魏蜀吴三国中,大将军都是位高权重的官职,可以和丞相相提并论。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大将军即便不

  • 东汉末“河北四庭柱”分别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河北四庭柱

    河北四庭柱,是张国良的评话三国中的概念。为东汉末年时期割据河北的大军阀冀州牧袁绍帐下的四员大将。在三国历史中,最勇猛的袁绍部将本为鞠义。但在后世诸多的艺术作品中,最勇猛的四位袁绍部将分别为颜良,文丑,张郃,高览。近代民国时期土匪则以此为历史背景基础,发展出四梁八柱的内部组织体系。在三国时期就可以看成

  • 三国演义中刘备一共投靠了多少人?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刘备

    吕布在《三国演义》中的特点确实是这样。而这三姓则是指吕布本来姓吕,后认丁原和董卓做义父,投奔他们。而张飞骂的“三姓家奴”则暴露了吕布和丁原、董卓的真正关系,不过是丁原和董卓手下的“臣子”罢了。但是说起投奔,《三国演义》中还有一人投奔他人多次,此人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