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倭寇”称呼的历史由来 明朝倭寇有多少人

“倭寇”称呼的历史由来 明朝倭寇有多少人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012 更新时间:2024/2/6 11:59:36

最近很多人在问这个倭寇为什么叫倭寇,还有人问这个倭寇到底是什么人,倭寇又有什么含义,所以这些个问题也都非常有趣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吧,看看具体是什么原因吧,不要错过了。

1、倭寇为什么叫倭寇

倭,矮也;寇,贼也。倭寇,矮贼也。明朝中期,政局震荡,日本的商人、武士、海盗联合起来侵犯我国领土。由于日本人从唐朝以来至这个时代(明朝中期),身高平均水平远在世界平均水平之下,和当时平均身高世界第一的中国人比起来,差距可想而知。“倭”字在唐朝时是褒义,用“倭国”来形容古日本,因为唐太宗收买人心;直至倭寇首次入侵中国,“倭”字不存褒义,转而成为贬义。又因倭寇屡次侵犯,让沿海百姓民不聊生,“寇”字加在倭寇的头上了。倭寇、倭寇,倭国的贼寇!!矮人国的贼寇!

2、倭寇真正的含义是什么

倭寇的来源从字面上看是来自倭国,那么实际情况和字面意义吻合吗?既吻合又不吻合事实上倭寇问题由来已久:大概在相当于我国宋代时期日本原本模仿自唐朝的中央集权政体开始瓦解,地方庄园势力开始做大做强,这一经济现象反映在政治上就是日本国内武士阶层的日益兴起,此后日本进入了幕府时代。在这一时代在武士集团内部的斗争中那些失去领地的武士逐渐沦为浪人,其中有一部分开始漂洋过海以劫掠中国和朝鲜半岛沿海地区为生。

由于中国古代称日本为倭国,所以当时中国和朝鲜半岛称这些来自倭国的海盗为倭寇。这一时期的倭寇属于早期倭寇,基本上以日本浪人为主体。日本浪人为主体的早期倭寇一直活跃到明朝初年,这一时期日本先后经历源平合战、承久之乱、蒙古袭来以及南北朝的纷乱,不断有新的失去领地的武士沦为海盗,而日本由于缺乏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地方诸侯大名大多对倭寇采取默认甚至纵容的态度以便从倭寇手中获得击败其他诸侯大名所需的战略物资。

明成祖朱棣时期派遣郑和出使东洋倭国,当时日本的实际统治者是室町幕府第三代将军足利义满,他接受了朱棣的册封,和大明建立起朝贡贸易。与此同时足利义满为强化巩固自己的权力而对倭寇大打出手,一时间倭寇无论在中国和朝鲜半岛,还是在日本国内都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经过一番镇压之后倭寇问题平静了一段时间,然而在明中叶的嘉靖年间又爆发了大规模的倭寇进犯事件。而此时的倭寇实际上已与早期倭寇大不一样这时的倭寇已不单纯是以日本浪人为主体了,事实上像汪直、徐海等几个大的倭寇头子都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他们其实是受明朝海禁政策的制约而干起走私、劫掠等活动的海商集团。

事实上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到来,倭寇的成分日趋复杂:不少红头发蓝眼睛的西洋人也混杂在倭寇的队伍中。

最近很多人对这个倭寇非常的感兴趣,很多人也都问了,这个倭寇还是挺烦人的,一看就不是什么好东西,在小编的认知里面倭寇就是日本人,那么海边的日本强盗,当然了小编的认知还是比较浅显的,真正的倭寇其实包含了很多很多,倭寇里面还有什么一些中国人,葡萄牙西班牙人等等,都是非常多的,所以还是很有意思的。最近很多人问了,这个倭寇人最多的时候能有多少人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了。

倭寇最多的时候到的有多少人,史料并无记载,其实当时也无从统计,毕竟是倭寇又不是正规敌人,所以无法载入史册了。但是我们可以从侧面推测出一些相关的数据。

我们就从戚继光的战绩来推测了:

台州花街之战:斩首308颗,生擒2名倭首,其余淹死和未割首的数目不详,牺牲陈文清等3人。

白水洋战斗:我敌对比:1500对2000余,全歼2000多名倭寇,斩首344颗,生擒5名倭首,己方牺牲陈四等3人。

长沙之战:消灭倭寇3000名。

横屿岛渡海之战:消灭倭寇1000多名,斩首348颗,俘虏29名。牺牲陈文彪等13人。

牛田之战:击溃数上万倭寇(包括假倭和真倭),斩首688颗,己方无一人牺牲。

林墩之战:烧死和淹死倭寇3000名左右,斩首960颗,俘虏26人。己方阵亡90人。

福清葛塘之:消灭300多名倭寇,斩首150多颗,牺牲20人。

平海卫战斗:斩首2622颗,己方牺牲金渔等16人。

仙游之战:击溃10000余名倭寇,杀死倭寇1000余,斩首498颗,生擒1名,己方牺牲童子明等24人。

仓坪战斗:击溃倭寇近万名,斩首177颗,己方无一人阵亡。

蔡陂岭战斗:击溃倭寇7000余名,杀死1000多名,斩首160多颗。己方牺牲31人。

这些战役之后,明朝时期的倭寇差不多就消灭干净了,但是多多少少零零散散的还是有一些了,所以大致的数据当时戚继光消灭的倭寇应该是50000人左右了。

所以我们只能推断明朝时期倭寇最多的时候有个50000-60000之间,因为明朝时期的倭寇也是最多最猖狂的,所以倭寇最多的时候也是明朝时候的应该有个50000-60000之间,反正差不多也就这么一个数据了。

标签: 倭寇

更多文章

  • 中国古代的"爱神"到底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古代

    说到这个中国版的“爱神”想必大家也都比较感兴趣吧,那么很多人要问了,这个中国版的“爱神”到底是谁呢?很多人说是这个梁山伯我祝英台,那么真的是这两位吗?还是说有其他的一些说法,对于这个问题感兴趣的下面我们继续来分析揭秘看看,期待你的加入。中国古代历代的神

  • “临朝称制”称呼的历史由来 临朝称制有哪些人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临朝称制

    临朝称制是指古代中国、日本等东亚国家在君主制时代由皇后、皇太后或太皇太后等女性统治者代理皇帝(朝鲜、越南、琉球等国称国王,日本称天皇)执掌国政[1]。如果男性代理国政称摄政、监国。临朝称制由中国西汉时的吕后所开创,自有临朝称制以来,基本所有皇朝都有此现象,惟独明朝未有一位皇太后在皇帝年幼时进行临朝

  •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武状元:员半千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武状元,员半千

    不管在古代还是现代优秀的人往往得到众人的青睐,在古代从隋炀帝开始,举行了开举取士。而由才华的人被封为文状元,那么武状元是如何选拔的呢,要知道状元郎不但要相貌堂堂,而且还是有过人的学识,也为出生在寒门的弟子在官员之路多了一线的升息。而我们接下来介绍的就是中华第一武状元,其实在武状元的选拔中往往比文文

  • 历史上“三宫六院”和“七十二嫔妃”历史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三宫六院

    我们通常以“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形容帝王的后宫,其中“三宫六院”其实是因明清故宫的建筑而来,而“七十二嫔妃”则是泛指帝王后宫规模庞大,而并非特指皇帝后宫人数。至于皇帝后宫的人数,则完全取决于皇帝本人的喜好。“三宫六

  • 西方国家是指哪些国家 东方国家和西方国家是怎样划分的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西方国家

    事实上在世界中没有“东方国家”这么个说法,只有“西方国家”以及“其他国家”的说法。所谓的西方国家其实是指以美国为首的高收入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仅仅只是一个概念和统称。我们经常在新网络新闻中所听到的所谓西方国家,很多人会认为是指西边

  • 车船店脚牙中的"牙"到底是指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车船,店脚,中的,到底,是指,什么,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车船店脚牙”的问题,想必大家也都知道了,还是比较有意思的,俗话说“车船店脚牙,无罪也该杀”,那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还有这句话里面的这个“牙”又具体是指什么呢?还是非常的有意思的,下面我们开简单的分析揭秘

  • 中国古代邺城是哪些政权的都城?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邺城

    邺城遗址或称邺城,位于今河北省邯郸市临漳县境,由南北两座相连的城池组成(即邺北城、邺南城)。邺北城自东汉建安十八年(213年),由曹操在旧城基础上开始营造。是为曹魏五都之一。后为后赵、冉魏、前燕都城。东魏时,兴建邺南城。为东魏、北齐都城。邺城主体位于河北省临漳县西南20公里的漳河北岸,在今河北省临漳

  • 汉元帝到汉平帝时期有几位宰相?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汉元帝,汉平,宰相

    本文将介绍从汉元帝到汉平帝在位期间的12位宰相,他们分别是:韦玄成、匡衡、王商、张禹、薛宣、翟方进、孔光、朱博、平当、王嘉、孔光(二次为相)、马宫。韦玄成:韦玄成的父亲是汉宣帝时宰相韦贤,韦贤去世,韦玄成佯狂让爵于兄,朝议高其节,拜河南太守。汉元帝永光初接替于定国做了宰相,封侯。匡衡:建昭三年,代

  • 宋仁宗的后妃中 有哪几位福泽绵长、高龄寿终正寝的?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宋仁宗

    宋仁宗赵祯,宋朝第四位皇帝,在位四十二年,是两宋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随着电视剧《清平乐》的热播,这位中国历史上敦厚、仁善的天子越来越受到大家的推崇与了解。除了仁宗本人,《清平乐》中也演绎了仁宗与后宫嫔妃的诸多事情,仁宗在位时间颇长,他的后妃,更是有几位福泽绵长的,其中一人竟然以93岁高龄寿终正

  • 明清温病四大家分别是哪四位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明清,温病,大家,别是,四位,相信,大家,应该,知道,明朝

    相信大家应该都知道,在明朝末年的时候,温病学派在南方兴起,这个学派主要是研究外感温热病为中心。在明清时期温病学派的瘟疫可是非常流行。在当时,热病非常盛行。所以为了研究此病逐渐就形成了这个学派。那么关于这个明朝温病四大家分别都是哪四位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1、叶天士叶天士(1666年174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