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竹林七贤是指哪七个人

竹林七贤是指哪七个人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363 更新时间:2023/12/24 15:36:28

竹林七贤,是指三国魏正始年间(公元240年-249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先有七贤之称。他们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后与地名竹林合称。

提到魏晋风流,竹林七贤是一定要说的。竹林七贤是一个有故事的群体,用现在的话说,是一个点赞量超多、非议也不见少的朋友圈。

嵇康、阮籍、刘伶、向秀、阮咸、山涛、王戎七人,相聚之初,如七棵青翠的竹子,于无序和黑暗的魏晋时期,在山阳县的竹林之中,喝酒、清谈、纵歌,恣意形骸,豪迈不羁。他们虽然学识渊博,满腹经伦,却厌烦甚嚣尘上的政治倾轧,明争暗斗,于是他们开始寻求精神上的解脱,着意于在生命形态和生活方式上开辟前所未有的新气象。所谓“真名士,自风流”,用在那时的竹林七贤身上,自是再贴切不过了。

竹林七贤具有“玄心、洞见、妙赏、深情”的特质,他们不同流俗,漠视功名,内心旷达,超然洒脱。他们独特的言谈举止,体现了独有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所形成的社会形象和时代精神,纯粹而纯情,具有颖悟、旷达、真率的人格魅力。

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是玄学的代表人物,他们有不同的思想倾向。嵇康、阮籍、刘伶、阮咸始终主张老庄之学,“越名教而任自然”,山涛、王戎则好老庄而杂以儒术,向秀则主张名教与自然合一。但他们在生活上有共通之处,那就是不拘礼法,清靜无为,聚集竹林,纵酒佯狂,以文讽世。只是,因为思想倾向上的不同,性情上的差异,竹林七贤最后在政治重压下分崩离析,嵇康、阮籍、刘伶对司马朝廷不合作,嵇康被杀害,阮籍佯狂避世,刘伶终日以酒为伴。向秀、阮咸在嵇康被害后被迫出仕,但不为所重。山涛、王戎投靠司马朝廷后,高官厚禄,优游暇豫。

竹林七贤的灵魂人物非嵇康莫属。他爽朗清高,心性放达,通晓文学和音律,奇才大略,远迈不群。《晋书·嵇康传》中说他“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可以说,嵇康是内外兼修,集俊朗与才华于一身的尘世传奇。但嵇康的俊朗并非是最重要的,最难得的是,嵇康由内向外透出来的飘然凛异、遗世独立的高贵气质,是一般美男子难以企及的。更有嵇康的一曲《广陵散》,堪称人间绝响,让人一听倾心,再听止步。

太过优秀的嵇康,自然而然引起了各方的注意、重视,司马昭就一度想拉拢嵇康作为他的幕僚,但嵇康以自己只想远离政治为由一再拒绝。他的好友山涛曾劝他做官,他竟然写下“与山巨源绝交书”忿然以怼。

嵇康有打铁的爱好,每到夏天,就领着帮手向秀到一棵枝繁叶茂的柳树下,脱了上衣,露出一身腱子肉在那里“乒乒乓乓”地打铁。一天,司马党徒钟会,有心再次来探访嵇康,请他作官。嵇康却头也不抬一下,自顾自地打铁,让钟会好生没趣。就此,也埋下了天大的祸患。时隔不久,他在一篇文章中以“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影射司马昭“任性而为,随心所欲”的行径,表现出了对司马氏篡魏的激愤之情。文章一出,被钟会有心加以渲染,彻底戳痛了司马昭的嫉恨之心,最终引来了杀身之祸。就这样,在东市高高的行刑台上,四十岁的嵇康含笑面对他的三千学生,弹着《广陵散》引颈绝尘而去。

阮籍在政治上本有济世之志。当时明帝曹睿已亡,由曹爽司马懿夹辅曹芳,二人明争暗斗,政局十分险恶。曹爽曾召阮籍为参军,他托病辞官归里。249年,曹爽被司马懿所杀,司马氏独专朝政。司马氏杀戮异己,被株连者很多。阮籍本来在政治上倾向于曹魏皇室,对司马氏集团心怀不满,但感到世事已不可为,于是他采取不涉是非、明哲保身的态度,或者闭门读书,或者登山临水,或者酣醉不醒,或者缄口不言。当然,迫于司马氏的淫威,阮籍也不得不应酬敷衍,接受司马氏授予的官职,先后做过司马氏父子三人的从事中郎,当过散骑常侍、步兵校尉等,因此后人称之为“阮步兵”。他还被迫为司马昭自封晋公、备九锡写过“劝进文”。因此,司马氏对他采取容忍态度,对他放浪佯狂、违背礼法的各种行为不加追究,最后得以终其天年。

阮籍为逃避人事纷争,常借酒避祸。相传,晋文帝司马昭为其子司马炎求婚于阮籍女,阮籍不敢直接回绝,只好一醉六十余天,天天酣睡,使司马昭始终找不到开口的机会。听说步兵营厨人善酿酒,储酒数百解,阮籍竟主动找晋文帝要求补步校尉之缺,此举让刘伶不快,阮籍笑对刘伶说:“校尉府中有美酒300石,够我们享用一番了。”从此二人躲在校尉府中日日酣饮,直到把酒喝光,阮籍又毫不含糊地提出辞职。司马昭的谋士钟会,每欲加害阮籍,但阮籍天天烂醉如泥,使钟会无法罗织罪名。阮籍靠酒的掩护,躲过一场又一场灾祸。

竹林七贤

刘伶呢,魏末之时,为建威参军。晋武帝时,刘伶被召问策,因力主无为而治而被黜免。他反对司马氏的黑暗统治和虚伪礼教。为避免政治迫害,他惟以饮酒为乐事,常纵酒狂饮,累月而不醉。他时常赶着鹿车,揣酒在怀,命人拿着铁锹跟在后面,嘱令说:“我如果醉死了,就地把我埋掉。”刘伶的妻子看不过去,常对他苦苦劝说。刘伶不加理会,还说:“要我戒酒可以,但是我自己下不了决心,只能借神鬼的力量才能戒掉,你快去置办酒肉敬鬼神吧!”妻子信以为真,高高兴兴准备好酒肴,要刘伶对鬼神起誓。哪知刘伶在神前祝道:“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说罢,取过酒肉大吃狂喝,顷刻,便喝得烂醉如泥。

嗜酒佯狂的刘伶,性情旷达,任性放浪。不为礼教所拘束,常常喝醉了酒,把身上衣服脱光,裸体在室内一边喝酒,一边晃来晃去。一天,有人去访刘伶,见他如此模样,实在看不下去,就讥讽说:“你也是礼教中人,似这等行径实在有失体统。”刘伶听了,醉眼一翻说:“我以天地为房屋,以房屋为衣裳,你怎么这么贱,跑到我裤子里来了?”客人听后,负气而去。

向秀好读书,与嵇康、吕安等人友善,但不善喝酒。在嵇康锻铁为歌戏弄钟会的时候,向秀在旁边给嵇康拉风箱。嵇康、吕安赴死后,向秀西行经过他们旧日的居所,在日暮时分听到邻人嘹亮悲摧的笛声,追思往昔一起游玩宴乐的情分,怀念嵇康、吕安不受拘束的才情,写下了千古名篇《思旧赋》。

在嵇康被害,物是人非的大环境下,本想隐居不出的向秀,最后还是在司马氏的高压下,不得不应征到洛阳。司马昭接见向秀时说:“听说你以前有隐居不仕的‘箕山之志,为什么今天却来见我了呢?“向秀回答说:“像巢父和许由这样狷介的人,并不了解帝求贤若渴的用心,所以隐居的生活并不值得羡慕。”就这样,向秀先后任黄门侍郎、散骑常侍等职,但他选择了只做官不做事,消极无为。

向秀好老庄之学。当时《庄子》一书虽颇流传,但旧注“莫能究其旨统”,向秀作《庄子隐解》,解释玄理,影响甚大,对玄学的盛行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向秀未注完《秋水》、《至乐》。稍后,郭象在《庄子隐解》的基础上补完《秋水》、《至乐》注释,又加发挥,成为今日所见的((庄子注》。

阮咸是阮籍之侄,被时人并称为“大小阮”。他历官散骑侍郎,补始平太守。山涛认为他“贞索寡欲,深识清浊,万物不能移。若在官人之职必绝于时。”但晋武帝认为他耽酒浮虚,并没有重用他。

阮咸同阮籍一样,放达任诞,狂浪不羁。他曾与姑母家鲜卑婢女私下要好,母亲死时,按礼姑姑要還家,但阮咸要求把脾女留下,这在当时是不为礼教所容的。后来婢女走了,阮咸借驴骑上追赶,终于把婢女追回来了,并生了一个儿子叫阮孚。他不随便交朋友,只和亲友知交弦歌酣饮。有一次,他的亲友在一起喝酒,他也来参加,不用酒杯,而是用大盆盛酒,喝得醉醺醺的。当时有一大群猪也来寻酒喝,阮咸就和猪一起喝酒。他一面饮酒,一面鼓琴,真是不亦乐乎。一时间,“与豕同饮”传为笑谈。

看似俗不可耐的阮咸,却是当时的琵琶大师,有《律议》传世。他的弦音凝结着透人的灵气,清澈、圆润、典雅,在云水相伴的竹林幽世中,将尘世的悲喜化作秋叶的宁静,秋水的清凉。有一种古代琵琶即以“阮咸”为名。他曾与荀勖讨论音律,荀勖自认为远不及阮咸,便极为嫉恨。阮咸也因此被贬为始平太守。

山涛是竹林七贤中最年长的一位,极具风神气度。王戎评价他说:“如璞玉浑金,人皆钦其宝,莫知名其器。”由此可见,山涛质素深广,器度宽宏。虽然山涛与嵇康、阮籍情意甚笃,但终归是志趣不同,由举嵇康却引出绝交一事即可说明。

竹林七贤

有见识的山涛,像他有分坟地饮酒一样,谨小慎微地接近权力。在曹氏与司马氏权力争夺的关键时刻,山涛看出事变在即,“遂隐身不交世务”。这之前他做的是曹爽的官,而曹爽将败,故隐退避嫌。但当大局已定,司马氏掌权的局面已经形成时,他便出来。山涛与司马氏是很近的姻亲,靠着这层关系,他去见司马氏。司马氏知道他的来意与抱负,便命司隶举秀才,除郎中,转骠骑将军王昶从事郎中。久之,拜赵相,迁尚书吏部郎。

山涛生活俭约,为时论所崇仰。在嵇康被杀后二十年,他荐举嵇康的儿子嵇绍为秘书丞,他告诉嵇绍说:“为君思之久矣,天地四时,犹有消息,而况人乎!”可见他二十年未忘旧时交情。

至于王戎,是个十分聪明有悟性的人,年轻时,他神采秀彻,善于高谈阔论。是竹林七贤中最后到来的一位。阮籍曾开他的玩笑说:“俗物已复来败人意。”由此可见,王戎是七贤中最庸俗的一位。

离散后的王戎,苟媚取宠,热衷名利,立朝无所匡谏。更是个极其贪吝之人,他拥有的田园遍及各州,聚敛的财富不计其数。就算这么富有,他还要亲自执掌算盘,没日没夜地算计,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相传他家种有很好的李树,果实丰盈,家人吃不完,只好出售。但他恐别人得到他家的种子,便以铁钻将李子之核取出来而后出售,这样的小人行径自然为世人所不齿。

应该说,竹林七贤结缘之初,也就是魏晋交会之际,有崇尚,有理念,文著丰硕,表达了缘于内心的声音,缔结了一个“志同道合、豪放不羁”的文人群体,可谓影响深远,不啻为精神史上一道极其自由、极其解放的独特风景。不管是嵇康的刚直,阮籍的谨慎,刘伶的佯狂,还是阮咸的乖张,向秀的无奈,山涛的随机应变,王戎的随波逐流,他们的人生,都值得后来者慢慢回味、细细思索。

标签: 竹林七贤

更多文章

  • 刘邦的托孤大臣都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邦

    刘邦临终前的托孤特别有意思。当时他把吕后找去,安排身后之事。吕后问他,萧丞相年纪也大了,如果萧丞相百年之后,谁来当宰相啊?刘邦说,曹参可以当宰相。吕后又问,曹参百年后,由谁来当宰相呢?刘邦说,王陵。刘邦想了想又说,王陵性格太直,可以让陈平和他搭档,共同当宰相。除了陈平以外,刘邦又提了一个人,就是周

  • 寒石散是什么 寒石散的功效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寒石散

    寒石散又名五石散,源于秦代而兴于魏晋,唐代后逐渐不为人所服用,现今流传方帖是由石钟乳、紫石英、白石英、石硫磺、赤石脂五味石药合成的一种散剂。简介《世说新语·言语篇》引秦丞祖寒食散论,写到:“寒食散之方,虽出汉代,而用之者寡,靡有传焉。魏尚书何晏首获神效,由是大行于世,服者

  •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历史由来 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作用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挟天子以令诸侯

    挟天子以令诸侯,意思是绑架天子号令天下诸侯。现比喻用领导的名义按自己的意思去指挥别人。出处“挟天子”的说法最早出自《左传·鲁僖公四年》。鲁僖公四年(公元前656年)春天,齐桓公以诸侯之师攻打蔡国,蔡国战败,于是齐国就攻打楚国,楚成王就遣使对齐师说:&ldquo

  • 建安七子是指哪七个人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建安七子

    建安七子(又称邺中七子),是汉建安年间(196220年)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和刘桢七位文学家的合称。简介“七子”之称,始于曹丕所著《典论·论文》:“今之文人,鲁国孔融文举,广陵陈琳孔璋,山阳王粲仲宣,北海徐干伟长,陈留阮瑀元瑜,汝南应

  • “游仙诗”的历史由来 游仙诗的格式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游仙诗

    游仙诗是道教诗词的一种体式。简介广义的游仙诗,包括《楚辞》等辞赋。游仙诗在中国历史上最兴盛的时期是魏晋时代,代表诗人有东晋的郭璞和晚唐的曹唐。楚辞发展游仙诗历史可分三期:《楚辞》时期,由战国至东汉,以屈原为中心,主要体裁是赋;五言诗时期,由魏晋到盛唐,以曹植、阮籍、郭璞为中心,主要体裁是七言古诗;

  • 张骞一共去了多少次西域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张骞

    在我国古代,武将对于保卫国家镇守边疆做出的贡献是最大的。而这些立下了汗马功劳的武将,却常常杯文官欺辱,甚至还能有佞臣用莫须有的罪名,让将军死于朝堂争斗。因此在古代文臣武将很难达到将相和的状态,互相看不起才是常态。但有一位文臣在武将的心目中却是不同的,那就是曾经两次出使西塞,为汉朝边疆和平和贸易做出

  • 嘉庆帝一共有多少皇子?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嘉庆帝

    1820年9月2日,嘉庆帝突然暴死在承德避暑山庄。消息传出后,朝廷内外一片慌乱。一方面是要为嘉庆帝的丧礼做准备,不过更重要的是国不可一日无君,必须赶紧拥立新君。自雍正帝设立“传位密诏”后,后世的皇帝也都照做不误。在继位后,便将从皇子中精心挑选出来的储君的名字写在传位密诏中,

  • 东汉开国云台二十八将实力排名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云台二十八将

    云台二十八将,指的是帮助汉光武帝刘秀一统天下、重兴汉室江山的二十八员大将。范晔《后汉书》为二十八将立传,称“咸能感会风云,奋其智勇,称为佐命,亦各志能之士也。”其中功劳最大的当属岑彭、冯异,《后汉书·卷十七》论曰:中兴将帅立功名者众矣,惟岑彭、冯异建方面之号,

  • 《九章算术》的作者是谁?《九章算术》内容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九章算术

    《九章算术》(The Nine Chapters on the Mathematical Art)是《算经十书》中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作者是张苍、耿寿昌,著于公元一世纪左右。一般认为《九章算术》是经历代各家的增补修订,而逐渐成为现今定本的,西汉的张苍、耿寿昌曾经做过增补和整理,其时大体已成定本。最后

  • 《论衡》的作者是谁?《论衡》内容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论衡

    《论衡》此书是东汉思想家王充(27-97年)的著作,大约著成于汉章帝元和三年(86年)。《论衡》细说微论,解释世俗之疑,辨照是非之理,即以“实”为根据,疾虚妄之言。“衡”字本义是天平,《论衡》就是评定当时言论的价值的天平。它的目的是“冀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