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农业革命历史意义

农业革命历史意义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2366 更新时间:2024/2/7 1:08:27

农业革命,外名The agricultural revolution,发生时代,新石器时代距今大约10000年前,意义是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

简介

新石器时代,即大约10000年前,从采集野生小麦发展为有意识的栽种,逐步到半定居的农耕生活方式。农业的产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这场革命被称为第一次农业革命或新石器革命。

农业革命预示农业化时代的到来,而中国大农业革命的来临则反映当代“东方转换”“走绿色道路”的大趋势。90年代以来,工业化的弊病日益加剧,西方的现代化方式日益失色,“回归自然”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口号日益高昂。农业化将是紧随“第三次浪潮”而来的“第四次浪潮”,它将根本改变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并使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面貌大为改观。

农业革命

时代概况

10000年前,由采集野生小麦发展为有意识的栽种,逐步到半定居等待收获的农耕生活方式。人类发明了农业、畜牧业。农业的产生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这场革命被称为第一次农业革命或新石器革命。

世界各地区的人民,在采集经济的基础上,积累了经验,各自独立地发明了农业。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观察和熟悉了某些植物的生长规律,慢慢懂得了如栽培作物。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差异,农业出现的时间很不一致,大约为从公元前8000年到公元前3500年。有些氏族和部落在新石器时代仍长期以采集和渔猎为生。

考古资料显示,世界上主要的早期农耕中心有三个地区,即西亚、东亚(包括南亚)、中南美洲。

如西亚的扎格罗斯山区、小亚细亚半岛南部、东地中海沿岸的约旦、巴勒斯坦、黎巴嫩等地,是世界上最早的农业发源地,也是大麦、小麦、小扁豆等栽培作物的原产地。

中国黄河中上游、长江中下游很早就种植粟和水稻。

中南美洲的墨西哥、秘鲁、玻利维亚分别是玉米、豆类、马铃薯等作物的原产地。

新石器时代还出现了畜牧业。早在中石器时代或更早些时候,人们已开始驯养与人类经济活动和生活关系较密切的某些小动物。狗和绵羊是最早被人驯养的动物。如伊拉克的帕勒高拉洞穴遗址内发现公元前1万年家养狗的骨骼。

相关时代

青铜器时代,约发生于公元前4000年前,因青铜器材料的使用,人类可以进行锄耕式的初始农业,称作第二次农业革命。

铁器时代,约发生于公元前1400年前,因铁器材料的使用及动物的驯养,人类可以进行犁耕式的农业,称作第三次农业革命。

英国(英格兰地区为主)16世纪至18世纪的农业革命,由圈地运动以及技术的革新产生的农业变革,被认为是后来工业革命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绿色革命发生于1945年以后,机械化、化学肥料以及新品种作物造成农业产量的大增。

集约式农业(集约农业),指农业上采取各种手段,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以取得最大限度产出的耕作方式。东亚是世界上典型的精耕细作农业区,与北美粗放农业有所不同。

深远意义

1、农业、畜牧业的产生,使人类的经济从旧石器时代以采集、狩猎为基础的攫取性经济转变为以农业、畜牧业为基础的生产性经济。

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转变为食物的生产者。这一获得食物方式的转变,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农业和畜牧业的发生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一个飞跃,标志着人类在生活资料的生产方面,从较多地依靠、适应自然转为利用、改造自然。农业畜牧业的全部生产活动要求人类更多地认识、改造自然界,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的经济服务。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人们开始对日月星辰的活动、对水土的特点、气候现象进行观察,积累经验,从而产生初步的天文地理和数学知识,把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2、农业革命促使人类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农业生产的周期性劳动,要求人们较长时间居住在一个地方,以便播种、管理、收获。这样,人类从旧石器时代的迁徙生活逐渐转为定居生活。

3、农业革命为以后一系列的社会变革创造了物质基础。在狩猎采集经济下,人们难以获得超过维持劳动力所需的食物,即使在短暂时期内获得,也无法长期储存。

人类从事农耕和畜牧后,才可能比较稳定地获得较丰富的食物来源,而且第一次有可能生产出超过维持劳动力所需的食物并储存它。这就使人口得以较大的增长,并可使一部分人去从事维持生存以外的活动,从而产生新的社会分工和物品的交换,还使某些人有可能积聚财富,导致原始社会的崩溃。

标签: 农业革命

更多文章

  • “君权神授”历史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君权神授

    君权神授说封建君主制度政治理论,一般指君权神授,古代以宗教来主导政治时期君主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而提倡的一种做法。别名王权神授,最早记载在《尚书·召诰》。简介君权神授说,或作天授君权说,它是古代以宗教来主导政治时期君主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而提倡的一种做法。即指自己是天命派遣,于凡间管治世

  • 明朝淮西二十四将结局 淮西二十四将排名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明朝

    淮西二十四将,又称明初淮西二十四将,是1354年正月初一,朱元璋离开濠州奔赴定远带在身边的二十四人,为朱元璋建立明朝立下赫赫战功。简介淮西二十四将背景至正十一年(1351年),韩山童、刘福通揭竿起义,号称红巾军,推韩山童为明王,各地反元势力纷纷响应。第二年朱元璋接收儿时伙伴汤和的来信,参加红巾军起

  • 古代攻占城池一般用什么方法?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古代

    今天我们要谈的是一种非常残酷的战争形式,放在古代也是数一数二的艰难。这种形式就是攻城战。当然,所谓的残酷仅针对进攻方。兵法云:“倍则攻之,十则围之”。虽然人数众多,但由于城墙的原因并不能将大军完全展开。这种战争如果进攻方想取得胜利,只能对城墙一次又一次发起冲锋。虽然仰攻当然

  • “戒体文”出现的历史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戒体文

    中华民族是一个家族观念非常强的民族,在儒家文化的熏陶下,家和国的概念已非常笼统,家齐则国治。家在古代人们的心目中具有重要地位,人们的恋家之情是多方面的。家族观念秦国商鞅变法使得传统的宗法血缘关系遭到削弱。西汉王朝建立以后,吸取秦灭亡的教训,宗族及宗法血缘关系得到了强化。早在西汉前期,孝惠帝与吕后就

  • 元朝“色目人”民族构成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色目人

    色目人是元朝对来自中西亚、西亚洲、和欧洲的各民族的统称,也是元代人民的四种位阶之一。色目人历史记载元朝对除蒙古以外的西北各族、西域以至欧洲各族人的概称。“色目”一词源于前代,意为“各色名目”(考《唐律疏义》有“先知夫身老幼、疾残、养庶之类

  • 元朝征东等处行中书省管辖区域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书省

    征东等处行中书省,简称征东行中书省或征东行省,又称日本行省或征日本行省,是元朝政府曾在朝鲜半岛设立的一个特殊的行中书省。简介元朝为了控制高丽,规定高丽王应娶蒙古公主为后,且高丽世子幼年应在大都蒙古朝廷长大。元初曾征发高丽军参加元日战争,元末也有高丽军参加对红巾军的战争。与其他行中书省不同的是,该行

  • 魏晋八君子指的都是哪些人?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魏晋八君子

    魏晋以贾诩之筹策、贾逵之忠壮、张戟之政能、程昱之智勇、顾雍之密重、王浑之器量、刘惔之鉴裁、庾翼之志略,彼八君子者。《唐会要》魏晋八君子是指魏晋时期八位名臣,除了《唐会要》的称赞,这八位大臣死后的谥号都为“肃”。后四位君子,顾雍为东吴丞相、王浑为晋灭吴指挥者、刘惔、庾翼为东晋

  • 汉末三国时期都出现过哪些阎姓名人?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阎姓

    读史书有一个乐趣就是总能发现一些让你眼前一亮的人或事,而这些人或事是不为大众所熟知的。比如今天我想聊的这三位阎姓豪杰之士,即使是许多三国迷恐怕有的也不是太熟悉。阎忠曾劝皇甫嵩造反,慧眼识贾诩阎忠,武威郡姑臧人也,曾任信都县令、凉州名士。阎忠最让人惊讶的是他曾经劝皇甫嵩造反!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

  • 清朝孝恭仁皇后的一生有多少子女?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孝恭仁皇后

    在如今的影视剧市场中,清宫剧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门,这也激起了人们对于清朝后宫的兴趣。在清朝康熙皇帝的后宫之中,就有一位十分厉害的后妃,此人便是孝恭仁皇后。孝恭仁皇后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古代生孩子最多的后妃了,此人从13岁入宫,在18岁产下第一个孩子,后来更是接连生了3子3女。孝恭仁皇后为乌雅氏,出生于顺

  • 曾巩一生都担任了哪些官职?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曾巩

    曾巩字子固,汉族,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京郊狂风呼啸,黄沙铺天盖地。曾巩回望工作近十年的京师,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等师友的面容不断在眼前闪现,令他心中百味杂陈。离开京城后,曾巩在越州、洪州、襄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