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梁启超的儿子都是谁?

梁启超的儿子都是谁?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3450 更新时间:2023/12/27 17:53:58

超简介 梁启超的儿子都谁?梁启超的后代---梁启超的9个子女皆才俊。

梁启超,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

梁启超,梁启超简介

民族:汉

出生地:广东新会

出生日期:1873年2月23日

逝世日期:1929年1月19日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光绪举人等。汉族,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近代中国的 思想启蒙者,深度参与了中国从旧社会向现代社会变革的伟大社会活动家,民初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教授之一、著名新闻报刊活动家。

梁启超自幼在家中接受传统教育,1889年中举。1890年赴京会试,未中。回粤路经上海,看到介绍世界地理的《瀛环志略》和上海机器局所译西书,眼界大开。同年结识康有为,投其门下,后来,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包括影响后世深远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历史研究法》。

1890年就读于万木草堂,接受康有为的思想学说并由此走上改革维新的道路,世人合称“康梁”。

1895年春再次赴京会试,协助康有为,发动在京应试举人联名请愿的“公车上书”。维新运动期间,梁启超表现活跃,曾主北京《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和上海《时务报》笔政,又赴澳门筹办《知新报》。他的许多政论在社会上有很大影响。

1897年,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在湖南宣传变法思想。

1898年,回京参加“百日维新”。7月,受光绪帝召见,奉命进呈所著《变法通议》,赏六品衔,负责办理京师大学堂译书局事务。

同年9月,政变发生,梁启超逃亡日本,一度与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有过接触。在日期间,先后创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鼓吹改良,反对革命。同时也大量介绍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影响很大。

武昌起义爆发后,他企图使革命派与清政府妥协。民国初年支持袁世凯,并承袁意,将民主党与共和党、统一党合并,改建进步党,与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争夺政治权力。

1913年,进步党“人才内阁”成立,梁启超出任司法总长。

1915年底,袁世凯称帝的之心日益暴露,梁启超反对袁氏称帝,与蔡锷策划武力反袁。护国战争在云南爆发。

1916年,梁启超赴两广地区参加反袁斗争。袁世凯死后,梁启超出任段祺瑞北洋政府财政总长兼盐务总署督办。

1917年9月,孙中山发动护法运动。11月,段内阁被迫下台,梁启超也随之辞职,从此退出政坛。

1918年底,梁启超赴欧,了解到西方社会的许多问题和弊端。回国之后即宣扬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主张光大传统文化,用东方的“固有文明”来“拯救世界”。

1922年起在清华学校兼课,1925年应聘任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

1927年,离开清华研究院。

1923年春由于妻子癌症复发病逝,梁极为伤悼,此后尿中开始带血。因不愿增家人之累,秘不告人。到1926年1月,怀疑自己得的是癌症,才同意到德国医院检查。经名医克礼诊察后,发现是尿血症,但始终找不出病原所在。此时的梁启超还未意识到病情的严重,对病情还比较乐观。他在2月9日给长女令娴的信中说:“其实我这病一点苦痛也没有,精神气体一切如常,只要小便时闭着眼睛不看,便什么事都没有,我觉得殊无理会之必要。”

1926年初他发现尿中有血,到北京协和医院检查,诊断出一个肾病变.协和医院的大夫检查了好几天,最后判定是右肾生瘤,于是在3月16日动手术将右肾全部割去。但割去右肾后,尿血仍未能完全停止,协和医生只能做消极性防治,不能做积极治疗。后发现由于实习医生之误,为误将健康右肾切除。经名中医唐天如医治,渐康复。

1928年由于经历恩师康有为去世,爱徒范静生去世,王国维投湖等大悲之事。11月12日他已不能伏案工作了.于1929年一月十九日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京沪开追悼会,参加者甚众。

梁启超(1873年-1929年)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这是许多人都知道的。但鲜为人知的是,梁启超在忧国忧民、勤奋著书、匡国济世的同时,还十分注重对下一代的教育。他将自己的学识和感悟润泽在儿孙身上,言传身教,悉心培养,使长大成人的9个儿女各有自己的成就,并和他们的父亲一样有爱国心。他们从不依靠父亲梁启超的名声,从不炫耀自己的功绩,而是像陶行知先生所说的那样“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默默无闻地奉献。

梁启超的儿子都是谁?梁启超的后代

梁启超的9个子女皆才俊

梁启超的9个子女依次为:思顺、思成、思永、思忠、思庄、思达、思懿、思宁、思礼。

其中,思顺、思成、思庄为梁启超的原配夫人李蕙仙(1868年-1923年)所生;思永、思忠、思达、思懿、思宁、思礼为梁启超的第二个夫人王桂荃(1885年-1924年)所生。

一、长女梁思顺(1893年1966年):诗词研究专家

梁思顺出生于广东新会,毕业于日本女子师范学校。她自幼受到父亲的熏陶和教育,爱好诗词和音乐。梁启超在世的时候,思顺长期担任父亲的助手,并尽心照顾自己的弟弟妹妹,深受梁启超的喜爱。在梁启超流亡日本期间,她曾担任梁启超的日语翻译。梁启超逝世后,她精心保存了父亲的许多信件,后来成为《梁启超年谱长编》的重要素材。她还编有《艺蘅馆词选》,此书1908年初版,后多次再版,是研究梁启超学术思想的重要参考资料。她操守高洁,在1938年丈夫周希哲去世后,她独自抚养4个孩子,虽然生活十分困难,但她却坚决不肯为日本人做事;抗战胜利以后,她又拒当“国大”代表,并向解放区捐赠衣物。她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曾参加北京女青年防痨协会。新中国成立后,已过花甲之年的她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并曾任北京市东城区政协委员和中央文史馆馆长。

二、长子梁思成(1901年1972年):建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梁思成1915年进入清华学堂学习,1923年和林徽因一同赴美留学,后毕业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获硕士学位。1928年回国后,他去了条件十分艰苦的东北大学,并在那里创办了我国北方的第一个建筑系。“九一八”事变前夕,他离开东北大学回到北平,加入了中国营造学社,从事中国古建筑的研究。他率先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对我国的建筑进行了分析研究,为中国的建筑史研究开拓了道路。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编撰了我国第一部《中国建筑史》,并用英文为外国读者写了一本通俗易懂的《中国建筑史图录》,让中国建筑在国际上闪耀着灿烂的光辉。1945年抗战胜利后,他深感国家建筑人才的缺乏,因而着手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系。解放后,他立即投身到新中国的建设中,领导并参加了国徽图案及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工作,指导整修了怀仁堂。

梁思成长期从事古建筑研究和教学工作,在建筑理论、建筑教育思想、城市规划理论方面都提出了不少超前的新观点,是我国古建筑研究的先驱者之一,也是我国建筑教育的奠基人之一。1947年,他被推荐为联合国大厦设计顾问团的中国代表。同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因他在中国建筑学术上的重要贡献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他当选为第一届中国科学院院士、技术科学部委员。他是第一、二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第二届全国政协常委,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1972年,在动乱中受尽屈辱和折磨的梁思成含冤去世。

三、次子梁思永(1904年1954年):考古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梁思永出生于澳门,但其童年也是在日本度过的。1923年,梁思永自清华学校留美预备班毕业,赴美国入哈佛大学研究院攻读考古学和人类学,研究东亚考古,曾参加印第安人古代遗址的发掘。期间,梁思永曾一度回国到清华学校国学研究所担任助教。1930年夏天,梁思永从美国哈佛大学毕业后,回国参加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工作。同年秋季,他到黑龙江参加了昂昂溪遗址的发掘。1931年春,他参加了河南安阳小屯和后冈的发掘。同年秋季,他又参加了山东历城(今章丘)龙山镇城子崖的第二次发掘。他的工作提高了中国考古发掘的科学水平,使之纳入近代考古学的范畴。他还第一次从地层学证据上明确了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两个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先后顺序及它们与商代文化之间的关系,这是中国近代考古史上一次划时代的重大发现。1934年,他主笔的《城子崖遗址发掘报告》出版,这是我国首次出版的大型田野考古报告集。抗日战争爆发后,梁思永跟随史语所撤退到长沙,后经桂林入昆明,最后到达四川李庄。1939年,他在“第六次太平洋学术会议”上提交的论文中,全面总结了龙山文化,该成果一直影响到目前对龙山文化类型的进一步划分。

梁思永一生致力于考古事业,是中国近代考古学和近代考古教育开拓者之一,是我国第一个受过西洋的近代考古学正式训练的学者,有《梁思永考古论文集》传世。他当选为第一届中国科学院院士,1950年8月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1954年4月2日,长期带病坚持工作的他心脏病发作在北京逝世,终年50岁。

四、三子梁思忠(1907年1932年):英年早逝的炮兵上校

梁思忠从日本回国后不久又到了美国,先后在弗吉尼亚陆军学院和西点军校学习。20世纪30年代初毕业回国,加入了国民革命军。入伍后,由于留学资历和杰出才干,他很快升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炮兵上校。在1932年的淞沪抗战中,梁思忠表现相当出色。可惜此后不久,年仅25岁的他却因患腹膜炎服错了药、贻误了治疗时机而去世。

五、次女梁思庄(1908年1986年):著名的图书馆学家

1925年,遵照父亲梁启超的嘱咐,梁思庄被大姐梁思顺带到加拿大读书,先是在渥太华中学学习,中学毕业后考入麦基尔大学攻读文学。1930年,她获得了麦基尔大学的文学学士学位。次年,她又到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学院学习,并获得图书馆学士学位。1931年学成归国后,她立即投身于我国的图书馆事业,先后在北平图书馆、燕京大学图书馆、广州中山图书馆从事西文编目工作。1936年,梁思庄重返燕京大学,在燕京大学图书馆任西文编目组长、主任。1943年1946年,她在因战争而南迁的成都燕京大学任图书馆主任。1946年,燕京大学迁回北京后,她继续担任图书馆西文编目组组长,后任图书馆副主任。1952年,原燕京大学院系调整后,梁思庄任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

她精通英、法、德、俄等语言,对各种西文工具书和书刊资料十分熟悉;她擅长西文图书的分类编目,被公认为我国图书馆西文编目方面首屈一指的专家;她奠定了燕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大学图书馆西文图书编目的基础,并且在目录学领域有独创;她一生致力于图书馆西文编目、参考咨询和教学工作,为我国的图书馆事业呕心沥血、默默无闻地工作了整整50年。1980年,已届古稀之年的梁思庄当选为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并代表中国图书馆学会赴菲律宾参加了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1981年4月,积劳成疾的梁思庄患上了脑栓塞。此后,她因病卧床5载,于1986年5月20日去世。

六、四子梁思达(1912年):著名的经济学家

1935年,梁思达从南开大学经济系毕业,随即考上该校的硕士研究生,并于1937年取得硕士学位。他长期从事经济学研究,抗战期间曾在重庆中国银行总管理处和中国银行长沙支行任职,1949年调北京国务院外资企业局(后改为中央工商行政管理局)秘书处,后在调研处任统计科科长,兼做内部资料的编辑工作。他曾经参加中国科学院经济所《中国近代经济史》的编写工作,并于1965年主编了《旧中国机制面粉工业统计资料》一书。他1972年退休,退休后一直住在北京。

七、三女梁思懿(1914年1988年):著名的社会活动家

梁思懿于1933年考入燕京大学医学预备班,准备三年后进入协和医学院学医。后来,为了参加革命,她转入燕京大学历史系,并自1935年下半年开始投身于学生运动。她思想活跃,积极进步,曾任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的大队长,是“一二•九”运动中的学生骨干,是燕大学生领袖,为“燕京三杰”之一。她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参加了平津流亡学生集训班,南下进行抗日请愿,后来被派往上海,在基督教女青年会劳工部从事女工工作。1941年,她同丈夫一起到了美国,在美国学习美国历史。1949年,在得知新中国即将诞生的消息后,她立即离美回国,先后任齐鲁大学女部主任、山东省妇女联合会主席,后调至北京任中国红十字会国际联络部副部长、顾问,长期从事对外友好联络工作,多次代表中国参加国际红十字会议。她还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1988年病逝于北京。

八、四女梁思宁(1916年):光荣的革命军人

梁思宁生于上海,早年曾就读于南开大学。1937年日军轰炸南开,她被迫失学。1940年,在三姐梁思懿的影响下,梁思宁投奔了新四军,在新四军123支队司令部工作,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初期,陈毅元帅曾对建筑学家梁思成说:“当年我手下有两个特殊的兵,一个是梁启超的女儿,一个是章太炎的儿子。”陈毅元帅所说的梁启超的女儿即梁思宁。1948年,由于“左”的思潮影响,梁思宁被开除党籍,自此蒙冤35载,一直到1983年才恢复党籍。离休后,梁思宁一直住在济南某部队干休所内。

九、五子梁思礼(1924年):火箭系统控制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梁思礼出生于北京,1941年随三姐思懿赴美留学,在普渡大学电机工程系主修无线电,后又学了自动控制。在普渡大学期间,他仅用两年的时间就修完3年的课程,并于1945年取得了该校的学士学位。随后,他又获得了辛辛那提大学(Cincinnati)硕士(1947年)和博士学位(1949年)。1949年10月1日回国后,他被安排在邮电部电信技术研究所和通信兵部电子科学研究所从事技术工作,并参加了国务院组织的“12年科学远景规划”起草工作,负责起草我国运载火箭研制的长远规则。1956年,他调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导弹系统研究室主任。此后,他先后领导和参加了多种导弹和运载火箭的控制系统研制试验。他是我国自行设计并于1964年实验成功的第一枚地地导弹的控制系统负责人之一,并在以后改进的型号中领导研制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惯性制导系统;他参加了1966年10月27日在我国领土上进行的震惊世界的导弹核武器试验;他还是我国向南太平洋发射的远程液体火箭和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的副总设计师、控制系统研制工作的负责人;在他的主持下,我国首次把集成电路用于弹上计算机,并首次以此进行全弹自动化测试;他还参加了1980年向太平洋发射远程火箭的飞行试验。

梁思礼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87年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和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1994年当选为国际宇航联合会副主席,1996年10月获“何梁何利奖”,1997年9月荣获“中国老教授科教兴国贡献奖”。此外,他还曾获“何梁何利基金奖”,担任过航天工业总公司科技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标签: 梁启超

更多文章

  • 汉朝400年都有哪些皇后?汉朝历代皇后列表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皇后

    汉朝历代皇后汉朝皇后列表1汉高祖刘邦吕皇后吕雉2汉高祖刘邦曹夫人3汉高祖刘邦戚夫人4汉高祖刘邦薄姬5汉高祖刘邦赵姬汉惠帝刘盈张皇后-张嫣汉后少帝刘弘吕皇后汉文帝刘恒窦皇后窦漪房汉文帝刘恒慎夫人汉景帝刘启薄皇后汉景帝刘启王皇后汉景帝刘启栗姬汉景帝刘启程姬汉景帝刘启唐姬汉景帝刘启贾夫人汉景帝刘启王夫人

  • 汉高祖刘邦有多少妃子?刘邦妃子列表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汉高祖

    汉高祖刘邦,是汉朝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平民出身的天子,出身平民阶级。而后世常说刘邦是小人,为人狡黠、油滑,好酒及色,那么刘邦的妃子有哪些呢?没有统一的说法,根据《史记》,大概能够勾沉出如下几个:汉高祖刘邦刘邦妃子列表:正宫皇后吕雉,汉惠帝刘盈、鲁元公主之母戚夫人管夫人赵子儿傅夫人,仅知刘邦所葬

  • 唐高祖李渊19个女儿分别嫁给了谁?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唐高祖

    比照22子出生时间,长女长沙公主应该比李建成大,幼女常乐公主约出生于贞观二年(628年,李元婴出生之年),时年李渊62岁。●长女长沙公主,下嫁冯少师作为李渊的长女(也极有可能是李渊的第一个孩子),长沙公主的事迹是空白,只知道她嫁给了冯少师。这位冯少师同样履历不详,有资料说他是李世民的亲信。●次女襄

  • 古代用斧的十大猛将盘点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代用,十大,猛将,盘点,第十位,三国无双,潘凤,他是,三国

    第十位:三国无双潘凤潘凤,他是三国时期韩馥麾下的猛将,手中一把八十斤重的开山斧,力大无穷。潘凤在汜水关前单挑华雄,结果不到三个回合,就被华雄斩落马下。有时候不得不认命,青铜级别的潘凤一开局就遇见了黄金级别的华雄。他如果一开局遇见了王者级别的关羽,那说不定还能跟颜良相提并论。潘凤之所以被戏称为&ld

  • 李建成的妻子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李建成

    作为后宫中的皇后,长孙皇后这一生得到了其他女子的认可。她这一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皇帝,作为长孙无忌的妹妹,她在年纪很小的时候就嫁给李世民。长孙无忌看重的正是他的人品,觉得他之后一定会是一个有能力的人,结果没想到。在众多将士的帮助之下,他在战场上立下很多功劳。名声早就已经超过太子,之后又在兄弟相争中取

  • 汉武帝刘彻有几位皇后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汉武帝

    汉武帝先后立过两位皇后,一位是表姐陈阿娇,另一位就是歌伎出生的卫子夫。其中陈阿娇在后位10年,卫子夫居后38年。陈阿娇不仅是汉武帝的第一任皇后,而且还是结发之妻,二人还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恋人。汉武帝于公元前141年继承皇位,第二年便立陈阿娇为皇后。陈阿娇的母亲就是汉景帝的姐姐刘嫖,又称长公主、馆

  • 隋文帝和独孤皇后一共有多少个儿子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隋文帝

    隋文帝杨坚一生有5个儿子,都是独孤皇后所生,其中除了隋炀帝杨广外,还有废太子杨勇、秦孝王杨俊、蜀王杨秀以及汉王杨谅。隋文帝和独孤皇后感情颇深,那么他们的5个儿子结局怎么样呢?1、嫡长子杨勇,被废太子之位,被隋炀帝赐死杨勇是隋文帝和独孤皇后所生的嫡长子,隋文帝接受北周静帝的禅让,建立隋朝称帝后,杨勇

  • 三国历史上有哪些武将称为“万人敌”?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万人敌

    三国时期战火不休,群雄争霸,也造就了无数英才,历史上有“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的说法,但其实这些排名是不分先后的,可能只是按照人物出场顺序排列而已,今天我们来看下,三国中真正有资格被称为万人敌的五位大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张飞第五位,张飞。张飞

  • 清朝“特谥”制度历史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清朝

    谥号是古人对逝者一种特殊的称谓,起初只是一种讳名出现,后来则衍生出了“别尊卑、彰善恶”的政治和教化功能。到了西周中后期,谥法作为谥号的演化出现,随后一直延续。清朝时期,这个立法的实行变得更加严格,甚至出现了“特谥”这种特殊的谥形式,与此同时也成为了清

  • 萨满教供奉的五大仙是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萨满教

    萨满教流传甚远,不仅是地理位置分布广(我国东北到西北边疆地区),历史还长(没有在人类历史上消失过)。但是在科技渐渐高超的今天,信奉萨满教的人却越来越少了。不仅仅是因为人们现在的生活节奏都很快。还因为人们的生活环境变了。萨满教分布最多的地方,一般都需要进森林打猎为生。在这种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人们自然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