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行省制确立后,元朝对于地方行省的权利是怎么制衡的?

行省制确立后,元朝对于地方行省的权利是怎么制衡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023 更新时间:2024/1/15 16:47:01

行省制的确立,从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统一,使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方面得到保证。这是中国行政制度的一大变革,对后世影响巨大。省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的名称,一直沿用至今。行省制源于魏晋时的行台,当时为中央政权处理军国大事时的临时派出机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金朝在边境广置行台尚书省。蒙古人入主中原时仿金制,设行尚书省统辖一个大区的路府州县,演变成地方最高政治机构。元世祖中统年间,尚书省并入中书省,地方机构也改称行中书省,简称行省。从此,地方政治制度进入划省而治的阶段。那么中央政府对于地方行省的权利是怎么进行制衡的呢?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第一,行省内部实行群官圆署种族交参制,以成互相牵制、分权制衡之势。正如赵天麟所说:"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与元代其它官府类似,行省也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行省官员通由左丞相、平章、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所掌行政、财赋、军事、刑名等庶政,采用圆署会议和专官提调相结合的方式处理。

圆署会议即行省官员集体参与的会议,圆议结果要以与议者押署的形式成为某种定议。史称:行省所掌重要政务,"事从公议",而且常有"大事集议,众论不齐"及某些与议官员"尝有违言"等情况。据说,行省长官具有一定的"画一之权"。但行省官员内部的互相牵制掣肘,又随处可见。行省的军事权,专门由佩金虎符的丞相、平章等官提调。钱谷财赋,也由朝廷指定的一二名官员掌管。其他官员一般不得随意干预。有的甚至"出入不复关闻"长官。

另外,行省多名官员中,常常是蒙古人、色目人、汉人交参任用。其长官又大抵是怯薛宿卫出身的蒙古人或色目人。就是说,行省机构的总体权力颇大,但由于群官议政和军事、财赋等专官提调,其处理各项庶政又是有所分工,互相配合、互相牵制的。每名行省官都不可能独立行使权力,而要受到其他同僚的协助或制约。即使是提调军事和掌管财赋者,也需要与其他官员一起同署议政,更不能将军事、财赋二柄集于一身。官员的种族交参和怯薛出身等,又是元廷对行省长驭远控的特殊而有效的办法。

第二,行省辖区内宣慰司、路府州县、汉军万户府等仍然接受朝廷(吏部、枢密院)的任用、迁调、考课等管理。如前所述,即使是湖广、四川、云南、福建等边远行省路以下官吏的铨调升用,也由朝廷三年一次遣使举行。这就保证了行省辖区的地方官吏受辖于国家、效忠于朝廷的职业官僚的基本属性。他们虽然在日常政务方面与行省发生着这样那样的节制与被节制的关系,但因其任用管理之权操于中央,故与行省的上述节制或统辖关系多半是公务性的,而非私人领属性的。此外,成宗朝前后,行省官朝觐述职和不定期迁调,朝廷遣官钩考、巡察等,或经常举行,或成为定制。这些均是行省难以自成体系和坐大称雄的重要原因。

第三,以行省为重要对象的地方监察,构成了监察行省、防范其擅权坐大的特殊机制。江南、陕西行御史台的设置及其与二十二道廉访使司所构成的地方监察网络,是元代地方监察的创举。世祖末成宗初,行台监察御史和与行省同处一城的廉访司,相继取得了对行省官吏的奏劾、按问、刷卷等权力,而且有所成效。

换言之,元代行御史台及廉访司既注意了对一般地方官府的普遍监察,又把行省当做地方监察的重点对象。其结果,地方监察不仅发挥了整饬吏治,减轻官吏腐败的作用,而且充当了监督行省的有力工具。终元一代,行省与行御史台及廉访司大多处于某种程度的彼此对立、相互攻击的状态,正是上述机制的一种曲折反映。

第四,行省区划上的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格局。秦汉以来,地力行政区划大抵依山川地形的自然界限或历史传统等因素来确定。这种安排无疑是自古以来区域性管理中"山河形便"惯例的体现。然而,客观上又容易被地方长官当做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

自元代始,行省区划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不顾区域经济联系,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如河南行省统辖黄河以南和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但在黄河下游则以沂蒙山南麓为界与中书省直辖区"腹里"相邻,无险可守。

又如,五岭地区被纵切开,以江西、广东合为江西行省,湘、鄂、桂并入湖广行省,分设治所于南昌、武昌。于是,五岭不复为凭险割据的条件,又呈以北制南之势。秦岭以南的汉中地区被划归陕西行省,使四川盆地的北向门户洞开,无险可守。这种以北制南,各省北向门户洞开和人为实行形格势禁的政策,在汉地诸行省表现最为突出,从而使行省官失去了扼险而守、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朝廷就比较容易控制了。

标签: 行省制元朝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曹操的评价是褒贬有加,为何还有很多人对他誓死效忠?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曹操,评价,文史百科

    曹操身为一代奸雄,从后人对三国历史上曹操的评价来看,是褒贬有加,但终归还是褒义居多,先不说正史上的曹操究竟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就从演义当中来看,曹操从错杀吕伯奢全家之后的一错再错,到后来的徐州屠城及挟天子令诸侯等等,这些事情当中,就足以证明曹操确实是一个凶狠残暴的人,那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为什么还有很多

  • 汉中这一战役中,刘备为何将诸葛亮的军师改为法正?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刘备,法正,文史百科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东汉末年的时期,这个时候是一个群雄四起的时候。曹操,刘备,孙权割据一方。战事此起彼伏,老百姓的生活也过得甚是不好。生于乱世,又怎能全身而退?大多数人都知道曹操麾下有很多的大将,而刘备的麾下也有以诸葛亮为首的一众人才在帮衬着。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 高琼是北宋时期的大将,他为何敢让宋真宗坐镇军中?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高琼,北宋,文史百科

    高琼是北宋时期大将,生的威武勇猛,所以少年时代就离家从军,现在北周军队当兵,后过渡到大宋,在宋朝历龙直指挥使、保大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忠武军节度使。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琼祖籍燕地,父亲高乾追赠为尚书令、冀国公,高家在五代的时候迁居到后来的居住地亳州蒙城。高琼曾在后周朝王神琦

  • 金字塔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其石材是怎么运上去的?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金字塔,石材,文史百科

    说起金字塔,那是世界八大建筑奇迹之一。据说,大的金字塔是10万人用了30年的时间才得以建成。该金字塔内部的通道对外开放,该通道设计精巧,计算精密,令世人赞叹。大金字塔是第四王朝第二个国王胡夫的陵墓,建于公元前2690年左右。原高146.5米,因年久风化,顶端剥落10米,现高136.5米;底座每边长2

  • 努尔哈赤是被炮火所伤而死,还是因身患毒疽不治身亡?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努尔哈赤,炮火,文史百科

    努尔哈赤是大清帝国的奠基人,他以十三副甲胄起兵,四处征战,用武力和智谋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起后金,从而为满清入主中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一生多次面临险境,却屡屡转危为安,颇具传奇色彩。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努尔哈赤发迹之谜。明朝时,女真分为建州、海西和野人三部。建州部又分为建

  • 曹操的实力远远强过刘备与孙权,为什么没有称帝的想法?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曹操,称帝,文史百科

    三国时期刚开始的时候,天下实际上的皇帝还是汉献帝的,三国君主都没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去宣布称帝,这个平衡直到曹操的儿子曹丕篡汉之后才被打破。公元221年,建立蜀汉的刘备在成都称帝,年号章武。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改元黄龙。那么,实力远远强过刘备、孙权的曹操,为什么没有称帝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

  • 郭嘉在用兵上虽然厉害,但为何始终还是比不过诸葛亮?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郭嘉,诸葛亮,文史百科

    郭嘉生性和寻常人不太一样,这或许是他从小就能有很高的远见的缘故。郭嘉生于东汉末年,他预示到国家将会有一次大的动乱,所以早早的就离开了纷繁的市井,去到了静谧的世外桃源。不过,郭嘉可不是全身心去归隐的,他要做他觉得有意义的事情。而这些事情就是结交各路的豪杰,共谋大事。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

  • 朱棣靖难之役以后,对明朝的藩王政策作了哪些改变?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明朝,藩王,文史百科

    明朝的藩王的生活应该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是朱棣称帝之前,第二阶段是朱棣称帝之后。朱棣之前,明朝的藩王有封地,甚至一些藩王握有兵权,这些藩王应该说是很惬意的。但是在建文帝开始削藩之后,藩王的日子逐渐不好过了,因为各种理由被削藩,而朱棣靖难之役以后,鉴于自己藩王起事的教训,对明朝的藩王政策作了改变,从此以

  • 为何说韩琦的胆识十分过人?大事当前总是可以冷静下来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韩琦,胆识,文史百科

    韩琦的胆识十分过人,而且善于谋略,足智多谋善于谋划。每次遇到重大的事情的时候,他总是可以冷静下来,从有限的信息之中权衡利弊,做出正确的判断。这种天赋也帮助他做出了许多明确的决定。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明相需要遇到明君二者才能珠联璧合,共同让国家焕发活力,蒸蒸日上。我们先来说下

  • 姜维因接替诸葛亮的北伐而出名,但为何却没有守住汉中?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姜维,诸葛亮,文史百科

    魏延和姜维都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大将,魏延以镇守汉中出名,刘备得到汉中之后,没有选择人人看好的张飞,而是选定了魏延,魏延也的确不负众望,镇守汉中近十年的时间,没有出过问题。姜维主要就是以接替诸葛亮的北伐为出名,但其实他也曾经镇守过汉中,只不过远远不及魏延,汉中也是在姜维的手里丢掉的。那么,为什么魏延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