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民间常说的“二月二龙抬头”的历史由来

民间常说的“二月二龙抬头”的历史由来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2704 更新时间:2023/12/16 15:20:54

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讲述行云布雨、播撒甘霖的的苍龙爷的故事

一,故事来源

农历二月二“龙抬头”的习俗来源于苍龙爷的故事,相传苍龙爷是遮山的保护神,相传就居住在遮山东北的苍龙潭中,他的老家在禹店,镇平县五朵山是他的第二故乡。今天就为大家详细讲述苍龙爷的传说故事。

苍龙爷老家禹王店位于南阳市宛城区黄台岗镇,十里河东岸。

在这里,“苍龙出世”的传说携风带雨、播撒千年:这苍龙爷姓孙,家住禹王店东北五里的大龙泉,其母亲姓许,家在河西二里的庄兑庄村;其母年逾四十而尚未有一子半嗣。一日,苍龙爷的父亲从河里打捞出一个像鸭蛋的东西,其母吃后妊娠十一月,于九月十三日诞下一苍色小龙(蛇),时接生婆魂飞魄散夺门而逃,其母喂奶时亦被吓死,其父听到惊叫冲进屋中,见此物凶神恶煞,怕它日后祸国殃民,遂拿起菜刀高高举起欲斩之,苍龙爷疼痛至极,腾空而起,只斩断一截尾巴,后将屋顶冲出个大洞,腥风血雨向东北方窜去。

禹王店村边有一龙母冢,冢前有一石碑,碑额曰;“流芳百代” ,碑中大书“龍母塚”三字。

碑文记载的便是这桩离奇的旧事:“宛東南四十里禹王店,在传孙姓妇许媪,年四十怀妊过期,於其年九月十三日诞生一龙,有苍色,家甚惊骇,惧不敢弃,比乳时许辄气绝,孙公斩之”。

时乌云蔽日,天摇地动,碑文继续写道:“龙飞驰入骑立潭中,仅秃其尾。自后时去时来即大风雨雹,幻冥昼晦。至去后乃已,许亦寻卒,于是乎葬葬后历百年所”。

苍龙爷飞驰而入的骑立潭,即五垛山三潭,镇平也便因此成为苍龙爷的第二故乡。因为苍龙爷被其父砍掉了半截尾巴,所以都叫他秃尾巴老苍龙。

过去天旱时节,官民祈雨,人们皆言去三潭最为灵验,甚至这边人刚出发未至半道,家里已经大雨倾盆,人们都说盖因苍龙爷眷念家乡之故。

当地还流传着每年二月二冬春之交这一天,雷声响处,风雨晦冥,人们就把菜刀扔到院门外去,这样苍龙爷就不敢也不再误闯误撞进来惊吓家人。

其实,每年二月二前狂风大作这是每年身在异乡的苍龙爷回家到坟上叩见其母,故风云同行,啼哭落泪所致。“每春夏交风雨之灾,往往如前俗谓苍龙顾母也,远近传闻莫不知而厌道之,而亦卒无有垦易其土者,故谓为龙母冢,其信然耶”。龙母冢碑旧有碑楼,古色古香;碑面光滑清晰,碑文无有落款,仅云“岁在癸丑仲春吉旦”,但观碑制及碑文最后“前明有为其志,其巅末甚凿,鼎革之际没于兵燹矣”,应是清初所立。

太平盛世,兵燹未见,但前年碑楼被拆,连这块珍贵的石碑也断为两截,殊为可惜!可叹!可恨!龙母冢碑所载的传说和千百年来乡人口口相传的内容基本一样。但鲜为人知的是,这个传说的年代还被推到了上古的夏朝,言及老苍龙曾化身如犁,开凿沟渠,辅佐大禹治水驱魔;而在周边的十里八乡,也还流传着苍龙爷后来的故事。

二,故事后传

苍龙爷尾巴上被其父砍了一刀,疼痛难忍,慌不择路,来到了禹王村东北方的桐河,桐河不仅是人们熟知盛产贡品桐蛋的地方,《光绪新修南阳县志》记载到:“桐河北魏之洞川也,出桥头镇,有泉上出,多蚌蛤,秋夜月明中网之,辄得珠粒,所谓宛珠也”,司马迁《史记》所记“宛珠”也即此。

桐河上游有清河和珍珠河两源,在高庙东北汇流而称桐河。“高庙到桐河,七十二潭窝”,这近二十里地界,河床曲湾多潭,最深的叫黑龙潭。据说,被斩断尾巴的苍龙爷一开始就藏身于此。

每年汛期发大水时,附近的人们都能看到一条狮头苍龙瞪着铜铃般的巨眼在河中翻腾,细看,原来是那秃尾巴老苍龙凭一己之力在与兴风作浪的恶龙争斗、分水避祸。农耕时代,旱涝蝗虫乃是痼疾大患。农谚曰:“庚子遇双春,粮食贵如金”。2020年又是一个两头立春的年份,在民间解读中,这一年会有灾星,应予以重视防范。

禹王店北旧有蝗虫庙,后颓败不存,幸有《蒋公赈蝗碑》残碑遗弃于荒沟。乡贤王进超辛苦寻之,将其载回所办民俗馆,碑文漫漶,然“何止蝗螨遍野”之叹息清晰可见。

三,个人感想

年前,还以为今年或如有历史上有蝗虫飞掠一样的自然灾害或干旱水涝。殊不知,一场终将载入史册的天灾人祸却訇然而至。

己亥末,庚子春,荆楚大地,八人封寇,九州闭虎,终致家国停摆,误我昌盛国运,害我黎民百姓,苍天昏晦,天人共愤。故近来时时喟叹竟历如是之事,哀之、痛之、恨之、惜之。

古人云: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后天地开辟,万物复生。天道有序,万物有时,不可微逆。

天佑苍生,眷念万敏,二月二至,南阳疫情连续数天为零记录,社会经济秩序有望渐次恢复、休养生息;然武汉等地仍处水神火热之中尚待时日

“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自古天道有序,万物有时,不可违逆。何独有不哀前世之哀者?复使后人而复哀今日?

禹王店行云布雨、播撒甘霖的的苍龙爷早已不知去处。

呜呼,惟愿龙魂常在,江山无恙;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标签: 二月二龙抬头

更多文章

  • 中国桥梁的世界之最有哪些?中国的世界级桥梁都在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桥梁

    如果说中国的桥梁是世界上最好的桥梁?你信吗?近年来随着中国实力的提升中国制造越来越让世界刮目相看。中国桥梁更是床下了多个世界之最。那么中国造了那么世界级的桥梁,中国桥梁的世界之最有哪些呢?中国的世界级桥梁都在哪里呢?以上问题历史小编将在下文为大家一一揭晓。从数量来说,公路桥80万座,铁路桥20万座,

  • 民国国民党青天白日旗的历史由来及含义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青天白日旗

    青天白日旗是辛亥革命时期制定的第一面旗帜。由兴中会会员陆皓东设计。后来由继承兴中会的中国国民党沿用为党旗至今。旗面作蓝色,以示青天;旗中置一射出叉光的白日图案。“青天白日”是中国国民党党徽。1925年后国民政府将“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作为中华民国国旗。1

  • 古代王爷的俸禄有多少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王爷

    曾几何时,“穿越”一词火遍网络,很多人都希望自己能穿越到皇亲贵族家庭,这样就可以自出生时起就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一生都不用再为生活中的琐事,徒劳的忙忙碌碌,但又担心自己运气不好,降生到一家平民家中,不但从小就要学习各种各样的谋生方法和手段,为了不让生活穷困潦倒,一直操劳,其实

  • 刘表帐下有哪些名将?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刘表

    三国前期,要属谁占据的地势最好,那非荆州刘表莫属了。荆州大地不但丰饶,还易守难攻,是诸雄都想要的地盘。刘表占尽先机,先他们一步占有荆州。众人都以为雄踞荆州的刘表会发展得比较好,可以一争霸主之位。可刘表却是个没有大理想的人,最后被曹操给攻伐了。刘表死后,他麾下的三位大将也另谋出路。说来也巧,刘表的这三

  • 唐朝时期赶考一次需要花费多少钱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唐朝

    自古以来,读书人都是一个国家的中坚力量,尤其是在科技大爆发的现代社会,能够拥有数量较多的科技人才,才能让国家发展日新月异。早在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管仲就曾明确提出,人才是国家强盛的第一要务。战国时期推崇管仲的稷下学官,根据管仲的治国思想,汇编而成的《管子》一书中,就曾提出了天下&l

  • 东吴孙权子女盘点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孙权

    一:孙登我们都知道孙登是孙权的长子,也是最得意的太子。孙权封吴王的时候就立他为太子,同时给他安排了一些列豪华的辅助阵容。比如诸葛恪,张休,顾谭,陈表等。孙权称帝孙登被封为皇太子。在未来的生活中,孙登对孙权多有匡正,可惜孙登三十三岁英年早逝,谥号为宣太子。孙登有三个儿子,其中孙璠和孙希很早就去世了。另

  • 清朝正一品大员的待遇是什么样的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正一品

    清朝的官员是分为九品十八个级别,其中最高的就是正一品,想成为正一品大员那可是相当不容易的,据说在朝中的一品大员,数量很少,大约只有十五个上下,因此,正一品大员的待遇还是很好的,那么他们的待遇具体是怎么样的呢?由于社会阶级差距极大,所以有了高考的存在,可以说高考是一次最公平的机会,留给底层阶级孩子的一

  • 古代国学与国子监的区别是啥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国子监

    中国古代学校之制产生很早,早在夏商周时期就诞生。那时学校的名称主要有“学” “校” “庠” “序”,其中 “校”“庠”“序”是民间小

  • 古代国子监祭酒官职历史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国子监祭酒

    国子监是中国历史上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关和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那么,国子监始于哪个朝代,国子监祭酒是什么官职呢?其实早在晋武帝时,始立国子学,设国子祭酒和博士各一员,掌教导诸生。北齐改名国子寺。隋文帝时,改寺为学。炀帝即位,改为国子监,置祭酒,为国子监的主管官。唐沿此制,国子监下设国子、太学、四门、

  • 古代鸿胪寺是做什么的 鸿胪寺主要负责哪些事务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鸿胪寺

    在古代,有这么一个政府机构,叫做:鸿胪寺。这个机构很多人大概都听说过,但是不知道这个部门是负责什么事务的。其实这个部门挺边缘化的,既没有大理寺知名,在影视剧中出现也没有人给着重介绍,所以很多人都不知道鸿胪寺的职责。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鸿胪寺是干嘛的。在封建社会,礼乐等级非常严格,历代政府都设有专掌殿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