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有什么区别?两者并非同一部兵书

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有什么区别?两者并非同一部兵书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944 更新时间:2023/12/5 23:05:20

很多人以为《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是同一部兵法,实际上《孙子兵法》要比《三十六计》早上千年。《三十六计》最早源于南北朝,直到明清时期才著称书籍。而《孙子兵法》距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可以说远早于《三十六计》。这两本兵法策略在内容上也有很大的不同,《三十六计》可以说是积累了此前各个朝代的军事思想和战争经验总结出来的兵书,那两者究竟是有着怎样的区别呢?

一.成书时间与作者

《孙子兵法》的作者是春秋时期的吴国将军孙武,成书于约公元前512年左右,又称《孙武兵法》、《孙武兵书》、《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等;2.《三十六计》的作者不详,语出南北朝时期,成书于明清时期即公元1640年前后。

由此可以看出两本兵书成书时间相差2000多年,不能混为一谈。

二.内容概要

1.《孙子兵法》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主要讲战略运筹,包括第一篇《始计篇》、第二篇《作战篇》、第三篇《谋攻篇》

第二部分,主要讲作战指挥,包括第四篇《军形篇》、第五篇《兵势篇》、第六篇《虚实篇》

第三部分,主要是讲战场机变,包括第七篇《军争篇》、第八篇《九变篇》、第九篇《行军篇》

第四部分,主要是讲军事地理,包括第十篇《地形篇》,第十一篇《九地篇》,

第五部分,主要是讲特殊战法,包括第十二篇《火攻篇》、第十三篇《用间篇》

2.《三十六计》原书按计名排列,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每套各包含六计,总共三十六计。即:

第一套,胜战计,包括瞒天过海、围魏救赵、借刀杀人、以逸待劳、趁火打劫、声东击西

第二套,敌战计,包括无中生有、暗度陈仓、隔岸观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顺手牵羊

第三套,攻战计,包括打草惊蛇、借尸还魂、调虎离山、欲擒故纵、抛砖引玉、擒贼擒

第四套,混战计,包括釜底抽薪、混水摸鱼、金蝉脱壳、关门捉贼、远交近攻、假道伐虢

第五套,并战计,包括偷梁换柱、指桑骂槐、假痴不癫、上屋抽梯、树上开花、反客为主

第六套,败战计,包括美人计、空城计、反间计、苦肉计、连环计、走为上计

有学者在三十六计中每取一字,依序组成一首诗: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贼,鱼蛇海间笑,羊虎桃桑隔,树暗走痴故,釜空苦远客,屋梁有美尸,击魏连伐虢。

三.历史地位及评价

1.《孙子兵法》被誉为“兵学圣典”(孙武也被国人尊为“兵圣”),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逻辑缜密严谨,是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大成者。更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

《孙子兵法》是美国西点军校和哈佛商学院高级管理人才培训必读教材,是商界必备实战手册迪人生权变创新的智慧。兵法的核心在于挑战规则,规则就是没有规则,兵法是谋略,谋略不是小花招,而是大战略、大智慧。

《孙子兵法》被翻译成英文、俄文、德文等20多种语言在全世界流传,据统计全世界有数千种关于《孙子兵法》的刊印本。不少国家的军校也把它列为教材。据报道,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交战双方都曾研究《孙子兵法》,借鉴其军事思想用以指导战争。

唐太宗李世民评价说“观诸兵书,无出孙武”

伟人评价《孙子兵法》:"中国古代大军事家孙武书上'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句话,是包括学习和使用两个阶段说的,包括认识世界中的发展规律,并按照这些规律,去决定自己的行动克服当前敌人而说的;我们不要轻看这句话。"又说:"孙子的规律,'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当下仍是科学真理"。

日本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说:“《孙子兵法》是天下第一神灵,我们必须顶礼膜拜,认真背诵,灵活运用,公司才能发达。”

2.《三十六计》是根据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国古代兵家计谋的总结和军事谋略学的宝贵遗产,是中华民族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四.总结

《孙子兵法》讲的是“道”,“道”就是战争的规律,高屋建瓴,

而《三十六计》讲的是“术”,“术”就是战争中具体使用的计谋策略。

道中有术,术由道出。

成书时间相差2000多年的两本兵家圣典,你分清楚了吗?

标签: 孙子兵法

更多文章

  • 中国历史上著名改革家有谁?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改革家

    改革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一部分,那么中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改革家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管仲(?~前645),名夷吾,字仲。齐桓公启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编制齐国的行政区划、以乡里组织为军事编制、设立三审的选吏制度、实施按土地质量好坏来进行征税、发展官办盐铁业以及用货币制度来控制物价,令齐国的势力日渐强盛,

  • 古代嫡子和庶子有什么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嫡子

    古代人的嫡庶观念很重,一般都是偏爱嫡子,也会让嫡子继承家中的事业或者官爵。因为古代实行的是一夫多妻制,但妻子的地位并不平等,正妻只有一位也就是嫡妻,其他的妻子都是庶妻,简称为妾。因为妻子地位的不同,导致孩子也有了嫡庶之分,特别是在唐宋时期嫡庶观念简直深入人心,但元朝以后就慢慢削弱了。实际上皇室贵族在

  • 垂帘听政的太后有哪些 古代太后垂帘听政为什么要垂帘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垂帘听政

    垂帘听政的太后有哪些一提到垂帘听政,人们就会想到发生在清朝的“辛酉政变”,就会想到统治了中国47年的慈禧太后。其实,在慈禧垂帘听政之前,中国历史上这种女人执政的现象已经屡见不鲜。她们不仅是封建社会的女中豪杰,而且也是封建社会中罕见的“女强人”;不仅是少

  • 竹林七贤的结局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在历史上也是非常有名的,魏晋时期是一个很多人眼中“疯狂”的时期,这一时期的人们,每天谈论着一些很多人听不懂的话题,其实只是因为司马集团管的太严,根本不允许人们有什么“违反规定”的举动,这时候的男人们简直比女性还美,只是因为《世说新语》的流传,

  • 五姓七望中五姓指什么?五姓七望中七望又指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五姓七望

    五姓七望中五姓指什么?五姓七望中七望又指什么?以下为您介绍五姓七望。五姓七望简介隋唐时代是身份制的社会,世家大族在社会上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地位。在所有尊贵的世家大族中有五支最为尊贵。即陇西李氏、赵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其中李氏与崔氏各有两个郡望。所以称之为五姓七望,

  • 民国四大公子哥都有谁?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民国

    关于民国时期四大公子哥的传奇故事,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他们不仅仅是出身名望世家的子弟,更是活跃在政界贵族与大牌的军阀子弟。那么他们究竟分别都有谁呢?1、大收藏家张伯驹张 伯驹1898年生于河南项城人,中国第一大收藏家。其父亲乃是曾任过长芦盐运使、直隶按察使等职的张锦芳,在中华民国成立后曾任河南都督。

  • 民国四大王牌军校盘点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军校

    说起民国时期的王牌军校,大多数人都会想起培养出不少卓越将领的黄埔军校。然而民国时期闻名遐迩的四大王牌军校可不止这一座啊!保定军校:保 定当年是直隶首府,辖道京畿,在这里担任总督的都是位高权重、叱咤风云的人物。1902年,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在保定东关外创练新军,成立北洋行营 将弁学堂,由冯国璋任

  • 国民党四大元老都有谁?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国民党

    回首民国历史,我们不难发现社会上出现了不少的风流人物,比如民国四大公子,民国四大美女等等。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再来说一说国民党的四大元老。1924年,在国民党一大上,李石曾和吴稚晖被选为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1926年,张静江和蔡元培也入选监委。李、吴、张、蔡四人因关系密切,并称国民党四大元老。元老一:蔡

  • 杨靖宇手下的叛徒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杨靖宇

    日本侵略中国后东北是怎么丢的?张学良不放一枪,把他的三十万军队夹着尾巴直接撤回。但中华儿女绝对不都是张学良这样的,就有杨靖宇那样宁愿头断血流,也不做亡国奴,铁血抗日,用生命谱写惊天地泣鬼神的国魂。那么杨靖宇究竟是被谁杀了呢?杨靖宇率领东北抗日联军与日寇血战于白山黑水之间,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情况下

  • 十二生肖排序怎么排的 十二生肖排序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十二生肖

    每个人自从出生起就固定好了我们自己的属相,属相都知道分十二生肖,但是大家对十二生肖的排序是怎么排的?十二生肖起源,十二生肖的排序由来又知道多少?一起来了解一下吧!十二生肖排序:我国古代根椐动物出没时间和生活特征,将十二种动物作为十二生肖,即每一种动物为一个时辰。老鼠排行第一(与“子&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