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清朝哪些有名的大臣参加了维新运动?

清朝哪些有名的大臣参加了维新运动?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681 更新时间:2023/12/18 4:52:36

康有为、梁超在维新运动兴起的初期,曾吸纳了很多的朝廷要员加入强学会。其中有李鸿藻、翁同龢、袁世凯、张之洞、陈宝箴等人。但是到了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梁被迫流亡日本,成了通缉犯,袁世凯因告密事件划清界限不被追究,李鸿藻也早早退出了阵营,唯独张之洞与康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意外的是,戊戌政变之后,他不仅得以自保,还得到了慈禧的格外垂青。

不得不说,张之洞为官数十年,已经练就了一副金钟罩的本领,可谓百毒不侵、刀枪不入。他之所以没有被慈禧化入康党之列,原因竟是他的一篇文章,这就是著名的《劝学篇》。说起张之洞与康梁的关系,话就长了

光绪二十一年(1895),康有为联合在京会试的一千五百多个举人,联名上疏光绪帝,痛批《马关条约》丧权辱国,并提出了“拒和、迁都、变法”的主张。史称“公车上书”。这封上疏被都察院以“条约已签,无法挽回”为由拒收,但内容却广泛流传,并得到民众的热烈响应。

维新运动刚刚兴起的时候,张之洞积极赞赏和支持。1895年7月,康有为主使、翰林院侍读学士文廷式出面组织的强学会在北京成立,张之洞的儿子张仁权成为强学会的创始人之一。张之洞为此还慷慨解囊,捐银五千两作为会资。

张之洞支持维新运动,并非是出自真心实意,背后隐藏着巨大的政治利益。因为他在湖北创办洋务屡屡招来非议,他看到维新派势头正旺,便想利用这股新起的力量,帮助自己推行洋务事业。

需要说明的是,李鸿章也对维新派持赞成的态度,但因为他是甲午战败的罪魁祸首,因此被康梁拒之门外。张之洞素来与李鸿章不和,因此他想借着这个机会取李而代之,登上洋务巨魁的位置。张之洞可谓用心良苦,审时度势,明白这是一个千载难逢,并有希望参与中枢的大好机会。

然而接下来张之洞便与康梁出现了嫌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学术流派有分歧。张之洞平生最恶公羊学派。梁启超在《时务报》中批评宋学家倭仁“误人家国”,又批评汉学家纪晓岚。张之洞对此大为不满;二是政治主张有分歧。张之洞是封建卫道者,而康梁却是尖锐地反对君主专制,将慈禧比作夏和周厉王。

戊戌政变发生之前,张之洞与维新派的思想已经出现了裂痕,但尚未发展到反目的地步。这与当时的形势有关。在大局未定、维新变法前途未卜的时候,他是绝对不会反对变法的,在后党与帝党之间,也不会断然作出抉择。可以看出,张之洞的政治经验很老辣,保持着双方都可接受的折中形象,将有利于自己的仕途。

实际上,光绪帝确实将张之洞列为主持维新的首选人物。他调张之洞进京是由极端守旧的顽固派徐桐保奏,并经慈禧同意的,此事足以证明张之洞当时确是帝、后两党同时瞩目的人物。

1898年,正当戊戌变法进入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张之洞隆重推出了“会通中西,权衡新旧”的精心之作《劝学篇》。光绪帝详细批阅后,认为“持论平正通达”,令军机处发送各省督抚一份。又将其作为维新教科书,该书先后刊印共达两百万册,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劝学篇》洋洋数万言,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张之洞本人以“中体西用”为核心构架的理论体系。它以“会通中西,权衡新旧”为宗旨,有如一柄双刃剑,一方面批评顽固派“因噎废食”,“不知通则无应敌制变之术”;另一方面又批评维新派“歧多而羊亡”,“不知本则非薄名教之心”。

张之洞在戊戌变法的关键时刻作《劝学篇》,在时机上也破费心计。在新旧两派,帝、后两党即将摊牌的关口,公开表明自己与维新派的根本分歧,意在自保。辜鸿铭为此说:“呜呼,文襄之作《劝学篇》,又文襄之不得已也,绝康、梁并以谢天下耳。”

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后,囚光绪,杀六君子,再次临朝训政,百日维新以失败告终。慈禧对对维新派深恶痛绝,严令通缉康、梁,对于支持过维新运动的官员也严加惩处,罢免湖南巡抚陈宝箴,甚至对已开缺回籍的翁同龢也给予了“著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交地方官严加管束”。唯独对维新派有关系的张之洞免于处罚。

《劝学篇》里所主张的思想,其实也是张之洞的一贯思想,不能说是他对维新派出尔反尔。但或多或少,此举存有政治投机的成分,事实上,张之洞从来就不是维新派,而是坚定的封建捍卫者。

标签: 清朝

更多文章

  • “沓中阴平道”是什么地方?古代蜀道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蜀道

    “沓中阴平道”并非是一处名称,而是两个不同的地方。“沓中”为汉末三国时期的一处地名,因蜀汉集团的名将姜维,在此驻军屯田而得以名传后世;“阴平道”为古代秦蜀之间的交通要道。三国末期,在曹魏发起灭蜀之战中,曹魏名将邓艾,自阴平道绕过

  • 历史上各个朝代的一品官分别是哪些官职?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一品

    不同的朝代,一品官包含的意义不一样。就我们今天来看,公务员级别分为十五级,其中国家级和省部级分有可能是一级到五级。总理是一级,副总理是二级,国务委员是三级,省长和部长是四级,副省长副部长是五级。基本上就是这样,个别略有出入,但基本差不多。趣历史小编从秦汉、隋唐和明清三个时代分别来说。1,秦汉。秦汉时

  • 清朝道台官制权限介绍 道台的官阶和权利知县大吗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道台

    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历代朝局都上演着兴衰成败,每位统治者都是一个独立的灵魂,有着自己执掌天下的理念。因此在这漫长的行政管理工作中,官阶制度也随时代更替发生着重大的改变,清朝的道台便是其中之一。"道台"作为一个全新的官阶出现在清朝,并非是统治者一时兴起而设置的。作为中国历史上版图面积仅此于

  • 农乐舞是哪个族的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农乐舞

    “农乐舞”俗称“农乐”,流传于吉林、黑龙江、辽宁等朝鲜族聚居区。其历史可追溯到古朝鲜时代春播秋收时的祭天仪式中的“踩地神”。“农乐舞”是一种融音乐、舞蹈、演唱为一体综合性的民族民间艺术。“农乐

  • 伽倻琴是哪个民族的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伽倻琴

    在我国东北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在蜿蜒的图们江和鸭绿江畔,在长白山的林海雪原,居住着勤劳勇敢、多才多艺的朝鲜族人民。他们不仅发展了农、林、渔等各业生产,还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艺术,在人们的音乐生活中,伽倻琴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乐器,具有广泛的群众性。伽倻琴是朝鲜族古老的弹弦乐器,历史较悠久,早在公

  • 指南针的原始形态是什么样子的?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指南针

    在中国的方位文化中经历了从天文学方法定位再以磁学方法制成司南,最后由司南演变成指南针的三个阶段,随之而来的是测定方位技术的不断完善。司南司南是最早的磁性指向器。“司南”之称,始于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终止于唐代(公元618年公元907年)。因为司南古义不断演化

  • 指南针的原理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指南针

    指南针,古代叫司南,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的磁针,磁针在天然地磁场的作用下可以自由转动并保持在磁子午线的切线方向上,磁针的北极指向北磁极,利用这一性能可以辨别方向。指南针是用以判别方位的一种简单仪器。前身是司南。主要组成部分是一根装在轴上可以自由转动的磁针。常用于航海、大地测量、旅行及军事等方面

  • 指南针的磁针是怎样发明的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指南针

    指南针的发明应当是在一个很漫长的时间中,慢慢地改进的结果,而不同时期的形式,应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唐代堪舆家的活动相当活跃,并开始强调方向的选择,寻找比磁勺更方便的指向器成了当务之急。于是指南铁鱼或者蝌蚪形铁质指向器及水浮磁针应运而生。活动于唐开元年间(713741年)的山西堪舆家丘延瀚,被后世堪舆家

  • 罗盘是什么时候发明的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罗盘

    罗盘,又叫罗经仪,是用于风水探测的工具,理气宗派常用的操作工具。罗盘主要由位于盘中央的磁针和一系列同心圆圈组成,每一个圆圈都代表着中国古人对于宇宙大系统中某一个层次信息的理解。中国古人认为,人的气场受宇宙的气场控制,人与宇宙和谐就是吉,人与宇宙不和谐就是凶。于是,他们凭着经验把宇宙中各个层次的信息,

  • 人皇的称号是怎么来的 最后一个人皇到底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人皇

    历史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最后一个人皇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大家都知道上古时期有着人皇伏羲这个人,那么这个称号也是由他一代代的传承了下来,刚自称人皇的人都是有着大气运加身,即使是那些所谓的神仙都不能把他们怎么样,同样为什么会给伏羲这个称号的呢?那是因为伏羲对人族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当时的伏羲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