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谥号桓有什么特殊含义?为什么很多君王都叫这个?

谥号桓有什么特殊含义?为什么很多君王都叫这个?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296 更新时间:2024/1/3 4:50:46

说到谥号好像古代君王还真的是都有的啊,既然是谥号那就应该和很多人的要不一样了,但是其实我们仔细的辨认会发现好像谥号“桓”这个叫法好像真的有挺多古代帝王叫的,那么为什么会叫这个呢?到底有什么实际的特殊含义呢?下面就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

谥号桓有什么特殊含义?

桓:

辟土服远曰桓;克敬勤民曰桓;

辟土兼国曰桓;武定四方曰桓;

克亟成功曰桓;克敌服远曰桓;

能成武志曰桓;壮以有力曰桓;

看来谥“桓”的大多跟武力有关,这些君王多是开疆拓土者。

为什么很多君王都叫这个?

因为在古代其实还是有很多帝王其实都是以武力去开疆扩土的,也有用武力推翻一个又一个朝代的,所以武力还是真的有用的,之所以很多古代的君王都非常的喜欢用“桓”,更多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不仅仅是武力的代表,还有一种希望自己的权利持之以恒,永远的在,所以这个桓字也真的是很有意义的。

谥号的来历

谥(亦作谥)号,就是王、公、卿、大夫(自汉代起则是皇帝、大臣、亲贵、士大夫)死后依其生前事迹给予的称号。按传统说法,谥号起始于周,比庙号要早八百年,而谥的范围也不限于帝王。商代亡国之君是纣王。纣王姓子名辛,《史记.殷不纪》说:「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下谓之纣。」在「辛」前加一「帝」字,是后人叙史时加添的,并非谥号;「纣」可能是同人给他的恶谥。周代有谥,则确凿无疑,第一代周王姬发谥武,史称周武王:武王之父姬昌虽未开创周朝,但武王追尊为王、加谥日文,称周文王。秦朝曾经废谥号。秦始皇认为,让谥是以子(嗣皇帝)议父(先帝)、以臣议君;下议上就是不敬,所以秦朝皇帝无谥号(亦无庙号),对大臣也不赐谥。及至汉初又恢复谥法。先帝下葬前由礼官议谥,嗣皇帝定谥。汉代标榜「以孝治天下」,自惠帝起,诸帝谥号都有「孝」字,称孝惠帝、孝文帝、孝景帝等。史家叙史作省称,或略去「孝」字,或略去「帝」字,例如「孝惠」、「惠帝」。庙号、谥号连称时,庙号在前、谥号在后。例如汉武帝的全称是「世宗孝武皇帝」。

谥号最初用一个字,后来有两个字的,例如战国时赵武灵王、魏安厘(僖)王,还有三个字的,例如贞惠文子;后世又有增字,甚至多至一长句的。谥号含有褒贬之意,最高的褒扬就是文、武,还有成、桓、昭、穆、景、明等也是褒字:厉、幽、畅都是贬字,冲、殇、愍、哀、悼等谥表示同情且兼有不同程度的贬意。按前人记载,议谥是在将葬之时。未死而谥的特别例子是有的:楚太子弑父,谥父为灵,岂料其父尚未瞑目,虽然不能开口说话,却急巴巴地睁着眼睛似有所语:太子即改谥为成(史称楚成王),他这时才瞑目。因为成字比灵字要好得多。另外,卫灵公因卫国发生变乱而逃亡到邻近的诸侯国,北宫喜与析朱鉏帮助他平乱归国,卫灵公如愿以偿,喜不自胜,为了褒奖平乱功臣。竟别出心裁,立即赐北宫喜谥为贞子、析朱鉏为成子(子是爵位)。二人生而得谥说,也属例外。

亲贵、大臣死后赐谥,唐宋有议驳制度,即由太常博士议上,若名实不相符,给事中可以驳奏再议;明清则由礼部拟谥,皇帝核定,礼部有时也会多拟几个以备皇帝选择。帝王美谥无过于文、武,大臣之谥极于文正。宋代夏竦死,曾惹起议谥的争论。最初太常博士拟为文正,后司马光反对而改为文庄。朝廷赐谥,很多时都是有褒有贬的,有的还既扬善、又不讳恶。例如唐代萧瑀谥号贞褊,贞表示他端直,褊表示他多猜疑。美谥亦可追夺,如秦桧死后,宋高宗赐谥忠献,意思是褒扬他危身奉上、智质有圣,至宋宁宗时追夺原谥论,改谥缪丑,那是指斥他名实相悖、怙威肆行。明清的情况则较为特别,规定礼部奏请才能得谥。换句话说,获得请谥者必是朝廷眷念怜惜之臣,其谥号自然没有贬意,只不过赞美程度有轻重之别。

最后,一个颇有趣的问题是,历代失政的帝王、失国者是否恶谥随身呢?答案又未必。失政者亦有得美谥的,例如弑父的楚穆公、东汉的桓帝。假若失国者由新朝定谥,他们才较容易得到恶谥。除了正式的谥号外,也有私谥。私谥始于东汉。私谥不出于朝廷,而由门人、故吏为著名文士学者所立,如东晋陶渊明的私谥是靖节征士,北宋林逋的私谥为和靖先生,世称陶靖节、林和靖。宋明时期私谥也屡见不鲜。

标签: 谥号

更多文章

  • 魏晋南北朝才女有哪些?魏晋三大才女排行榜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魏晋南北朝

    魏晋时期,国家政权更替频繁,思想自由开放。文化上得到了巨大的发展,文学、思想、美术、书法、音乐都诞生了影响后世的大家。人们对人物的品评由道德风范转向人物外貌,进而发展到人物的精神气质。这一时期也出现了很多有才貌双全、蕙质兰心的才女,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魏晋三大才女蔡文姬、左棻和苏蕙。3 苏蕙苏蕙,字若

  • 历史上十大吝啬鬼盘点 日子过得比穷人还穷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吝啬鬼

    我们常常将一个有足够经济能力但是又相当小气的人称为吝啬之人,生活中每个人身边定不缺少这样的人物,历史上,曾有过不少富而且贵的吝啬之徒,好多还是身居要职的官场之人。一:曹洪三国时期的曹洪,是曹操的堂弟,曾数次舍命救过曹操,随曹操南征北战,屡屡征伐有功,被拜为都护将军。曹丕称帝后,任曹洪为卫将军,再升骠

  • 寺和庙有什么区别?寺庙指的不是一个东西么?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寺

    我们常说寺庙,其是寺和庙在中国古代完全是两个东西。当然这两个字的意思本来就有区别,寺类似于少林寺,虽然也对外开放,百姓可以去拜佛,但寺里是专门为僧人修度佛法的地方。而庙的种类就非常多了,可能为一个神仙建一座庙,也有可能为一个名人接一座庙,更多是根据百姓们的意愿来决定的。其实现在大家去的大部分地方都叫

  • 古代是如何称呼不同年龄段的?中国古代年龄称谓汇总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年龄

    在阅读古文的过程中,经常会碰到一些表达年龄称谓的词,如:“弱冠”、“耄耋”等。学生往往对此很费解。其实类似这样的词还很多,都是我们在阅读古文的过程中所必须了解的知识。古人的年龄称谓来源不一,大多根据不同年龄的生理特征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袭前人所言而

  • 中国十大名茶是指什么?中国十大名茶盘点及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名茶

    中国十大名茶,包括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都匀毛尖,六安瓜片,君山银针,信阳毛尖,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祁门红茶。中国茶叶历史悠久,各种各样的茶类品种,万紫千红,竟相争艳,犹如春天的百花园,使万里山河分外妖娆。中国名茶就是在浩如烟海诸多花色品种茶叶中的珍品。同时,中国名茶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

  • 三国里最卑鄙不忠的小人是谁?此人比吕布还要反复无常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三国

    吕布已经算是三国中口碑比较差的人物了,还被张飞嘲讽是”三姓家奴“。不过实际上,像吕布这样的人在三国当中还有很多,只是吕布比较出名,所以大家印象最深刻。那大家知道三国中最卑鄙不忠的小人是谁么?这次就为大家做一个介绍,他简直就比吕布还要更加反复无常。当然对于蜀汉的人来说,叛徒很少

  • 汉宣帝刘询的母亲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汉宣帝

    汉宣帝的曾祖父是汉武帝,曾祖母是皇后卫子夫,祖父是太子刘据,祖母是史良娣,父亲是史皇孙刘进,母亲是王夫人王翁须。当时王翁须只是太子府中的一个歌女,后来成了史皇孙刘进的婢妾。征和二年汉武帝发动巫蛊之祸,太子刘据一脉几乎全部被杀,王翁须也在被杀之列。下面就随小编去看看:汉宣帝刘洵母亲凄苦命运大揭秘。西汉

  • 汉宣帝刘询的父亲是谁?汉宣帝刘询的父亲有哪些作为?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汉宣帝

    汉宣帝刘洵作为西汉的第十位皇帝,开创婀“孝宣之治”这一盛世。那么汉宣帝刘询的父亲是谁?汉宣帝刘询的父亲有哪些作为?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看看吧。汉宣帝刘洵的父亲是汉武帝刘彻之孙,戾太子刘据之子刘进。刘进之母为史良娣故号史皇孙,巫蛊之祸时遇害。刘进是刘据的三个儿子之一,生母史良娣,

  • 汉宣帝刘询有哪些作为?汉宣帝刘询怎么死的?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汉宣帝

    汉宣帝刘询早年生活在民间,深知吏治好坏将直接关系到百姓的生存发展与社会的和谐稳定。他说“吏不廉平则治道衰”。所以,他即位后,除亲自过问政事,省去尚书这一中间环节,恢复了汉初丞相既有职位又有实权的体制外,还特别重视地方长吏的选拔和考核,并下大力气整饬吏治。为此,刘询建立了一套对

  • 汉元帝刘奭的皇后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汉元帝

    汉元帝刘奭的皇后是王政君。王政君(公元前71年-公元13年2月3日),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县东)人,阳平侯王禁次女,母亲李氏,王政君婉顺贤慧,及笄就被她的父亲嫁出去,未过门而丈夫病死,后改嫁给东平王做姬妾,未进王府门而东平王死。汉元帝刘奭皇后,汉成帝刘骜生母。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后之一。王政君,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