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西周为什么实行同姓不婚?西周同姓不婚的理由揭秘

西周为什么实行同姓不婚?西周同姓不婚的理由揭秘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828 更新时间:2023/12/8 5:04:23

西周为什么实行同姓不婚?同姓不婚,始于中国西周初期,是中国传统的婚姻禁忌。指同一姓氏的男女不得通婚。先秦至两汉的伦理法律都反对同姓通婚,下面小编带来详细的章供大家参考。

春秋时,人们对同姓婚配会造成后代畸型及不育已有进一步认识,但同姓婚配仍在贵族中时有发生。秦汉以后姓氏不分,因而同姓不婚多有不禁。至唐代,对同姓婚又循古制,以禁止。亦依唐律,同姓为婚干杖而离之。明、清后逐渐消亡。

中国从西周时代起,就确立了这一婚姻制度,“系之以姓,……虽百世昏姻不通者,周道然也”。(《礼记·大传》)出于伦理和生理两方面的考虑,如“同姓不婚,恶不殖也”(《国语·晋语四》);“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认为同姓通婚将影响宗族的繁衍和后代的素质。据《魏书·高祖纪》载:“殷不嫌一姓之婚,周制始绝同姓之娶。”

古代违反这一规定者,轻则受到舆论谴责,重则受到法律惩处。唐律规定:同姓为婚者徒二年,同姓又同宗者以奸罪论。明、清律规定:凡同姓为婚者各杖六十,离异。但上古的姓和后世不同。上古时代,同姓必同宗,后世则同姓不一定有血统关系。所以明、清之后逐渐消亡。

原因

这段记载已经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在周代以前,夏、商时期还有同姓成婚的存在,而从周代开始,从制度上严格禁止同姓成婚。另据史料记载,从周代往后,诸朝历代都对“同姓不婚”有严格的规定,这些规定大多以法律条文的形式确定下来,凡对违反规定者,都要采取强制措施,其中不乏一些体罚、判刑或勒令离婚等条例。

为什么要禁止同姓结婚呢?对于这个问题似有多种看法存在。

其一,不利遗传基因。

同姓结婚在很大程度上会造成近亲繁殖,这与遗传基因有着密切关系。据说在周代,人们就已经懂得了这个道理,认识到近亲繁殖的危害。《左传·僖公二十年》称:“男女同姓,其生不蕃。”不蕃意即不健康、先天不足。《国语·晋语》又称:“同姓不婚,恶不殖也。”这句话说得也很中肯,同姓不婚,旨在避免婚后不育。

其二,出于政治需要。

禁止同姓成婚,在客观上会促进与异姓之邦的联姻,以此扩大和加强与异姓集团的政治合作及军事联盟。其目的在于扩充势力范围,一统天下迈进。应该肯定,“同姓不婚”的政策,在政治上还是起到了积极作用的。

其三,崇尚伦理道德。

古时大多把同姓看成血亲,因此把同姓成婚与至亲、嫡亲兄弟姐妹通婚等同看待。《通典》一书,就将同姓嫁娶视为兽行,故而当绝。另外,《白虎通·嫁娶》也称:“不娶同姓者,重人伦,防淫佚,耻与禽兽同也。”这里所说得似乎比较严重,因为它把同姓成婚视为乱伦。

其四,防止同姓内部争斗。

因为文化渐进,任何人之间,妒忌之心,渐次发达,争风吃醋的事渐多,必有因争色而致内斗的,于是逐渐加繁其条例,最后,遂至一切禁断。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如果谢道韫当时不嫁给王凝之,她的生活是否会过得很幸福?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文史百科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不论是现代还是古代,这句话都堪称真理,一点毛病都没有。没有哪个女人不想嫁给值得托付终身的男子,奈何人心难测,尤其古代的女子,几乎不可能自由恋爱,婚姻大事全由父母做主,即使嫁给渣男也得任命,想要离婚难如登天,还会遭到别人的嘲笑。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尽管

  • 大屋脊吻是徽派建筑格式之一,其来历有哪些有趣的传说?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

    大屋脊吻是徽派建筑格式。指徽派大型屋脊脊吻装饰件。徽州古建的祠堂、庙宇、府宅等大型建筑,沿袭《营造法式》官式作法,采用大屋顶脊吻,有正吻、蹲脊兽、垂脊吻、角戗、套兽等。造型与官式作法有所区别,属徽派特色。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大屋脊吻来历附会了许多有趣的传说。如正吻:指正脊两

  • 武则天为了到达当上皇帝的目的,她如何扩展在朝中影响力?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

    武则天作为唐太宗的妃子,没有得到太宗的太多宠爱,做了12年的才人,地位始终没有提高。不外她凭仗本身的姿色,在太宗病重时代却与李治树立了感情。后太宗驾崩,李治继位,将武则天立为昭仪。后武则天为了上位,亲手将本身的女儿杀死,移祸王皇后,也是废王立武变乱的导火索。而这个女婴就是武氏杀死的第一个李唐皇族。下

  • 《交州外域记》记载,南越国为何能与汉朝对抗90多年?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南越国,汉朝,文史百科

    公元前202年,汉王朝建立。至此,也拉开了南越国与汉朝长大90余年的对立。南越国为何能与汉王朝对抗90多年的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高祖刘邦因连年战乱,百姓生活困苦,便派楚人陆贾为特使,携金印,说服他服从朝廷,立他为南越王,赵佗不敢与强大的新王朝抗衡,也就同意了,使南越国成

  • 武举制度创始于武周时期,一共进行过大约多少次?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武举,武周,文史百科

    中国历史上的武举制度创始于武周,武则天于长安二年(702年)开设“武举”,选拔有武艺的人,是武则天始创选拔武将的武举考试,至清朝时改称武科。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武则天是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举制度也是她执政时期开始的。武举主要选拔将才,与文举比较,其重要性不及文举,武举出身的

  • 在曹孙刘三分天下之前,刘表又是如何坐拥荆州之地?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

    刘表(142年-208年),字景升,山阳郡高平(今山东微山)人。汉鲁恭王刘余之后,东汉末年名士,汉末群雄之一。他身长八尺余,姿貌温厚伟壮,少时知名于世,与七位贤士同号为“八俊”。刘表此人,是汉末三国前期的重要人物。在曹孙刘三家三分天下之前,是坐拥两湖千里之地,带甲十余万,人口六百余万的大军阀。下面小

  • 张良从头至尾都深得刘邦的信任,其中的原因又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

    初汉三杰中,韩信以谋反罪被诛杀,灭其三族,萧何被治罪下狱,只有张良从头至尾都深得刘邦的信任,吕雉也很尊敬他,张良死后还获得了文成侯的谥号,就连他的儿子也被世袭封侯,那么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张良不仅身份显贵,祖上做过五代韩王之相,在刘邦阵营立下了很多很多不

  • 司马懿早就识破了空城计,为什么却不进城去杀掉诸葛亮?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

    说到这两个人啊,不知大家是不是跟小编一样都想起了三国演义呢!众所周知,他两个人都是玩弄计谋与智慧的人,小编我真的时很佩服,提到诸葛亮,我第一反应就是很崇拜了,毕竟三国把他刻画的那么足智多谋,好如道破天机。刚刚开始的时候小编我是通过草船借箭这个典故知道他的,表面看起来神乎其乎,但是实际其实都是因为他的

  • 自朱棣设立东厂之后,明朝的舞台为何都交给太监了?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文史百科

    太监代代有,明朝特别多。大家发现没有,无论是正史,小说,还是影视作品,好像明朝的太监都很厉害,从郑和开始,到王振,再到冯保,最后达到顶峰的魏忠贤,把持朝政,权侵朝野。还有大家耳熟能详,臭名昭著的机构——东厂,感觉整个明朝有三分之一的舞台都交给太监了。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正史

  • 在三国演义中袁绍和袁术接触不多,他们到底是什么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袁绍,袁术,文史百科

    跟着小编长知识,说起袁绍和袁术兄弟俩,很多人认为他们是亲生的兄弟,但在三国演义中他们二人好像又接触不多,是两个相对独立的军阀。小编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一下这两兄弟到底是什么关系。袁绍的父亲是当时的左中郎将袁成,但袁成在袁绍出生后不久,便因病去世了,留下袁绍母子只好依附在三叔袁逢家,而袁术就是袁逢的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