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皇明祖训》的来历和渊源

《皇明祖训》的来历和渊源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905 更新时间:2024/1/22 10:20:24

《皇明祖训》是明太祖朱元璋主持编撰的明朝典籍。内容是为巩固朱明皇权而对其後世子孙的训戒。初名《祖训录》,始纂于洪武二年(1369),六年书成,九年又加修订;二十八年(1395)重定,更名为《皇明祖训》。本文收录于《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来历

明太祖朱元璋主持编撰的明朝典籍。内容是为巩固朱明皇权而对其後世子孙的训戒。初名《祖训录》。始纂于洪武二年(1369),六年书成,朱元璋为之作序。命礼部刊印成书。九年又加修订。二十八年重定,更名为《皇明祖训》,并将首章的《箴戒》改称《祖训首章》。

渊源

皇明祖训渊源来自于儒教思想,最初人民是在半山坡居住因为洪水淹不到,待外界知识提高后逐渐下山选择有水有猎物的地方居住,渔猎是人类最初最原始的生产方式,渔猎基本是从自然资源中直接摄取,没有自身的生产资料,而游牧有自己的羊群马群作为产出的生产资料,游牧定居后逐渐演化为农耕文明,在农耕社会耕地是价值最大的存在。

农耕统治者为了让农民安心耕地宣扬安土重迁思想并禁止商业流通,所以农耕社会有耕地欲望没有领地欲望,因为游牧思维是地方越大牧地越多,农耕则是除了占领战略要地外能耕种的沃土与会耕种的人才是宝贝,对疆域有选择挑剔性。

没有进入工业社会之前世界上农作物的产量都是有限的,耕战模式中,秋收剩下的食物成了粮食暴兵线,这种不好好种地又损失男性劳力又消耗粮食去打不能耕种的土地在儒教眼里亏大发了。

也只有秦始皇、汉武帝等雄主或李世民、朱棣等篡位皇帝以及渔猎、游牧的思维惯性才会动耕战模式,其结果无一例外的被儒教谴责。农耕文明的安逸性发展到最后对耕地的欲望与早期相比又出现挑剔思想,没排水开发过的耕地(三角洲、沼泽地)亦不愿搬迁。

虽西方文明朝代更迭,但古希腊、古罗马的时候,对周围的蛮族都是传递教授本国的文学知识和生活习惯,对科技是严防死守,所以后来罗马覆灭,蛮族们还是罗马,也都自认是罗马后裔,不过科技就黑暗的中世纪了,科技知识则被罗马帝国遗民辗转西方各国回到西方(由于地缘优势无法做到元朝、清朝的统一以及赤眉黄巢这些烧书的举动),儒教反之,对儒家思想严防死守,奇技淫巧当赏赐随便送,工匠随便赐。

这样西方的文化、科技一直未被蛮化断层,由于欧洲地理不便通过生活需求迫使其发展航海商业,通过流通性吸收各国文明知识与自身文明知识进行交流冲洗与积累。至16世纪以后摆脱宗教束缚的教育,随着知识大量传播普及推动西方进入工业文明科学大爆发。科技创物出现后,耕地、牧地、海洋、沙漠各种地貌的价值被彻底释放。

子胥曰:“夫齐之与吴也,习俗不同,言语不通,我得其地不能处,得其民不能使。”

李斯谏曰:“夫匈奴无城郭之居,委积之守,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轻兵深入,粮食必绝;踵粮以行,重不及事。得其地不足以为利也,遇其民不可役而守也。胜必杀之,非民父母也。靡蔽中国,快心匈奴,非长策也。”主父偃附议。

韩长孺: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为强,自上古不属为人。

班固:“有其地不可耕而食,得其人不可臣而畜,来则惩而御之,去则备而守之。”华谭附议。

《前汉纪》:“是以春秋内诸夏而外夷狄。夷狄之人。贪而好利。被发左衽。人面兽心。其与中国。殊章服。异习俗。食饮不同。言语不通。是以圣王禽兽畜之。不与约誓。不就攻伐。约之则费赂而见欺。攻之则师劳而致寇。得其土。不可耕而食。得其民。不可抚而畜也。是以明王外而不内。疏而不戚。政教不及其民。正朔不加其国。来则惩以御之。去则备而守之。其慕义贡献。则接以礼让。”

江统:“不居之地,不牧之民,不足以烦中国”,“得其地不可垦发,得其人无益于政”,“得地不可耕农,得民不可冠带”。

苻融:“虚牦中国,投兵万里之外,得其人不可役,得其地不可耕,固谏以为不可。”

渊:“蠕蠕,荒外无用之物,得其地不可耕而食,得其民不可臣而使,轻疾无常,难得而制;有何汲汲,而劳士马以伐之?”

狄仁杰:若其用武荒外,邀功绝域,竭府库之实,以争硗确不毛之地,得其人不足以增赋,获其土不可以耕织。苟求冠带远夷之称,不务固本安人之术,此秦皇、汉武之所行,非五帝、三皇之事业也。

良弼:“臣居日本岁余,睹其民俗,狠勇嗜杀,不知有父子之亲、上下之礼。其地多山水,无耕桑之利,得其人不可役,得其地不加富。况舟师渡海,海风无期,祸害莫测。是谓以有用之民力,填无穷之巨壑也,臣谓勿击便。”

伯颜:“臣等与识者议,此国之民不及二百户,时有至泉州为商贾者。去年入琉求,军船过其国,国人饷以粮食,馆我将校,无它志也。乞不遣使。”

董士选“今刘深出师,以有用之民而取无用之地。就令当取,亦必遣使谕之,谕之不从,然后聚粮选兵,视时而动。岂得轻用一人妄言,而致百万生灵于死地?”

“高丽去京师四千里,地瘠民贫,夷俗杂尚,非中原比。万一梗化,疲力治之,非幸事也,不如守祖宗旧制”

朱元璋:“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

朱瞻基““太祖皇帝祖训有云:‘四方诸彝及南蛮小国,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力不足供给,得其民不足使令,吾子孙毋倚富强要战功。后因黎氏弑主虐民,太宗皇帝有吊伐之师,盖兴灭继绝盛心也。

而陈氏子孙为季屠戮已尽,不得已徇土人之请,建郡县,置官守。自是以来,交趾无岁不用兵,皇考念之,深为恻然。昨遣将出师,朕反复思之,欲如洪武中使自为一国,岁奉常贡,以全一方民命,卿等以为何如?”义、原吉对曰:“太宗皇帝平定此方,劳费多矣。

二十年之功,弃于一旦,臣等以为非是。”上顾士奇、荣曰:“卿两人云何?”对曰:“交趾,唐、虞、三代皆在荒服之外,汉、唐以来虽为郡县,叛服不常。汉元帝时,珠崖反,发兵击之,贾捐之议罢珠崖郡,前史称之。夫元帝中主,犹能布行仁义,况陛下父母天下,与此豺豕较得失耶!”

何文渊:“麓川在南睡,弹丸耳!疆里不过数百,人民不满万余,得其地不可居,得其民不可使,宜宽其天讨”

张居正:“得其地不可耕也,得其民不可使也,而空费财力以事无益,使无辜之民肝脑涂地”

康熙:“得其地不足以耕,得其人不足以臣”,“费兵靡饷”,“迁其人,弃其地”,“弹丸之地,得之无所有,不得无所损”。

所以终明一朝对外对内战争一次都不能受挫或消耗过大,不然武官就会就会同时面对朱元璋皇明祖训与文官集团的双重压力,武官一直处于被动防守还击的状态。

标签: 皇明祖训

更多文章

  • 古代户口典籍:鱼鳞册的历史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鱼鳞册

    鱼鳞册,又称鱼鳞图册、鱼鳞图、鱼鳞图籍、鱼鳞簿、丈量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土地登记簿册,将房屋、山林、池塘、田地按照次序排列连接地绘制,表明相应的名称,是民间田地之总册。由于田图状似鱼鳞,因以为名。历史发展宋时婺州等地即曾编造。明洪武年间命各州县分区编造。至民国、解放初年,仍然有具册之举。宋楼钥《宝谟

  • 古代尚书是现在的什么职位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尚书

    尚书省分六部,其最高长官为尚书令,隋、唐、元时六部尚书官阶为正三品,宋代六部尚书为从二品,明朝六部尚书为正二品,清代为从一品。六部与尚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六部,是中国隋唐至清末中央行政机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的总称,是中国古代数个官署的统称。尚书,是中国古代官职名之一。尚书最初是指掌管

  • 古田会议会址在哪儿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古田会议

    古田会议会址在哪里座落于福建龙岩市上杭县古田镇的廖氏宗祠,作为彪炳史册的“古田会议”会址,吸引许许多多海内外游客前来瞻仰。车入福建西部山区的上杭县古田镇溪背村,“古田会议永放光芒”八个鲜红大字大老远就映入了眼帘,引着远近而来的游人走进那八个大红字下方一

  • 北京王府井的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王府井

    王府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十三世纪六十年代。元代中央三大衙署中的枢密院和御史台分布在这条大街上,这条街名为“丁字街”。明永乐年间,这条大街上共建有十座王府,故改名为“十王府街”。清乾隆年间,这条大街上只有八座王府,不再叫“十王府街”

  • 历史上北京有哪些别称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北京

    北京是一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都,在不同的朝代有着不同的称谓,大致算起来有二十多个别称。燕都,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灭商以后,在尧封帝,此后在苏城建都,在燕封召公。燕都因古时为燕国都城而得名。战国七雄中有燕国,据说是因临近燕山而得国名,其国都称为“燕都”。日下,始

  • 历史上姓乔的名人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姓乔

    乔姓为中文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名第282位。乔姓自汉代开始,主要活跃于山西、陕西、河北、河南等黄河流域一带。南北朝时开始进入湖南、四川等省。当时还是写成“桥姓”,至南北朝时才去木字旁为“乔姓”。唐宋时期,乔姓渐渐向东部山东、向东南江浙地区发展。但

  • 女书是什么类型的书?女书有什么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女书

    女书简介女书是湖南江永女书专用的汉语方言音节表音文字。女书作品书写在精制布面手写本(婚嫁礼物)、扇面、布帕、纸片上,分别叫做“三朝书”、“歌扇”、“帕书”、“纸文”。有的绣在帕子上,叫“绣字&

  • 杭州为什么古称为临安?杭州在古代有哪些称呼?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杭州

    历史上杭州的古称为什么叫临安,临安是怎么来的,临安的历史有多久了?杭州在古代的称呼有哪些?带着上述疑问历史小编来为大家解答有临安和杭州的历史:杭州为什么叫临安,临安一词怎么来的临安市系原临安、於潜、昌化县台并。汉以前三县均无建制。临安秦、汉时为会稽郡余杭县地,东汉建安16年(211年)分余杭置临水县

  • 古滇国在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古滇国

    古滇国(前278年115年),是中国西南边疆古代民族建立的古王国,疆域主要在以滇池为中心的云南中部及东部地区,境内的主要民族是古代越民族的一支,历史学家惯称为滇族。公元前278年,楚将庄硚率领一支队伍到达滇池地区,其目的是征服当地人归附楚国,后因归路被秦国所断,就留在滇池地区,建立滇国,都城在今晋宁

  • 清朝妃子的鞋子为什么那么高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清朝

    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而清朝的服饰和习俗都与历朝历代有很大的不同,比如清朝男子要剃发留长辫子,女子则要戴着旗头穿旗服,而且满清贵族女子比如后宫妃嫔都要穿着花盆底鞋,这种鞋子非常特别,鞋跟很高而且位于鞋子的中部,所以走起来很难保持平衡,但是慈禧太后却非常喜欢花盆底鞋,甚至引以为傲,可惜外国人穿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