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嫡庶之分的由来 嫡庶究竟是怎么区分的?

嫡庶之分的由来 嫡庶究竟是怎么区分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572 更新时间:2024/2/18 23:30:17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想来讲究身份的高低贵贱,在他们的眼里身份地位不可随意逾越。就比如在古代时期,在任一个家族,不管是皇室贵族,还是平民百姓人家,都是有嫡庶之分的。而这嫡庶是怎么区分的呢?而这嫡庶之分是如何由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在古代时期,不论在哪朝哪代都是以正妻为嫡,所以正妻所生的儿子当然就是嫡生、嫡子,即也是为正宗的意思。因此在古代不管身处何时,通都是只有嫡出的孩子才有继位继承绝大部份财产的的资格和权利。因为在古代都有着有立长,立嫡的规矩。另外庶就是旁支的意思,而妾所出的儿子就是庶子、庶出。所以在古代嫡就是大宗,但是庶就是小宗。绝大多数情况下,庶出的孩子是不被考虑也没有资格继位或继承主要财产。

在古代时期家族在考虑继承人的时候,基本分为一下这三种情况,第一就是立嫡,第二就是立长,而这最后就是立。在每个朝代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以第一种方式为准则,就比如,每个朝代的皇帝都会有很多名子嗣,但是一旦这些子嗣都想当皇帝的话,就必定会引来争斗,更甚至是宫变,因为皇帝不管是让哪一位为皇帝,都会有人不服气。所以在很早以前,他们的祖宗就立下了一个不可改变的死规矩,就是只能立皇后的子嗣为皇帝,因为皇后即是嫡,而皇后的儿子当然就是嫡子,而皇后的第一个儿子就是第一继承人了。就这样其他皇子也就不敢有争执,因为太子之位以有一个。

但是有时侯事情没有绝对,也可能会有意外发生。这就不得不说历史上有名的“九子夺嫡”的事件了。在当时九子夺嫡还没有发生,因为当时毋庸置疑的康熙皇帝以及立了太子,而太子当然就是皇后的嫡长子了。也正是如此,当时所有的皇子即使再想当太子业没有办法,因为当时的太子名正言顺,是被所有大臣们认同,如若反对只会带来灭顶之灾。然而就在所有相当皇帝的皇子无可奈何之际,太子就因他自己不懂得珍惜这宝贵的位子,导致了最终被废弃,因而才出现了后来的九子夺嫡的情况发生。

然而,至于为何古代会有“嫡庶”之分,这就要从周朝的宗法制开始讲起了“宗法制度”。宗法制度是以“血脉”来衡量一切的价值,包括最重要的政治地位和个人身份。

宗法制度中最基本的、最本质的核心就是“嫡庶”。简单的来说,正妻的儿子就是嫡出,而妾室的儿子就是庶出。而庶嫡之分之所以产生,最关键的就是为了方便决定继承人。

但是有时候嫡子可能也有很多位,那么要由谁来继承呢?所以周朝在根据之前历史的经验和传统,更加明细的确立和完善,建立了嫡长子继承制,而嫡长子继承制的意思就是皇位由嫡长子继承,就是最先出生的嫡子。

另外除了嫡长子外,其他的子嗣都没有资格,都是不合法的。还有一种情况,就是王与王后之间没有男性子嗣的话,继承权就会落到庶出子嗣身上。因此各朝各代所实行的嫡长子继承制就是宗法制度的核心内容。

至于“宗法”最初设立的本意,就是为了于此来划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地位。在让所有人自小开始接受并认可这种理念,并且以此自然而然的形成地位差距,控制和固定人们对身份地位的思想观念和价值意识。同时宗法就等同于现代所存在的法律一样,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一旦有人侵犯了这项制度,就会成为成为所有人的公敌。

标签: 嫡庶之分

更多文章

  • 山海经的作者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山海经

    《山海经》 全书原共22篇,现存18篇,约32650字,属于当时的巨著。现存藏山经5篇、海内经5篇、海外经4篇、大荒经4篇。书中记载了约40个邦国,550座山,300条河道,100多位历史人物,400多种神怪畏兽,该书总体按照地区不同时间把这些事物一一记录。由于成书年代久远,对该书的编写者都没有文字

  • 古代皇帝都有哪些称呼?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皇帝

    前段时间非常火的电视剧《知否知否》相信大家还有些印象了,在这部剧当中很多人都会有一个疑问,那就是人们才称呼皇帝的时候不称呼“皇上”或是“陛下”,而是巅峰性的称皇帝为“官家”。这一句官家叫出了无数人心中的疑惑与好奇,那么在我国历史

  • 闽南人为何被叫做“河洛郎”?河洛指的是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闽南

    说到闽南文化,其实是很有意思的,总是给人一种很神秘的感觉,而且还很有趣。我国闽南人都很喜欢叫自己“河洛郎”,那么这个河洛郎是个什么意思呢?小编近期就为这个问题去找了一些相关的资料,接下来小编就来给大家讲一讲什么是河洛郎。因为闽南人是来自古代河洛地区(河南)的移民。在我国历史上

  • 酒过三巡是指的哪三巡?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酒过三巡

    经常喝酒的人,或是经常在酒桌上的人肯定都听过一句话“酒过三巡,大家都有些飘了”;“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便是到了离别时刻了”;“酒过三巡,胆子大了,话也多了”等之类的话。那么这个所谓的“酒过三巡”到底是指喝

  • 中原具体指的是哪?古代中原是哪些地方?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原

    古代各国争夺天下的时候,总会提到“中原”这两个字,诸葛亮北伐时打的旗号就是“匡扶汉室,克复中原”,那中原究竟是指哪个地方呢?实际上中原一般是指洛阳至开封一带为中心的黄河中下游地区,也被认为是今天的河南省。实际上在早期中原地带就是中国,因为中原是华夏文明

  • 苏门四学士分别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苏门四学士

    苏门四学士是由苏轼培养,并且经过苏轼本人荐拔的四位学士,他们分别是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这四人也都是苏轼的门生,也可以说是他的崇拜者。不过苏门四学士的文学流派并非和苏轼一样,相反他们四位的特点各有千秋,例如秦观成名是靠他的词,不过他的词和苏轼的风格大相径庭。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苏门四学士的文学成

  • 儒家,道家,墨家有什么区别?儒家道家墨家内部还有派别?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儒家

    我们都知道,咱们中华文化的基石就是源自于道家文化,在道教吸收道家文化之前,道家文化其实有老庄派、黄老派、杨朱派这三派。老子与庄子的地位不必多说了,黄老的思想曾经是做过治国的根本理论,而杨朱派对我国人人性的塑造可以说是影响极深的。老庄派为老学、庄学的合称,代表人物老子、庄子、竹林七贤等。以自然为本,天

  • 出息一词的由来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出息

    “出息”一词的含义是上进、本事、能耐,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有出息,不过“出息”这个词的来历究竟是怎样的呢?实际上这跟西周时期的姬姓诸侯国息国有关。息国存在于西周至春秋时期,国都是在今天的河南省息县城西南青龙寺。息国曾率军讨伐强大的郑国,最后大败而归

  • 大长秋是什么官职 大长秋权力大么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大长秋

    大长秋是什么官大长秋其实是皇后所用的官属的负责人,一般由宦官担任。长秋宫是汉朝皇后居住之所在。长秋宫,这里的长读作(cháng),因此,大长秋的长也读作(cháng)。秦称将行。汉景帝时改称大长秋,宣达皇后旨意,管理宫中事宜,为皇后近侍官首领,多由宦官充任。官名。皇后的卿

  • 历史上最受宠的皇后盘点 美貌绝非主要原因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皇后

    西汉最受宠的皇后陈阿娇:金屋藏娇,汉武帝专宠十年的皇后陈皇后(生卒年不详),名不详,祖籍东阳县(今安徽天长)。汉武帝刘彻的第一任皇后。陈皇后为西汉开国功臣堂邑侯陈婴之裔,堂邑夷侯陈午与大长公主刘嫖之女。陈皇后在汉景帝年间嫁予太子刘彻为太子妃,建元元年(前140年)立为皇后。元光五年(前130年),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