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国共产党内部管理条例:“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形成始末

中国共产党内部管理条例:“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形成始末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505 更新时间:2024/1/16 17:48:01

油画《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彭彬、孔德、高虹 作

揭秘“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形成始末

“第一军规”:无往不胜的力量源泉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光荣传统,是建立在政治自觉基础上的铁的纪律,是我军战斗力的重要保证。它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随着我军革命斗争的历程不断发展完善。

1927年9月9日,泽东发动和领导了著名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第一次在武装斗争中公开打出了中国共产党的旗帜。毛泽东深知纪律是军队的命脉,是统一意志、规范行动、凝聚力量的重要保证。没有铁的纪律,再庞大的武装力量也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再正确的决心意图也不易完全实现,再精良的武器装备也难以发挥作用。因此,他明确要求起义部队工农革命军官兵对待人民群众说话和气,买卖公平,不拉夫,不打人,不骂人。

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部沿罗霄山脉南移,寻求立足点。10月7日,部队抵达江西省宁冈县茅坪,随后进至遂川县境内,准备罗霄山脉的井冈山进发。

部队中有许多官兵来自旧式军队,经常随意拿老百姓的财物,打骂老百姓。时值仲秋,正是山里红薯成熟的季节。行军路上,饥渴难耐的战士们看见路边田地里长着诱人的红薯,就毫不犹豫地连苗拔起,用衣袖胡乱揩去泥巴,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这引起了毛泽东深深的忧虑。因为他知道老百姓对那些烧、杀、掠、抢的旧军队历来是既害怕又痛恨,背地里骂他们是“丘八”,流传着“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的顺口溜。所以要想在井冈山创建革命根据地,就一定要和当地百姓搞好关系,做好群众工作,取信于民。如果没有群众的支持,根据地是无法建立起来的。

毛泽东决心整肃军纪,将工农革命军建成一支真正代表工农利益、与旧军队有着根本区别的人民军队。几天后,在荆竹山雷打石上,他扳着手指,向全体官兵郑重地宣布了3条纪律:“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个红薯,打土豪要归公”。

为了严明军纪,毛泽东经常深入连队,耐心地给战士们做教育。很快,部队的作风有了很大的转变,赢得了当地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在井冈山逐步站稳了脚跟。

然而时隔不久,新的问题又出现了。1928年1月,当工农革命军攻克遂川县城后,部队派人下乡领导贫苦农民打土豪。但有人不分青红皂白,将商人、小贩的货物统统没收,甚至连药铺里卖药的戥秤也拿走了。在遂川县草林圩,当地老百姓向毛泽东提意见:“工农革命军好是好,可是,他们借了我们的门板去睡觉,还回来的不是原来的那一块,我家的门板是斗榫的,斗不上号,害得我找门板找了几天。还有啊,战士们睡觉用过的稻草遍地都是,成了牛栏了。”

这些违反群众纪律的现象引起了毛泽东的高度关注。1月24日,在遂川县城家坪,他又向部队提出了六项注意:“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为了解释这6条,毛泽东还特意说了一段类似绕口令的话:“损坏老百姓的东西,一定要赔偿。虽说打破了旧缸赔新缸,新缸不如旧缸光,但是赔了总比不赔好。”

正是在这样极其通俗朴素而又亲民爱民的军纪规范下,工农革命军渐渐摆脱掉残留在身上的旧军队的种种恶习,赢得了越来越多群众的爱戴和拥护。

就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蓬勃发展之际,3月初,中共湘南特委代表周鲁来到井冈山,贯彻中央的“左”倾盲动政策。他指责井冈山“行动太右,烧杀太少”,没有执行所谓“使小资产变成无产,然后强迫他们革命”的政策,并把中央开除毛泽东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的决定误传为“开除党籍”,命令工农革命军离开井冈山南下,参加湘南暴动。

3月12日,毛泽东率部从宁冈出发,于14日攻占湖南省酃县,随即进至中村整训。这时,部队中违反群众纪律的现象又有所抬头,影响很不好。月底,部队到达桂东县沙田村。在这里,毛泽东向全体官兵正式宣布“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并将“不拿群众一个红薯”改为“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

开国少将龙开富在井冈山时期一直跟随在毛泽东左右,负责挑书籍和件。他曾这样回忆当时的情形:“我记得沙田圩背后有个沙滩湾,那湾湾里有些田,位于沙田圩街道不太远的东北方向。我们在那里集合开了会,主席站在田埂上讲了话,说没有纪律不成军队,没有统一指挥就不能打胜仗,然后宣布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

红四军在闽西转战期间,书写在永定县坎市裕源店商铺墙上的宣传语,成为反映“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最早文字记载。

4月,朱毛在井冈山会师,合编后的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不久改称“红军第四军”)官兵严格实行“三大纪律六项注意”。老百姓惊奇地发现,这支军队与只知欺压百姓的旧军队有着天壤之别。

一次行军途中,毛泽东得知有的红军战士因饥饿吃了农民地里的苞米。他立即通知部队集合,就地进行群众纪律教育,并亲自在一块竹牌上写道:“因为我军肚子饿了,为了充饥,把你的苞米吃光了,违犯了纪律,现在把两元钱(光洋)埋在地里,请收下。”

不久,一首歌谣便在井冈山地区的老百姓中广为流传:“红军纪律真严明,行动听命令;爱护老百姓,到处受欢迎;遇事问群众,买卖讲公平;群众的利益,不损半毫分。”

1929年1月,为打破湘赣两省国民党军对井冈山根据地发动的第三次“会剿”,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撤离井冈山,进军赣南闽西。6月10日,红四军由闽西旧县北上新泉进行休整,准备第三次攻打龙岩城。

红四军之所以选择新泉作为休整的落脚点,除了因为这一带的群众基础好,粮食也比较充裕外,主要是看中了新泉三面环水一面依山、水陆通衢的独特地理优势。此外,集镇中连南河畔还有多眼温泉,可供红军官兵们洗澡。参加过新泉休整的开国上将萧克曾回忆:“新泉的温泉使战士们尽情地享受大自然的恩赐,泡在温泉里嘻嘻哈哈无所不谈,洗去了长期征战的疲劳。”

一天,毛泽东、朱德、陈毅等人走到连南河畔,看见不少红军战士脱得光溜溜的正在温泉里洗澡,岸上路过的妇女们只好羞涩地扭头走开。毛泽东眉头紧锁,对朱德说:“我看井冈山定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应该加上‘洗澡避女人这一条。”

朱德点头表示赞同。这时,陈毅联想到一些红军战士有随地大小便的陋习,便补充道:“再加上一条‘大便找厕所。”

第二天,红四军政治部向全军官兵重申纪律,并在“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后特意增加了两项注意,即“大便找厕所”“洗澡避女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就此诞生。

红四军在闽西转战期间,曾到过永定县坎市。一天晚上,朱德和红四军司令部住进了坎市镇上一个名叫裕源店的商铺。只见店铺里那些并不白净平整的墙壁上,留下了许多红军指战员书写的宣传语。其中一条,特别引人注目:

“红军纪律最严明,要护工农们,大家的责任。买东西要公平,保护小商人,工农与兄弟,劳苦更相亲,说话要和气,开口不骂人,工农贫民劳苦群众个个来欢迎。出发和宿营,样样要记清,上门板,捆禾草,房子扫干净,借物要送还,损坏要赔人,大便找厕所,洗澡避女人。三条纪律,八项注意,大家照此行。”

据考证,这幅标语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反映“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文字记载。它完好无损地保留在裕源店的墙壁上近70年,静静地向人们诉说着那段永不磨灭的革命岁月,直到这座百年老店在1998年那场突如其来的洪水中轰然倒塌。所幸还有这幅标语的照片留存下来,成为历史见证。

毛泽东当时制定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语言通俗,是些既简单又好懂的短句,主要是考虑到红军官兵中文盲太多的缘故。后来根据形势的发展和人民军队建设的实践经验,逐步将“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改为“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将“打土豪要归公”改为“筹款要归公”,后又改为“一切缴获要归公”,将“上门板”“捆铺草”,改为“不打人骂人”“不损坏庄稼”,将“洗澡避女人”改为“不调戏妇女”,取消“大便找厕所”,增加“不搜俘虏腰包”,后又改为“不虐待俘虏”。

1947年10月10日,毛泽东发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关于重新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训令》,从此凝铸成中国人民解放军铁一般的“第一军规”,成为这支军队无往不胜的力量源泉。(韩彦庆李涛)

标签: 中国共产党

更多文章

  • 有哪些外国人参加了中国红军长征?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长征

    央广网10月25日消息 在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伟大长征的队伍中,有一批特殊的战士。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语言和肤色有别,但他们都参加了中国红军的长征。在这些参加长征的外国人中,有德国人奥托·布劳恩(李德),越南人洪水,朝鲜人毕士悌、武亭,英国人鲁道夫·勃沙特,还有加拿大人阿诺

  • 冷饮何时出现的 唐代开始公开出售冰制品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冷饮

    如今饮品店遍地开花,特别是在夏季,冷饮绝对是解暑的最佳选择,一杯冷饮在手,心情都能随之变得清爽许多。现在冷饮对于我们而言是最平常不过的东西,不过在古代又是否能那么方便呢?冷饮,大约起源于3000年前的商代,当时的富贵人家已知冬日凿冰贮藏于窖,以备来年盛夏消暑之需。周朝更设有专掌“冰权&

  • 古代亲王、藩王和郡王有什么区别?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亲王

    在接触一些有关古代宫廷的作品的时候,我们应该都听说过这样几个词,亲王、藩王、郡王,这些王与皇帝不同,应当说都与皇帝有些关系,但是有的时候,人们对于他们却很难区分,毕竟一个时期只有一个皇帝,但是各种王爷却有很多。那么,这几种“王”都有些什么样的区别?应该怎么样才能区分他们呢?亲

  • 和张昭并称“二张”的谋士是谁?他在东吴的地位如何?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张昭

    说到三国时期的吴国其实还是挺有意思的一个国家的,当然了很多人对这个国家不是太熟悉,因为提的人的比较少了,但是其实他们也是真的厉害,话说其实在吴国有两位姓张的人,他们都是谋士,那么他们都是谁呢?他们的地位又怎么样呢?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分析揭秘看看吧!孙吴除了有张昭,还有一位张纮,名气也很大,论孙氏兄弟

  • 蜀汉灭亡之后刘禅的后代是什么结局?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禅

    刘禅虽然身为皇帝,是三国时蜀汉的第二位皇帝,也被称为蜀后主,但是很多人可能更热衷于叫他的另一个称呼“阿斗”。在很多人眼中,这个称呼本身就已经带有了很深的讽刺意味。不过尽管可能的确不是很聪明,刘禅身为皇帝,也是有后代的,那么,当蜀汉灭亡之后,刘禅的这些后人们都怎么样了?他们都是

  • “黄山归来不看岳”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黄山归来不看岳

    黄山雄踞于风景秀丽的皖南山区,古称黟山,唐天宝六年(747年)依轩辕黄帝曾在黄山炼丹羽化升天的传说,唐明皇敕改黟山为黄山。它地跨市内歙县、休宁、黟县和黄山区、徽州区,面积1200平方公里,现划入黄山风景区的154平方公里,是号称“五百里黄山”的精华部分。黄山是以自然景观为特

  • 盘点古代的教育机构有哪些_中国古代最早的教育机构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教育机构

    一、中国古代最早的官方教育是校:夏代学校的名称,举行祭祀礼仪和教习射御、传授书数的场所。二、古代官方教育:1、庠:殷商时代学校的名称。2、序:周代学校的名称。《孟子·滕文公》:“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古人常以庠序称地方学校,或泛指学校或教育事业。3、国学:先秦

  • 三山五岳是哪三山哪五岳?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三山五岳

    “三山五岳”现在已成为一句成语,可泛指名山,也可泛指群山,还可泛指各地。但这一成语还是有它的确切来历的。“三山”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世传蓬莱、方丈、瀛洲在海之中,皆神仙所居,人莫能及其处”。说得恍惚诡异,大多是古代道

  • 古代朝贡制度是什么?朝贡制度有什么作用?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朝贡制度

    朝贡制度是指“基于地缘政治因素和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古代中国封建统治者创造出的一套中外关系体系”,也叫做“封贡制度”。还有的学者称其为“华夷体系”、“中国传统的世界秩序”或“亚洲的华夏秩序&

  • 台湾从古到今的名称都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台湾

    三国汉魏时称台湾为夷州。公元230年,孙权派卫温、诸葛直两位将军率远征水师1万余人渡海到达当时的夷州。隋朝时称台湾为流求。隋朝末期,大臣何蛮极力说服隋炀帝开拓流求荒蛮之地,公元607年,隋炀帝派何蛮和羽骑尉朱宽大将军一起率水师万余人,乘隋朝“五牙”战舰数百艘入海赴流求远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