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包拯的官职和权力有多大

包拯的官职和权力有多大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419 更新时间:2023/12/24 3:34:15

包大人当时是吏部郎中 龙图阁学士 权知开封府事。

我们来看一下这个官职:

宋代的官职很复杂,复杂到混乱。“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事。” 历史上称为差遣制。其中官名只表示官位和俸禄的高低,叫做正官、寄禄官,简称为官。其他一些文官还有学士、直阁等头衔,是一种荣誉称号,叫做贴职,简称为职。而担任的实际职务叫做差遣或职事,有实际权力。

但是前边还要加上判、知等限制词,表示你的官职也是暂时的,随时可以撤换,这是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表现。如知县就是临时让你做县长官的意思。如果官员没有职,就是吃国家闲饭的人。

因为地方官由中央派出的官吏担任,所以一个知州有可能是七八品,也有可能是二三品,都是看他在中央担任的官职大小。

吏部郎中是吏部下属分管部门的主事,但是宋代六部没有实权,刑部事归审刑院,兵部事归枢密院,礼、吏二部的事权则分归了多个部门,六部之中真正还存在的只有一个工部,其事权也已经萎缩了大半。

可见,包拯的正官确实不大,只是从六品。

再看龙图阁大学士。其实正确的说法是龙图阁直学士。宋代有13个“阁”,也就是智囊团、顾问之类的玩意,龙图阁是北宋初年开封宫城中所建的一座馆阁,存放皇帝御书御画、皇家重要文献及宝瑞等物,配置学士、直学士、待制、直(龙图)阁等人员。前三种名义上为皇帝出入侍从,并备作顾问,后一种不具此资格,只是单纯的“贴职”,只增加荣显,厚重身份,表示皇帝给予恩宠。

包拯的贴职比较高,是从三品。

最后看开封府尹。这个开封府可不是一般的州府,宋代一般只有亲王才能任开封府尹,而且往往是储君,杀了太祖的太宗就做过开封府尹

,所以注意包拯只能是权知开封。

做开封府尹的都是些大牛,三字经里82岁中状元的梁颢,仁宗时位极人臣的吕夷,唐宋八大家的范仲淹欧阳修,书法宋四家的蔡襄,提拔岳飞宗泽,也有著名奸臣蔡京

第一,开封府是京师所在,府尹在尚书下、侍郎上;第二,“中都之狱讼皆受而听焉,小事则专决,大事则禀奏”。所以开封府尹权利等于市长、法院院长、检察长的综合,这在宋朝是很特殊的。而开封府任职的衙役张龙赵虎王朝马汉都是六品,展昭白玉堂都是四品。

最后可见,包大人应该有正三品那么大的官。

实际上,包拯做过的最高职位是枢密副使,乃是中央决策机构的9个成员之一,是从二品官。死后更被追认礼部尚书,也就是现在的外交部和文化部部长,正二品。

标签: 包拯

更多文章

  • 枢密使简介_枢密使是什么官职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枢密使

    枢密使一职始置于唐后期,为枢密院主官,以宦官充任,五代时改由士人充任,后又逐渐被武臣所掌握,办事机构也日益完善。为适应连年战争的局面,枢密使把军政大权握于一己之手以便宜从事,枢密使的职掌范围扩大到了极限,枢密使的地位迅速上升,“权侔于宰相”。但到了宋代,枢密使制又发生了变化

  • 本命年介绍_本命年的习俗有什么_本命年历史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本命年

    本命年最初为五行数命回归之年,即60年一本命年,目前主要是十二年一遇的农历属相所在的年份,俗称属相年。在传统习俗中,本命年常常被认为是一个不吉利的年份。“本命年犯太岁,太岁当头坐,无喜必有祸”的民谣是关于本命年不甚吉利的最好写照。故民间通常把“本命年&rdquo

  • 竹林七贤是哪七位 竹林七贤怎么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是中国魏晋时期七位名士的合称,即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和阮咸。他们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修武一带)竹林,肆意酣畅,因此,世人称他们为“竹林七贤”。他们大都“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在文章创

  • 五斗米道是什么_五斗米道是谁创立的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五斗米道

    五斗米道又称正一道、天师道、正一盟威之道,是道教最早的一个派别。据史书记载,在东汉顺帝时期,宦官外戚专权,朝野黑暗,人民灾难深重,反抗情绪激烈,于是沛国丰邑(今江苏丰县)人张陵(又称张道陵)弃官入川,学道于鹤鸣山(今成都大邑县北),并结合民间原始宗教信仰,著作道书,馥革当地民族原有的巫道,开创五斗

  • 男左女右的习俗怎么形成的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男左女右

    “男左女右”是一种习俗,比如在结婚照上,总是新郎在左,新娘在右。中医为病人把脉时,也是“男左女右”的规则:男患者先搭左手,取其气脉。女患者先搭右手,取其血脉。大夫们说如果不遵循这一规则,就出现了“阴差阳错”的现象,万万不可颠倒

  • 五德终始说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五德终始

    邹衍,也作驺衍,号“谈天衍”。齐国(今山东淄博市临淄)人。战国末期的哲学家、阴阳家。建立于阴阳五行基础上的“五德终始”说是他学说的核心所在。邹衍认为,从天地剖判以来的人类社会都是按照五德(即五行之德)转移的次序进行循环的。而五德转移是仿照自然界的五行

  • 不法古不循今是什么意思 不法古不循今谁提出的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不法古不循今

    “不法古,不循今”是商鞅的变法理论,代表了法家思想,要求反对保守的复古思想,主张锐意改革。法家人士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切的法律和制度都要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既不能复古倒退,也不能因循守旧。于是,商鞅明确地提出“不法古,不循今”的主张,认为&ld

  • 古代的纸窗户是如何遮风避雨的?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古代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老百姓的生活也是越来越好了。现在热门居住的环境也是越来越好了,有很多的房屋结构都是有自己的特色的,比如北京的四合院就是一个很典型的架构,北京的四合院。其实,四合院也叫做四合房,顾名思义就是在房屋的四个面都有房屋,也就是东南西北。由于组成了一个院子类型,所以便叫做四合院了。那么,

  • 河南为什么成为中国姓氏第一大省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河南

    有学者经过考证后,得出结论:河南是中国姓氏资源第一大省,海内外华人的祖根大半在河南。河南为何在中华姓氏中占有如此重要的位置呢?首先,河南是姓氏开始时期人类活动的重要地区。其二,当今中国120大姓多数属于黄帝族,少部分属于炎帝族和东夷族,而河南长期是这三族活动的中心,因此,这三族的姓氏也多数是在河南

  • 古代国号是怎么来的_古代国号怎么命名的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国号

    国号,即国家的称号,或一个朝代的名称。国家或朝代创建者首办的第一件事就是确立国号。据《史记·五帝本纪》载:“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在奴隶制和封建制时代,国号的由来大致有四种情况。(1)根据发迹的地名以定国号。如汉是因其创建人刘邦曾受项羽封为汉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