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古代人叫父亲叫爹爹,现在怎么该叫爸爸了?

古代人叫父亲叫爹爹,现在怎么该叫爸爸了?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317 更新时间:2023/12/18 14:20:35

说到古代人相比大家应该都有一种这样的感觉,那就是他们非常的注重习俗了,非常的尊敬祖先的一些规矩了,今天我们就说一件事情吧,话说我们现在叫父亲都是叫爸爸的,但是在古代都是叫爹爹的,那么怎么就改口了呢?下面我们就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

“爸爸”这个称呼古已有之,在三国张揖编写的《广雅》中就有解释道:“爸,父也。”一般是古代南方人对父亲的称呼,如明代张自烈编写的《正字通》中写道:“今南夷呼父曰波盖此字转也,按南史谣本作爹,夷语称老者为八八或巴巴,后人因加父做爸字。”

直到现在,南方还有不少方言还是以“爸”做为父亲的称呼,如我之老家浙江台州即是如此。

而“爹”字,《南史》中称:“荆土方言谓父为爹”,可见南北朝时期为荆州地区的方言。但在宋朝官修的《广韵》中称:“爹,北方人呼父,与南史不合。”再到现在,作为对父亲的称呼,“爹”的分布非常广,基本上全国各地都有方言以爹称呼父亲。

产生这种不同,我认为是在历史长河中,随着人口的流动和文化的交流而发生的变化。但“爹”和“爸”一样,在古代都有很强的地域性。

那爸爸一词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在全国流行起来的呢?具体时间不可考,大概是在清末民国时期。那时候随着“国门被打开”,南方沿海地区成为了我国最早接触世界的地区。当时大量的南方年轻人开始接触新学思想,甚至赴海外留学,如孙中山、周恩来、蒋介石、胡适、鲁迅等等,他们后来逐渐成为了推动中国历史进程的重要人物,广泛的活跃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相应的也将南方本土的文化习惯推广到了全国。

尤其民国及之后,南方地区涌现出了大量的文人作家,如鲁迅、朱自清、巴金、矛盾、钱钟书、钱穆、徐志摩、郁达夫、金庸、梁羽生、古龙、温瑞安等等,全部来自南方。他们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从散文、诗歌到通俗小说,几乎垄断了中国文坛。

而作为南方人,他们在写作时难免会因此混入自身的语言习惯,使的一些南方方言逐渐在全国流行。就像我们现在的一些网络语言,如杯具、蓝瘦、囧、绿茶逐渐融入生活成为常用语言一样。

从“爹爹”到“爸爸”的演化,应该体现了不同时期,南北文化的兴衰交替,这种变化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中发生过无数次。

另外爸爸这个发音,是婴儿第二容易学会的发音,第一个是“妈妈”,所以“爸爸”这个发音在70%的人类语言中有相似的含义。随着对外文化的交流,国外口语中“爸爸”等近似的发音有着相同的含义,对我国“爸爸”这一称呼的推广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以至于现在很多人认为“爸爸”这个词是舶来品。

最早期中国对于父母的称呼,就是“父”和“母”或者是“考”和“妣”,前者用于口语,后者用于书面。如收录劳动人民诗歌,偏向口语的《诗经》中就有无数如“哀哀父母,生我劬劳”、“父兮生我,母兮鞠我”这样的句子。而对于“考妣”,《尔雅·释亲》:“父为考,母为妣。”并不特指已过世。

但到秦汉时期之后,逐渐发生了变化,父母逐渐演变为正式的书面语。而“考”和“妣”,开始特指已经去世的父母,并在前面加上先字。

这时期“翁”和“爷”或者“耶”开始成为常用的对父亲称呼。如《史记》中项羽要把刘邦父亲烹杀,刘邦便对项羽说:“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翁在古代一般除了父亲,还常被称呼老者,长者,后来逐渐演变为丈夫或妻子的父亲,如翁姑,翁婿等词中即是此意。

而关于“爷”和“耶”的称呼,最著名的就是《木兰辞》中的“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宋人程大昌在《演繁露》写到:“今人不以贵贱呼父皆为耶,盖传袭已久矣。”因此有些版本的《木兰辞》中“爷”会写作“耶”,现在一般会解释为后者为前者的通假字。

这个其实才是中国最常用,延续最长的父亲口语称呼,在古代非常长的一段时间作为主流。后来逐渐演变为对祖父的称呼,但是直到现在很多词汇和地区的方言中依然被保留,如“爷儿两”或“老爷子”当中依然被解释为父亲。

“翁”和“爷”是在古代流行很长时间的称呼,除了他们之外,不同朝代对父亲又有不同的称呼。如唐代,父亲和儿子交谈时称呼自己,或者儿子对父亲表示亲切的称呼会用“哥”。清代梁章钜《称谓录》云:“淳化帖有唐太宗与高宗书,称哥哥敕。父对子自称哥哥,盖唐代家法如是。”

另外需要知道的是,在古代,口语中大人一般指的是“父亲”,只是到了后期,有些贪官污吏为了溜须拍马厚颜无耻的称呼上司为“大人”,但依然为少数,更不能公开。要一直等到清朝,“大人”才开始成为百姓或下级对上级官员的称呼。所以电视剧中,如果看到清代以前的古装剧,称呼某某大人,其实是谬误的。

除此之外,在历史上或者不同地区,父亲还有“家严”、“家尊”、“家君、”、“达”、“大”、“伯”、“叔”、“舅”等等称呼。

标签: 古代

更多文章

  • 过生日为什么要吹蜡烛 原来这习俗源于古希腊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古希腊

    如今过生日蛋糕是必不可少的,而蛋糕环节就需要唱生日歌以及许愿吹蜡烛,这样约定俗成的环节仿佛已经成为生日最重要的仪式感,然而没想到这个习俗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生日蛋糕上插蜡烛这一习俗最早开始于古希腊。古希腊的月亮女神阿蒂梅斯的崇拜者们在庆祝月亮女神生日时,以圣坛上摆上插着燃烧蜡烛的蛋糕。后来,这一习俗逐

  • 蜜月竟和抢婚有关 为了避免妻子被抢到外地度过旅行生活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蜜月

    如今新婚夫妇都会找上一处度假胜地去度过一段属于两人的甜蜜时光,这样的甜蜜时光被称为“蜜月”。一般把新婚的第一个月称“蜜月”,这是从新婚夫妇充满柔情蜜意这个意义上来说的。它的英文词Honeymoon的Honey本意为蜂蜜,Moon为月,翻译成&ldquo

  • 美国白宫原本并不是白色的 为何命名为“白宫”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美国

    白宫美国总统的府邸,是他们办公以及居住的地方,现在每当星期二到星期六,白宫都对外开放,接待世界各地游客,游客人数每年达150万人,那么白宫的名称是怎么来的呢,有什么历史因素呢?是美国总统办公和居住的地方,坐落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宾夕法尼亚大街,一直是美国总统的官邸。这是一座白色墙壁的三层楼房,整个建

  •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谁?古人从什么时候开始吃螃蟹的?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鲁迅曾经说过,“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精神是令人敬佩的。”那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到底是谁呢?当然,可能这永远都是一道迷题,而且很大程度上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说不定只是因为他饿了...其实古代很早便出现了吃螃蟹的记载,看来古人也有很多不怕死的吃货存在,就连螃蟹这样看起来没什么食欲的东西也

  • 日本鬼子的称呼怎么来的 为什么称日本人为“鬼子”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鬼子

    日本在历史上曾侵犯过我国国土,且杀伤无数,这段残酷的历史是永远不会抹去的,而时至今日,我们依然有人会称呼日本人为日本鬼子,那么这样的称呼是由何而来的呢?四百年前即明清以来,日本海盗经常烧杀抢掠,侵扰、骚乱中国沿海各地。当时人们称日本海盗为“倭寇”,那是因为他们长得矮小丑陋,行

  • 挂历最早竟是用于追债纪录 何时演变成今天的挂历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挂历

    挂历是我们用来计数日子的用具,有明确的时间信息,方便我们记录重要信息,然而骑士挂历最早并不用于此目的,而是方便记录追债信息。那是在古罗马时代,当时社会上有一种专门从事放债业务的人,按月去向债户收取利息。为方便起见,他们将何月何日某人该还的债和该付的息都记在一个本子上。因为这种本子是以月为单位,按日

  • “星期”是怎么来的 为什么又称为“礼拜”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星期

    星期,是古巴比伦人创造的一个时间单位,也是现在制定工作日、休息日的依据,一个星期为七天。星期又称为“礼拜”,那么礼拜的称呼是怎么来的呢?星期在中国古称七曜。七曜在中国夏商周时期,是指日、月、及五大行星等七个主要星体,是当时天文星象的重要组织成份。中国的七曜开始并未作为时间单位

  •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中的三户指的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三户亡秦的典故就来自于“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这句话。秦始皇灭六国完成统一后,并没有获得天下人的认可,所以当时还有很多人觉得秦国总有一天会被灭亡,“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意思就是哪怕楚国只剩下三个族氏,也必定能灭掉秦国。这是一股非常有力量的信念,算是振作

  • 明朝大臣归有光妻子是谁 归有光的几任妻子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归有光

    说到归有光其实应该大家都认识,他也算是真的很厉害的一位人物,但是人们谈论他的事情可不是谈论的什么历史功绩,而是谈论的他的老婆了其实他的老婆前前后后竟然有接三位之多,那么分别叫什么呢?又有什么样的身世呢?下面我们不妨就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吧!归有光一共有三位妻子。第一任妻子魏氏,是母亲生前为他

  • 慈禧太后为什么又叫“老佛爷”?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慈禧太后

    有些历史小说将慈禧太后称作“太后老佛爷”。实际上,“老佛爷”的称号不是慈禧专用的,清朝历代皇帝的特称都叫“老佛爷”。历史上的帝王除了有“庙号”、“谥号”、“尊称&r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