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王羲之学书法有哪些技巧?

王羲之学书法有哪些技巧?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854 更新时间:2024/1/22 1:53:14

王羲之学书法有哪些技巧?王羲之给儿子的信写了什么?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

中国古代的书法家大都非常重视保密工作。以书圣王羲之为例,他的笔法就长期在家族内部流传,不肯传播于外。

王羲之晚年在给儿子传授书论时反复告诫他“缄之秘之,不可示知诸友”。那么,这篇被王羲之如此珍视的书论,都讲了什么内容呢?今天我们就给予揭秘!

一 王羲之的给儿子的信

王羲之给儿子这封信的内容,被唐代韦续收于《墨薮》中,幸免于丢失之难。这封信这样写的:

告汝子敬:吾察汝书性过人,仍未闲规矩。父不亲教,自古有之。今述《笔势论》一篇,一篇,开汝之悟。凡斯字势,犹有十二章,章有指归,定其模楷,详其舛谬,撮其要实,录此便宜。或变体处多,罕臻其本;转笔处众,莫识其源。悬针垂露之踪,难为体制;扬波腾气之势,足可迷人。故辨其所所由,堪愈膏肓之疾。

今书《乐毅论》一本及《笔势论》一篇,贻尔藏之,勿播于外,缄之秘之,不可示知诸友。穷研篆籀,功省而易成,纂集精专,形彰而势显。存意学者,两月可见其功;无灵性者,百日亦知其本。此之笔论,可谓家宝家珍,学而秘之,世有名誉。笔削久矣,罕有奇者,始克有成,研精覃思,考诸规矩,存其要略,以为斯论。初成之时,同学张伯英欲求见之,吾诈云失矣,盖自秘之甚,不苟传也。

王羲之《乐毅论》

细察这封信的内容,我们主要可以发现三个要点:第一,学书法不但要有悟性,还要娴熟其规矩;第二,王羲之与东汉书法家蔡邕一样,最重视书法中的“势”;第三,王羲之认为,书法得“势”要精心研究篆。

纵观书法史,王羲之的这三个看法是非常有道理的。

第一,悟性需要自得,规矩需要师授。对于前者,书法家颜真卿说:“夫草书于师授之外,须自得之”;对于后者,书法家虞世南说:“良师不遇,岁月徒往。今之能者,时见一斑,忽不悟者,终身瞑目。盖书非口传手授而云能知者,未之见也。”

第二,笔势向来是书法核心内容。东汉蔡邕论书即以笔势为主。他的名作《九势》开篇就说:“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矣。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下笔用力,肌肤之丽。故曰:势来不可止,势去不可遏,惟笔软则奇怪生焉。”《晋书》论王羲之的书法成就也是以势为主:“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第三,学书篆起步已成共识。篆籀笔画繁复,记忆困难。但就用笔而言,它比隶、楷、草、行来得简单,以此起步容易掌握中锋用笔的技巧,为书法进步打下坚实基础。所以,王羲之认为"穷研篆籀,功省而易成"这话是有道理的。今天科班出身的书法教师在教书法时多强调先学篆籀,将笔法基础打好,之后再学习其它书体,就会"形彰而势显"了。

二 《乐毅论》与《笔势论》

王羲之在书信里提到,自己给儿子讲书法工具,主要准备了两份材料,一份是《乐毅论》,另一是《笔势论》。

王羲之精心书写《乐毅论》作为范本,又以《笔势论》作为理论,一实一虚,从两方面王献之的悟性,引其进入书学正轨。

《乐毅论》是夏侯玄的一篇文章,论述战国时代燕国名将乐毅伐齐之事。王羲之书写的《乐毅论》小楷44行,笔画灵动,横有仰抑,竖每多变,撇捺或缓或急;结构上或大或小,或正或侧,或收或缩;分布上纵行有序,横行不拘,在静穆中见气韵生机。

光明皇后临王羲之《乐毅论》

智永视《乐毅论》为王羲之正书第一,褚遂良在《晋右军王羲之书目》也将其列为王氏正书第一,并注明“四十四行,书付官奴”。唐太宗最为重视的书迹是《兰亭序》与《乐毅论》,遣唐使将模本传入日本后,日本明光皇后也临摹过《乐毅论》。

光明皇后

《笔势论》共二十章,是王羲之揭秘书技的名篇。用笔上,主要论及藏锋、侧笔、结笔、翻笔、起笔、打笔等方法和笔势;结字上,有“并不宜阔,重不宜长,单不宜小,复不宜大,密胜乎疏,短胜乎长”,“大字促之贵小,小字宽之贵大,自然宽狭得所,不失其宜”等观点;章法上论及“分间布白,远近宜均,上下得所,自然平稳。当须递相掩盖”等。书论中的技法广泛而系统,是很好的书法指导理论。

三 《笔势论》的内容

王羲之《笔势论》共十二章,主要内容如下:

创临章第一

夫低者阵也,笔者刀矟也,墨者兵甲也,水研者城池也,本领者将军也,心意者副将也,结构者谋策也,飏笔者吉凶也,也入者号令也。屈折者杀戮也,点画者磊落也,戈旆者斩斫也,放纵者快利也,著笔者调和也,顿角者蹙捺也。始书之时,不可尽其形势,一遍正脚手,二遍少得形势,三遍微微似本,四遍加其遒润,五遍兼加抽拔。如其生涩,不可便休,两行三行,创临惟须滑健,不得计其遍数也。

简读:本章主要讲临贴:王羲之认为临帖需要至少临五遍,从正手脚、得形势、似本,到遒润、抽拔;阵、刀、兵甲、城池、杀戮等一系列比喻既体现了王羲之右军将军的当行本色,也是对卫夫人重“笔力”思想的继承,并启发了后人“立锋杀纸”之说。

启心章第二

夫欲学书之法,先乾研墨,凝神静虑,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则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此不是书,但得其点画耳。昔宋翼(乃钟繇弟子)。尝作是书,繇乃叱之,遂三年不敢见繇,即潜心改迹。每作一波,常三过折;每作一□,常隐锋而为之;每作一横画,如列阵之排云;每作一戈,如百钧之弩发;每作一点,如危峰之坠石;□□□□,屈折如钢钩;每作一牵,如万岁之枯藤;每作一放纵,如足行之趋骤,伏如惊蛇之透水,激楚浪以成文。似虬龙之蜿蜒,谓其妙也;若鸾凤之徘徊,言基勇也。摆拨似惊雷掣电,此乃飞空妙密,顷刻浮沈,统摄铿锵,启发厥意。能使昏迷之辈,渐觉称心;博识之流,显然开朗。

简读:“意在笔先”及对点画质量的重视是本章的突出特点。后人临帖得其形而不得其神的关键之处就在于对“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一波三折”“隐锋”等笔法没有用好,导致线条质量过于单一。王羲之对点画的比喻如“万岁枯藤”等上承袭老师卫夫人《笔阵图》中的论述,对“画字”的批评下启唐人卢肇在《拨镫序》中的说法。(“大凡点画,不在拘之长短远近,但无遏其势。俾令筋骨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此画尔,非书也。”)

视形章第三

视形象体,变貌犹同,逐势瞻颜,高低有趣。分均点画,远近相须;播布研精,调和笔墨。锋纤往来,疏密相附,铁点银钩,方圆周整。起笔下笔,忖度寻思,引说踪由,永传今古。智者荣身益世,方怀浸润之深;愚者不俟佳谈,如暗尘之视锦。生而知者发愤,学而悟者忘餐。此乃妙中增妙,新中更新。金书锦字,本领为先,尽说安危,务以平稳为本。分间布白,上下齐平,均其体制,大小尤难。大字促之贵小,小字宽之贵大,自然宽狭得所,不失其宜。横则正,如孤舟之横江渚;竖则直,若春笋之抽寒谷。

简读:此章讲书法的章法结构:“上下齐平、横正竖直”之说,与孙过庭“初学分布,但求平正”之说相符;“高低有趣、远近相须、疏密相附”则与孙过庭“既知平正,务求险绝”之说相符;“尽说安危,务以平稳为本”又似孙过庭“既能险绝,复归平正”之说。

说点章第四

夫著点皆磊磊似大石之当衢,或如蹲鸱,或如科斗,或如瓜瓣,或如栗子,存若鹗口,尖如鼠屎。如斯之类,各禀其仪,但获少多,学者开悟。

简读:此章讲点的写法。孙过庭《书谱》:“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点”画是笔画的起笔,也是它转向的节点,可以控制笔锋、调节锋面,延伸出很多的可能。书法中的所有笔画都可以看作“点”的演变,如“竖点”重似盘钉,形若短竖;“撇点”弯头曲抱,形若短撇;“斜点”状若瓜子,形似反捺等。“点”势完备,笔画才能迅捷饱满有力。

处戈章第五

夫斫戈之法,落竿峨峨,如开松之倚溪谷,似欲倒也,复似百钧之弩初张。处其戈意,妙理难穷。放似弓张箭发,收似虎斗龙跃,直如临谷之劲松,曲类悬钩之钓水。崚嶒切于云汉,倒载陨于山崖。天门腾而地户跃,四海谧而五岳封;玉烛明而日月蔽,绣彩乱而锦纹翻。

健壮章第六

夫以屈脚之法,弯弯如角弓之张,[鸟]、[焉]、[为]、[乌]之类是也。立人之法,如鸟之在柱首,[彳]、[亻]、之类是也。腕脚之法,如壮士之屈臂,[凤]、[飞]、[凡]、[气]之例是也。急引急牵,如云中之掣电,[日]、[月]、[目]、[因]之例是也。腕脚挑斡,上捺下?终始转折,悉令和韵,勿使蜂腰鹤膝。放纵宜存气力,视笔取势。行中廓落,如勇士伸钩,方刚对敌,麒麟斗角,虎凑龙牙,筋节拿拳,勇身精健,放法如此,书进有功也。牵引深妙,皎在目前,发动精神,提撕志意,挑剔精思,秘不可传。夫作右边折角,疾牵下微开,左畔斡转,令取登对,勿使腰中伤慢。视笔取势,直截向下,趣义常存,无不醒悟。

简读:此两章讲戈勾、屈脚的写法,要求收放自如、笔力精健,不能似“蜂腰鹤膝”绵软无力。启功讲永字八法的缺陷时说其没有戈钩,此章可补八法之失。

教悟章第七

凡字处其中画之法,皆不得倒其左右,右相复宜粗于左畔,横贵乎纤,竖贵乎粗。分间布白,远近宜均,上下得所,自然平稳。当须递相掩盖,不可孤露形影及出其牙锋,展转翻笔之处,即宜察而用之。

颜真卿《颜勤礼碑》

简读:此章包括两个要点,“中画不倒”“上下得所”“递相掩盖”之说,可做孙过庭“复归平正”观念的三大支点,明人董其昌概括为概括为“似奇反正”;“横纤竖粗”之说深深影响了颜真卿等人的书法。

观形章第八

夫临文用笔之法,复有数势,并悉不同。或有藏锋者大,藏锋在于腹内而起。侧笔者乏,亦不宜抽细而且紧。押笔者入,从腹起而押之。又云:利道而牵,押即合也。结笔者撮,渐次相就,必始然矣。参乎妙理,察其径趣。憩笔者俟失,憩笔之势,视其长短,俟失,右脚须欠也。息笔者逼逐,息止之势向上,久久而紧抽也。蹙笔者将,蹙,即捺角也;将,谓劣尽也。缓下笔,要得所,不宜长宜短也。战笔者合,战,阵也;合,叶也。缓不宜长及短也。厥笔者成机,促抽上勿使伤长。厥,谓其美也,视形势成机,是临事而成最妙处。带笔者尽,细抽勿赊也。带是回转走入之类,装束身体,字含鲜洁,起下笔之势,法有轻重也。尽为其著而后反笔抽之。翻笔者先然,翻转笔势,急而疾也,亦不宜长腰短项。叠笔者时劣,缓不宜垂。起笔者不下,于腹内举,勿使露笔,起止取势,令不失节。打笔者广度。打广而就狭,广谓快健,又不宜迟及修补也。

简读:此章以笔势为重点,讲了“藏锋、押笔、憩笔、蹙笔、厥笔、带笔、翻笔、叠笔、打笔”等笔法,也包括了用笔的轻重缓急之法,为王羲之笔法的核心。

开要章第九

夫作字之势,饬甚为难,锋铦来去之则,反复还往之法,在乎精熟寻察,然后下笔。作ノ字不宜迟,乀不宜缓,而脚尖不宜赊,腹不宜促,又不宜斜角,不宜峻,不用作其棱角。二字合体,并不宜阔,重不宜长,单不宜小,复不宜大,密胜乎疏,短胜乎长。

简读:此章重点讲点画的缓急方圆,以及结字的大小疏密。

节制章第十

夫学书作字之体,须遵正法。字之形势不得上宽下窄;如是则是头轻尾重,不相胜任。不宜伤密,密则似疴瘵缠身;不舒展也,复不宜伤疏,疏则似溺水之禽;诸处伤慢。不宜伤长,长则似死蛇挂树;腰枝无力。不宜伤短,短则似踏死蛤蟆。言其阔也。此乃大忌,可不慎欤!

苏轼《行书李白仙诗卷》

简读:此章主要讲字的章法,包括宽窄、疏密、长短等内容。苏东坡讥黄庭坚的字“死蛇挂树”,黄庭坚嘲苏东坡的字“石压蛤蟆”,典故词语盖从此来。

黄庭坚《武昌松风阁》

察论章第十一

临书安贴之方,至妙无穷。或有回鸾返鹊之饰,变体则于行中;或有生成临谷之戈,放龙笺于纸上。彻笔则峰烟云起,如万剑之相成;落纸则碑盾施张,蹙踏江波之锦。若不端严手指,无以表记心灵,吾务斯道,废寝忘餐,悬历岁年,乃今稍称矣。

王羲之书法:“日”背而“寺”向

简读:此章概述落笔进入自然妙境之后,神机莫测的创作状态,并提出执笔端严以及废寝忘食的创作态度。与陆机《文赋》描绘文学创作时的心态,有异曲同工之妙。

譬成章第十二

凡学书之道,有多种焉。初业书要类乎本,缓笔定其形势,忙则失其规矩。若拟目前要急之用,厥理难成,但取形质快健,手腕轻便,方圆大小各不相犯。莫以字小易,而忙行笔势;莫以字大难,而慢展毫头。如是则筋骨不等,生死相混。倘一点失所,若美人之病一目;一国失节,如壮士之折一肱。予《乐毅论》一本,书为家宝,学此得成,自外咸就,勿以难学而自惰焉。

简读:此章总结初学者易犯的错误,要求重视笔势规矩,并注意缓急、快健、轻便、方圆大小、筋骨等创作要点。

标签: 王羲之

更多文章

  • 明英宗复位靠的是哪些人?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明英宗

    历史小编给大家带来明英宗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明朝历史有许多诡异事件,朱棣“靖难之役”后,建文帝的下落不明,成为历史之谜。明朝历史很有谜团,令后世不得其解。不过明朝历史上最大变化,当属“夺门之变”,明英宗复位成功,这场政变改变了明

  • 古人洗衣服到底用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古人

    还不知道:古人洗衣服到底用什么的读者,下面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看古装剧时,常见到这样的场景:在某个小溪边,一位古代姑娘用棒槌使劲敲打着漂在水边的衣物。没错,古代的人们正是用这种笨拙而又简单的办法洗衣服的。你也许会问,古人在没加去污剂的情况下能锤干净么?我们现在用肥皂等洗衣物

  • 满汉通婚是什么时候开始的?谁打破了“满汉不通婚”的规矩?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满汉通婚

    满汉通婚是什么时候开始的?谁打破了“满汉不通婚”的规矩?历史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清兵入关,满清建立了少数民族的政权。在与数量众多的汉人相处中,满人还是想保留自己的特点,故:他们选择不与汉人通婚,旗人不用忙于农田耕作,只需要驻守疆土即可。但是,到了1900年,由英国海

  • 中国最早的邮票是什么邮票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邮票

    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187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天津、上海、烟台和牛庄(营口)等五处设立邮政机构,附属于海关内,上海海关造册处当年即印制以龙为图案的一套3枚邮票发行。邮票图案正中绘一条五爪金龙,衬以云彩水浪,邮票的颜色和面值不同,面值用银两计算:“一分银(绿色,寄印刷品邮资)、三分银

  • 世界各国国土面积前十排名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国土面积

    国家领土面积排名(单位:平方公里)1、俄罗斯联邦:17,075,2002、加拿大:9,984,6703、中国:9,596,960(领土多有争议,任何地方收回领土都将大于960,0000,故称:960,0000)4、美国:9,372,6155、巴西:8,511,9656、澳大利亚:7,686,8507

  • 盘点历史上十二属相里面成就最高的那些人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十二属相

    说到十二属相其实还真的没有什么好坏之分,以前总感觉有的人说羊不好,鼠不好,兔子也不行,在什么真实世界都是被吃的命,所以属性也不好,好的是老虎,龙,但是这些完全就是谬论,下面小编就给大家来盘点看看这个历史上有那些属相成就最高的人,看看各个属性里面最厉害的人都有谁吧,一起来分析看看!要说成就最高,我认为

  • 恭亲王奕欣为什么叫鬼子六?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奕欣

    说到鬼子六其实还是有很多故事可言的,为何这么说大家也懂的,毕竟这个叫法都非常的奇特,鬼子六其实在恭亲王时期也没有这种说法啊,那么为什么这个恭亲王奕欣为什么会被称为是鬼子六呢?这个问题也好解决了,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揭秘看看具体的情况!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恭亲王,名叫爱新觉罗-奕訢。他是道光皇帝的第六子,

  • 八国联军指的是哪八个国家?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八国联军

    说起世界上的超级大国,估计现在很多人就会想到美国了。当然这肯定都是有着事实依据的,美国无论从哪方面来看,政治、军事、经济等个个领域都可以说是排在了世界前列,在世界第一强国的位子上面,几十年间可以说是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撼动。但是目前的中国和俄罗斯已经慢慢的体现出了有着隐隐超越的趋势,但是即便是这样还

  • 李显是如何死的?唐中宗李显死后是谁即位?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李显

    唐中宗李显(656年-710年),原名李哲,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唐中宗前后两次当政,共在位七年,公元710年猝死,终年55岁。那么唐中宗死后谁即位,他之后的皇帝是谁呢?武后生四个儿子,长子李弘,次子李贤,三子李显,四子李旦,中宗庸柔无能,即位后,尊武则天为皇太后,政事皆取决于武则天。公元

  • 明末抗清十大名将都有谁?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李来亨

    明末清初,天下大乱,先是李自成起义,之后又是清军入关。所说总的来看,清军入关以来势不可挡,明朝的军队也是节节败退。但是在明朝的抗清将是之中还是有那么一让清朝军队十分头疼的存在。今天小编就来给大家了解一下明末抗清十大名将,看看他们当中都有谁。李定国,南明三大柱石之首,支撑南明王朝的最后一根孤木。本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