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鬼谷子四大顶尖谋略家高徒是谁?

鬼谷子四大顶尖谋略家高徒是谁?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1959 更新时间:2024/1/24 16:51:54

鬼谷子姓王名栩,和墨翟采药修道,鬼谷子通天彻地,精通4门学问,一曰数学,日星象纬,在其掌中,占往察来,言无不验;二曰兵学,六韬三略,变化无穷,布阵行兵,鬼神不测;三曰游说,广记多闻,明理度势,出词吐辩,万口莫当;四曰出世学,修真养性,服食导引,却病延年,冲举可俟。他收了很多徒弟,一来想成就些人才为7国所用,二来想收个有仙骨的弟子和自己一起升入仙界,鬼谷子依据徒弟们各自的特长教他们一身功夫下山。

鬼谷子收了4个比较得意的徒弟,齐人孙膑,魏人庞涓张仪,和洛阳人苏秦

二、

鬼谷子在各种传说中显得非常梦幻神奇,历史上多说他是纵横泉,传奇中多说他是兵家,笔记中多说他是仙家,民间多说他是命相家,似乎有道家的仙风、隐者的逸气,策士的权谋,学者的方术,豪士的旷达。总之,仁者说仁,智者说智,更有妒贬者说是小人。杨雄在《法言·渊》中称鬼谷子“诈人也,圣人恶诸。”王充贬之为“佞人”,卢文绍斥之为“小人”,而高似孙则誉为“一代之雄”,更有康有为著诗:“我欲青溪寻鬼谷,不论礼乐但谈兵。”更有刘勰《文心雕龙·论说》中:“《纵横》骋其巧辞,《成事》伏其精术。一人之辞,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可见鬼谷子,他的著作《纵横经》、他的弟子们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有多么深远的影响。是“雄才之略”也好,还是“奸人之术”也罢,习者莫不是纵横天下的权臣策士,更有曹操、诸葛亮、刘伯温等权谋策士习之鬼谷子的《纵横经》。

据民间传说、鬼谷子是赵家女所生,周家的后代。原来周赵两家是邻居,周家务农,赵家经商,相交甚厚,赵家经商破产,周家慷慨接济,赵家感谢,把女儿许给了周家。不久,周家父母相继去世,家境败落,赵家悔婚。周家子念青梅竹马之情,气恼加相思,竟病入黄泉,赵家女闻其噩耗,赶到周家子坟前,悲号不止,因哀痛难节,竟哭昏过去,恍惚中,好像有周家子要求她把坟前的一株稻谷带回去吃掉。赵家女苏醒后,见身边确有稻谷一株,真的带回去吃了,以后赵家女怀孕,生下一个男孩,长得很快,因鬼生谷,因谷生子,所以赵家女给孩子取名鬼谷子。

不管怎么说,沾鬼气于一身得鬼谷子当是极具聪明天分,透彻世间众人俱相,深知纵横谋略一旦溶入世间官宦中,便有生死权益之变,入世论道再脱身是非常不易,人心难测,尤其帝王将相说变就变得鬼魅内心,不如出世讲学论道,才有《史记》中记载,鬼谷子应该是位“师”,而且还是一位很有声望的“名师”。传说他有“弟子五百余人”,“苏秦、张仪俱事鬼谷先生十一年”,又说他“受道弟子百余人”,可能他长期居住鬼谷收徒讲学,晚年旋转各地,边游历边讲学,早年给人神秘,晚年给人飘忽感。

鬼谷子先生著有上、中、下三篇,计21卷的《纵横经》,阐论了那些成功者谋士富贵的不传秘诀。上篇十卷专论修身内圣之道,习之可修身养家平天下,得时遇明主兼济天下求富贵,不得时则逍遥一生,谓之《内炼》。家事国事天下事可纵可横,乱中取胜易如反掌,中篇六卷论谋事制人之道,谓之《纵横》。“阴谋阳事”方成事,成事皆以成败论英雄,下篇五卷细说“揣情、摩意、权量、谋虑、决物”五法、审时度势、虑谋行事、建功立业之道,谓之《成事》。

纵观鬼谷子先生及著作《纵横经》,他不是奉行儒家学说的中庸之道,据说是位道家的人物。现代人讲谋略讲拨乱反正这套学问,或用于在坏的捣乱造反的策略鼻祖,当出自鬼谷子。

刘勰在《文心雕龙·诸子》中说:“鬼谷眇眇,每环奥义”。如此神秘莫测的大师又拥有“五百弟子”的大师,不出几位象摸象样的实力派的人物出现在中国历史的舞台上,那时绝对不可能的。

有一年路经山东惠民,匆匆在车内目睹了中国古代伟大的军事家孙武的墓,一部兵书《孙子兵法》让他驰誉中外,扬名四海,想当年,孙武以三万之师,远袭千里,连战连捷,打败了楚国20万兵马,创造了军事史上以少胜多的奇迹。“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孙子规律,谁能想在孙武故去100多年后,他的后代又出现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孙膑。在1972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一座西汉前期的墓葬中发现了兵书《孙膑兵法》,分上、下两编,共30篇,1.1万余字。

孙膑幼丧父母,由叔父抚养成人,他投拜当时颇有名气的纵横家鬼谷子先生为师。师门里另有同学庞涓同向鬼谷子学习军事,共同获得丰富的军事学知识,同窗好友知己知彼,但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难知心。庞涓离开大师鬼谷子下山后,做了魏国大将兼军师后,呼风唤雨好不威风,但他有一块心病,担心比他技高一筹的孙膑会来分享成功的果实,或到别国抗衡乃至打败他,让眼前纸醉金迷好不快活的日子丧失,这是庞涓心底一块不被人知的心病。

是因嫉惧孙膑的军事才能,还是同在鬼谷子大师下学习,因孙膑的存在,而不能受到老师的赞赏产生的嫉恨,狭小的胸怀是不会容下一粒沙子的存在。因嫉妒因发泄惧怕而压抑而积愤,庞涓把孙膑骗到魏国,诬陷孙膑私通齐国,魏王对他施以挖掉膝盖骨的酷刑。可以想象当时的孙膑,悔恨交加,又没别的好办法,一双恶毒的眼睛盯着孙膑,他只好装疯卖傻,躲避着命运中的厄运,寻找着时机。终于,在出使魏国的齐国大夫淳于髯的帮助下,回到齐国,并得到齐国大将田忌的器重。

当时,齐威王喜欢与大臣们比赛骑马射箭。每次比赛田忌总是输,于是,孙膑就教田忌以下等马对齐王的上等马,以上等马对齐王的中等马,以中等马对齐王的下等马,从而田忌以二胜一负赢了齐王,齐王纳闷,田忌就这样顺利把孙膑推荐给齐王,并任孙膑为齐国军师,从此,孙膑的军事才能得以施展。公元前353年,魏军在庞涓率领下进攻赵国,包围了赵国首都邯郸,赵向齐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师,率兵8万伐魏。开始,田忌想直接去攻打包围邯郸的魏,孙膑却教他直攻魏国都城大梁(今开封),庞涓得知后,马上回兵回国自救,途中被埋伏于桂陵(今山东菏泽县东北)的齐兵打得大败。这就是“围魏救赵”的战争佳话,也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一次著名的避实捣虚的战役。

公元前342年,魏和赵联合在庞涓率兵下进攻韩国,韩向齐求救,齐王派田忌,孙膑前去救援。孙膑令齐军进入魏境先砌10万人做饭的灶,第二天砌5万人做饭的灶,第三天砌3万人做饭的灶。引诱庞涓率魏军孤军深入,庞涓行军3日,误认为齐军怯战兵逃过半,便放弃步兵,只领精锐部队日夜兼程追击齐军,孙膑估计好他的行程,当晚可赶到马陵(今山东范县境内),于是命令1万名弓弩手埋伏在马陵道两旁,将一大树剥去树皮,写上“庞涓死于此树之下”。约定说:“晚上看见树下火光起,就万箭齐发”。果然,不出孙膑所料,当庞涓举火照读树干上的字时,万箭射来,魏军大乱,互不接应,大败魏军,庞涓被擒身死,魏太子也作了俘虏。

马陵之战后,齐国称雄,孙膑也名扬天下。祸倚福而来,孙膑因而遭齐相邹忌嫉妒、排挤,无法再发挥自己的军事才能,便辞去官爵,到甲山(山东莒县境内)隐居,潜心研究兵法,孙膑总结了前人和自己的经验,写成了《孙子兵法》。

同是鬼谷子先生的学生苏秦和张仪却演绎了不同庞涓与孙膑的悲欢离合的故事。

苏秦和张仪是在名师鬼谷子门下的弟子,两人很要好,相约谁将来有了发展,互帮互助共谋大业。苏秦出道了,马陵之战后,列国的形式是齐、秦、楚三大强国展开了争取与国与国反敌国兼并的战争,苏秦第一次游说来到秦国,秦惠王没有采纳苏秦提出的称霸天下的主张,其症结是他游说的时机没有把握好。他游说秦惠王时正值秦考公刚死,出于种种因素,对内诛杀了改革派商鞅,对外采取了较为保守的策略,这时稳定是首等重要的大事,而苏秦却用建立帝业,称霸天下来游说。无怪乎秦惠王一听便说:“鸟的羽毛不丰满不能飞高,法令不完备不能够惩罚,布道施德不丰厚不能够役使民众,政教不畅达不能去烦劳大臣。改日听从先生的教诲。”

苏秦游说失败后,弄得回家的路费都没有了,穿着双破鞋,极度狼狈地提着破箱子回到家。没有人看得起苏秦,甚至妻嫂不给他饭吃,到了如此窘迫状况,苏秦再次发愤读书,捧起《太公兵法》,把头发用绳子捆起栓在梁上,身旁放一把锥子,夜里读书打瞌睡时,头一低头发便把他扯醒,再不行用锥刺皮股,用悬梁刺股的方法读通战国形势。

关于善抓时机,鬼谷子先生列举了两种有利时机,一是对方最高兴的时候,二是对方最恐惧的时候。他说:“必须在对方最高兴的时候,去加大他们的欲望,既然有欲望,他们就无法捺住实情;不必须在对方最恐惧的时候,去加重他们的恐惧,既然有害怕的心理,他们就不能隐瞒实情”。在人最脆弱最需要保护的时候,往往是最有机会捕捉真情的时候。

苏秦再度出道游说诸国,他已把天下大事,政治家的心理,各种心理摸透了,没有去秦国去主张打仗,而是跑到安乐无事的燕国,说秦国攻打燕国不可能,毗邻的赵国攻打燕国,四五天内就可攻燕国京都,成功地劝说燕王同意与赵联合。韩、魏、赵、燕、齐、楚、秦孰强孰弱,弱者则可威胁恫吓,强者则可以利相诱。苏秦在游说燕、魏、韩时,采取威胁恫吓的手段多一点,而对赵、齐、楚采取以晓以厉害,以利相诱的手段多一点。从南到北的楚、韩、魏、赵、燕等国联合对抗西方的强秦或为东方的强齐,苏秦身佩六国相印,好不威风,但苏秦更高明之处,在于头脑的相当清醒和远虑,秦国的霸权不能扩张,没有敌人没有了战争的威胁,谁来听他的摆弄。

机会来了,张仪早期较为贫困,身边的侍从都准备离他而去,郁郁不得志的他,眼见老同学苏秦这般成功,便想起早年相约之事,不顾脸面也想到苏秦那里弄个相当现代社会的科长、处长什么的混混。没想前去找到苏秦时,正在接见各国使者,却叫他在外面的小工友的小房子里等候,一连几天,苏秦不来见他,吃饭的时候,不但没有同坐,还安排他在最末的位吃着仆役进食的粗饭,眼见苏秦和各国宾客狂饮美食美酒,用种种方式羞辱张仪。并教人对张仪说:“苏秦说实在没有法子帮助,以你的才干学问又何必求他,还是靠自己运气罢”。

张仪恨死了苏秦,怀着愤怒誓要雪耻羞辱的心情踏上报复苏秦的游说征途。路上,苏秦暗中派人用金钱救济他,支持他进行游说秦国的工作。张仪想起早期游说诸侯时,曾随楚宰相喝酒,被看门人疑他偷了宰相府的玉壁,而受拷打之苦,想起苏秦可恶嘴脸,怨恨的气不打一处来,你搞合纵我专门破合纵。张仪的连横就是秦或齐拉拢一个或几个弱国攻打另外几个国家。

后来张仪的连横成功了,苏秦派去卧底的人才说出真相,惊得张仪叹到:我没有跳出老同学得手心呵,并决定苏秦在一天,秦国就一天不出兵,等苏秦死了再打。战国末期,时局就再这两位老同学手中搓来搓去,直到他们各自相继死去。

苏秦最后逃到齐国,被人嫉妒而遭刺杀,是因在燕国与燕王的皇太后发生了关系,苏秦知道包不住绯色传播,所以去了齐国。苏秦带着致命伤四处逃逸,齐王赏识他,下令全国抓拿凶手,没有找到。苏秦临死前施出一计,告诉齐王把他五马分尸,并宣布苏秦是为燕国做间谍的,杀了他的人有功,结果刺杀苏秦的凶手出来后,齐王将凶手杀死,苏秦借齐王之手报了自己的仇,可见苏秦的头脑聪明到什么程度。张仪连横相当成功,先连魏、韩,后说服燕、赵,最后说动齐、楚,六国竟相争着先与秦连横。张仪没有想到回秦国后,宠信他的秦惠王死了,而与他有宿怨的秦武王即位。张仪自知不能被重用,迅速为自己寻找退路,对秦武王说:“今齐王很恨张仪,我在哪里,齐王就发兵攻打哪里。请让我去魏国,让齐王攻打魏国吧”。秦武王相信了张仪的话,使得张仪安全来到魏国,并终老魏国。

鬼谷子的弟子们把智慧发挥得淋漓尽致,致使战国的好长一段时期被他俩玩弄于手掌上,可见鬼谷子先生的境界有多深有多高。

标签: 鬼谷子

更多文章

  • 和硕和婉公主的丈夫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和硕和婉公主

    和硕和婉公主(17341760),清高宗乾隆养女,清高宗弟和亲王弘昼长女,母福晋乌札库氏,雍正十二年六月二十四生。乾隆初抚养宫中,封和硕和婉公主。乾隆十五年(1750)二月嫁巴林博尔济吉特氏德勒克。乾隆二十五年三月十七去世。乾隆皇帝的养女,归于皇后名下:清宫规定皇后之女封固伦公主,食俸视亲王例;皇后

  • 鲁迅的代表作品有哪些?鲁迅写的小说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鲁迅

    鲁迅的代表作品有哪些?鲁迅写的小说有哪些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ldqu

  • 十八罗汉都有谁?乾隆为何要钦定十八罗汉名号?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十八罗汉

    据唐玄奘法师西行取经带回的《法经记-xyt》说,庆友尊者在涅槃时将住世十六位大阿罗汉的名号告知众生,十六罗汉即广为流传。到了清代,世人在为十六罗汉造像时,出于尊敬,将庆友尊者及玄奘大师加进去,于是,十六尊者即演变成十八罗汉,只是后两位罗汉名号时有变化。清乾隆年间,由乾隆帝钦定,将十七、十八罗汉定为降

  • 为何将男女房事形容为“巫山云雨”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巫山云雨

    现在说到男女交欢一事,委婉点常常将其形容为一翻“巫山云雨”,那么这个词的由来是什么呢?这正是从楚怀王梦神女的一段欢好的艳遇得来的典故。战国时楚怀王游濠州高唐,一日熟睡入梦,梦入一神女闺阁,只见这一女子比西施的画像还要美上好多倍,风韵神态脱俗;神女卧床看到楚怀王到来,留出一个

  • “大人”在古代并不都是称呼官员 唐宋以前有其他含义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大人

    在古装剧中,“大人”常用来称呼官员,无论什么官职,都可以被称呼为“大人”,似乎“大人”与“官员”为同义语。但以“大人”称官员,在正儿八经的经书史书中并不多见。那么,把官员叫做&l

  • 古人为何吧红豆称为相思豆 至今仍为传情之物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相思豆

    红豆自古以来一直是寄托相思之物,运用至今仍然成为情侣用于传达爱意的传情之物。那么,古人为什么把红豆叫做相思豆呢?“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这首五言绝句《相思》,借物抒情,使红豆成为了最负盛名的相思豆,于是,古往今来,不知道有多少人

  • 清朝固伦公主有多少个?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固伦公主

    固伦公主当然比和硕公主少。原则上,只有皇后生的女儿才能封固伦公主,只有极少数和硕公主最后晋升为固伦公主。清朝的固伦公主有:1、固伦公主:努尔哈赤长女,元妃佟佳氏所生。这个公主只有固伦公主的封号,没有具体的封为“XX固伦公主”。下嫁何和礼。2、固伦公主:皇太极长女,继妃乌喇纳喇

  • 雍正帝第二女和硕怀恪公主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和硕怀恪公主

    和硕怀恪公主(16951717),雍正帝第二女,康熙三十四年(1695)七月初六日生于藩邸。母为侧妃李氏,即雍正皇帝齐妃。怀恪公主康熙五十六年(1717)三月去世,年仅23岁。家庭状况父亲:爱新觉罗·胤禛(即清世宗宪帝皇帝雍正)母亲:齐妃同母兄弟:弘昐、弘昀,弘时丈夫:纳喇&middo

  • 袁世凯几个老婆?盘点袁世凯的三位朝鲜姨太太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袁世凯

    袁世凯相貌不佳,读书不多,但久历江湖,深谙市俗。为人处世,既不违人情,又颇合事理。机心绵密,善于权变,巧于应付,拿捏有度。俨然做了朝鲜的“太上皇”1882年,朝鲜发生壬午军乱,朝鲜国王李熙(朝鲜高宗)之父兴宣大院君李昰应哗变夺权。朝鲜王妃闵妃请求清廷出兵平乱。袁世凯跟随吴长庆

  • 大学士是古代什么官 清朝大学士有实权吗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大学士

    大学士是古代的官职名称,一般我们所称的“大学士”都要冠以内阁大学士或殿阁大学士,清朝流行的“中堂”指的就是大学士或首辅大学士。其实了解清史的人都知道,文官的最高品级就是大学士,但当上了大学士也并不意味着有很大的权力,大学士的编制是属于内阁的,我们都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