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古代的秀才究竟是什么样的官?秀才的地位和待遇

古代的秀才究竟是什么样的官?秀才的地位和待遇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2217 更新时间:2024/1/5 16:10:41

秀才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亦曾作为学校生员的专称。汉武帝改革选官制度,令地方官府考察和推举人才,即为察举。元封四年(前107年),命公卿、诸州每年各举荐秀才一名,意为优秀人才。东汉因避光武帝名讳,遂改称茂才。三国曹魏时沿袭察举,复改称秀才。至南北朝时,举荐秀才尤为重视。隋代始行科举制,设秀才科。唐初沿置此科,及第者称秀才。后废秀才科,秀才遂作为一般读书人的泛称。代为士子和应举者的统称。明代曾一度采用荐举之法,亦有举秀才。明清时期,秀才亦专用以称府、州、县学生员。

《水浒传》有白衣秀才伦。甚么是「白衣秀才」呢?难道他穿白衣?其实,「白衣秀才」是指「不第秀才」。「不第秀才」之称,始用於宋代。

谓「秀才」?它原本指称才能秀异之士,与《礼记》所称「秀士」相近,是一种泛称,并不限於饱读经书。及至汉晋南北朝,秀才变成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唐初科举考试科目繁多,秀才只是其中一科,不久即废。与此同时,秀才也习惯地成了读书人的通称。宋代各府朝廷贡举人才应礼部会试,沿用唐代後期之法,先进行选拔考试,其中凡应举选拔考试,以争取举荐的,都称为秀才。《水浒传》以王伦为「不第秀才」,有轻蔑的意思,指他觅举未成,在选拔考试中名落孙山。宋代秀才名衔,无论经过考试取得;但明清时代则不同,秀才得来不易,必须通过几重考试关隘才可,而且秀才最後也不一定能够应举。

明清时代,秀才专指府(或直隶州)学、县学的生员,是读四书五经而进学者的专称。要取得这种资格,必须在学道或称童子试获得取录。不论年龄,应童子试的都称童。鲁迅小说《孔乙己》、《白光》中的主人公孔乙己、陈士成在前清多次童子试均考不上,人已老了,还是童生,或称老童生。若果县、府、院三试都录取了,进入府学、州(直隶州)学或县学的,称为进学,通名生员,即秀才的俗名。生员除了经常到学校、学官的监督考核外,还要经过科考选拔(未取者有录科、录遗两次补考机会),方可参加本届乡试(各省举行的考试,取中者为举人)。

秀才

童子试关卡重重,有否其他途径入仕呢?其实,应试者老是不经过童子试、科考的,也能参加乡试。方法是参加所谓「纳粟入监」。这个制度始於明代中叶,一直行至清末。「纳粟入监」就是化银子捐一个监生,取得乡试入场资格(更多的是,有钱不学的人捐监後并不入场应试)。这个途径,往往被看轻,但也总有意外:明代罗圭七次应考都不能通过童子试,捐监後却在乡试、会试中连获第一名。

乡试在秋天(中秋前後)举行,所以称为秋闱(闱是考场的意思)。次年春季(在阴历二月或稍後)举行会试,称为春闱。会试由礼部主持,又称礼部试、礼闱。会试之後是殿试。明清时代,正常情况下,这种科举考试每三年一次;遇有国家庆典,增加恩科。由柳洪平创建。

察举制时期

秀才一名在隋朝科举开始以前已有。在汉朝使用察举制时,由各州推举的民间人材称之为「秀才」。东汉时为避汉光武帝刘秀之讳,将秀才改名茂才,或称茂材。茂才科主要是选拔奇才异能之士,所以通常称“茂才异等”或“茂才特立之士”。秀才最初为特举,在西汉后期成了岁举,举主为刺史,遂形成州举秀才、郡举孝廉的体制。

科举制时期

隋朝开始开科取士,最初亦为取秀才。到了唐朝初年,秀才是常科考试的一种。但后来「秀才科」被废,秀才一词一度变成了读书人的泛称。到了宋朝时,凡经过各地府试者,无论及第与否,都可以称为秀才。故此当时有「不第秀才」之称。

明、清时,秀才是经过院试,得到入学资格的「生员」的俗称。得到秀才资格,是进入士大夫阶层的最低门坎。成为秀才即代表有了「功名」在身,在地方上受到一定的尊重,亦有各种特权。例如免除差徭,见知县时不用下跪、知县不可随意对其用刑、遇公事可禀见知县等等。秀才中部份人是贫穷家庭出身,但是得到秀才功名不一定可以带来财富。只有生员资格的秀才并没有俸禄,若果未能通过之后的乡试中举,亦不足以为官。很多秀才在功名上未能更进一步,只能回乡以教书等方法为生。这些在经济上并不富裕,但在社会上地位稍高于平民的读书人被称为「穷秀才」。

在明清时的中国,秀才是地方士绅阶层的支柱之一。在地方乡村中,他们代表了「知书识礼」的读书人。因为他们在地方官吏前所有的特权,故此经常会作为一般平民与官府之间沟通的渠道。遇上地方上的争执,或者平民要与官衙打交道,经常都要经过秀才出面。而一般平民家中遇有婚丧事,或过年过节,亦有请村中秀才帮忙写对联、写祭帐等习惯。

标签: 秀才

更多文章

  • 秦朝隶书的创始人书法家程邈生平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程邈

    程邈,秦代书法家。字元岑,内史下邽(今陕西渭南北)人。相传他首先将篆书改革为隶书。蔡邕称其“ 删古立隶文”。唐代张怀瓘《书断》称:“传邈善大篆,初为县之狱吏,得罪始皇,系云阳狱中,覃思十年,损益大小篆方圆笔法,成隶书三千字,始皇称善,释其罪而用为御史,以其便于官狱

  • 春秋战国时期秦国世系表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秦国

    秦非子前900年前846年秦公伯前846年前844年秦仲前845年前822年秦庄公前821年-前778年在位44年秦襄公前777年-前766年在位12年秦文公前765年-前716年在位50年秦静公前716年-前716年秦宁公前715年-前704年在位12年秦出子前703年-前698年在位6年秦武公

  •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世系表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楚国

    楚熊泽熊泽(前1043--前???)楚熊艾熊艾(前???--前???)楚熊瞻熊瞻(前???--前???)楚熊胜熊胜(前???--前???)楚熊杨熊杨(前???--前???)楚熊渠熊渠(前???--前???)楚熊挚熊挚(前???--前???)楚熊延熊延(前???--前848年)楚熊勇熊勇(前847年-

  • 春秋战国时期燕国世系表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燕国

    燕惠侯38(前864年――前827年)燕厘侯36(前826年――前791年)燕顷侯24(前790年――前767年)燕哀侯2(前766年――前765年)燕郑侯36(前764年――前729年)燕穆侯18(前728年――前711年)燕宣侯13(前710年――前698年)燕桓侯7(前697年――前691年

  • 春秋战国时期晋国世系表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晋国

    晋唐叔虞姬虞(前1042年--前???)周武王之子,周成王之弟晋侯燮姬燮(前???--前???)晋武侯姬宁族(前???--前???)晋成侯姬服人(前???--前???)晋厉侯姬福(前???--前859年)晋靖侯姬宜臼(前858年--前841年)18年晋厘侯姬司徒(前840年--前823年)18年晋

  • 《幽燕金秋图》的作者是谁?《幽燕金秋图》画了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幽燕金秋图

    《幽燕金秋图》的作者是谁?《幽燕金秋图》画了什么?接下来跟着历史小编一起欣赏。说到《幽燕金秋图》其实大家也知道的还是很有意思的呀,因为寓意非常的好,而且小编觉得非常的漂亮,这个很重要哦,看上去就是大师之作,最近不少人对这个《幽燕金秋图》非常的关注,想知道它的一些情况,那么这个《幽燕金秋图》是谁画的呢

  • “飞鱼服”“绣春刀”是什么?“绣春刀”是怎么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绣春刀

    “飞鱼服”“绣春刀”是什么?“绣春刀”是怎么来的?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朱元璋设置锦衣卫以驾驭不法群臣为目的,并且,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朱元璋特令其掌管刑狱,赋予巡察缉捕之权,下设镇抚司。到了洪武二十年,朱元璋下令焚毁锦

  • 古代“御史”这个官大不大?“御史”的职责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御史

    古代“御史”这个官大不大?“御史”的职责是什么?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中国古代许多官职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改变了设立的初衷,以至于无法通过字面领会其中含义,御史就是其中之一。《说文解字》中“御”字意为“使马&rdq

  • 锦衣卫与东、西厂是什么关系?锦衣卫与东、西厂分别是谁建立的?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锦衣卫

    锦衣卫与东、西厂是什么关系?锦衣卫与东、西厂分别是谁建立的?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锦衣卫和东厂、西厂,统称为厂卫,是明朝在刑部、督察院、大理寺这三个司法部门之外执行“诏狱”(奉皇命查办各类案件的统称)的特务机关。由于厂卫可以肆意缉捕、刑讯逼供而不需遵守大明律,所以在明朝不

  • 宋朝十大名将盘点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宋朝

    众所周知,中华民族到现在已经有大概超过5000年的历史了,而从最初的那个朝代开始,我们所在的这片土地已经经过了多个朝代的更迭,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爆发一次战争。所以正像那句古话说的一样,乱世里就会出现很多的英雄,他们为了心中的信仰在战场上拼尽了自己的性命,下面我们就来说一下宋朝时期的10位有名的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