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及笄和将笄有什么区别?分别指多少岁?

及笄和将笄有什么区别?分别指多少岁?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748 更新时间:2023/12/19 8:41:32

我们知道,古代人在描述人们的年龄的时候,并不是像现代人这样直接就把年龄说出来的,而是有一些特定的词语,用这些词语来指代一个人的年龄。很多人也听说过及笄,是指古代的女子十五岁,已经成年到了可以出嫁的年纪了,然而与这个词相似的还有一个叫将笄,这个将笄说的又是什么意思呢?将笄和及笄之间又有什么区别吗?

及笄,汉语词语。亦作“既笄”。古代汉族女子满15周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周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郑玄注:“谓应年许嫁者。女子许嫁,笄而字之,其未许嫁,二十则笄。”笄,发簪。后因称女子年满十五为及笄。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

例子:

女子许嫁,笄而醴之,称字。《仪礼·士昏礼》

《旧唐书·后妃传下·女学士尚宫氏》:“﹝庭芬﹞生五女,皆聪惠……年未及笄,皆能属。”

《儒林外史》第十回:“鲁老先生有个令爱,年方及笄。”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吴喆》:“女年甫及笄,有容色。”

论年纪虽则一十四岁,身材长成,倒象十六七岁及笄的模样。《东周列国志》

将笄之年:指古时十四岁的女子。古代女子十五岁就把头发梳拢来,挽一个髻,插上叫做笄的首饰,叫笄礼。加笄后就表示她已成年,所以女子到了成年,叫“笄(ji)年”,又称“及笄”。《礼·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将笄,故未及。所以是指女子十四周岁。论年纪虽则一十四岁,身材长成,倒象十六七岁及笄的模样。《东周列国志》

笄:古代束发用的簪子。

名著引用

听见薛大妹妹今年十五岁,虽不是整生日,也算得将笄之年。《红楼梦》第二十二回

古语年龄段

古语年龄

总角:幼年的儿童,头发上绾成小髻髻。《礼记·内则》“拂髻,总角。”郑玄注:“总角,收发结之。”又有“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后来就称儿童的幼年时代为“总角”。陶潜《荣木》诗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这里的“白首”代称老年。

垂髫:也指儿童幼年。古时儿童未成年时,不戴帽子,头发下垂,所以“垂髫”代称儿童的幼年。陶潜《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这里的“黄发”也代称老年。

豆蔻:是指女孩的年龄段(十三四岁),文学作品中的豆蔻:诗文中用以比喻少女。为十三四岁的少女,一如豆蔻的含苞待放,这个比喻十分确切生动。

及笄:古时称女子年在十五为“及笄”,也称“笄年”。笄是簪子,及笄,就是到了可以插簪子的年龄了,《仪礼·土昏礼》:“女子许嫁,笄而醴之,称字。”《礼记·内则》:“女子许嫁,……十有五年而笄。”则又指出嫁的年龄。《聊斋志异·胭脂》:“东昌卞氏,业牛医者,有女,小字胭脂,……以故及笄未字。”蔡东藩 《清史演义》第一回:“老者便对布库里雍顺道:‘小女伯哩年将及笄,如蒙不弃,愿附姻好。”

束发: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因用为指代成童:“自束发读书轩中”(归有光《项脊轩志》)。束发一般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弱冠: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所以主以“弱冠”代称20岁,弱是年少,冠是戴成年人的帽子,还要举行大礼。左思《咏友》诗:“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标签: 及笄

更多文章

  • 一问三不知出自哪里?三不知指的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一问三不知

    “一问三不知”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词汇,意思是问什么都不知道,或者故意装糊涂。其实“一问三不知”有着悠久的历史,这句话最早出自《左传》,不过在左传中是指始、中、终三阶段三方面都不知道。后来邓拓在《变三不知为三知》中又对始、中、终做出了比较详细的解释,所以&

  • 外国男孩名字大全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名字大全

    说到孩子起名其实大家的哇儿都要起,外国人也不例外,如果你娶了外国媳妇也一样的,所以最近有不少人问了,这个外国的男孩应该怎么起名呢?下面就给大家来介绍介绍看看这个外国男孩起名大全吧,大家也来速度来学习借鉴看看吧,嘿嘿!外国男孩名字大全一Caden:没有官方解释,是最近新产生的一个词Logan:小的,全

  • 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是?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兵书

    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是孙子兵法。《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1简介《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

  • 什么时候正式叫中国的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

    中国这个词儿,最早发现是在出土的一件铜器上面,叫做“何尊”,上面有中国这两个字,时间大概在西周的初年,离今天已经三千多年了。正式称呼中国的时间1963年8月,在陕西宝鸡县贾村镇,在因暴雨冲刷崩塌的土崖壁中,出土了一件青铜尊。这块铭文尊内有12行122字。最引人注目的是,里面有

  • 下令改恭州为重庆的是谁?重庆名字的历史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重庆

    下令改恭州为重庆的是宋光宗赵惇。南宋淳熙十六年,宋光宗先封恭王,后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得名。宋代,重庆先后短暂属西川路、峡西路(也叫峡路,治奉节)管辖,大部分时间则属于夔州路(治奉节)管辖。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因赵谂谋反之事,宋徽宗以&l

  • 秦国历代国君及姓名盘点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秦

    秦国的国君有:赢仲、嬴也、嬴开、嬴立、嬴和、嬴荣、嬴石、嬴利、嬴肃、嬴出子、嬴荡等。1秦国历代国君庙号姓名出身于关系生卒年在位时间秦非子恶来五世孙前900年-前858年在位40余年秦侯秦非子之子前857年-前848年秦公伯秦侯子前847年-前845年在位3年秦仲赢仲秦公伯子前845年-前822年在位

  • 古代天元术的主要贡献者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天元术

    我国古代重要的数学成就“天元术”的主要贡献者是李冶。十二、十三世纪,中国北方终于出现了一种系统解一元方程的方法,即著名的天元术。“天元”即未知数的意思。1天元术“天元”二字首次出现在北宋数学家蒋周的《益古集》中。此后,李文一的《

  • 梦溪笔谈的作者是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作者是沈括。沈括(1031年1095年),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汉族,浙江杭州钱塘县人,北宋政治家、科学家。1沈括简介沈括出身于仕宦之家,幼年随父宦游各地。嘉祐八年(1063年),进士及第,授扬州司理参军。宋神宗时参与熙宁变法,受王安石器重,历任太子中允、检正中书刑房、提举司天监、史馆检讨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社会主义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是支持和保证人民实现当家作主。我们必须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国家工作中得到全面贯彻和有效执行。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宪法修正

  • 西汉董仲舒强调以什么理念治国 董仲舒天人理论思想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董仲舒

    董仲舒是西汉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强调以道德教化作为治国的重要工具,并用阴阳学说来加以阐述,形成一套完整的"阳德阴刑"的德主刑辅论。1以德治国理念西汉王朝统治人民虽然奉行黄老的"无为而治"的思想,实质上仍因袭秦制,以严刑峻法统治人民。武帝好法术、刑名,重用酷吏,以严刑峻法来加强统治,给人民带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