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杨坚拿到军权和丞相位后,而是先做了哪七件大事?

杨坚拿到军权和丞相位后,而是先做了哪七件大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562 更新时间:2023/12/28 7:35:56

之前在网络上热播的《独孤皇后》有再一次让我了解到了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了。说起杨坚,人们大多数的印象就是怕老婆,有逆子,篡位外孙,统一全国,结束了南北朝400多年的混乱等等。然而要不是因为历史剧的效应,估计有很多人都不会知道历史上还有着这么一号人物。那么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讲讲历史上杨坚当年是如何篡位的吧。

当时杨坚决定篡位时,身边只有5个文官,外加一个小孩,周静帝宇文阐;加上杨坚自己,算是6个文官加上一小孩,这6个人还各怀心思。外部,宇文泰为了防止重复北魏的被大臣或丞相篡位,大封诸子为王,负责所辖州县的军政大权。当然还有尉迟炯,可也不是外人,会置身事外,尉迟炯可是宇文泰的外甥,智勇双全,兵强马壮,就是相州的一土皇上。

此时的杨坚是要政权没有政权,要军权没有军权。只有一个身份,五个皇后之一的杨皇后的父亲,五分之一国丈;因为杨皇后排位第一,最多也就是五分之二国丈。

当然,也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问题是这是在五胡乱华时期,虽然权贵受到了儒家文化的熏陶,但是流淌的是游牧民族的血液。那是谁都想当皇帝,谁都能当皇帝;最重要的是杨坚没有兵权,没有办法控制局面。

杨坚等6个人一商量,先抓军权,借助周静帝宇文阐的名义,任命杨坚为总知中外兵马事,丞相。由于当时周宣宇文赟死前只宣召刘昉和颜之仪两人进宫,刘昉和颜之仪两人是宇文赟眼前的红人,掌握着起草圣旨和掌管符玺的权力,宇文赟这是想要立遗诏。但待两人到时,此时的周宣帝宇文赟只剩出气没有进气,既不能动弹,也说不了话。宇文赟根本没了留遗诏的机会。

但这些都给了杨坚一个天大的机会(就算是有遗诏,能不能有人看见那就是另一回事了),为了让杨坚的任命成真,必须矫诏,这就需要颜之仪和刘昉、内史郑译等人的联合署名,最后玉玺盖印之后才能逼真。

而掌管玉玺的颜之仪,一个死硬分子。得知杨坚、刘昉和郑译等人的打算,立刻将几人大骂一顿,死活不同意。在以往造反过程中,这类人的下场只有一个,但是此时杨坚虽然当时也有杀颜之仪的念头,却没有这么做,主要是影响太过恶劣,会破坏大局。最后只是让人仿照了颜之仪的签名,盖玉玺印,完成了矫诏。至于颜之仪,则被连夜送离长安,去当西疆郡守了。

拿到了军权和丞相位的杨坚,并没有立刻逼宫。而是做了七件大事。

第一,拥立周静帝即位,而后以周静帝名义召集驻扎在五个州的同姓王到长安,吊丧并送别和亲的千金公主。只是这一下,就将五位王的军政大权拿了过来,避免了日后局面的严重失控。

第二,在各诸侯王未到之前,派遣刘昉,用美女拉近和周静帝同吃同住的汉王宇文赞。而后给汉王宇文赞画了一个登基成天子的大饼,隔离开汉王宇文赞和周静帝,将周静帝控制在手。(这个刘昉行为举止有点陈平的意思,阴谋诡计极多,可自身缺乏自制力,没有陈平的目光长远。)

第三,此时五王已经进入长安,杨坚派遣军士暗中严密布控。

第三,威逼利诱百官,稳定舆论。司武上士卢贲和杨坚私交不错杨坚派遣卢贲逐个邀请百官,说:“欲求富贵者宜相随。”此时,谁都懂什么意思,没有敢反抗的。这时杨坚出面,带领百官,入驻正阳宫(周宣帝的住所)作为丞相府,对来的百官各有升赏。

第四,由于此时已经过去了几个月,杨坚成为丞相,总知中外兵马事的消息已经传扬到了相州的尉迟炯耳中。为了稳住和试探尉迟炯,做了4个连续的动作。1,派遣尉迟炯的儿子尉迟惇送信给尉迟炯,让其来长安参加宇文赟的葬礼。2,派遣韦孝宽(北周名将,在军界中威望比尉迟炯更高)上任相州总管,这样既可以检测出韦孝宽的心意,还可以在韦孝宽和尉迟炯之间划出裂痕。但是有风险,很有可能两人会联手。3,为了解决这个隐藏的风险,同时让尉迟炯认识到这是正常的临时安排,杨坚随后派出哧列长义为相州刺史。4,开始集结关中兵马,以备不测。

(此时插上一句,杨坚怕老婆确实有目共睹,但他怕老婆也有他可爱的理由。就在这个档口,他还不忘带着老婆去求卜前程。虽然此时相师说的都是吉利话,杨坚也做了多重的准备,但是内心却是十分的煎熬,后果有多严重,根本不用去想。可他老婆一句话,杨坚便坚定了信心。不坚定都不行啊。"大事已然,骑虎之势,必不得下,勉之!")

第五,被杨坚步步紧逼,按捺不住的尉迟炯,终于起兵。杨坚立刻发兵,以韦孝宽为行军元帅,化政公宇文忻和清河公杨素为行军总管。但数个将帅之中,只有一个清河公杨素是自家人,杨坚征用毛遂自荐的高熲为监军。

第六,高调提升从相州逃回的官员。

第七,杨坚为了巩固自身权利,废除了左右丞相,只由他一人担任大丞相;同时提升中间派的宇文家族人和鲜卑贵族,进行安抚。废除各项严苛的刑罚,稳定民心。

在这样内外齐下手的境况下,长安城内一片稳定祥和的气氛。

数月过后,韦孝宽成功平定尉迟炯为首的叛乱。

在得知大胜尉迟炯之后,先是以行刺的罪名,将五王尽皆杀死。其次,辞丞相,成相国。最后,赞拜不名,加九锡,受王爵,由随公晋升为随王。

标签: 杨坚大事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刘伯温是被胡惟庸给害死的?幕后黑手为何是朱元璋?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伯温,胡惟庸,文史百科

    .刘伯温当时因为要杀李彬,所以就得罪了李善长,李善长和胡惟庸当时领导的淮西集团就把京城一直不下雨的责任推给了刘伯温,他们一直给皇帝上书要弹劾刘伯温。刘伯温见此状,就赶紧主动请辞,打算回到老家,隐姓埋名了。但是刘伯温到底能不能全身而退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伯温回到老家之后

  • 曹操在赤壁之战还是败下阵来,那么他总共损失了多少兵力?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曹操,赤壁之战,文史百科

    演义介绍赤壁之战时,说曹操一方有80万大军,实际上曹操当时并没有这么多兵力。根据各种史料上的记载,曹操应该只有20万兵马,而吴蜀联军则是5万,曹操虽然没80万,但总兵力依然是吴蜀4倍之多。只不过这场关键之战最后是曹操败下阵来,那曹操总共损失了多少兵力呢?这在史书中并没有明确记载,不过我们通过推测大概

  • 隋文帝杨坚的历史功绩,为何与知名度相比确实不成比例?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隋文帝,杨坚,文史百科

    杨坚的功绩堪比秦始皇,为什么知名度却不及他?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这个知名度应该是指现代社会而非古代社会,在古代社会,杨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比秦始皇要高。其原因就在于:秦始皇在封建社会的评价不高,有几个皇帝敢说他是“秦始皇再世”?在封建社会他是“暴君”的代名词。杨坚比他的美誉度

  • 自汉代起,颜回为何就被列为了七十二贤之首?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颜回,汉代,文史百科

    颜回,字子渊,名回,春秋末鲁国人,生于鲁昭公二十九年,卒于鲁哀公十三年。享年39岁。他终生未仕,也没有留下传世之作,只有只言片语留在《论语》和《孔子家语》等书中。然而颜回却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孔子不仅赞其“好学”而且还以“仁人”相许。历代文人学士也对他推崇有加。自汉代起颜回就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后世

  • 诸葛亮没有因马谡而失街亭,那么第一次北伐会是怎样的结局?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诸葛亮,马谡,文史百科

    三国三分天下大势已定后,作为当时蜀当的扛把子诸葛亮,为了早日实现刘备一统天下的宏图大志,曾先后主张了七次北伐,而在第一次中就因用人失当导致无功而归,以致错失了最佳北伐时机,而后也事实证明,错过了第一次北伐的战机,后面的北伐是一次比一次难打。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因此不少人突发

  • 裴行俭怎么计安突厥之乱?而当时的西突厥首领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裴行俭,突厥,文史百科

    虽然裴行俭计擒阿史那都支与李遮匐,复夺西突厥。然而此时北方局势却发生重大的变化,后突厥掀起规模浩大的复国运动,这次庞大的运动同时影响到西突厥,公元682年,西突厥的首领阿史那车薄率部起事,大唐帝国的安西都护区面临严峻的挑战。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阿史那车薄是继阿史那都支后的西

  • 扈三娘出身于一个富裕家庭,宋江为何将她嫁给了王英?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扈三娘,宋江,文史百科

    相信很多小伙伴都知道,关于宋江这个人,在水浒传里面是非常有心计的,虽然说对自己的兄弟很好,但是他所做的事情一定是有所目的的。比如说宋江将这个扈三娘嫁给王矮虎。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相信很多人都非常好奇吧?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一、宋江为什么让扈三娘嫁给王矮虎宋江把扈三娘嫁给王矮

  • 根据历史书籍的记载,明朝洪武时期为何要推行南北卷?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明朝,南北卷,文史百科

    明朝为了选拔人才也每年设立科举考试,目的就是为了选拔出比较优秀的人才为国家效力,现在推行的各省考试就是来源于古代,主要是考虑到古代南北地理环境的差异,造成学生学习的成绩有所偏差,其中比较典型的就是明朝的南北卷。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这里解释一下当时的考试流程,首先是在考生按照

  • 从人类的进化历史来看,一颗星球孕育出智慧生命困难吗?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人类,星球,文史百科

    目前人类在广袤的宇宙中是非常孤独的,丝毫没有其他高级生命存在的迹象;而天文观测表明,类地行星在宇宙中普遍存在,但是根据人类的进化历史来看,一颗星球要孕育出智慧生命实在太难了。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时间尺度上,我们宇宙有138亿年的历史,太阳系有45亿年的历史,地球在30亿年

  • 《松风阁诗帖》为北宋书法家黄庭坚所作,它有哪些特征?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松风阁诗帖》,北宋,文史百科

    《松风阁诗帖》是黄庭坚七言诗作并行书,墨迹纸本,纵32.8厘米横219.2厘米,全文计29行,153字。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松风阁在湖北省鄂州市之西的西山灵泉寺附近,海拔160多米,古称樊山,是当年孙权讲武修文、宴饮祭天的地方。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