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历史百科之河南人的来源

历史百科之河南人的来源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820 更新时间:2024/1/3 17:59:19

河南地处中原,古称中州,是中华民族与中华化的重要发祥地。河南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国传统文化积淀最丰厚的地区。

受长期积淀传统文化的深刻影响,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 ,从古到今曾涌现出众多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文学家、发明家 等,晋朝即有“天下名人,中州过半”的说法。中州名人见于二十五史,有事迹可查者不下5000人。

截至2008年底,全省总人口9918万人,全省住人口9429万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594人。河南是全国散居地区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省份,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成份,人口137.46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36%。其中回族人口118.67万人,居全国第3位。在此,我们就来讨论一下河南人的来源吧!

说法一:从山西移民而来

在明朝大移民历时50年,移民的方法和步骤大体有遣返、军屯、商屯、民屯等几种。更多的还是采用招诱、征派的强迫的办法。俗话说:穷家难舍,故土难离。你再说中原地方好,几年不纳粮,可谁也不愿迁到那里去,没办法只好制定徙民条例,按"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八口之家留三”的比例迁徙。

根据《明史》、《明实录》等史书记载,自洪武六年(1373年)到永乐十五年(1417年),先后共计从山西移民18次,其中洪武年间10次,永乐年间8次。这些移民迁往北京、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湖北、陕西、甘肃等十省500多个县市,这样有组织的大规模移民持续了50多年的时间,这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迁往河南的迁移运动!

在洪洞县的唐代广济寺内有一棵古槐,驿道就从古槐的下面经过,于是,明朝政府在广济寺设局驻员集中办理移民,发放川资路费和凭照。相传移民的时候,老百姓故很多都留恋家乡,不肯迁移,这时明朝政府贴出告示,欺骗百姓说:“不愿迁移者,到大槐树下等待,须在三天内赶到。愿迁移者,可在家里等待”。

人们听到这个消息,纷纷赶往大槐树下。到了第三天,大槐树下就已经集中了十几万人。他们拖家带口,熙熙攘攘。暗中祷告上苍,祈求保佑他们平安无事。突然,一大队官兵包围了手无寸铁的百姓。一个官员大声宣布道:“大明皇帝敕命,凡来大槐树下者,一律迁走”。老百姓这才发掘他们受骗了,他们有的哭,有的叫,有的破口大骂,但这已经无济于事了,在官兵的恐吓下他们只得妥协。那些留在家里的老弱病残,闻讯后赶来。自然是“爷娘妻子奔走相送、牵衣顿足、拦路哭喊”的悲壮情景。

自此还留下了 “问我祖先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这首民谣数百年来在我国许多地区广为流传。

在当时,官兵们强迫这些百姓登记,发放凭照。每登记一个人,官兵就会用刀子在每只脚小趾甲上砍一刀作记号,以防止其逃跑。“谁是古槐迁来人,脱履小趾验甲形。”这就是移民后裔小脚趾甲是复行趾甲的缘故。当时,为防止移民逃跑,官兵把他们反绑,然后用一根长绳联结起来,押解着移民上路。在押解过程中,由于长途跋涉,路上经常有人要小便。只好官兵报告:“老爷,请解手,我要小便。”次数多了,这种口头的请求也趋于简单化,只要说声“老爷,我解手”,就都明白是要小便。此后“解手”便成了小便的代名词。

说法二:南匈奴的归降人民

有人说,唐朝时期,南匈奴在匈奴内战中失利,归降唐朝,这些人安置在今天的河南。

唐末十六国后,中国中原当地人几乎死绝,全靠蒙古高原的人南下所补充,先后有突厥,鲜卑,契丹,女真,蒙古各民族南下,才使中国北方重新人丁兴旺。

说法三:胡人的迁移

有人说,现代河南人主要是胡人,真正是汉人的不到百分之一。八之乱,五胡乱华,河南十室九空。永嘉之乱,衣冠南渡,这是第一次汉人过半人口大规模离开河南南迁。留下的被匈奴、羯等族军队屠城掠地千里。安史之乱,黄河流域路断人绝。

说法四:蒙古下层士兵和幸存的朝下层劳动人民

有人说,现在的河南人是宋末蒙古入侵中原时,蒙古下层士兵和幸存的宋朝下层劳动人民杂居后在鞑靼游牧蛮族的奴隶社会基础上向封建农耕社会转变的过程中所逐步形成的新族群,只有不足800年的历史,没有经历过元朝之前的传统中原文明的熏陶。当时幸存的宋朝下层人民所保留的文化几乎被彻底毁灭殆尽,他们以往的封建社会文明完全归零并失传。

说法五:北方南下的移民

有人说,南宋第三次移民高潮是历时最长、人数最多的一次,从北方南下的移民前后估计有500余万。北方中原地区的豪门大族文人学士能工巧匠几乎罄尽南迁。

经过数次灭顶的屠杀和三次几乎倾城的迁移出逃,留在河南而又能够活下来的已经少之又少,这些活下来的只有两种人,一是毫无血性,卑微的做了奴仆的人;一是数典忘祖,卑鄙的做了汉奸的人。

总之,关于河南人的来源有着各种各样的说法,最可信的还是关于大槐树下的迁徙,并有史册记载。现在每年会有很多的河南人到山西洪洞县去祭拜祖先,这已经成为了一种历史和文化。

标签: 河南

更多文章

  • 历史百科之 诸葛亮的鹅毛扇是怎么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诸葛亮

    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他不仅机智聪慧、神机妙算,而且还具有非凡的预言能力。他的预言诗《马前课》流传后世,让后人叹服不已。民间传说诸葛亮乃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目地是辅佐刘备成就霸业。在下凡之前,玉帝赐予他一把鹅毛扇,使他要风可以得风,要火可以得火。下凡后,诸葛亮多次在实战中使用了这把神奇的

  • 有关于孟子有哪些典故 孟子的故事有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孟子

    孟子的典故:孟母三迁【原文】: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ang)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芴[bigrave;],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居子也。舍市,近于屠,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是亦非所以居子矣。继而迁于学

  • 奥运会的来历:奥运会是怎么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奥运会

    谈起四年一次的奥运盛会,无人不知。然而说到奥运精神之当初,上千年的辉煌、灭绝、再复兴。历经风风雨雨,又有多少人说得清楚呢?奥运为什么得到人们的热爱?为什么让她生存、发展?奥运精神到底是什么?当初恢复她的精神理念,今天又面临着什么样的危机?笔者将在以下的系列文章中陈述真实与重要的史事,将其来龙去脉详尽

  • 母亲节的起源 母亲节的由来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母亲节

    母亲节(Mothers Day),是一个感谢母亲的节日。这个节日最早出现在古希腊;而现代的母亲节起源于美国,是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母亲们在这一天通常会收到礼物,康乃馨被视为献给母亲的花,而中国的母亲花是萱草花,又叫忘忧草。母亲节的传统起源于古希腊。在一月八日这一天,古希腊人向希腊众神之母瑞亚(英

  • 握手是怎么来的 在中国古代握手竟是不吉利动作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握手

    “握手”这件在当今世界人际交往中发挥着很大作用且畅通无阻的“法宝”,在古代的中国却是非常耐人寻味的。众所周知,中国古人常用的见面礼仪是“作揖”,即两人相见,抱拳拱手,躬身施礼,更为隆重的见面礼仪便是跪拜乃至磕头。而“

  • 著名医学家扁鹊提倡治“未病”指的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扁鹊

    扁鹊是中国历史的十大神医之一,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医学家,渤海郡人,本姓姬,名缓。不过由于扁鹊的医术实在精湛,让当时一度相信巫术的百姓认为他是神医,并将上古时候的神医扁鹊拿来称呼他。扁鹊“扁鹊”中的“扁”字音读(bian),音调为第三声,古时候也同&l

  • 汉景帝有几位皇后?汉景帝的妃子列表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汉景帝

    汉景帝的皇后:汉景帝刘启有两任皇后。汉景帝的第一任皇后是薄皇后,第二任皇后是王娡。薄皇后(生卒不详),是汉景帝的表妹兼元配妻子。山阴人(今浙江绍兴)薄太后娘家的一个远房亲属。公元前157年被立为皇后。薄氏虽贵为皇后,却不为景帝所宠爱。她做皇后的第六年,其靠山薄太后病死,随后便被废。四年后,忧愤成疾的

  • 汉景帝母亲是谁?汉景帝儿子列表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汉景帝

    汉景帝的母亲:窦太后窦漪房(公元前205年―公元前135年或公元前129年),清河郡观津县(今河北省武邑县)人 ,汉文帝刘恒的皇后,汉景帝刘启生母,西汉时期女政治家。窦漪房出身贫寒,后被选入宫中,吕后将一些宫女分给诸侯王时,窦氏被分给代王刘恒(即汉文帝)。与汉文帝育有一女二男:长子汉景帝刘启、少子梁

  • 法国浪漫派代表泰戈尔雨果的共同之处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泰戈尔,雨果

    雨果是法国浪漫派的代表和人道主义的代表,他一生创作作品无数,为法国文学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雨果作为法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作家,他在创作之余还宣传各种积极的思想来维护人民的利益。那么雨果的儿子是谁呢?雨果提到雨果的儿子却没有详细的历史记载,甚至连他的名字叫什么都无迹可寻,但其中有一点可以确定的那就是雨果

  • 古代皇帝为何要建立自己的偏房?什么是偏房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偏房

    中国人以前很讲究名分,因为名分是权力的合法性源泉。比如在一夫多妻制时代,男人有正室,还有偏房。在名分上,正室为尊,偏房为卑,元配享有支配侍妾的正当权力。实际上,侍妾也可能凭借年轻貌美、受丈夫宠爱而得势,甚至在家庭中取得支配性地位。妻妾争权只是官场故事的一个隐喻,因为帝王对国家权力的分配,也存在着&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