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原来"一瞬" 相当于0.36秒 一瞬一词出自梵典

原来"一瞬" 相当于0.36秒 一瞬一词出自梵典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3601 更新时间:2024/1/22 2:38:39

原来一瞬、须臾、霎那之类的词在古代的时候是有量的,只是到了现代被人们弱化了。只是单纯的拿来形容时间的快速。人们用一瞬、须臾、霎时、一刹那之类的词语来形容时间,那么,一瞬、一刹那究竟是多时间?须臾有没有具体所指的时间长度?

在中国古代,人们生活中常用的很多词语都源自佛教,比如现身说法、大千世界、味同嚼蜡、一尘不染、洗心革面,形容时间非常短暂的一瞬、须臾、一刹那等最早也是从佛教用语中演化而来的。

“一瞬”一词出自梵典中的《僧祇律》:“瞬者目动也。律云:二十瞬为一弹指。谓修行人持斋之法,日正当午,乃受饮食。若日过午一瞬,则不当食。”也就是说,“一瞬”就是“一眨眼”的工夫。但这里同时又提到了形容时间的另一个词语“弹指”,亦即“20瞬为一弹指。”那么,为弹指?

“弹指”一词同样来源于佛教,弹指是指捻弹手指作声的动作。

对于“一弹指”到底是多长时间,《僧祇律》中做过如下阐释:“一刹那者为一念,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预,二十罗预为一须臾,一日一夜有三十须臾。”如此看来,首先还要弄清“一刹那”“一须臾”又是指多长时间。

如果按照一日一夜是24时,而“一日一夜有三十须臾”的规则,如这些个抽象的、示时间极其短暂的名词就不难换算成具体的时间概念了。既然24小时可分为“30须臾”,那么每一须臾就是0.8个小时,也就是48分钟,或是2880秒。从“二十弹指为一罗预,二十罗预为一须臾”则可推算出,一须臾等于400弹指,那么“一弹指”就是7.2秒。

这7秒多的时间再均分为20份,也就得出了“一瞬”的时间即0.36秒。依次再分20份,就是“一刹那”的时间长度0.018秒。由此可见,尽管“一瞬”、“须臾”、“一刹那”以及“弹指一间”都是用来形容时间很短,但其中“一刹那”最短。

标签: 原来一瞬相当于0.36秒一词出自梵典原来一瞬

更多文章

  •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戊戌变法发生在19世纪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戊戌变法,主要,内容,生在,19世纪,世纪末,面对,空前,重

    19世纪末,面对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爱国的仁人志士奔走呼号,称“变者,天下之公理也”,掀起了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公车上书。19世纪末,中国维新变法思想的基础内容是什么? 与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相比,两者在促进社会变革他作用上有何不同?为什么?一起来

  • 以逸待劳是什么意意思?关于以逸待劳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以逸待劳,是什么,意思,关于,故事,以逸待劳,是什么,意思

    以逸待劳是什么意思?以逸待劳的意思:逸:安闲;劳:疲劳。指在战争中做好充分准备,养精蓄锐,等疲乏的敌人来犯时给以迎头痛击。出处《孙子·军争》。关于以逸待劳历史典故汉光武帝刘秀刚建立东汉政权时,全国还未完全统一。公元30年,陇甘军阀隗嚣脱离刘秀,去投靠在四川称帝的公孙述。刘秀大怒,派兵去

  • 隔岸观火是什么意思?隔岸观火的成语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隔岸观火,是什么,意思,成语,故事,隔岸观火,是什么,意思

    隔岸观火是什么意思?隔岸观火的意思:隔着河看人家着火。比喻对别人的危难不去求助,在一旁看热闹。隔岸观火的成语故事 公元202年,袁绍一病不起,继而去世。三个儿子开始了争权夺利的斗争:长子被摒弃在外,权力由次子接管,幼子支持这一决定,长子当然不买账,为此,袁家兄弟开始内斗。曹操把他们兄弟的内讧看成是一

  • "真谛"一词的来源是什么?原来真谛是佛教用语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真谛,一词,来源,是什么,原来,佛教,用语,佛教,我国,传统

    佛教对我国传统文化和人们的生活影响极为深远,来自佛教方面的日常用语词汇比比皆是。“真谛”一词原为佛教用语,可能与地藏王菩萨有关。受释迦牟尼佛的嘱托,在佛陀既灭,弥勒未生之前,地藏菩萨自誓“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要拯救诸苦。地藏菩萨的原型为印度教的大地之

  • 晋朝一共有多少位皇帝?晋朝皇帝列表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晋朝,共有,多少,皇帝,列表,武帝,司马炎,236年,290

    晋武帝司马炎(236年290年)265年称帝,265年290年在位26年。司马炎,字安世,司马昭的长子,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晋朝的开国君主。265年他继承父亲司马昭的晋王之位,数月后逼迫魏元帝曹奂将帝位禅让给自己,国号大晋,建都洛阳。公元279年他又命杜预、王濬等人分兵伐吴,于280年灭吴,统一

  • 明哲保身是什么意思?明哲保身的成语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明哲保身,是什么,意思,成语,故事,明哲保身,是什么,意思

    明哲保身是什么意思?明哲保身的意思: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现指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出处:《诗经·大雅·烝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明哲保身的成语故事西周宣王在位期间,朝中有两位大臣,一位叫尹吉甫,一位叫仲山甫,他们辅佐周宣王,

  • 捉襟见肘是什么意思?捉襟见肘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捉襟见肘,是什么,意思,典故,捉襟见肘,是什么,意思,衣襟

    捉襟见肘是什么意思襟:衣襟;肘:胳膊肘。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形容衣服破烂。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出处:(先秦)庄周《庄子·让王》。捉襟见肘的典故曾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他是孔子的弟子,学识广博。他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虽然逍遥自在,但很清苦。据说,他在卫国居住时,生活十分困苦。他身着

  • 成语口蜜腹剑是什么意思?口蜜腹剑出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成语,口蜜腹剑,是什么,意思,故事,成语,口蜜腹剑,是什么

    成语口蜜腹剑是什么意思?口蜜腹剑的意思: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关于口蜜腹剑的历史故事 李林甫是唐玄宗时的兵部尚书兼

  • 成语老骥伏枥是什么意思?老骥伏枥的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成语,老骥伏枥,是什么,意思,典故,老骥伏枥,是什么,意思

    老骥伏枥是什么意思?老骥伏枥的意思:骥:良马,千里马;枥:马槽,养马的地方。比喻有志向的人虽然年老,仍有雄心壮志。出处: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老骥伏枥的历史典故东汉末年,政治动荡,诸侯四起,天下大

  • 凿壁偷光是什么意思?成语凿壁偷光出自那个典故

    文史百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凿壁偷光,是什么,意思,成语,出自,那个,典故,凿壁偷光,意

    凿壁偷光的意思是什么?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出处:《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凿壁偷光的主人公是谁?凿壁偷光的主人公叫做匡衡。凿壁偷光的历史典故西汉时候,东海郡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