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西原借款真相:有借无还日本亏惨

西原借款真相:有借无还日本亏惨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906 更新时间:2023/12/24 3:37:14

段祺瑞政府虽然连续日本借贷了一大笔款项,而且由此被骂作卖国贼,但这位人们口中声讨的“卖国贼”其实从一开始就没有打算偿还贷款。而事实也确实如此。这笔借款后来变成了一笔烂帐,段祺瑞政府的有借无还让日本遭受巨大的损失。

1、西原借款的65%用于直接性财政开支,不难窥见民国财政之实质

西原借款名义上虽“以实业为名,不涉内政”,但该项借款实际上乃北洋中央政府之命脉所在。日本人依据北京政府财政部的存档数据,得出一组西原借款开支不完全统计,该统计显示,直接财政性支出占西原借款总支出的65.22% ;军费占总支出的25.40%。(见芸生:《西原龟三对西原借款之回忆》,《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北京:三联出版社,1981)曹汝霖在其回忆录里,也详细记载了资金的用途走向。“摄财政十个月,经手借款为一亿零五百万日元。此外参战借款等,均为陆军靳云鹏经手,与财政部无关,余亦未尝顾问。而我经手借款之中,除了二千五百万日元为交通银行所借,二千万日元为东海所用,财政部实用者只有六千万日元,合之银元尚不足五千万元。而余在任,官员无欠薪,军警无欠饷,学校经费月必照发,出使经费月必照汇,即清室优待费用四百万元从未积欠,至交卸时,库存尚有三百万元,此皆财政部有帐可稽……”亦佐证西原借款大部分用在了内政和军事上,其中尤以内政为最大开支。(曹汝霖:《一生之回忆》,见《兼长财部西原谈借款》一节)。

西原借款大多用在了内政开支上面,恰恰反映出了民国财政体系的脆弱性。自袁世凯时代开始,至国民政府败退至台湾,民国中央政府之财政开支始终无法实现自给自足,其原因固然有地方军阀截流等客观因素,但一个传统农业国家之税负水平,无法支撑一个现代国家的规模,更无力支撑一场乃至多场现代战争,更是其主因。故民国中央政府,无论“反动”抑或“革命”,均不得不仰仗外债渡日,绝无例外。

2、段祺瑞一心只想利用日本,“这些借款谁打算还他呀”

段祺瑞之西原借款,虽被后世目之为“卖国”,但就当日中央政府维持基本财政必须借款,而又以西原借款之条件最为优厚而言,段氏实无拒绝日方借款之理由。况且,据曾任冯的公府秘书长,时任段内阁的秘书长恽宝惠披露,段氏自借款伊始,即不打算向日本还款:

“一天,细雨初晴。冯国璋(时任代总统)打电话到国务院,约段祺瑞(总理)到公府去,有事面谈。恽宝惠(曾任冯的公府秘书长,时任段内阁的秘书长)告诉段时,段说:‘好,咱们去,开开柜子,带着点钱,大概是冯老四又想赢我几个。”他认为是冯约他打牌。”

“当恽陪着段到了公府见到冯后,才知不是那么回事!段刚一坐下,冯就说:‘现在外面都说你竟向日本借债,打内战搞武力统一,你要慎重啊。段问:‘谁说的?是谁在发这种不利于国家的谬论?冯说:‘你别管是什么人说的啦,事情不是明摆着吗?段说:‘政府经济拮据,处处需要钱,入不敷出,不借债怎么办?打内战搞统一,谁愿意打内战?可是你不打他,他打你,就拿湖南的情形来说吧,是我们要打仗,还是他们要打我们?主持一个国家的人,没有不想统一的,难道说你当大总统,愿意东不听命,西不奉令,跟中央对抗吗?冯说:‘可是债借多了,将来怎么还哪?打仗又没有必胜的把握,枉使生灵涂炭,实在叫人痛心!我看还是都慎重点好。段说:‘慎重是对的,可是不能不干事呀。咱们对日本也就是利用一时,这些借款谁打算还他呀,只要咱们国家强起来,到时候一瞪眼全拉倒!”(王毓超:《北洋人士话沧桑》,P45)

此段资料,系恽宝惠本人于“革”前所述,由王毓超所记。

曾在段祺瑞公馆长期工作的王楚卿亦证实:“段祺瑞掌握政权的时代,曾向日本人大量借款,购买日本军火,在军队里还聘用了若干日本教官,所以大家都说段祺瑞亲日。不过老段也有他的一套想法。他常说:‘咱们对日本,也就是利用一时。这些借款,谁打算还他呀!到时候一瞪眼就完了。”(《文史资料选辑第14卷第41辑》;P224)

1919年6月3日,五四运动中街头演讲的北大学生;曹汝霖因五四而成举国皆知之“卖国贼”。

3、西原借款最后变成一笔烂帐

段氏本人既无意归还,加之政局动荡、借款担保又不可靠,段氏倒台后,后继之中央政府更无意替段氏还债,西原借款之绝大部分遂都打了水漂。时任财政部库藏司出纳主任周叔廉在回忆中毫不避讳说:“西原借款的主要目的,是寺内内阁改变前内阁的强暴外交路线,想拿大量借款以结好中国政府,同时力求扶植段祺瑞的势力,希望壮大他的实力来统一中国。因此,对借款的条件并没有十分苛求,对于押品尤为空泛,铁路垫款则铁路并没有进行兴建,其他押品只在借约上空言指定,并没有实行接管。到了后来,除了交通银行第一次借款日金五百万元在1920年正值日金汇价低落的时候已经还清外,其余各借款到期本息,到了中国政府((指1925年成立的国民政府,当时国民政府坚持“对于贿选总统之下的北京政府所借的外债概不负责偿还”的政策,编者注))的时候,日本债权方面对于约定的担保品无法处分,变成了一笔大滥账。”(《文史资料选辑合订本第12卷第35辑》,P19)

标签: 西原借款

更多文章

  • 新三国袁术身边那个谋士是谁 袁术的谋士有谁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袁术

    袁术是三国之中最先称帝的诸侯,他在东汉末年一度手握重兵,成为江淮一代的大势力,他的手下也有着不少的谋略之士,只是这些个谋臣志士都不怎么给力,才能不出众。到了电视剧中袁术手下突然多出了一个智计百出的白胡子老头,引起了很多人的好奇,那么这个老头是谁呢?新三国袁术身边那个谋士是谁在新三国里,袁术的身边有一

  • 末代皇帝溥仪有几个妻子?她们的结局是什么样?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溥仪

    今天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是关于末代皇帝溥仪有几个妻子?她们的结局是什么样的文章,一起来看看吧。对于中国末代皇帝溥仪,他的一生大起大落,充满传奇色彩,今天要介绍的,是溥仪一生中迎娶的五位妻子,她们当中有贵族、有平民,现在来看看他的五位妻子是谁,都有着怎么样的命运。末代皇帝溥仪一、郭布罗·婉容

  • 于成龙后人是谁, 于成龙墓地在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于成龙

    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于成龙后人是谁,于成龙墓地在哪里的文章,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于成龙后人是谁于成龙是清朝时期一位有名的官员,他曾被康熙评价为:“清官第一,天下第一廉吏”。而且他的事迹在四库全书中也有记载,这实在是难得的。于成龙为人清正廉明,精明神武,是一位出色的官员,

  • 刘盆子何时称帝的 刘盆子在位多少年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刘盆子

    刘盆子称帝刘盆子本来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的后代,到了王莽建立新朝之后,已经过去不知道多少代了,所以很多人以为刘章世袭的爵位已经越来越小,到了刘盆子这一代已经基本上就是平头老百姓了。事实并非如此,刘章的祖父刘宪在汉元帝的时候被封了武侯的爵位,刘章的父亲刘萌承袭了这个爵位,但是刘盆子也是倒霉,又碰到了王莽

  • 宋朝皇帝过年有什么礼数 宋朝皇帝春节做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宋朝

    过春节这件事,上到皇帝,下到平民百姓,每个人都要过,只是规模习俗不一样。百姓们遵从民俗就够了,那皇帝还有什么别的礼数吗?宋朝皇帝过年都做点啥呢?北宋皇帝过春节北宋“春晚”的热闹可谓空前。说来也巧,北宋建立恰好是春节期间。后周显德七年(公元960年),春节即将到来,北汉和契丹联

  • 全真教是一个怎样的教派 全真教有什么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全真教

    在《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里,全真教是一个重要的教派。全真教首任教主王重阳以“天下第一”的武功笑傲群雄;后来虽然落寞,但以丘处机为首的“全真七子”,依然享有崇高的声望。全真教是什么全真教,是中国道教的一个重要派别,于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期间由王重阳于

  • 北宋三大家指的是谁 北宋三大家有何代表作?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北宋

    北宋三大家指的是董源、李成、范宽三位画家,他们三人作品或雄伟、崭绝峥嵘之势,或是坚凝厚重、雄峻茂墨的特色,后世挺拔雄奇的风格。他们的绘画成就为后人所推崇。董源董源字叔达,人称董北苑。五代南唐时曾为后苑副使,后入北宋。他的山水画承荆浩、关仝的传统,变更方法,创用“披麻皴”,建

  • 什么是蒙学 发展蒙学有什么意义?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蒙学

    古代接受蒙学的对象一般是四岁左右的孩子。蒙学的目标是培养儿童认字和书写的能力,让他们养生良好的习惯,以及掌握一些日常知识、伦理道德等。什么是蒙学宋官学系统中都曾置有小学或社学,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但官立小学,兴废无常,实际上承担教育儿童的教育组织,则是私人设立的学塾。学塾在明清时期遍及城乡。其种类

  • 指南针为什么指南?不叫指北针?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指南针

    指南针为什么不叫指北针?这个问题很有趣,用过指南针的朋友都知道,其实指南针上面的箭头一般是指北方的,那么为什么还叫指南针呢?其实是这样的,古代人指北是不用指南针的,而是通过看北极星。司南中国是个天文学很发达的国家,而且位于北半球。在很久很久以前,古人就对天上的恒星、行星、星座感兴趣,勤于观察。他们对

  • 唐高宗的儿子有几个 唐高宗儿子们的下场怎样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高宗

    唐高宗李治是唐朝第三位皇帝。他开创了有贞观遗风的永徽之治。他也开拓了唐朝时期最大的版图。唐高宗有几个儿子?他们的下场又怎样?唐高宗李治唐高宗一共有8个儿子1、燕王李忠:字正本,是唐高宗李治长子,他的母亲是后宫中的一个宫女刘氏。652年,李忠被立为太子,三4年后,太子被废,改为梁王。后来开始得了怪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