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国古代科举称谓及知识介绍

中国古代科举称谓及知识介绍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3181 更新时间:2024/1/15 12:40:48

中国古代科举称谓

孝廉: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为士大夫的主要途径。明清俗称举人为孝廉。

举主与门生:汉代士人通过察举征辟人仁做官,主持州郡察举的列侯、剌吏、郡称为举主,被举、被辟的贤士便成为举主、府主的门生故吏,后科举考试及第一者对主考官亦自称门生。

贡士:古代朝延荐举人才的制度。自唐以后,经乡贡考试合格的叫贡士,清代,会试考中的为贡士。

进士:意即贡举的人员。唐代科目中以进士科最被重视,明、清两代,始以进士为考中者的名称,凡是举人(乡试考中者)经过会试考中者为贡士,由贡士经过殿试录取者为进士。

举人:原指被推荐之人,为历代对各地乡贡人京应试者的通称。明、清两代,为乡试考中者的专称,作为一种出身资格,中了举人叫“发解”、“发达”、简称“发”。习惯上俗称为“老爷”。

秀才:别称“茂才”。本系优秀人才的通称。汉代以后,成为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南北朝时,最重此科。唐代初期,设秀才科,后采渐渐废去,仅作为对一般儒生的泛称。明太祖曾采取荐举的方法,举秀才数十人,反以知府为官,明、清两代,专门用来称府、州、县的学员。习惯上也称为“相公”。

状元: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唐代举人赴京应礼部考试都须投状,因为称进士科及第的第一名为状元,也叫状头,代以殿试首名称状元明、清会试以后,贡士须作殿试,分三甲取士,一甲三名,第一名为状元。

榜眼:科举殿试一甲第二名称榜眼P北宋初期,殿试录取的一甲第二三名都称榜眼,意思是指榜中双眼。明、清两代专指第二名,第三名称探花榜眼授翰林院编修。

探花:科举殿试一甲第三名称探花。唐代进士曲江杏园初宴,称“控花宴”,以同榜俊秀少年进士二三人为探花使,遍游名园,探采名花,探花之名负于此,宋代又称探花郎。南宋以后,专指殿试一甲第三名。元、明、清三代沿袭不改。探花授翰林院编修。

解元:唐代,举进士者皆由地方解送人试,故相沿称乡试第一名为解元。宋以前称解头。

会元:科举制度中乡试中式为举人,举人会试中式第一名为会元。

贡生:明、清府、州、县学的科举称谓知识

科举知识简介

科举制度在不同时期规定不尽相同。举明、清两代为例读书人先须参加“童试”,参加者无论年龄大小皆称“儒童”或“童生”。录取“入学”后称为“生员”,又名“序生”,俗称“秀才”。秀才分三等,成绩最好的称“廪生”,由公家按月发给粮食;其次称“增生”,不供给粮食,“廪生”和“增生”是有一定名额的;三是“附生”,即才人学的附学生员。取得秀才资格的人,才可参加正式科举。

正式科举分“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每三年在省城举行一次,称“大比”。取中者称“举人”,其第一名称为“解元”,第二名称为“亚元”。会试则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礼部举行,取中者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殿试则山皇帝亲自主持,只有贡士才有资格参加,分“三甲”录取,一甲三名赐进土及第,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会称“三状甲”。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一名称“传胪”。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以上的提到的“解元”,“会元”、“状元”,即所谓“三元”。

状元的产生,我国的科举制始于隋朝,历经唐、宋、元、明、清各代,是历代封建知识分子跻身仕途的重要途径,从童生到状元,一般须经五个阶段。

童生:凡应考生员(秀才)之试者,不论年龄大小,皆称儒童,习惯上称为童生。

院试:由省学政主持,童生参加考中的称秀才,也叫生员,一般可称相公。此二者只是预选形式,乡试、会试、殿试才是正式的科举考试。

乡试:每隔三年在省城举行,秀才可以参加,考中的叫举人,可称老爷。 平人第一名是解元,二至十名是亚元。

会试:乡试后次年春天在京城礼部举行,举人参加,第一名称会元。

殿试:会试合格后即参加由皇帝亲自主持或钦命大臣代理主持的殿试。合格的统称进士,但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为探花。

古代的博士、硕士、学士并非学位

博士:在我国古代是个官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代。秦始皇时,博士只作政府顾问。汉代以后,博士开始在学官,担任教学工作,博士除授予学官,还授予一些有专门技艺、专门学问的职官。如魏晋以后的太医博士、天博士、历学博士、卜博士等。唐宋以后,社会上对从事某种职业的人也俗称博士,如“茶博士”、“酒博士”等。

硕士:在我国古代通指那些德高望重、博学多识之人,但在古代史籍中不多见,大概不是正式的官名或职称。古代常用与硕士含义相似的“硕老”、“项儒”称呼那些博学之士。

学士:最早出现在周代,是指那些在学校读书的贵族子弟,后来逐渐变成官名,指有学问的人以及久入学者的泛称。魏晋以后,学士才正式成为以久学技艺供奉朝廷的官吏。到了唐代,学士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甚至可以参与朝政。其中的翰林学士为众学士之首,是皇帝亲信的顾问和秘书官,因而常被称作“内相”。到了宋朝,一经授翰林学士,即有当宰相之望。清朝的大学士地位显赫,官阶为正一品,为文职官吏之首。生员,凡已考选升人国子监肆业的称为贡生。意思是以人才贡献给皇帝。

标签: 古代科举

更多文章

  • 古代姓名有哪些忌讳? 古代人取名字要注意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古代

    小时候每次看武侠小说,最向往的就是大侠与人过招前,犹不忘豪气万千地说道:“来者留名,本大侠剑下不容无名之鬼。”大家在人生路上熙熙攘攘、奔波劳碌,其实也只不过是希望别让自己成了“无名小卒”吧!然而重视名字的传统,似乎也不是自古就有的。从殷代的甲骨文看,能

  • 新朝王莽改革为什么会失败 王莽的女儿嫁给谁 王莽布币价格多少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王莽

    新朝王莽为什么会失败王莽为什么失败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不单单是那么简单的某一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更全面的分析王莽失败的原因就不难发现,王莽除了在政治上犯了一些错误之外,还是个运气不太好的人。王莽漫画像王莽失败的主要原因,普遍认为是王莽改革新政失败,而导致了国内暴乱最终导致了失败。其中改革新政中我们就能够

  • 刘青山张子善什么级别 刘青山张子善的遗言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刘青山,张子善

    刘青山张子善刘青山与张子善都是对新中国成立有功之人,然而在建国后二人随着权利的膨胀而走上了贪污腐败的道路,两人一起贪污盗窃旧人民币达171亿6272万,最终二人均被枪决。那么,两人死前都有什么遗言?刘青山张子善什么级别刘青山,1949年9月,任天津地委书记。1951年8月任石家庄市委第一副书记。张子

  • 郑成功的母亲是日本人吗?郑成功母亲是怎么死的?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郑成功

    郑成功的母亲是日本人吗?郑成功的母亲是日本人田川氏,育有二子,明末清初死于清兵南侵之下。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松,1601年生,田川氏之父翁翌皇系福建省泉州城内人,去日经商并定居,娶日妻生田川氏。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故乡石井是海滨渔村,村民多世代从事捕鱼与海商活动。郑芝龙幼习海事,十八岁时,往广东香山投靠母

  • 中国历史上十大杀兄弑父夺位的皇帝有哪些?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皇帝

    中国历史上十大杀兄弑父夺位的皇帝:秦二世胡亥、北魏明元帝拓跋嗣、昭武皇帝刘聪、宋孝武帝刘骏、隋炀帝杨广、唐太宗李世民、宋太宗赵光义、后梁末帝朱友贞、齐肃明孝皇帝王延钧、南朝汉中宗刘晟。一、秦二世胡亥秦二世,也称二世皇帝,姓赵氏,名胡亥。是秦始皇第十八子,太子扶苏的弟弟。秦始皇出游南方病死途中时,在赵

  • 曹操手下前五大谋士和后三大谋士都有谁?谁才是三国第一谋士?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曹操

    能得一方,固然是自己的聪明。但仅凭这,够吗?显然这是不可能的。史上性格最复杂人物之的曹操手下也是谋士如云。更有前五大谋士和后三大谋士之分。NO1、堪称三国第一谋士 前五大谋士之郭嘉曹操早期军事智囊团的核心人物之一,具有超卓不凡的战略眼光和入骨三分的察人目力。因为其大局观出色,在对于作战目标的选择和作

  • 宋朝皇后有哪些?宋朝皇后列表及简介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宋朝

    宋朝皇后、皇太后参政议政的现象极为普遍。宋真宗时代的刘皇后临朝听政达十一年之久。在她之后的曹太后、高太后都有听政之举。南宋时期的吴皇后经历高、孝、光、宁四朝,在后位长达55年,是历史上后位最长的皇后之一,她虽然不垂帘听政,却每每帮助朝廷度过危机,深受后世史家的好评。在她之后有光宗时的李后、宁宗时期的

  • 汉朝皇后列表、简介及生平大事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汉朝

    汉朝的皇后几乎每个都很著名,有故事。高祖的皇后吕后,文帝的皇后窦太后,景帝的皇后王皇后,武帝的皇后卫子夫,还有宣帝刘病已与许平君的故剑情深,元帝的皇后王政君,成帝的第二任皇后赵飞燕,这些皇后的背后都有一段传奇故事,所以说没有哪一个朝代能如西汉这般充满了神奇色彩,在这个朝代,涌现出很多名留历史的女子,

  • 伏尔泰主义是什么 伏尔泰墓志铭写了什么 伏尔泰与孔子的关系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伏尔泰

    伏尔泰主义是什么伏尔泰是一位十分著名的人物,他在法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也是集思想家、文学家以及哲学家为一身的伟大人物,在启蒙运动中他起到了重大作用,许多著名人物都是他的后辈,对他也十分的尊重和推崇。而他也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伏尔泰主义,那么伏尔泰主义是什么呢?伏尔泰泥塑头像伏尔泰主义指的就是他创造的理性

  • 丝绸之路名称的由来 班超和丝绸之路的关系 丝绸之路开辟的原因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丝绸之路,班超

    介绍丝绸之路名称的由来古往今来,丝绸之路作为连接中西方文化与经贸的重要通道,在我国几乎家喻户晓。然而有关丝绸之路名称的由来,知道内情者恐怕寥寥无几。今天追溯丝绸之路名称的由来,不得不提起一百多年前的一位名叫李希霍芬的德国旅行家,他正是“丝绸之路”的命名者。丝绸之路图生于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