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察举制选拔的重点是什么?察举制弊端在哪里?

察举制选拔的重点是什么?察举制弊端在哪里?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4199 更新时间:2023/12/12 15:26:10

察举制内涵是什么

汉代察举制度,严格地说是从帝开始,他下诏要求“举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并且定下了以“对策”为形式的考试等第。武帝时察举制达到完备,各种规定相继推出。其后,各种科目不断充实,特别是有了统一的选才标准和考试办法。

德行为先

考试是汉代察举制度的重要环节。被举者经考试后,由政府量才录用,这样既保证了选才标准能彻实行,选出真正的人才,还能保证竞争的相对公平,令下层人士有进入国家管理层的可能。随着考试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到隋唐以后更发展成科举制度,这一制度实行了1300年之久,成为中国重要的选官制度。

汉代察举的科目,是由少到多不断增加的,增加科目尤其以特科为多,是根据对专门人才的需要而设立。这些科目,划一由皇帝确定。按照举期分类,察举的科目可分为科,即岁科,与特科两大类。岁科有孝廉、茂才、察廉、光禄四行;特科又分为常见特科和一般特科。

在上述科目中,以岁科为先,其中又以孝廉一科为最重要。特科中则以贤良方正为最重要。汉文帝在位期间,要求举贤良方正,汉武帝时期要求举孝廉,这都是察举史上的标志性事件。

如果按照四科标准分类,以“德”为主的有孝廉、孝廉方正、至孝、敦厚等科;以“文法”为主的有明法科;以“才能”为主的有尤异、治剧、勇猛知兵法、明阴阳灾异、有道等科。但所有的科目,都以“德行”为先,在学问上则以“儒学”为主。

察举制选拔的重点

汉代实行以孝治天下,极力提倡孝道观念,这一点从其推行的政令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其中最为重要的官员选拔就是秉承了这一特点。

以孝治天下

察举制中以察举孝廉为主,在众多科目中占据主流,这也是士人踏入仕途的必经之路。当时的汉代统治者认为,孝与廉是相互并行的两种传统道德品行,孝是廉的根本,只有在家中孝敬父母,与父子兄弟互相关爱,入朝为官后才能体恤百姓,尽忠君主,因此孝是廉吏的基本前提。

两汉时期,朝廷对举荐孝悌力田是十分重视的,《汉书》中记载,“举民孝悌力田者复其身。”意思就是政府让地方奖赏子孙孝敬父母、弟弟又顺从兄长同时躬耕于农田的农民,免除其劳役。少帝元年,特设置孝悌力田二千石者一人,这种官爵位份颇高,其职责就是劝历天下,敦行务本。

西汉政府极力宣扬孝的精神,并通过察举的形式使社会中行孝之人得到实惠,通过行孝可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这就使得民间孝的观念得到了很好的普及,使民间父子兄弟互相关爱,保障了社会的稳定。

察举制是在汉代集权制的国家中产生,是服务于君主专制的政治产物,但同时为汉朝选拔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有效充实和加强了中央和地方的封建统治机构,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察举制的弊端

两汉时期,举贤思想很好地付诸实践,形成了系统化的察举选官制度。在汉武帝的大力提倡下,察举制逐步确立和发展,成为汉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当时更是出现了“群士慕,异人并出”的文化思想盛世局面。

汉代绘画

但凡事都有利弊,察举制虽然在当时的官制发展的进程中有着一定程度上的进步意义,但也被封建社会的弊病所限制,因而其本身包含了利弊两方面。

一、在察举制下,虽然察举制科目众多,但天下之大,贤人众多,朝廷的耳目有限,仍有许多不为人知的贤才被埋没在乡村野氓中,终其一生都未得重用,造成了人才的流逝与浪费。更为严重的是,众多贤能不及之人,通过投机倒把的途经,贿赂或者攀附关系使自己成为被察举的对象,而这一类人,因私情走上仕途,必定对其察举者抱有伯乐之恩,并为之效命,如此地方势力便会形成宗派行为,成为虎踞一盘的地方集团。

二、察举制最为重要的标准是以贤德作为最高标准的,但这并非是具体化的表现,不易作出明确的判断。人的道德品质须通过对其言行的长期考察才能得出比较客观的评价,而且所观察到的言行也有可能是表面功夫,实则暗藏祸心,抑或是在今后走上仕途的道路中意志不够坚定,沽名钓誉,同流合污。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三、察举制的广泛推行,在地方出现了评议之风,市井之人对他人妄加评论,清议之士好品评藏否人物,不重实际,空发议论。这类清议现象到了魏晋时期尤为严重,清议名士中有许多都是“刻情修客,依倚道艺,以就声价”者,清议成了这些伪君子攫取名利、捞取政治好处的资本。

四、察举制在其后期,弊端愈演愈烈。任人唯亲、唯财、唯势,权门势家把持察举的结果,令流弊百出,察举制度的根本缺陷暴露无遗。

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察举制度变迁史稿》作者是阎步克,历史学博士,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他主要专业方向为魏晋南北朝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和政治文化史。

《察举制度变迁史稿》封面图

阎步克从察举制八百年来的历史变迁历程为角度,深刻剖析了自两汉以来直至隋唐时期演变为科举制的选官制度的封建政体。《察举制度变迁史稿》的研究对象为成立于汉,并最终在隋唐演变为科举制的察举选官制度的七八百年变迁历程,书中把官僚制理性行政、帝国政体下的特权分配与权利斗争,以及作为帝国官僚来源的知识群体的动态,作为制约察举制变迁的三个主要动因。由此出发,对大量相关史料进行了考订梳理,在此基础上,对察举制中的“以德取人”、“以能取人”、“以文取人”及“以名取人”、“以族取人”因素的表现形式、相互关系及变迁,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精到阐述。

该书对察举制的产生、发展和向科举制的演变,提供了一个独具特色的解释。阎先生在书中旁征博引,其阅读量之大,考证之细致,方法之精妙,着实是一部历史巨作。这本书和其另一部著作《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一样,都用了功能结构主义的分析方法来看待古代中国的官僚制,大概就是“用了西方的方法论来解读中国的史料”。

标签: 察举制

更多文章

  • 科举制与察举制的异同点 科举制的实质是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科举制

    科举制察举制在中国的早些时候,有非常多的选拔好的能干的能够为国家效力的人,其中有两个制度是用的时间非常久的,那就是察举制和科举制,这两种选拔的制度的根本目的,实际上那个是一样的,只不过不一样的是他们的选拔方式,但是换汤不换药科举制还有察举制他们两种制度的主要目的还是能够通过这一种方法来选吧能够为皇上

  • 蔡襄陵园在哪 对蔡襄的历史评价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蔡襄

    蔡襄在书法、茶学等都有不俗的造诣,为官方面则政绩卓著,他的书法深受欧阳修、苏轼等人推崇,宋代四大书法家中其余三人都以行草、行楷见长,唯有他写的是规规矩矩的楷书。蔡襄陵园蔡襄陵园位于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枫亭镇铺头锦岭下古官道旁,今福厦公路西侧。原官道旁有巨碑“宋端明殿学士忠惠蔡公神道&rd

  • 贾谊故居在哪里 历史上如何评价贾谊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贾谊

    贾谊世称贾生,年少就以善文而出名,担任过博士、太中大夫、梁怀王的太傅等职,梁怀王坠马而死,贾谊深感自责,最终抑郁而亡,年仅33岁。贾谊故居贾谊故居现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太平街(解放西路与太平街口交汇处)。始建于西汉文帝年间,为长沙王太傅贾谊的府邸。公元前177年至公元前174年,西汉著名政论家、思想家

  • 董仲舒墓在哪里 如何评价董仲舒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董仲舒

    董仲舒著有《天人三策》、《士不遇赋》、《春秋繁露》等作品,尽管后期没有出任官职,但汉武帝时常会遣人去董家问其意见,表明他依然受汉武帝的信任与尊重。董仲舒墓在哪里一说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下马陵街。董仲舒墓位于古南城墙和平门内以西600米处马道以北,唐代、明代修城,此墓皆得保存于城内,官吏军民至此下

  • 耶律楚材作品 耶律楚材书法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出身契丹贵族,曾任中书令十四年之久,辅佐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直至乃马真后称制时被排挤,失去了信任,于公元1244年抑郁而死。耶律楚材作品编有《西征庚午元历》,还主持修订了《大明历》。他所撰的《玉函地学全秘》(又名《玉函通秘》)在风水术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是后世玄空飞星风水学的源流。他酷爱诗歌

  • 宫刑是什么 宫刑过程 宫刑图片 女子宫刑是什么样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宫刑

    宫刑是什么:宫刑过程,宫刑图片,女子宫刑是什么样什么是宫刑?对于宫刑你了解多少?所谓的宫刑就是指奸淫罪,男子受到处罚的形式是被阉割,女人受到的处罚形式是幽闭,次死之刑”。宫刑对男女都有。中国人的阉割可讲究了。首先要拿绳子把小弟弟绑起来(包括子孙袋)让血液不流通,自然坏死,后拿利刃一刀子

  • 四大皆空是哪四大 四大皆空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四大皆空

    四大皆空是哪四大:四大皆空是什么意思提起 “四大皆空”,人们往往将“四大”误解为酒、色、财、气。其实佛教所讲的“四大”指的是“地、水、火、风”的四大物质因素。四大皆空意思:佛教用语。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虚

  • 世界最薄避孕套叫什么 相模001厚度仅0.01毫米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避孕套

    0.01毫米,日本发明世界上最薄套套日本人民在ooxx产业上的努力有目共睹,如今Sagami公司发明出来了世界上最薄的套套,0.01毫米。5只盒装售价1260日月。Sagami 公司全称Sagami Rubber Industries 拥有10年的橡胶工业生产经验,它们是日本第一家套套公司,也是世

  • 中二是什么意思 中二有什么表现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二

    中二是什么意思:中二有什么表现中二意思:部分人在青春期出现的不恰当认知。中二有什么表现?最近非常流行的一个俗称叫中二,特别是漫画和游戏迷,经常用到中二,但是中二是什么意思呢,这个俗称表达的是什么意思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中二是什么中二病(又称初二症)是日本的俗语,比喻青春期少年过于自以为是的特别言

  • 东莞卖身节的4个传说故事 卖身节的历史起源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卖身节

    卖身节又称遇仙节,翻身节,是广东省东莞市东坑镇的地方民俗和民间宗教节日。卖身节起源于明末清初,东坑卖身节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二在东坑镇举行的民俗活动。相传明朝万历年间这一天,东坑镇的塘唇村一卢姓大户雇长工耕作,人们闻之前来受雇“卖身”,而其他大户亦前来挑选工人、逐渐形成规律,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