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孙权作为东吴的实际控权者,他有个怎样致命的弱点?

孙权作为东吴的实际控权者,他有个怎样致命的弱点?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781 更新时间:2023/12/12 18:15:34

孙权做为吴国的最好领导和实际控权者,我们必须从知人和用人,对内和对外的处世态度和行为去解读这个历史人物,以此来客观的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并且能够引发我们的思考。

孙权是个聪明有智慧,有仁心,有雄心有策略的人,同时孙权有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情绪化,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孙权知人方面有个很经典的案例。吴楚之战的时候,诸葛瑾给刘备写一封信,就劝说刘备应该以大局为重,主要的敌人是曹操,不是孙权,劝说刘备化干戈为玉帛。孙权弄死了关羽,刘备和关羽情深,一则利用关羽在士兵中形象,借此吞并荆州。二则替关羽报仇,维护自己重感情的仁义形象。

孙权帮派里,不断有人毁谤诸葛瑾通敌卖国,孙权都不为所动。孙权说我和诸葛瑾有生死不改变的誓言,我不负他,他不会负我。我与诸葛瑾一起共事很多年,感情很深,就想骨肉至亲一样。他的为人,符合道义要求。有次孙权对诸葛瑾说,你和诸葛孔明是亲兄弟,何况弟弟应该顺从哥哥,你可以将孔明留下来,我可以对刘备说,诸葛瑾回答孙权说。诸葛亮已经投靠了别人,就该忠心耿耿,不能在投靠第二个人,就像诸葛孔明不会留下来,我也不会投靠别人。

孙权对诸葛瑾的认知,是通过感情和行为来判断诸葛瑾。首先考察的是自己的内心,然后考察诸葛的行为,至公至明的典范。

孙权在用人方面也是很有智慧的。选丞相不用张昭而用顾雍,就充分提现了孙权用人的智慧。当吴国设置丞相的时候,众人推举张昭,孙权拒绝了,当孙绍死了以后,众人又推举张昭,孙权拒绝了,孙权的理由很充分,张昭这货,性情刚直,不听从他的意见就会产生怨恨,这不是件好事情。

没过多久,孙权让顾雍当了丞相,顾雍这个人沉默寡言,行为举止都很合理,处事非常得当。孙权常说顾雍不说话,一说话就能猜中事实。在宴会庆祝中,只要顾雍在,大臣们就不敢太放纵自己的情感。

孙权说顾雍在座,常使人感到压抑不快乐,对他尽然如此害怕。在拜候封相期间,家里尽然不知道他尽然被封候了,当了丞相之后推荐贤能,用人都能各展所长。

对于朝政表达看法意见,如果被采纳,不采纳也不抱怨发牢骚。有功劳则功归于上,有过错则自己承担,孙权有啥决策要发布,总是先咨询顾雍,若合顾雍的心意,事情就可以马上实施,如果顾雍不说话,孙权自己就慎重深思。顾雍在位年间,勤勤恳恳,一切以国家为重,功劳显著,对于孙权而言,更像一面镜子,不断让孙权三思而行。

在对内方面。孙权听从陆逊之言,令诸将增广农田、拓开屯田,且扩大屯田面积,并将驾车的牛改作耕牛,亲自耕田,鼓励将吏屯垦。

孙权也主动兴修水利,筑东兴堤,以遏巢湖水。孙权派校尉陈勋开凿句容城中路运河,建造粮仓。还开凿了几条运河,这些运河既是内河航道,又有灌溉作用。

为了恢复和发展生产,孙权多次宽赋息调,夺取荆州后正逢时疫,免除了荆州农民的租税,并下令诸将要居安思危,加强武备,崇尚节俭,要求放宽催收农夫所欠租税。严禁官吏以劳逸为由干扰农事。下诏减省徭役、征赋,革除民弊。

在对外方面。孙权通达权变,积极进取,不断扩充地盘,不费吹灰之力就获得了荆州,并且成功除掉了蜀汉名将关羽。之后吴蜀之战,孙权又言辞极尽卑微的讨好魏国,投降魏国,稳定魏国,积极备战刘备,致使刘备利用关羽之死吞吴的计划破产,并且身死白帝城。

寻找海外夷洲,想借此来扩大地盘,并且用夷人来扩充军力和民力,虽然最后虽然制止计划。不能否认孙权有一颗积极的开拓进取的雄心。

孙权的致命弱点是情绪化,让自己多了许多错误的事和决定,同时也给在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带来灾难和灭亡,三件事足以证明。

一、孙权和张昭的爱恨纠葛就充分体现孙权这一个性格特点。当初,孙权听张昭之言,立即上马执政,赤壁之战前,张昭主张求和投降,最后孙权听取周瑜抵抗的意见。赤壁之战后,曹操败北,孙权论功奖赏。对张说听张公的话,现在像狗一样乞食。

后来,公孙渊请求称臣于吴,孙权非常高兴,派遣使者去赐封公孙渊,张昭不同意,孙权还是遣使前往辽东,张昭愤恨自己的话不被采纳,于是退居不朝。孙权在盛怒之下,命令用土封住张昭的家门,来表示他永远不必出门了。张昭也用土从门内将门堵住,以表示他也永远不打算出门了。

结果公孙渊出卖了吴,杀了孙权派到辽东去的使者张弥和许晏。这时孙权才感到后悔,数次派人请张昭上朝无果,但又不愿道歉示弱,于是下令用火烧张昭的家门,以此逼他出门。但这方法也没吓倒张昭,因此孙权只好又下令将火又扑熄。最后孙权在张昭家门前久站不去,张昭才在儿子的搀扶下,出门与孙权和解。

二、孙权与虞翻就是也是如此。

孙权派遣将军周贺和校尉裴潜到公孙渊那里去求马,虞翻劝谏被贬,然后又后悔,又想召回虞翻,虞翻这时候却死掉了。

虞翻这个人性情粗疏率直,洒后屡次出现过失,又喜好顶撞别人,多次被人毁谤。孙权曾经与张昭谈论到神仙,虞翻指着张昭说:“他们都是死人而你却说是神仙,世上哪有仙人!”孙权对虞翻的恨愤不止一次两次,于是将虞翻贬到交州。

虞翻听到周贺等人去辽东那里求马,辽东相隔极远,即使前来归附,也不足取,而今派人带财物去辽东购马,既不是国家之利又恐怕没有收获,想上书劝谏孙权害怕不敢,就将奏章给吕岱过目,吕岱没有回答。后来虞翻被怨恨的人告发,再次被贬到苍梧郡猛陵县。

等到周驾等返回到达成山的时候,遇到风浪上岸,魏国将军田豫率军袭击了周贺等人,并杀了他。吴王听说后,才想起虞翻的建议,于是召虞翻从交州返回。这时虞翻已经去世,只运回虞翻的尸体灵柩。

三、孙权废掉太子孙和立孙亮。因为好恶,引起了党派之争和朝政无贤人的局面。

当时,孙权宠幸潘夫人,潘夫人生下少子孙亮,吴王十分喜爱孙亮。全公主与太子孙和有矛盾,害怕以后孙亮当了皇帝对自己不利,于是就先巴结孙亮,然后常常在孙权面前称赞孙亮的优秀,并且把她老公的侄子全尚的女儿嫁给孙亮,结成一个帮派。

之后,鲁王孙霸一直收到孙权宠爱,一直想取代孙亮。孙权后来喜欢孙亮和潘夫人,而且鲁王孙霸结交朋党来陷害自己的兄长,所以心中十分厌恶他,孙权担心党派之争,从此就有了废孙和立孙亮的意思,一直没有拿定主意。

后来,孙权幽禁了太子孙和。朱据与屈晃率领大臣一起劝谏。后来孙权勃然大怒,诛杀了陈正、陈象及其家族。又把朱据、屈晃带入殿中,二人仍然口谏不止,叩头流血,言辞声调毫不软弱,吴王下令各责打他们一百杖,又把朱据降职为新都郡丞,把屈晃罢官退居乡里,各个官吏因进谏获罪被诛杀流放的数以十计。

孙权终究还是把太子孙和废为平民,迁居到故鄣县,又赐鲁王孙霸自杀。杀了杨竺,把尸体扔到江中,又诛杀了全寄、吴安、孙奇,都是因为他们与孙霸勾结并诬陷孙和的缘故。

因为孙权因为个人喜好的缘故,带来的党争,极大的损害了国力,又不因不听劝谏导致了人才得凋零,多数人无辜受累,同时也加速吴国的灭亡。当然就是如此,也不能磨灭孙权的在吴国统治时期的满满功绩。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稳定吴国的统治,维护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三国志陈寿评说:“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然性多嫌忌,果于杀戮,暨臻末年,弥以滋甚。至于谗说殄行,胤嗣废毙,岂所谓赐厥孙谋以燕冀于者哉?其后叶陵迟,遂致覆国,未必不由此也。

标签: 孙权东吴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革命烈士吉鸿昌的英雄事迹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革命烈士,吉鸿昌,文史百科

    导读:吉鸿昌(1895.10.18-1934.11.24)抗日爱国名将,原名恒立,字世五,汉族,河南扶沟人,中国抗日将领,民族英雄。1895年10月18日出生于河南省扶沟县吕潭镇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受家父影响,吉鸿昌幼年即具有爱国思想。1913年秋天,不满18岁的吉鸿昌便投到冯玉祥部当兵。他因吃苦耐劳

  • 背嵬军是岳飞精心训练的骑兵部队,拥有着怎样的战斗力?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背嵬军,岳飞,文史百科

    对背嵬军兵力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南宋初期的历史上,曾经与北方的金国爆发了长期的战争。当时,北方的金国拥有完颜宗弼等名将,但南宋方面也不是软柿子,拥有岳飞、刘琦、韩世忠等大将。其中,岳飞的军队是主力。当年,岳家军堪称兵强马壮。岳家军总计下辖12个军,背嵬

  • 朱祁镇年仅九岁就继位称帝,那么他一生共有几个儿子?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祁镇,儿子,文史百科

    朱祁镇是明朝第六位皇帝(公元1435-1449年,公元1457-1464年两次在位)。第一次,年仅九岁,继位称帝,年号正统。国事全由太皇太后张氏把持,贤臣“三杨”主政。随之,张氏驾崩,三杨去位,宠信太监王振,导致宦官专权。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明英宗朱祁镇有9个儿子:明宪宗朱

  • 南汉作为五代十国之一,其疆界出现了什么戏剧性变化?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南汉,五代十国,文史百科

    南汉(917年—971年),是五代十国之一。位于现今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历四帝,国祚五十五年。追溯至唐天祐二年刘隐正式担任清海节度使算起,刘氏政权历五主,存在长达67年。是岭南历史上继南越国后建立的第二个地方割据政权。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领土范围在高祖刘䶮当政的二十五年时

  • “君子不器”出自孔子的《论语·为政》,它究竟是何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君子不器,孔子,文史百科

    君子不器,出自《论语·为政》,子曰:“君子不器。”意思是君子不应拘泥于手段而不思考其背后的目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易经·系辞》有一句:“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是无形的道体,形而下是万物各自的相。被万物各自的形象与用途束缚,就不能领悟、回归到无形的道体之

  • 李世民是玄武门之变后才即位的,长孙无忌在其中有何功绩?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世民,长孙无忌,文史百科

    唐朝统一过程中,李世民功勋卓著,威胁到李建成的太子地位,引起李建成不安。李建成勾结齐王李元吉,数次加害李世民,李世民的幕僚都非常忧惧。房玄龄对长孙无忌道:“如今两方已经结怨,一旦祸患暗发,不只是秦王府难以收拾,便是国家存亡都成问题。不如劝说秦王行周公之举,安定家国。”长孙无忌道:“我早就有这想法了,

  • 刘裕怎么消灭谯蜀政权,使得东晋恢复对汉中一代的管辖?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刘裕,谯蜀,文史百科

    汉中之地历来是易守难攻,一旦出现乱子将会是个大麻烦。东晋王朝后期社会动荡,多地建立政权,使得中央失去地方管控,而汉中之地就是谯蜀政权。刘裕消灭谯蜀政权,使得东晋恢复对汉中一代的管辖。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早在义熙三年(407年),刘裕就曾派冠军将军刘敬宣率军五千征讨割据川蜀的

  • 张居正与海瑞同在朝为官,身居高位的他为何不重用海瑞?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张居正,海瑞,文史百科

    张居正和海瑞,同是明朝中期的朝官。论年龄,海瑞比张居正年长十岁。论做官年龄,海瑞恐怕比张居正早得多。但论及做官级别,海瑞老是升不上去,小县令原地踏步,顶多做到司厅级。而张居正虽起步低,既无背景又无人脉,但他圆滑,后劲十足,一直做到内阁首辅,成了皇帝的大管家。那么,身居高位的张居正为何不去重用海瑞呢?

  • 对于李世民而言,武则天的身份为何显得十分的尴尬?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世民,武则天,文史百科

    现实中的玛丽苏是不存在的,当然不会人见人爱。权术的高低和皇帝宠爱并没有必然的关系,吕后不得宠也不代表她无能。某个进化为女性的生物没有得到某个进化为男性的生物爱才是人类的常态。作为皇帝,身边的女生不论出身,容貌,品德,才华是什么样,都会选符合自己的喜好的。比如萧宝卷宠爱的潘淑妃换个皇帝可能就觉得索然无

  • 汤和为何能在明初得到善终?主要是因他懂得明哲保身

    文史百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汤和,明初,文史百科

    新的王朝建立之后,有些开国皇帝为了江山的稳定,就开始对开国功臣下手,尤其是那些手握重兵的武将。比如汉高祖刘邦,就以造反的罪名,先后干掉了彭越、韩信等人,而萧何、张良却得以善终。无独有偶,同为草根出身的皇帝,朱元璋在登基称帝后也对开国功臣进行了清洗,通过胡惟庸案和蓝玉案,很多人都被铲除。据说,就连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