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司南是否真的存在?史料中是如何记载的?

司南是否真的存在?史料中是如何记载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141 更新时间:2023/12/26 22:19:45

说到司南,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

1952年,中科院院长郭沫若准备访苏,需要带一件象征中华文明的礼物送给苏联,经过考虑之后,决定赠送一套代表中国古代科学成就的“司南”。

出现在中国史书上的指南工具,主要是“指南车”、“指南针”、“司南”,其中“司南”最为美观简洁大气,非常适合作为国礼。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钱临照教授,接到了仿制“司南”的任务。为了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钱临照找来最好的磁石、最好的玉工,根据文物局博物馆处王振铎的司南方案,玉工用天然磁石雕琢出了一把优美的汉代勺子。之后,钱临照将这只磁勺安放在精美的青铜地盘中央。地盘是东汉一种占卜工具,四周刻着四维、八干和十二地支共二十四个方位,被打磨得光滑无比。

但尴尬的是,经过无数次的实验,由于勺子旋转时的摩擦力过大,这只天然磁石制作的“司南”就是不会指南。由于郭沫若访苏时间越来越近,为了抵抗勺子旋转时的摩擦力,钱临照只能采用电磁线圈给这只磁勺充磁,使它本身的磁力足够大,以抵抗摩擦力。

中国人的骄傲——司南,难道只是古人虚构的产物?

01

关于指南工具,春秋战国时代有三则记载。

管子》和《吕氏春秋》记载,河北百姓发现一种奇特的石头,能够吸铁,具有指向性,将之命名为“慈石”。

鬼谷子·谋篇第十》记载:“故郑人之取玉也,载司南之车,为其不惑也。”鬼谷子是春秋战国时期人物,生活在河北地区,与郑人取玉都在邯郸文化区域内。

黄帝内传》中记载,“黄帝伐蚩尤,玄女为帝制司南车当其前,记里鼓车居其后。”《黄帝内传》大约成书于先秦至汉朝,并非指黄帝时代已有司南车,但能说明成书时代已有司南车。

这三段记载说明,中国人的指南工具,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了,但没有详细记载制作办法。而且,司南车(指南车)与我们熟知的司南,两者结构制作并不相同,司南车应该是复杂的机械装置,司南是简洁的磁石旋转指南。大约到了战国末期到汉朝时期,史书上才有了如今我们熟知的磁性司南记载。

《论衡·是应篇》中大致描述了司南的制作与工作原理,“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即“如勺之司南,投转于地盘(东汉占卜器具)之上,勺柄指南”,王振铎的方案、钱临照的仿制,依据的都是这一段记载。

02

古今文字差异很大,有时一字之差,含义大相庭径,“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这十二个字看似简单,却让学者们争论不休。

1,《论衡·是应篇》有多个版本,明朝版本是“司南之杓”,宋朝版本是“司南之酌”。在古文中“杓”与“酌”意思相差很大,“酌”古训为“行、用”,也就是司南的使用。因此,如果本意是“酌”,那么司南造型可能就不是勺子状。

2,“其柢指南”中的“柢”字,在《集韵》 、《广韵》中还指“碓衡”,即一段横木,与司南车上木人指方向的臂部相当。因此,有学者认为司南实际上是指南车,又以“酌”来看,这段话意思就变成“使用司南车,把它放置在地上,其横杆指向南方”。

简而言之,中国人早已发明了指南工具,但究竟什么造型却无从得知,更无法确定司南是不是“天然磁石打磨成勺子状”。

与此同时,学者刘秉正认为,司南并非指南工具,而是古人根据天文现象判断南方:“司南之杓”中的“杓”,在古代又指北斗第五、六、七颗星,亦称“斗柄”;“其柢指南”中的“柢”字,又与“底”字相通,因此司南应解释为北斗,当北天的北斗的勺柄指向地面(北方)时,勺底的二星指向南方。

03

司南的唯一一次成功仿制记载,出现在抗日战争之后。

抗战时期,燕京大学考古专业研究生王振铎,一直坚持考古与复原古文物的工作,第一个重要成果是复原“张衡地动仪”,之后就开始复原司南。

1945年10月,王振铎在四川南溪县李庄镇,做人工磁体和天然磁石勺型司南,在地盘上指极性准确性的试验。依据《论衡·是应篇》的记载,王振铎将司南设计成了一个“勺”型,请玉工磨成了一把天然磁石制成的磁勺。1947年,王振铎在论文中指出:“琢珑成司南后,置于地盘上投转之,而仍赋有较强之磁性,因其仍据有指极性之表现,其杓指南”,即算是成功复制了司南。

不过,王振铎实验的“司南”准确指南,除了在论文中出现过之外,却再也没有音讯,此后再也没有出现成功指南的天然磁石司南,后世博物馆中的“司南”,都是经人造磁场充磁的钨钢(即普通电磁铁),或经人工用电磁场传磁的天然磁勺。

简单的说,除了王振铎的实验,至今都未能成功仿制出天然磁石制作的司南,因而“勺子版司南”备受质疑。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中国历史博物馆确认“司南”模型是个错误的概念,九十年代末就不再对公众展示“司南”了。

不过,虽然“勺子状司南”不可信,但中国人仍是磁石指南工具的发明者。可以确认的是,最晚在宋朝时期,中国人发明了磁性指南针。

值得一提的是,古籍中的指南车,相传是由上古黄帝制作,但经过文献考证和模型制作试验,都已证明指南车与指南针没有关系,至少汉代之后的指南车是依靠机械结构,利用齿轮传动来指明方向的一种简单机械装置,实现“车虽回运而手常指南”,而非依靠磁性指南。

标签: 司南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刘伯温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为何说这是为世人所公认的?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刘伯温,军事家,文史百科

    历史是一条长河,它奔流向前,无止无息。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伯温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这已经是为世人所公认的事实。刘伯温的《时务十八策》刘伯温运筹帷幄,施展韬略。他一度因恶时世,隐居深山,纵情山水。后来经过朱元璋的盛情之邀,毅然出山。他出山后

  • 为何说庞统会死是自己造成的?只因他喜欢用比较险的计策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庞统,计策,文史百科

    《三国演义》里有很多出色的谋士,他们辅佐自己的主公帮助他们完成霸业,有的谋士计策非常高超,能够达到反败为胜的地步,三国之所以这么精彩,谋士们的存在是不可缺少的。在这么多的谋士当中,不得不提到卧龙、凤雏这两个人。在三国当中有这么一句话,说如果能得到他们两个人辅佐的话就可以得到天下,但是刘玄德得到了他们

  • 对于宋朝名相寇准来说,为什么会将他叫做寇老西?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宋朝,寇准,文史百科

    在我国历史上有不少的名臣,他们有的高风亮节,有的忠肝义胆,他们的事迹常常被后人讴歌,今天要说的也是一位名臣。在宋朝有这么一位臣子去世之后,当他的棺椁路过一些地方,当地的百姓自发地在路边插上了竹枝用来祭拜他,后来这些竹枝落地生长成为一片片林子,后世的人们就在附近专门为其立祠,就连文人也为其写了不少赞美

  • 努尔哈赤和完颜阿骨打是什么关系?都曾是女真族的领袖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努尔哈赤,完颜阿骨打,文史百科

    完颜阿骨打(1068~1223)是“大金国”的开国皇帝,是女真族的领袖,女真族最早活跃在东北地区,后来皇太极改女真族为“满族”,现在只有满族而没有女真族这个称呼了。努尔哈赤(1559~1626)是建立后金的开国皇帝,史称清太祖,他最早建立了后金,也就是后来的清朝。努尔哈赤和完颜阿骨打都是女真族的领袖

  • 李世民一共有三十五个儿女,而长孙皇后为他生育了几个?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李世民,长孙皇后,文史百科

    李世民一共有三十五个儿女,而长孙氏为他生育了其中的六个(三男李承乾、李泰、李治,三女长乐公主、晋阳公主、新城公主。但据《四库全书 子部 宋高僧传唐上都青龙寺法朗传》中记载:“龙朔二年,城阳公主有疾沈笃。尚药供治无所不至。公主乃高宗大帝同母妹也。友爱殊厚。……”也就是说,城阳公主也是长孙皇后所生,她一

  • 古代百姓的餐桌上也是有肉的,但是哪种肉会比较少出现?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古代,肉,文史百科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问这个古代过年的一些情况,话说这个古代人过年其实还是有很讲究的,也能看出当时的一些社会生活情况和习俗风俗,今天就来说个小细节的东西,话说在古代这个普通的百姓餐桌上也是有肉的,但是有一种肉会比较少出现,那么这到底是什么肉呢?1、古代餐桌出现比较少的肉古代过年普通百姓餐桌上较少出现的肉是

  • 诸葛亮亲自带兵出征,最后又是怎么镇压了南部的叛乱?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诸葛亮,叛乱,文史百科

    东汉末年,由于各地群雄都崛起了,形成了三方非常强大的势力。而这三个势力,在东汉灭亡之后,就自发而形成了一个个国家。其中北方为北魏曹氏,东南方为东吴孙氏,而优势最小的就属西蜀刘备建立的魏国。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备建立魏国之后,由于外敌的强烈猛攻,没有时间去好好的打理自己的国

  • 乾隆为何会在有生之年选择退位?退位后的乾隆又干了什么?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乾隆,退位,文史百科

    众所周知,我国古代的帝王都是终身制,都会干到驾崩为止。除非是在位期间出现特殊情况,皇帝是不会主动禅位退居二线的,更不会出现“一朝两帝”的现象。但在历史上,也出现过太上皇这样一个特殊的现象。虽说人数寥寥,但也确实是一个十分有趣的存在,乾隆就曾在退位后,当了3年的太上皇。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

  • 以赵构的政治头脑,为何会愚蠢到连下十二道金牌?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赵构,十二道金牌,文史百科

    绍兴十年七月十八日,岳家军在郾城、临颍等地大败金兵,兵临大宋故都开封城下。就在此时,赵构连发十二道金牌急脚递,诏令岳飞班师回朝。岳飞本欲抗命,奈何诏令措辞一道比一道激烈,刘琦、张俊两路大军已经后撤,同时又断绝了岳家军粮草供应。岳飞仰天长叹:“十年之功,废于一旦!”班师途中,金兵又攻取了宋军刚刚收复的

  • 明朝开国后便论功行赏,当时朱元璋封了哪六人为公爵?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朱元璋,公爵,文史百科

    明朝开国后论功行赏,封六人为公爵——魏国公徐达、韩国公李善长、郑国公常茂、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魏国公-徐达元朝末年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为淮西二十四将之一。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在鄱阳湖之战中大败陈友谅。次年,被任命为左相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