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我们为什么自称为汉人,汉和唐之间究竟有什么区别?

我们为什么自称为汉人,汉和唐之间究竟有什么区别?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1144 更新时间:2024/1/16 10:46:07

我国古代有很多的统一王朝,而这些王朝中,也有很多都是非常强大的,现如今人们提起来的时候,经常会把汉朝和唐朝合在一起称为“汉唐”,汉朝和唐朝同样都是非常让人们感到自豪的时代,而且在很多人看来,汉唐的实力是可以相提并论的,但是为什么现在我们自称为汉人而不是唐人呢?汉和唐之间究竟有什么区别,这样的一种称呼又是为什么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1、汉朝人是怎么称呼自己的

汉族,前身即先秦的华夏人,是在近代引入了“民族”概念之后,把叫了很久的“汉人”改称“汉族”,不过,在古代,华夏人的称呼,是随着朝代的改变而改变,如秦朝叫秦人,汉朝叫汉人,唐朝叫唐人,宋朝叫宋人。

那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不管朝代更替,都可以自称“汉人”呢?如果说是因为汉朝强大而叫“汉人”,那唐朝也非常强大,为什么不叫“唐族”?

华夏族形成于战国时代,不过未能统一,只是形成了一个民族的基本雏形。因为,当时华夏虽已具备了民族的基本特征,但地区差异还比较明显,无论是语言、文字和服饰,都有较大差异。

但是,随着秦始皇统一六国,“书同文,车同轨”,国家的统一,使华夏民族的地区差异被削弱,基本特征得到了统一,这为民族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此时,关于族的称呼,秦朝人也以国号为名叫“秦人”,甚至在汉朝早期,汉朝人也自称“秦人”,如汉武帝在《轮台罪己诏》中有这么一句:“匈奴缚马前后足,置城下,驰言:“秦人,我匄若马”。匈奴人捆住马的前后足,放在城下,骑着快马说“秦人,我把这些马送给你们”。

秦朝已经灭亡了,匈奴还称汉朝人为“秦人”,而汉武帝并未觉得不妥。要知道,如果清朝人自称“明人”,肯定会被诛九族的。

2、为什么自称汉人不是唐人

虽然“秦人”是出自于匈奴人之口,但汉武帝既然把它写进罪己诏,说明是认可“秦人”这个称呼的,并没有觉得是一种冒犯。不过,随着汉朝击败匈奴,国人对汉朝的自豪感,自然是油然而生,既然汉朝已如此强大,就不必再怀念强大的秦朝而自称“秦人”,到了汉朝中后期,国人都习惯自称“汉人”,并开始具有一些民族称谓的特征,进而派生出“胡汉”、“越汉”、“夷汉”等对举称谓。

汉人称呼形成的关键:一,有一个强大又统一的国家;二,尖锐的民族矛盾。

因为,汉朝灭亡之后,“汉人”的称谓并没有消失,而是在魏晋南北朝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据《南齐书•王融传》记载,王融在给南齐武帝上书称:“虏前后奉使,不专汉人,必介匈奴,备诸觇获”。当时,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说:“胡汉译言,音为讹变矣”。以“汉人”与“匈奴”对称,以“汉语”与“胡语”并举,说明在南北朝时期,“汉人”的称谓已经是不分南北,已经有了民族的意谓了。如北齐高氏政权,鲜卑为了侮辱汉人,开始从文字上入手,如“汉狗”、“一钱汉”等蔑称,这也间接说明当时“汉人”已稳定成为族称了。

因此,尽管后来唐朝也非常强大,“唐人”也还是无法取代“汉人”的称谓了,毕竟,要讲究一个先来后到的原则。

到了宋朝,民族关系又变得尖锐起来,特别是《杨家将》的故事,把汉人与辽人的矛盾推向了高潮。“汉人”称号的江湖地位,又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再加上士大夫阶层大力宣扬“华夷之辨”,又进一步给“汉人”贴上了民族属性,强调自己与外族的不同,这也是天龙八部中的乔峰被中原武林人误会的原因。

宋朝之后,再也没有任何朝代可以对“汉人”的称呼构成挑战,并一直保持到近现代,而“民族”概念的引入,也就有了“汉族”这一正式称呼了。

3、民族称谓的演变历史

我们国家第一次大一统时期是发生在秦国时期的,当时秦始皇凭借着秦国的虎狼之师“六王毕,四海一”,秦国经过六代国君的努力终于替代了周朝,成为了华夏民族在封建社会时期第一次大一统的王朝。正是因为秦朝的这一次大一统,中原地区开始形成了大一统的地域基础和思想基础。从汉朝开始“秦人”就成为了华夏民族的代名词,哪怕秦朝二世早亡,但它对当时人们思想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终汉一朝就连皇帝都自称为“秦人”。

细心的朋友可以发现,司马迁的《史记》是官方的史书首次将自己称为“秦人”,汉武帝这样举足轻重的重要人物,他的《轮台罪己诏》中也将自己称为“秦人”,可以说当时秦人这个概念深入人心,根本不是一两个王朝能够改变的。

秦帝国的名声当时已经响彻四海,即便汉朝早就取而代之了,但印度、罗马、希腊等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依然把中国翻译成“秦”,中国的英文名“China”就是“秦”印度梵文的音译。哪怕到了东汉时期,班固的《汉书》中依然称自己为“秦人”,直到经过汉朝四百多年的潜移默化,凭借北伐匈奴、通西域、平西羌、东征朝鲜等空前绝后的战绩,才让汉朝得以深入人心,人们开始称自己为汉人,等到南北朝范晔在编撰《后汉书》时才彻底将“秦人”换成“汉人”,“秦人”这个称呼基本上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因为秦朝的短命,所以“秦族”这个称谓一直没有形成。

汉朝强盛了四百年,在对外战争上硕果累累,可惜却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民族认同,只有在北方民族入侵的时候才意识到中原民族与北方民族的不同,“秦人”这一概念依然难以取代。等到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北方的游牧民族在入主中原之后,将统治下的中原人称为“汉人”,就这样中原地区的人们开始接受“汉人”这个概念,数百年的战乱让所有的“汉人”互相认同,并抱团取暖。

直到唐朝建立,中原地区再次获得了对北方民族压倒性的优势,汉人这个概念彻底在人们心目中形成,虽然唐时朝强盛的国力让世界上开始出现了“唐人”这个词,但是“唐族”这个称谓却没有形成的基础。

唐朝的人们非常自然地称自己为汉人,唐人只是外国人对于唐朝人的称呼,包括《明史》、《清史》等史料也记载这两种不同称谓的来源。可以非常肯定的就是“唐人”这一称谓只是海外诸国对唐朝人的称谓,就像今天华人在世界各地的聚集区叫“唐人街”一样,但我们依然称呼自己为汉人。唐朝以后的辽、金、西夏、元朝、清朝等少数民族的统治者也按照历史一直将汉族地区的人们称为汉人,近代“民族”的进入中国以后,汉人理所应当的成为了“汉族”。

秦朝统治前后仅有15年,影响力自然不如统治了中原地区长达四百年的汉朝,所以汉人取代秦人是历史的必然。唐朝虽然比汉朝更为强大,但汉人这一概念通过上千年的传播早已在中原百姓的心中根深蒂固,再加上“汉人”先入为主,这就导致了“唐人”没有取代“汉人”的社会基础,自然也不会出现“唐族”这样的称谓了。这就是为何秦朝唐朝比汉朝更伟大,我们叫做汉族而不是秦族、唐族的原因了。

标签: 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崇祯对朝政很是兢兢业业,为何仍落了个国破身亡的局面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史百科

    提到“亡国之君”我们总能想到昏庸无能、残暴不仁,兢兢业业这样的词语仿佛根本不应该出现在“亡国之君”的身上。但是明朝末期的崇祯帝却是历史上的一个例外,他的兢兢业业在整个历代帝王中都能排上名,但不幸的是如此勤勉的崇祯帝仍然落了个国破身亡的局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各地藩王、官僚

  • 在曹魏立储问题上,为何争夺焦点却在于曹丕与曹植?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史百科

    曹操有二十多个儿子,最喜爱的是曹冲,早夭,电视剧《三国演义》把曹丕当成了凶手。在立储问题上,争夺焦点在于曹丕与曹植,实际上,这两个儿子都不怎么优秀。曹丕与曹植相比,强在哪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文采上,两人都是“三曹”之一,曹丕文采并不比曹植差,他的《典论》在文学史上有重

  • 古代时要保证香料的品质,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因素?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史百科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人们最早是从大自然里发现、识别出特殊的芳香植物并加以采集和利用。但野生植物的采集很受季节、气候等因素的制约,能采收的产量有限,而且其出产也很不稳定;而且,那些出产名贵香料(沉香、檀香、麝香)的动植物大都遭到了过渡的采伐猎取,时至今日均已成为濒危物种;所以如今大多数的天然原

  • 玉龙蕨作为稀有植物,现代对它的系统位置存在什么争议?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史百科

    玉龙蕨(学名:Sorolepidium glaciale Christ)是鳞毛蕨科,玉龙蕨属小型草本蕨类植物,植株高20厘米,鳞片初为红棕色,卵状或阔披针形,先端纤维状,边缘有睫毛;叶簇生;褐棕色,向上禾秆色,叶片线形,一回羽状,羽片互生,近无柄,长圆形,圆头,全缘或略浅裂。叶脉分离,羽状,叶厚革质

  • 忠献父子祠在泉州治圃,那么它是为了纪念北宋哪位名臣?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史百科

    韩中令、忠献父子祠,原在泉州治圃,宋淳熙年间韩国华五世孙韩康卿为泉州市舶司提举建,祀韩国华、韩琦父子。有王十朋题诗、梁克家记、黄凤翔记。后废,又改祀泉州五贤祠。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2000年在泉州府城隍庙东侧,即古五贤祠遗地出土《泉州知州韩国华像赞题跋》《忠献王韩琦像赞题跋

  • 豪格作为清太宗皇太极的长子,为何却让福临趁虚而入?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史百科

    《战国策·燕策》记载了一个寓言故事“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后人将这个故事总结为一个成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形容在各种纷乱复杂的矛盾斗争中,如果对立的双方争持不下

  • 刘邦四十多岁才起兵反秦,他如何创造出举世瞩目的功业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史百科

    宋太祖赵匡胤三十四岁黄袍加身,明太祖四十一岁创建大明,秦始皇三十九岁扫灭六合,然而刘邦五十四岁才登基为帝。刘邦的起步较晚,四十多岁才开始起兵反秦,一路荆棘满地,他却能一一克服,创造出举世瞩目的功业。那么为何刘邦四十多岁才崭露头角?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一、时机未到在一个雷电交

  • “马子”一次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究竟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史百科

    在过去的一些香港电影中,很多人物将自己的女朋友叫做“马子”。“马子”这一词本不是女朋友的意思,在古代它指的是什么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马子”根本不是女朋友的意思,把人称为“马子”,其实是极大的侮辱。“马子”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唐朝,指的是夜壶。当然,夜壶不是唐朝才有的。据说

  • 尊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时期,它在当时真的是酒器吗?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尊,商代,文史百科

    樽,也可以称之为尊。是商周时代中国的一种大中型盛酒器。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青铜器,尊的形制圈足,圆腹或方腹,长颈,敞口,口径较大。尊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时期,春秋后期已经少见。较著名的有四羊方尊。商周至战国时期,还有另外一类形制特殊的盛酒器—彝。彝通常呈鸟兽状,有羊、虎、象、豕

  • 三省六部虽制始于隋朝,但它却在唐朝有着怎样的发展?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史百科

    三省六部制始于隋朝五省六曹制,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则是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隋文帝在中央设立三师、三公、五省(尚书、门下、内史、秘书和内侍)。三师、三公只是一种荣誉虚衔。五省之中,只有尚书、门下、内史三省才是真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