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明人绘《倭寇图卷》图文赏析

明人绘《倭寇图卷》图文赏析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2119 更新时间:2024/1/24 15:03:07

明人绘,抗倭图卷,现藏日本京都大学,临摹仇英《抗倭圖卷》画面从海面出现倭寇船只开始,由倭寇登陆、烧杀抢掠、居民避难、明军出阵、水上激战、倭寇被歼等组画面组成。

倭寇登陆

倭寇侦查

倭寇将领 带甲执旗的倭寇

正在登陆的倭寇战船

倭寇从海上来,登陆、逃跑全仗着海船,他们的海船基本是快速灵活的小船,不是用于水战的。《日本图纂》上这样描写当时的日本船:“日本造船与中国异……其船底尖,能破浪,不畏横风、斗风,行使便易,数日即至也。”船的装载量,一般在20~60人不等,也有个别能载一两百人的大船。

船上的盾牌

倭寇的形象栩栩如生:头发剃成半月形,上身穿着单衣,下身赤裸仅穿兜裆布,光脚,手持长枪、弓矢和日本刀。

集结中的大量倭寇大军 (红衣服的似乎拿着火绳枪)

倭寇的武器装备堪称简陋。他们的主要武器是刀枪弓矢等冷兵器,其中给中国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锋利的日本刀。热兵器方面,王直等大股倭寇集团有少量的火绳枪,小股倭寇的战斗中则没有看到热兵器的记载。至于穿戴,小喽啰基本是《倭寇图卷》的形象,“战士身无甲,冬夏一花布衫,下短裤轻捷如飞。”当时的很多记载都称倭寇裸身而战,“每战,辄赤体提三尺刀。”盔甲只有头目才能穿戴,比如“一先锋衣红锁金短袄”,“贼首号二大王者,躯干魁。戴铜兜鍪,衣铜甲,束生牛皮。”

东南抗倭总督胡宗宪的帐下,有个昆山秀才郑若曾,他精心编撰了一本明代抵御倭寇的军事百科类书籍《筹海图编》,为后世留下了许多珍贵的第一手倭寇资料。书中,他对倭寇上岸后的行动有着详细描写:

“贼每日鸡鸣起,蟠地会食。食毕,倭酋据高坐,众皆听令。挟册展视,今日劫某处,某为长,某为队。队不过三十人。每队相去一二里,吹海螺为号,相闻即合救援。亦有二三人一队者,舞刀横行,人望之股栗远避,延颈授首。薄暮即返,各献其所劫财物,毋敢匿。倭酋较其多寡而赢缩之。每掳妇女,夜必酒色酣睡。劫掠将终,纵之以焚,烟焰烛天,人方畏其酷烈,而贼则抽去矣。”

晨起昏归,分队而行,海螺为号,互相救援,分工明确,纪律严明

郑若曾在《筹海图编》里描述了倭寇的战术:“倭夷惯为蝴蝶阵,临阵以挥扇为号,一人挥扇,众皆舞刀而起,向空挥霍,我兵仓皇仰首,则从下砍来。又为长蛇阵,前耀百脚旗,以次鱼贯而行,最强为锋,最强为殿,中皆勇怯相参。”

戚继光在《纪效新书》里的描述,可以看出倭寇作战时的大致情景:对阵时,一两个倭寇率先出阵,半裸持刀,“跳跃而蹲伏”,极尽挑衅之能事,诱使明军火枪、弓弩齐发,然后乘明军火力衰减,倭寇头目或吹海螺或挥扇子,倭众舞刀进攻,长驱直入。此外,倭寇擅长埋伏,“战酣必四面伏起,突阵后,故令我军惊溃。”

最后,还得提提倭寇的单兵能力。倭寇的先锋手舞锋利的双刀,余人使长枪、长弓,一招一式往往出乎中国人的意料。“双刀上诳而下反掠,故难格。钯枪不露竿,突忽而掷,故不测。弓长矢巨,近人则发之,故射命中。”

烧杀抢掠

倭寇抢劫的画面

倭寇抢劫的画面

倭寇抢劫的画面

民众避难

避难的民众,其中有个僧人

避难的平民

避难的平民

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起,中国东南沿海尤其是浙江、福建、广东三省,全面遭受倭寇的荼毒,“(倭寇)联舟数百,拥众数万,沿海如杭之海宁,嘉兴之嘉善,海盐,平湖,嘉秀等县;南直隶则松江之华亭,上海,苏州之昆山,嘉定,常熟,太仓,长洲;常洲之江阴,靖江,无锡;扬州之通洲,海门,如皋,贼至必焚毁室庐而烟焰数十里,劫杀人民而死亡动数千人。”

长江南北,沿海数千里同时受害。倭寇所到之处,犹如无人之境,一路破城入郡,江南繁富之区,多被洗劫。仅仅昆山县城,被烧了房屋2万余间,境内“房屋十去八九,男妇十失五六”。

明军出征

海防新堡

明军出征 军后的长矛手

明军出征 随后的文武官员

明军将领 文武官员

明军阵势中的蝎旗手 钩镰兵和八卦旗

出征队伍中的长矛手 斩马刀和执旗官

明军出征 明军士兵的装备头巾 + 紫花布甲

(早些时候很多中国农民下地干活会用毛巾或方巾之类的罩在头上一样,夏天防晒、吸汗、防暑,冬天保暖,另外还有一定的敌我辨识作用。

绑腿可以防止血液停留在脚步造成腿部酸痛,还可避免爬山时被树木牵扯住腿部。)

明军前部剑盾手和长矛手

水上激战

传令兵 船上有个使双刀的明军

明军船旗

与倭寇在水上交战

与倭寇交战

与倭寇交战

交战中嘴和脑袋中箭的倭寇

中国国家博物馆与日本东京大学史料编纂所於2010年9月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开始了为期三年的合作研究《抗倭图卷》计划。国家博物馆所藏的《抗倭图卷》与史料编纂所所藏的《倭寇图卷》,在题材、内容、尺寸、材质方面极其相似,同为描绘明军与倭寇作战、并取得胜利的历史。而前者为明初的作品,后者为明末的作品。在研究小组中,除中国美术史、日本史、中日关系史的专家之外,还有图像解析技术专家的参与。2010年9月21日,史料编纂所第一次访问国家博物馆时,访华团中的两位技术人员随身带来了全套的高清晰度数码拍摄、红外线拍摄与图像分析设备,在现场进行拍摄和图像分析。

实际上,由於在《倭寇图卷》的画面中并没有找到能够显示画卷性质的文字。在此之前,对画面的解释众说纷纭。学者们认定《倭寇图卷》描绘的是明军和倭寇作战的情形,只不过是依据画面做出的一种较为有力的解释而已。上述情形发生戏剧性变化的节点在於2010年5月实施红外线摄影得到的成果。当时,史料编纂所在学术研究机构中率先导入了高科技的利器,在对《倭寇图卷》进行红外线摄影和图像分析时,发现了3处文字

1、“大明神捷海防天兵”;表示:绘画描述明朝军队;

2、“肃清海·倭夷”;表示:明军战斗的对象是倭寇;

3、“弘治三年”;分别表示:按日本年号,弘治四年为1558年,即后期倭寇的时代, 证明《倭寇图卷》描绘的主题是16世纪中期的倭寇和明军胜利的情形。

至此,尘埃落定,高科技为没有题跋和其他文字说明的图卷身份界定提供了难能可贵的证据。

标签: 倭寇

更多文章

  • 中国改革开放前夕70年代春节老照片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春节

    老照片:几十年前春节的热闹景象。主席像作年画。宣传队春节准备演出前。在供销社凭布票买布为家人添新衣。菜场设立“一分货”专柜。燕子矶公社书记送春联。燕子矶公社食堂年夜饭。

  • 民国时期的妇女“乳房解放”运动照片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乳房解放

    中国古典审美意识里,美的胸乳,都像尤三姐那样的“葱绿抹胸,一痕雪脯”,含而不露;好的胸乳,是小乳,古人又称丁香乳。所以女子不但不隆胸,反而束胸。张爱玲曾在《红玫瑰与白玫瑰》里描写过这种古典美乳:“她的不发达的乳,握在手里像睡熟的鸟,像有它自己的微微跳动的心脏,尖的

  • 赵四小姐四张照片首次公开(含三张艺术照)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赵四小姐

    “请大家看看,这50余件拍品都与赵四小姐贴身侍卫、美国人海岚·里昂有直接关系。”2015年5月25日上午,张氏帅府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将一件别了不少徽章的军装、几封书信、几张照片摆放在贵宾室的展台上。5月25日,张氏帅府博物馆展出从北京拍回的50件拍品军装

  • 文征明书画作品介绍 明代书法家文征明人气最高的三幅小楷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征明

    文征明,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 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画史上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尤善书法,篆、隶、楷、行、草各有造诣。非常擅长行书和小楷,笔划婉转,节奏缓和,有“明朝第一”之称。今天咱们

  • 1949年澳门赌场和妓院老照片 旧中国澳门老照片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澳门

    老照片:1949年澳门赌场和妓院。这组刊登在美国《生活》杂志上的图片,展示了1949年澳门赌博业、色情业的众生百态。澳门向有“赌埠”之称,博彩业在澳门历史悠久,已有150多年历史。早年最盛行的赌博是番摊与牌九,到了20世纪,西方博彩游戏传入澳门,融合本土的赌法,才形成一个多元

  • 解放前的大上海老照片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上海

    老照片:解放前的大上海。

  • 解放前上海学生老照片 旧上海的女学生老照片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上海

    炎热的夏天,在丽娃栗妲村泛舟的上海女子(1931年)。丽娃栗妲,夏令俱乐部。第一次大战后由西乔妇女栗妲(Rita)在沪西原吴淞江废弃的河身东老河之滨兴建。取西班牙文“河”(Rio)之意,定名丽娃栗妲村。此城乡结合处,波光水色,环境幽静,却又离市区不远,大受欢迎。充满青春活力的

  • 罗斯福新政图片 罗斯福新政珍贵影像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罗斯福

    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罗斯福新政至今已有八十多年了,它对美国历史发展的影响至今为美国人津津乐道,罗斯福总统也一直是美国人心中的伟大总统。本文为大家提供一些罗斯福新政的图片,回顾一下当时的情景。罗斯福新政图片

  • 改革开放初期新中国90年代初温州老照片 温州社会照片

    文史百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温州

    老照片:九十年代初 敢为天下先的温州。温州人。白手起家、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不等不靠、依靠自己的自主精神;闯荡天下、四海为家的开拓精神;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创造精神。本组图片由美国玛格南图片社摄影师帕特里克·扎克曼,于1991年春节前后拍摄于浙江温州地区。温州的私人派对。当时所有的夜生

  • 清代官服介绍 清代官吏朝服和便服都是什么样的 AD1616-AD1912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官服

    清代皇帝服饰:清代皇帝服饰有朝服、吉服、常服、行服等。皇帝朝服及所戴的冠,分冬夏二式。冬夏朝服区别主要在衣服的边缘,春夏用缎,秋冬用珍贵皮毛为缘饰之。朝服的颜色以黄色为主,以明黄为贵,只有在祭祀天时用蓝色,朝日时用红色,夕月时用白色。朝服的纹样主要为龙纹及十二章纹样。一般在正前、背后及两臂绣正龙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