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正月十三的习俗有什么

正月十三的习俗有什么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772 更新时间:2024/1/24 2:11:41

正月十三,被称为“灯头生日”。民间在这一天要在厨灶下点灯,称为“点灶灯”,其实是因为正月十五闹花灯的日子临近了,各家都试点制好的灯,才被说为“灯头”之日。南通旧时从正月十三开始上灯,正月十八落灯,有“十三、十四神看灯,十五、十六人看灯,十七、十八鬼看灯”之说,并有“上灯圆子落灯面”之举。

这种风俗始于南,献记载南宋理宗淳佑三年(公元1243年)就有“请预放元宵,自十三日起,巷陌桥道,皆编竹灯”的民俗。

滚龙灯

春节玩滚龙的习俗已传承了一百多年,一般为期四天。每年正月十三日为试灯,十四日为起灯,十五日为正灯,十六日为圆灯。试灯这天傍晚,六条老龙多条滚龙首次上街。华灯初放时,龙灯开始上下穿行,四处盘旋飞舞。街道两侧,家家悬灯,各家各户焚香放炮。

接着,滚龙、花篮、故事灯、走马灯、鱼灯、狮子灯、兔子灯、蝴蝶灯、金瓜灯都上了街。这时路上各色龙灯川流不息,各样彩灯闪烁辉煌,一直要闹到三更以后,方才收灯,次日再接着玩灯,直到十六日圆灯。

扎彩灯

正月十五闹花灯,一般要从正月十三扎彩灯开始。老北京的年禧歌谣有“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灯棚,十三人开灯,十四灯正明……”也就是说,正月十三日为“上灯”;十四日为“试灯”;十五日为“正灯”;十七日为“罢灯”。

从正月十三这天起,人们就开始张灯结彩扎彩灯啦!

豆腐节

豆腐节是佛冈县高岗镇社岗下村林氏族人元宵上灯习俗中独具特色的一项民俗风情活动。传说豆腐既能添丁,又保丰收。

是日,由族中当年添丁的人出资,其它人捐资购买大量的豆腐,随着上灯鞭炮声的响起,男女老少互相投掷豆腐,祈祷新的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身壮力健,生活富足,人丁兴旺,被豆腐砸中的人在新的一年会更加吉祥如意。

祭关公

在西安长安区农村有这样一种习俗,每年正月十三这天,要祭祀关公。而祭祀关公所用的是一种叫“添碟子”的贡品,一粒粒饱满的大黄豆被排成一溜溜屋檐,各种彩色的豆子、瓜子、桃仁被竹棍嵌接,一层层码在由几个碟子驾起来的造型上,最后形成了一座座精巧的亭台楼阁,这就是长安区独具特色的民间手工艺品“添碟子”。

圣虫宴

“不过十五未出年门。”正月十三,各地农村多有制作“圣虫”的习俗,这一天,村里的妇女们三五家凑在一起,一起和面、裁剪、雕刻、蒸煮,作春节的最后一“忙”,迎接元宵节。

一个个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圣虫”便在这些扛得锄头摸得铁锨的巧手下出炉,圣虫之圣,谐音“升”,圣虫宴,寄寓五谷丰登,风调雨顺,步步高升的美好愿景。

祭海放海灯

正月十三祭海放海灯,是我国渔民的传统习俗,据民间传说正月十三是海神娘娘生日,当地渔民和村民沿袭着传统习俗,在岸上摆设祭品,对着大海祭拜海神,点燃烟花爆竹,把制作精美写满祝福的船灯放入大海,祈求一帆风顺幸福平安

标签: 正月十三习俗什么正月十三被称为灯头生日民间

更多文章

  • 正月十二的习俗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正月,十二,习俗,搭灯,民间,俗称,十二,意思是,元宵节,将

    搭灯棚民间俗称“十二搭灯棚”。意思是元宵节将近,村庄中的管事人从这一天开始就要召集能工巧匠和青壮年准备花灯,做元宵赏灯的各种准备工作。烤火节黄昏时分,人们在自家门前,点燃柏枝,烟雾中弥漫着一股清香,一家老幼围坐火边,谓曰:烤柏火。烤柏火寓意为“败祸”

  • 正月十一的习俗

    文史百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正月,十一,习俗,正月,十一,中国,传统,农历,节日,之一

    正月十一,中国传统农历节日之一。此日是岳父宴请子婿的日子。子婿日是春节期间富有特色的中国传统节日。初九庆祝天公生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还剩下很多,所以娘家不必再破费,就利用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儿,中国民歌称为十一请子婿。其实,“子婿日”是很有历史渊源的,在

  • 正月初十的习俗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正月初十,习俗,一天,不准,搬动,石头,石臼,石器,俗信,否

    这一天不准搬动石头和碾、磨、石臼等石器,俗信否则会伤了庄稼。这一天还忌开山打石和以石盖屋,并有向石头焚香祭拜、午间供奉烙饼的习俗。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设祭享祀石头,恐伤庄稼。也称“石不动”河南风俗。这一日家家向石头焚香致敬。午餐必食馍饼,认为吃饼一年之内便

  • 正月初九的习俗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正月,初九,习俗,他是,统领,三界,内外,十方,诸神,以及

    他是统领三界内外十方诸神以及人间万灵的最高神,代表至高无上的天。这一天的传统民俗,妇女多备清香花烛、斋碗,摆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膜拜苍天,求天公赐福,寄托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在中国民俗信俗中,正月初九为玉皇圣诞,俗称“玉皇会”,传言天上地下的各路神仙

  • 摇曳生姿的满族生活中的旧照片:满鞋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满鞋

    满族妇女的绣花旗鞋以木为底,史称“高底鞋”,或称“花盆底”鞋、“马蹄底”鞋。其木底高跟一般高5-10厘米左右,有的可达14-16厘米,最高的可达25厘米左右。一般用白布包裹,然后镶在鞋底中间脚心的部位。跟底的形状通常有两种,一

  • 一百年前的日本人古香古色的年俗老照片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一百,年前,日本人,古香古色,年俗,老照片,日本,为受,中国

    日本因为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他们以前跟我们一样是过两个新年的,即元旦和除夕,不过日本人把除夕叫做“除夜”。他们同样也有守岁的习惯。日本人称元旦初一为“正日”,元月1至3日,称为“三贺日”。在正日,小辈须先去父母那里拜年,向父母问安

  • 清朝后期的美女都长啥样?清朝美女老照片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清朝

    各有千秋的晚清时代美女,毫不逊色于当今浓妆淡抹总相宜的现代女子。无论哪个时代,女人,都如水般,安然的各自悠闲。。…

  • 昆曲都有什么行当?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昆曲

    昆曲是我国戏曲史上的明珠,那么昆曲都有什么行当?因为早期昆剧属于南戏系统,所以它继承了南戏的角色行当体制,同时兼收北杂剧之长,以生、旦、净、末、丑、外、贴七行为基础角色。早期作品《浣纱记》反映了昆剧初创时期的角色分行法,即除遵循南戏的七行之外,还借鉴了元杂剧的小末、小旦等设置法,更增设小生、小旦、

  • 昆曲的“四功五法”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昆曲

    昆曲的“四功五法”是什么意思?很难做到吗?其实“四功”是指演员的“唱、念、做、打”四种表演基本功,而“五法”则是指“手、眼、身、法、步”五种技艺方法的合称。具体来说,&ldquo

  • 粤剧妆容的特色之处在哪里?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粤剧

    化妆早期流行浓脂厚粉,但是所用化妆品比较简单。小生不抹胭脂,最多是划黑少许眼眉毛,花旦只是涂上粉末。根据行内习惯,所有老倌都是自行照著镜子化妆。一般旧式化妆是先拉起脸部皮肤,用布条扎著头发,用白色颜料画了个底稿,确定线条对称公正,然后才正式填上其他鲜艳颜色。对于净角(例如张郃)的化妆,行内称呼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