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中秋节传统活动有哪些_盘点中秋节传统活动

中秋节传统活动有哪些_盘点中秋节传统活动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293 更新时间:2023/12/4 14:14:24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祭月仪式,设大香案,摆上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绝不能少,西瓜要切成莲花状。古代人过中秋远比现代人要讲究得多。那么,古人中秋是怎么过的?原来他们有十件必做的事情。

古人中秋节必做的十件事之一:吃月饼

《洛中记闻》说,唐僖宗在中秋节吃月饼,味道极美,便命御膳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这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早的关于月饼的记载。到了宋代,月饼有了“荷叶”、“芙蓉”等雅称,其制作方法也更加精致。宋代以后,制作月饼不仅讲究味道,而且在饼面上设计了与月宫传说有关的图案。饼面上的图案,起初是先画在纸上然后粘贴在饼面上,后来干脆用面模压制在月饼之上。

古人中秋节必做的十件事之二、燃灯

古人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在湖广一带有用瓦片叠塔,在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在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为兴盛,特别是广东地区,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作出果品、鸟兽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古人中秋节必做的十件事之三、观潮

“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月中看。”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诗。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大赋名篇《七发》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

古人中秋节必做的十件事之四、玩兔儿爷

清代宫廷把月中的玉兔称做“太阴君”,民间则不同,百姓们称它为“玉兔儿爷”。在北京一带的民俗中,中秋节祭兔儿爷反映了民间敬神心理的异化,中秋自从由祭月的礼俗转化成民间节日后就淡化了礼俗色彩,而游赏性质越来越突出,玩兔儿爷的风俗可以说是这一现象的有力佐证。

古人中秋节必做的十件事之五、熬夜

民间相传,中秋夜越晚睡越长寿。所以有人以此祈求长寿,但更多年轻人借此机会玩个通宵。

古人中秋节必做的十件事之六、偷葱偷菜

相传未婚少女如果在中秋夜偷得别家菜圃中的蔬菜或葱,就表示她将来会遇到一个如意郎君。台湾地区有句俗语“偷着葱,嫁好郎;偷着菜,嫁好婿”,指的就是这一习俗。

古人中秋节必做的十件事之七、吃鸭

云南的仫佬族讲究在中秋节这一天买饼子,杀鸭子。南京的桂花鸭、咸水鸭、樟茶鸭也往往在这个时候卖得很旺。

古人中秋节必做的十件事之八、吃田螺

民间认为,中秋吃田螺,可以明目。之所以一定要在中秋节食之,是因为此时是田螺空怀的时候,腹内无小螺,肉质特别肥美。如今在广州民间,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间都有炒田螺的习惯。

古人中秋节必做的十件事之九、吃芋头

乾隆《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剥芋头食之,谓之剥鬼皮。”所以中秋食芋头寓意辟邪消灾,并有不信邪之意。

古人中秋节必做的十件事之十、饮桂花酒

屈原的《九歌》中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酒兮椒浆”的诗句。但到了现在,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了。

标签: 中秋节

更多文章

  • 古人为何重视匾额 古代建筑中的匾额文化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匾额

    匾额在中国的古建筑上,运用相当广泛,几乎都缀有匾额。不同样式的匾额也各有其特殊含义,且匾额作为一种文化被古人所重视,也成为建筑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匾额讲究的是内容的意境及文采,它集中表现了我国古代文化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在封建社会,那些维护封建伦理道德、政治规范政绩显著者,多被赏以匾额,称&ldquo

  • 古代酒家对联风趣幽默 这些酒对联运用巧妙

    文史百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对联

    对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是对汉字的形、声、义的巧妙运用。对联适合运用于各种场合,适宜的对联能够锦上添花,古代不少古代酒家的对联,由于它们富有文化情味而经常驻萦回于脑际;现随手录下几对,以供同好欣赏。从前,某地一家酒家老板,为了招徕顾客,特意请一位秀才撰写对联。秀才到来一看,发现店旁的空地经常有花

  • 中秋节吃月饼习俗_中秋月饼怎么来的_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秋节

    月饼的由来,传说源于唐征突厥取胜,有西域商人贺以胡饼,李世民感慨道“应将胡饼邀蟾蜍”。此说无据,胡饼汉代已入中原,类于今天的馕。李世民不过是说胡饼之圆,近似月亮罢了,和月饼毫无关系。事实上,到南宋才有“月饼”一说,但属市卖食品,与中秋节无关,且很可能

  • 秋分是什么意思?秋分时节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秋分

    秋分时节,作为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很多年轻人都是知道的,只不过也仅限于知道,并不了解,不清楚在这个时间应该注意一些什么样的问题。不过,很多人也应该能够感受到,气温的下降,日照逐渐缩短,也就能够意识到,已经进入了秋冬季节。那么,秋分到底是什么意思?在秋分之后,日常生活应该注意些什么样的问题?1.

  • 古代文人如何妙用“春夏秋冬” 对联中彰显趣味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对联

    对于中国的文人墨客而言,“春夏秋冬”不仅仅代表着季节,而更可以延伸出诸多的含义,他们把四季巧妙地嵌入对联中,增添了对联的趣味性、欣赏性。唐代诗人白居易被贬江州时借联抒怀,乐观面对现实境遇:“南檐纳日,冬如春暖;北户迎风,夏似秋凉。”联坛流传一副以四季

  • 古代崇拜的神灵基本有哪些 至今仍是百姓的信仰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崇拜

    我国自古以来有神灵崇拜之说,对于神灵的信仰是发自内心且贯彻在生活中,古代崇拜的神灵很多,以汉族为例,除去原始时期崇拜图腾及祖先之外,各个时期、各个社会阶层都有一些不同的崇拜对象,但主要还是集中在以下几个神上:上帝:上帝又称天、天皇,是神灵世界的主宰,也是历代统治者和一般群众都崇拜的最高神灵。社神:

  • 男左女右习俗怎么产生的 为何我们要遵从男左女右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男左女右

    在我们生活中,“男左女右”的概念贯穿到生活中各方面,成为约定俗成的标准,上公共厕所,男左女右;戴婚戒,男左女右;另外,还有照结婚玉照,夫妻二人出席某些礼仪场合等等,男的往往在左边,女的往往在右边。这种习俗是怎么产生的呢?据传说:中华民族的始祖盘古氏化仙之后,他的身体器官化为日

  • 本命年简介 本命年有什么习俗?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本命年

    本命年最初为五行数命回归之年,即60年一本命年,目前主要是十二年一遇的农历属相所在的年份,俗称属相年。在传统习俗中,本命年常常被认为是一个不吉利的年份。“本命年犯太岁,太岁当头坐,无喜必有祸”的民谣是关于本命年不甚吉利的最好写照。故民间通常把“本命年&rdquo

  • 古代皇帝的龙袍是什么样式的?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龙袍

    龙袍,顾名思义就是指中国帝王的朝服,更是封建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利象征。那么,古代皇帝的龙袍是怎样的?皇帝的龙袍有哪几种?下面带着这些问题,跟随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龙作为神兽, 能够上天入地,包括入海、入水,无所不能。这是龙作为皇帝象征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我们说皇帝是“真龙天子&rdquo

  • 老北京恭王府的三位主人:和珅、永璘和奕訢

    文史百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北京,恭王府,和珅,永璘,奕訢

    坐落于北京市西城区柳荫街的恭王府是清朝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人称“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它见证了清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是我国当时唯一一座对外开放的请代王府。恭王府历经百年沧桑,有三位非常著名的主人,他们分别是:和珅、永璘和恭亲王奕訢。恭王府恭王府原本是和珅的府邸,始建于乾隆